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書筆記>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合集15篇)

讀書筆記 閲讀(2.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合集15篇)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之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從而找到聊以自我安慰的事情。”這是《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一句經典話語,總是在我消極的時候鼓勵着我。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是著名作家笛福的傑作,故事講述了在一次航海時,魯濱孫在一次翻船事故中流落到了一座孤島上,孤身一人的他沒有放棄生的希望,頑強地面對各種自然災害和困難,在經歷了二十七年的種。種困難後,終於和被他救下的一艘船的船長一起回到了英國。

他真是一個樂觀堅強的人啊!在面對困難時,他不放棄,敢於拼搏。他那種樂觀積極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中,我們不管面對什麼事,都要樂觀、鎮靜,才能打倒困難。也許你們認為,魯濱遜是一個不真實的人,那些事情不會降落到我們生活中。那你就錯了,生活中處處都有像魯濱孫那樣樂觀、鎮定、臨危不懼的人。

據我所知,有一位小男孩被一位歹徒綁架了,關在了一所小木屋裏。過了一會兒,歹徒帶着小男孩到了一輛車子裏面,叫小男孩給爸爸打電話,那個小男孩十分機智,在電話中説出了他在車裏,還把車的號碼告訴給了家長。回到木屋後,他聽到門外有説話聲,就豎起耳朵偷聽了一下,當他聽見明天就要殺他時,他嚇得臉都發白了。怎麼辦呢?突然,小男孩看見了桌子上有一個啤酒瓶,一個逃跑的方法立刻在他的腦子裏呈現出來。他用力地踢了一下桌子,那個啤酒瓶“啪”地調掉在了地上,也許是歹徒睡着了,沒有覺察到,然後,小男孩用腳夾住了一塊平整的啤酒瓶碎片,用它隔割斷了繩子,從窗子裏逃了出來,跑回了家裏。

這位小男孩多機智啊!面對歹徒綁架時,他沒有和歹徒搏鬥,因為他根本就鬥不過歹徒,只是在白白地浪費氣力,弄不好還會激怒歹徒。於是,他想出了種。種辦法,從死神手中逃了出來。多麼厲害啊!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在生活中,我也要像魯濱孫那樣,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堅強、樂觀而鎮定地積極應對。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2

讀了《魯賓遜漂流記》後,我深深的感受到作者丹尼爾·迪福有着極不尋常的經歷,本應成為教士的迪福,在21歲時思慮再三決定“下海”經商。此後他就投身與商業,參與政治神之間諜活動,還寫文章辦刊物,還曾周遊歐洲列國。他一生的此事業大起大落,忽而發財,忽而破產,一時受國王器重,一時被捕入獄,但他從不氣餒,屢戰屢敗。60歲時,他開始動筆寫虛構小説《魯賓遜漂流記》,卻出乎意料的大獲得成功,數日後就推出多部作品。但在《魯賓遜漂流記》中,作者不僅加入了自己的經歷,而且對主角魯賓遜添加了神話色彩。和作者一樣,小説的主人公魯賓遜是個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動者,是當時不斷擴張、不斷攫取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社會的典型產物。他不屑守成,傾心開拓,三藩五次的離開小康之家,出海闖天下;他理志明達,勤於勞動並善於勞動。他遭遇淪落掉荒島上以後,不作歎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縫紉衣服,把荒島改造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家園。他流浪多年多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獲取了一筆客觀的財富,完成了他那個時代典型的英雄世紀的創業歷程。

迪福發揚了流浪漢小説的傳統,把魯賓遜的故事構織成一個嚴謹的人生預言。而且,他在展示意中人物、一套神話的同時,也打他們放到了觀察、審視時的位置上,表達了一個時代對子省察和思考。魯賓遜看到了悲慘處境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但也有寧人慶幸之處,從而增強了在孤島上生活下去的決心和勇氣。這個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人物及勃勃的生氣、天真的信心、堅韌奮鬥的精神和對自生的嚴肅省察喚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鳴和深思。這種頑強的精神在鮮豔的南方大自然的背景上進行着,它給人帶來了迅速而顯着的好處。盧梭在他的教育小説《愛彌兒》一書中提到了《魯濱遜漂流記》對兒童的教育意義。他敵視當時的文明,企圖不用書籍來教育和培養愛彌兒,但對這部書卻是例外。盧梭寫到:“這本書將要成為我的愛彌兒閲讀的第一本書籍,它將長期陳列在他的圖書館中,並不久在館中站重要地位。”還有傑克生在他的《英國小説與小説家》中寫到:“人們如果要重新抓住資產階級在他的年輕的,革命的,上升時期的旺盛而自信的精神,和敢於探險戰勝困難,那麼最好的導引無過於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面對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抉擇,不同的做法,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象魯濱遜那樣,那麼你的生活將會是多麼的多姿多彩。

一、好句摘錄:

1、我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註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佔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4、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餘。

二、好詞摘錄:

擱淺、兜底、吞噬、煙波瀰漫、泅水、山坳、恭順、驚魂甫定、斑斑印記

三、好段摘錄:

1、這裏地上結滿了許多瓜類,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數有大,還有黃燦燦的檸檬。我順着果園的斜坡望去,到處是一片清新翠綠的美景,這是我心裏充滿了喜悦,頓時感到自己成了這塊富饒的土地的無可爭辯的主人。

2、不料忽然有一個聲音叫我的名字:“魯賓遜,可憐的,魯賓遜,你到什麼地方去啦?”我從萬分驚疑中醒來,定眼一看,原來是“波兒”在叫我,使我分外高興。“波兒”嘴裏那些帶點憂傷調子的話都是我平時教它的。現在我劫後餘生,它又飛到我手上,親切地重複着那些它並不太懂的話語,使人倍感親切和温暖。

3、你們要是看到我用飯的情景,一定會羨慕不已:我儼然是全島的君王,一個人高高坐在上面。“波兒”彷彿是我的寵臣,只有它才有權跟我説話,我那隻狗彷彿是一位又老又忠實的臣子,而那些貓呢,則像順民一樣分坐在兩邊。儘管我在島上有無上的權威,可是實際上我那一身穿戴已經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有時我把自己打量一下,也不禁會啞然失笑。

4、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5、我經常懷着感激之心坐下來吃飯,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為他竟在荒野中賜以我豐富德沒事。我已經懂得去注意我的處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卻缺乏的。這種態度有時使我心裏感到一種衷心的安慰,簡直無法用言語表白。……我覺得,我們對於所需要得東西感到不滿組,都是由於人們對於已經得到得東西缺乏感激之心。

6、……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7、我在海上漂流了這麼多天,實在夠了,正好安安靜靜地休息幾天,把過去的危險回味一下。

8、一個人時時期待着禍事,比遭遇到禍事還要苦些,尤其是當一個人無法擺脱這種期待,這種擔驚受怕的心情的時候。

9、在人類的感情裏,經常存在着一種隱祕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看得見得目標吸引,禍事被某種雖然看不見,卻想象得出來的目標所吸引,就會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着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過去,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叫我們痛苦得受不了。

10、一般人往往有一種通病,就是對於上帝和大自然替他們安排得生活環境經常不滿。照我看來,他們的種種苦難,至少有一半是這種通病造成的。

11、造物主在統治人類的時候,把人類的認識和知識侷限於狹隘的範圍,實在是無上的好事。

以上是我讀這本書時摘下的讀書筆記。大多出現在書的後半部分。即魯賓孫到了荒島之後的故事。以上的多是他的感悟。其實書的前部分也有不少好句子,只是我一開始的沒有摘下來而已。

我個人以為,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它教人獲得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對生活的勇氣。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3

一、好詞好句好段:

我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註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佔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餘。

二、好詞摘錄:

擱淺、兜底、吞噬、煙波瀰漫、泅水、山坳、恭順、驚魂甫定、斑斑印記。

三、好句摘錄:

1、我簡直嚇壞了,呆呆地佔在那裏,就象捱了一個晴天霹靂。

2、看到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懼置之度外。我在心裏發誓:下次再看到這種暴行,一定不放過他們!

1、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3、我經常懷着感激之心坐下來吃飯,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為他竟在荒野中賜以我豐富德沒事。我已經懂得去注意我的處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卻缺乏的。這種態度有時使我心裏感到一種衷心的安慰,簡直無法用言語表白。……我覺得,我們對於所需要得東西感到不滿組,都是由於人們對於已經得到得東西缺乏感激之心。

4、……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5、我在海上漂流了這麼多天,實在夠了,正好安安靜靜地休息幾天,把過去的危險回味一下。

6、一個人時時期待着禍事,比遭遇到禍事還要苦些,尤其是當一個人無法擺脱這種期待,這種擔驚受怕的心情的時候。

7、在人類的感情裏,經常存在着一種隱祕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看得見得目標吸引,禍事被某種雖然看不見,卻想象得出來的目標所吸引,就會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着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過去,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叫我們痛苦得受不了。

8、一般人往往有一種通病,就是對於上帝和大自然替他們安排得生活環境經常不滿。照我看來,他們的種種苦難,至少有一半是這種通病造成的。

9、造物主在統治人類的時候,把人類的認識和知識侷限於狹隘的範圍,實在是無上的好事。

四、好段摘錄:

這裏地上結滿了許多瓜類,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數有大,還有黃燦燦的檸檬。我順着果園的斜坡望去,到處是一片清新翠綠的美景,這是我心裏充滿了喜悦,頓時感到自己成了這塊富饒的土地的無可爭辯的主人。

不料忽然有一個聲音叫我的名字:“魯賓遜,可憐的,魯賓遜,你到什麼地方去啦?”我從萬分驚疑中醒來,定眼一看,原來是“波兒”在叫我,使我分外高興。“波兒”嘴裏那些帶點憂傷調子的話都是我平時教它的。現在我劫後餘生,它又飛到我手上,親切地重複着那些它並不太懂的話語,使人倍感親切和温暖。

你們要是看到我用飯的情景,一定會羨慕不已:我儼然是全島的君王,一個人高高坐在上面。“波兒”彷彿是我的寵臣,只有它才有權跟我説話,我那隻狗彷彿是一位又老又忠實的臣子,而那些貓呢,則像順民一樣分坐在兩邊。儘管我在島上有無上的權威,可是實際上我那一身穿戴已經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有時我把自己打量一下,也不禁會啞然失笑。

以上是我讀這本書時摘下的讀書筆記。大多出現在書的後半部分。即魯賓孫到了荒島之後的故事。以上的多是他的感悟。其實書的前部分也有不少好句子,只是我一開始的沒有摘下來而已。

我個人以為,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它教人獲得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對生活的勇氣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4

最近,媽媽從外面回來,神祕地對我一笑,説:“猜猜看,我給你帶了什麼好禮物?”我好奇地打開媽媽的揹包,呀!原來裏面躺着一本書《魯濱遜漂流記》,是我一直心心念唸的書。我快速地拿過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早也讀,晚也讀,只要有空閒時間,我都抓緊讀這本書,不漏掉一個章節、一句話,終於一個星期我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後,我有了很大的感想。

這本書講了魯濱遜從小心中就懷揣着航海冒險的夢想,一天他不顧家人反對,私自出海,在一次航海的過程中不幸遇到風暴,同伴們全部都葬身魚腹,魯濱遜有幸逃生。被海浪衝打在一個荒島上,他在荒島上利用大船上的物資和島上的資源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歷盡艱難困苦,不但解決了自己的生活,還開拓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後來他又從野人手裏救下了野人“星期五”。總共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依然堅強地活着,不怨天,不怨地,在那樣的環境裏自己動手,創造一切生活條件,最後終於重返了他的故鄉-英國。

看完《魯濱遜漂流記》,我激動萬分。對比魯濱遜的人生經歷,而我實在太幸福了!我是家裏的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且我一遇到困難就害怕退縮,也不堅強。我剛上舞蹈班的時候,每次跳舞需要練習基本功,要麼劈叉,要麼下腰,這樣腿部肌肉和腰部肌肉只要一用力,就會疼痛厲害。我哭着不肯練習,媽媽那時就拿魯濱遜的故事來激勵我,讓我也做一個堅強的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從此,魯濱遜的形象深深印刻在我腦中!每次遇到難題時,我就會選擇退縮,從來不會主動思考。但是我看完《魯濱遜漂流記》之後,我跳舞時感到疼痛想哭時就會忍住,就會想起魯濱遜多堅強,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他都那麼樂觀地生存下去!何況我只是練習一個基本功呢!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讓我受益匪淺。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的成長,擺脱對父母的依賴,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我要向魯濱遜學習,像他一樣有着堅強的意志力,勇敢的克服困難,戰勝一切挫折!在逆境中,逆流而上,為自己成就一番人生之美!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5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心靈也完成了一次漂流之旅。掩卷沉思:如果,我一人置身於荒島,能夠自己創建住所、尋找到食物嗎?

如果,我碰見了兇猛的禽獸,能夠自我保護、安全逃離嗎?

如果,我乘坐的船在暴雨中遇險,我是否能夠克服一切充滿信心,乘風破浪呢?

不,我做不到!但,魯濱遜做到了!我不由得佩服起他來。

魯濱遜第一次航海,出發的第六天就遇上了大麻煩——暴風雨!對年輕的航海者來説,站不穩、暈船嘔吐……實在太可怕了!魯濱遜也不例外,心中的恐懼遠超過現實,但他知道只有不放棄自己,只有不向風暴屈服,只有大家全都振作起來抽水,才會有生的希望,才能為自己的生命續航,讓幾條救援小船的時間更加寬裕。

所以,魯濱遜吃力地爬起,努力地邁腿,站穩,一桶又一桶地抽水,所有人都在並肩行動。那一刻,他忘記了所有的恐懼,忘記了先前的悔意,為了生命的曙光,奮力一搏!

蒼天果然未辜負這個不向困難低頭的人,小船終於挨近了大船,所有人得以逃生。這時,大船在海浪中沉沒了。後來他荒島求生,有了自己造的住所,與野人“星期五"一起造船,嘗試駕船歸鄉……這一切,都能看出他那一顆戰勝困難的心。

假若他們在危急之時自暴自棄,坐以待斃,那就只有死路一條,別無選擇。

如果我們也身處險境,一定要如魯濱遜他們那樣,無懼無畏、鎮定自若,並想方設法脱險,這樣才有生的希望!

我相信,只要堅守勇者無懼的信念,即便遭遇再猛烈的風浪,也推不翻命運的船!這,就是生命的本色!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6

剛看完《魯濱遜漂流記》時,我有許多驚訝、許多疑問,還有一點羨慕。

我的驚訝:別人流落荒島都會想要自殺,但魯濱遜沒有。魯濱遜竟然這麼有膽量,在流落荒島後,再次坐着自制的小船,繞荒島附近環遊。他每天打獵,後來有了屬於自己的羊羣,每天有羊肉吃,羊奶喝,有時他還自己曬葡萄乾吃,那可是我最愛吃的。

我的疑問:在荒島生活真的很艱苦嗎?很困難嗎?他在自家門口種的樹到底是什麼樹?為什麼這麼快長成參天大樹?那些野人只吃人肉嗎?他還吃不吃蔬菜,水果?野人到底長啥樣?很兇嗎?魯濱遜每天喝的淡水是怎麼來的?

我還有點羨慕他:在荒島上有足夠的自由,想幹啥就幹啥,沒有人會約束你。還可以喝羊奶,吃羊肉,我還從來沒喝過呢,以前從書中看到,都是説羊奶美味可口,好想嘗一嘗。

如果我也可以在島上和魯濱遜度過一日的話,我希望我可以喝到羊奶,吃自制的葡萄乾,看參天大樹,摸小羊那軟軟的毛,看看野人的樣子,教魯濱遜家中的鸚鵡説話,在海邊看看海,撿一撿漂亮的貝殼……

魯濱遜那敢於冒險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都值得被我們學習。希望我在長大後的某一天,也可以到荒島闖蕩闖蕩,勇闖江湖,哈哈!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7

摘錄:根據船上的日曆,1686年12月19日,我終於離開了這個海島,一共在島上住了27年兩個月零19天。我乘這條船航行了半年多,在1687年7月11日抵達英國。計算起來,我離開英國已經35年了。我回到英國,人人都把我當成外國人,好像我從未在英國住過似的。那位替我保管錢財的恩人和忠實的管家,這時還活着。

感受:望着這一串串數字,我不禁感慨萬千:這28年來,魯濱遜所經歷的苦難與成功,全部凝於這幾行字裏:建設荒島家園、建造鄉間別墅、收穫第一桶金、與星期五初識……經歷了這麼多,魯濱遜再次回到故土,那種興奮、激動時無與倫比的。現在,我知道,沉靜的性格、堅持的毅力、超人的勇氣都是在困難、危險的情況下磨鍊出來的。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8

魯濱遜出身於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他瞞着父親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風浪,船隻沉沒,他好不容易才逃出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經商,賺了一筆錢。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爾人俘獲,當了奴隸。後來他劃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貨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裏買下一個莊園,做了莊園主。他不甘心於這樣的發財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販賣奴隸。

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一個人倖存下來,隻身飄流到一個杳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樁在帳篷周圍圍上柵欄,在帳篷後挖洞居住。他用簡單的工具製作桌、椅等傢俱,獵野味為食,飲溪裏的水,度過了最初遇到的困難。

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麪粉,烘出了粗糙的麪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雖然這樣,魯濱遜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隻獨木舟,但船實在太重,無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盡棄,重新另造一隻小的。

魯濱遜在島上獨自生活了20年後,一天,他發現島邊海岸上都是人骨,生過火,原來外島的一羣野人曾在這裏舉行過人肉宴。魯濱孫驚愕萬分。此後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圍的事物。直到第20_年,島上又來了一羣野人,帶着準備殺死、吃掉的俘虜。魯濱孫發現後,救出了其中的一個。魯濱遜把被救的土人取名為“星期五”。此後,“星期五”成了魯濱孫忠實的僕人和朋友。接着,魯濱孫帶着“星期五”救出了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不久有條英國船在島附近停泊,發現船上的水手發生了叛亂,綁架了船長,把船長、船副等三人拋棄在島上,魯濱孫與“星期五”幫助船長制服了那幫水手,奪回了船隻。他把那水手留在島上,船長帶着魯濱孫“星期五”等離開荒島回到英國。此時魯濱孫已離家35年。他在英國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妻子死後,魯濱遜又一次出海經商,路經他住過的荒島,這時留在島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魯濱遜又送去新的移民,將島上的土地分給他們,並留給他們各種日用必需品,滿意地離開了小島。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9

英國小説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島,戰勝困難,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小説寫得真實自然,富有傳奇色彩.主人公在孤島上種莊稼,搭木屋,吃了千辛萬苦,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着迷般地只想到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結果還是失敗了,最後於1868年回到闊別28年的英國。

翻開書的第一頁:"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當我從扉頁上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對這本書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反感。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這的確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缺點。但我們不甘心承認這些,我們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嗎?可為什麼,周圍的人總要給我們戴上這頂"帽子"呢?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時,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種心靈上的震動.一個個問號不由地縈繞在我的心頭,如果我是魯賓遜……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我們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的刻苦奮鬥的精神。在他認為,天底下沒有什麼人類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人類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我們學習也一樣,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各個學科學好,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不斷促使我們前進。同時,還必須在做好每一件事後力求精益求精。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百相信這句話。這287頁向我展示了魯賓遜自信,自立,自尊,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的精神;告訴我魯賓遜靠自己的誠實,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0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例如:魯濱遜。

魯濱遜是一個愛航海和冒險的英國人。他不幸被衝到一個荒蕪人煙的島上。為了生存,為了好好的活着,他獵取食物、修建住所、製造用具、種植穀物。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最終為自己贏得了回到英國的機會。

我覺得魯賓孫是個機智勇敢的人,與他相比,還有一個人也十分勇敢。1946年1月,周恩來同志從延安乘飛機去重慶。突然,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機身全都結上了又厚又重的冰。飛機失去了平衡,迅速往下墜,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機長讓所有人背上降落傘,做好跳傘的準備。可在飛機上,葉挺的'女兒沒有降落傘,她急哭了。周恩來把自己的傘包給了她,並鼓勵她:“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堅強,同困難和危險做鬥爭!”

就在這時,飛機衝出了寒流的包圍,在陽光的照耀下,冰甲開始融化了,飛機升高了,繼續平穩地飛行,他們脱險了。

魯賓遜和周恩來都征服了困難,他們是好樣的!

我一直是家中的獨生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多數的事都是父母解決的,讀了魯賓遜的故事,我突然覺得,我們應該要學會自我保護,學會獨立,學會生存,改掉依賴別人的習慣。

魯濱遜是個樂觀、有毅力、不怕困難的人。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鍊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脱困境,實幹比信念更重要......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1

近日,我閲讀《魯濱遜漂流記》一書,《魯濱遜漂流記》一書發表於一七一九年,作者為丹尼爾.笛福.

笛福是當時歐洲文壇上一位重要人物,被譽為“歐洲小説之父”,“英國小説之父”與“英國報紙之父”,其文章無論在藝術形式和藝術質量都有了新突破。沒有蒲柏的古典風範,也沒有斯威夫特的辛辣諷刺,但也自成一家,在平直曉暢、細枝末節中見真實。此外他的作品不再對準“英雄”或“偉人”,而是走在大街上的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及其美德,開創了英國現代主義文學的風氣之河,對英國及歐洲的文學發展都起了重要影響及作用,他因此成為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説的奠基人。

看完《魯濱遜漂流記》一書後,我最大的感觸是十分震撼。魯濱遜來到荒島上28年2月19日,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裏,幾乎無法想象他是怎麼生存下來,他從一開始的自暴自棄到心懷感恩,從手無寸鐵到豐衣足食,從剛來到島上的貪心,到後來隨遇而安,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做到的,但他還是做到了,在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上活28年餘,且生活也挺不錯,令人驚訝。如果我是魯濱遜,可能早就因為衣食飲用問題及思想上的障礙而早早的死了,根本不可能活那麼久,所以在這種我無法想象與做到的情況下,我只對魯濱遜有無限的欽佩與感到吃驚“太不可思議了!”。

小説的敍述視角是少見的第一人稱和回憶錄形式,這本身就十分新穎,加上很多書籍都是採用別的敍述方式,使它十分亮眼,引人注目,在這其間,又穿插了日記內容,所記敍和描寫的一切事件和情境,都是主人公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感受或者親身思考的,所以讓人感到十分新奇,又感覺真實可信。小説只有一方面的內容,就是魯濱遜荒島生活的記敍,這樣一個虛構的、單一的中心內容,卻被作者寫得曲折新奇,不落俗套,從中可知作者的想象力豐富。文中的細節描寫十分到位,精準細膩,把魯濱遜的眼睛變成我們的眼睛,有頭有尾,細節交代非常清楚,且語言通俗,平鋪直敍的敍述方式,通俗樸素的語言風格,讓所有讀者都能看得清楚和讀得明白。

《魯濱遜漂流記》中,作者借人與自然的衝突,強調了人的精神力量,體現了自由發展的時代精神,肯定了勞動力的偉大和價值,歌頌了人類的自強不息、永不氣餒的精神。不僅如此,這一書也體現出笛福的信仰自由,書中他借人與上帝的衝突,反映了自己的宗教觀,上帝是輔佐人克服困難的外在精神力量,具有安慰人心的作用,並對人的精神的自我完善起到了推動作用,笛福在政治上反對專制,主張民權,小説中,他借人與人的衝突,反映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建立一個烏托邦。

也許,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魯濱遜這般堅強的毅力,儘自己能力把每個學科學好,學習他的刻苦奮鬥精神,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促使我們不斷前進。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2

《魯濱遜漂流記》講述的是十七世紀中期,一個探險者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流落到了孤島上發生的故事。這個人就是魯濱遜,他憑着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及智慧,在二十八年後終於成功逃出了孤島。

28年,在荒蕪人煙的孤島上!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

他曾經絕望過,“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

不過,很快他就拋棄了絕望,並展示出他獨特的個性。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不再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看到這兒,我驚異萬分。

他曾經這樣説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呵呵,要是我,説不定一直哭鼻子呢?更別説做事了。

魯濱遜不但沒有助手,從破船上拾掇回來的工具也殘缺不全,還缺乏生產經驗,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他做一塊木板花了四十二天。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

經過辛勤的勞動,魯濱遜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3

魯濱遜,這個名字大家不再陌生,他是一個頑強,執着的冒險者,為了追求自己一生的信念,寧願離開家裏那種舒適安逸的生活,拋棄自己剛剛結婚的妻子。他是不安分的人,是追求刺激的冒險家。正是這種信念,這種精神,這種執着的個性,令他成為能夠為千千萬萬個讀者心中的英雄,他成為能夠為千千萬萬個冒險家心中的偶像。

任何人都有退縮的時刻,都有想放棄的念頭。然成功與失敗就在此一舉。如果你堅持下去了,你真正的做到了,你也許還是一位失敗者。但如果你退縮了,不必多説,你一定是一位真正失敗者,然而魯濱遜做到了,他堅持住了。在本書的前幾篇描述了魯賓遜第一次出海的情景。當時海面洶湧澎湃,波浪滔天,這對初次航海的魯賓遜來説是心驚膽戰的一天。他也有想過回家,有想過回到爸爸身邊的念頭,然而風暴過後,他早已把這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這足以看魯賓遜對舒適生活的反感。那種貪生怕死的私念,在他心裏是那麼微不足道。

他那永恆,堅定的目標與信念在任何一點上都充分的體現出來了,尤其是他在島上28年的生活,更將他那生的希望,活的動力,完美的詮釋了出來。為了生存,找山洞,打獵物,找種子,種莊稼,採野果,馴養家畜……凡是生活中會遇到的一切問題,他只能一個人承擔,並且必須一個人承擔,因為這樣的荒島上,是沒有人居住的。然而“星期五”的出現是以後的事情了!

魯濱遜,作為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作為一位偉大而又堅強的冒險家,是永遠綻放光芒的!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4

當魯濱遜在那荒無人煙的孤島上,舉起手中的火槍射殺一隻飛禽時,隨着“砰”的一聲槍響,他第一次將近代文明帶上那個還處於洪荒時代的海島。

魯濱遜因為駕船出逃而流落在一個孤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身邊除了一把刀、一點煙葉之外,別無它物。可他卻活了下來,還活得像個樣子,這是為什麼呢?

他憑着頑強的意志力及其勞動,有了他自己的“城堡”,“光坐着一心希望得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是枉然的”這個思想一直支持着他,要是換上一個意志力薄弱點兒的,肯定會絕望,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魯濱遜他那百折不饒、頑強不屈的精神,正是讀此書讓我感動、佩服之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之處。

積極進取、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魯濱遜。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憑他那雙勤勞的雙手,為他以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

他曾經花了二十二天砍倒一棵大樹,又花了十四天折去枝葉;在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把船做好,可是,這艘船不能下水!這對他來説是很大的打擊,但他並不灰心,他又花了半年的時間做了一支獨木舟。他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他也詮釋了一個通俗易懂的道理:只有勞動,才是使個人生活得到改善,使社會進步的根本因素。

我想,支持一個人活下去的因素,不僅僅是食物,更多是精神,就像魯濱遜,如果他沒有頑強的精神,堅強不屈的品質,他能擁有自己的“王國”嗎?《魯濱遜漂流記》講的不是生存技巧,也不是一個人的悲慘經歷,而是如何用一個好的精神,良好的心態,有用的勞動創造你的世界。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5

初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時,我認為它只是一篇平淡而又普通的人物傳記,沒有任何特別之處。讀到後來,我漸漸被文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了,尤其是在魯濱遜漂到島上後,我的靈魂彷彿都被吸進了書,與情節融為一體。他會活下去嗎?他會在島上建一座房屋嗎?島上有什麼?許多問題加快了我讀書的速度。他在船上搜集有用的東西時,我彷彿看見了他絞盡腦汁弄來了將近一英擔的鉛,費盡力氣才搬動其中的一些箱子,巧妙地拆下了船上的一些木頭。我還對他的作為頗有同感,平時的我也喜歡把一樣東西的有用性揮發到極致,即使是一個礦泉水瓶也能在我的手上變成一個迷你枱燈架。

他在建造他的小房屋時,更是讓我激動不已:我最喜歡建築房屋了。他為防禦島上可能有的危險而做的防禦工事在我的想象中栩栩如生,彷彿我來到了故事裏,而不僅僅是有畫面浮現在我眼前。這些都讓我感同身受:如果我沒有足夠的工具來造房子的話,那麼只要把天然的山洞加固一下就可以當做天然的儲藏間了。而且如果我在一個陌生的島上且獨自一人的話,我也會築起一些防禦工事因為在那時我會很缺少安全感。

我的心與內容發生了強烈的共鳴,這使我懷着以前讀書從來沒有的熱情和同情心來閲讀這本書。其中的《聖經》中的精神層面在我看來雖然有些誇張,但還是能在一個人精神和肉體都需拯救的時候安撫前者。當他遇到“禮拜五”時,我更是由衷的為他感到高興,儘管我並無法理解魯濱遜是怎麼樣才讓禮拜五那麼快就掌握英語和許多知識的。

笛福通過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魯濱遜從不甘於現實生活的普通,出海去探險到他流落荒島,為生存而奮鬥,最後被解救,過上了美好的資產階級生活這樣一個故事。笛福通過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角度向人們展示了早期英國殖民主義,不僅沒有被當局發現,還由於當時註明文學家的誤讀而宣揚它是一部經典名著,讓這部英國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長篇小説成為一部聲名遠揚的史實記載體。

笛福的寫法讓我驚歎。只能讓大家看見裏面的批判內容和歷史記實的作家,並不厲害;真正深藏不露的大作家就像笛福一樣,讓人閲讀了一個驚險精彩的故事後只感受到了魯濱遜的力量強大,並未發現這是一部描述殖民主義的小説,筆法之神,令我佩服。另外,這部小説的字數多達190943字(不同版本之間可能有誤差),作者的耐心也令我驚訝。在寫過長的隨筆時,開始時我熱血沸騰、奮筆疾書,直到因為寫作某些原因打斷或是我心中有了新的靈感時,我的寫作速度就會時快時慢,直到寫了很多部分後,火熱的心已冷卻下來,只是緩慢的給隨筆添上一個結尾,結束這一篇。單篇寫作字數不會超過1萬字,比起笛福來,真是滄海一粟啊!

讀了這本書後,我所收穫的不僅僅是魯濱遜的經歷,更是他的經歷中那些為他指明方向的心靈燈塔,以及我與他那段心有靈犀的歷程。

書中不僅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還有一些可愛的小錯誤。在前文中作者提到在薩累當奴隸的除他之外沒有英格蘭人,但後一頁就説到了“那個木匠也是淪為奴隸的英格蘭人”這個小紕漏,還有非常明顯的一個:作者説魯濱遜給了西班牙人和禮拜五的父親一份書面指示,但在好幾年前他就沒有墨水了。這種有些俏皮可愛的錯誤在全書中還有許多個,但是越發讓我喜歡這本書了,而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雖然其中的一些語言有些不通順,但這可能是由於翻譯的錯誤而導致的。在寫完一篇作文後,我往往都會再讀一遍,改正那些不恰當的語言和錯別字。而作者笛福如果也那麼做的話,那他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仔細地看了975多萬個字母,要保證其中沒有拼寫錯誤,還要檢查語言的通順性和連貫性,且光是單純的看一遍就要花費很長時間,更別説改的或是寫的時間了。況且在如此高齡寫下這本小説,他是有多麼堅持不懈,才能夠完成這樣一部鉅作!回想我自己,有時連寫完幾百字的作文都懶得再看一遍,檢查錯誤,導致了整篇文章沒有達到“力所能及的完美程度”。一件事不可能做到完美,但關鍵是你做了沒有和你的盡力與否。人不可能創造完美,但可以趨向完美,只要他努力過。

這本書讓我與魯濱遜結伴同行,“看”到了許多新奇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懂得了要堅持、要自信,還要在危險與挫折面前,讓心靈去指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