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經典】讀《竊讀記》有感

讀後感 閲讀(2.47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竊讀記》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讀《竊讀記》有感

讀《竊讀記》有感 篇1

開學以後,我經過老師的薰陶引導,我讀了《竊書記》這篇課文。從這篇課文裏我領悟了許多感受,你們想知道嗎?

《竊讀記》説的是一個家庭貧困的小女孩,頑強好學,因為沒有錢買書,所以便只好書店偷偷地去讀,這充分體現了小女孩那種愛讀書,渴望知識的可貴精神。

那個小女孩和我們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好多了,有錢買書,卻沒有想要好好讀書,多讀好書,多增長積累知識。而我們整天就只知道這兒去玩,那兒去玩,做作業馬馬虎虎,應付了事,心思沒有好好地放在學習上,沒有想到讀書的重要性。自從我讀了《竊讀記》這篇課文以後,我和書中的主人公小女孩一對比,就感到自己有些慚愧,我一個男生竟然不如一個環境條件那麼差的`女生。在那麼差的環境條件下,小女孩都知道,只有讀書才能豐富自己,改變自己。我從現在開始,一定要把書讀好,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書是打開知識大門唯一的鑰匙,又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全人類的營養品。它指引我們走向美好生活,頑強奮鬥,不斷進取。小女孩的學習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一定要把書讀好。作文

讀《竊讀記》有感 篇2

一天早晨,我隨手拿起一本書翻了翻,發現了我感興趣的文章---《竊讀記》,我被故事內容吸引住了。故事講了一位家境貧困的國小生在書店裏竊讀的過程,表達作者對書的渴望。

我真的很敬佩這位作者,佩服他對書的那種喜愛,與現在有些人來對比,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有的人看書漫不經心,翻開一本不願讀的書,不思考,不認真地讀;有的則是挑出部分自己喜歡的內容去讀;但,一個真正喜歡讀書的人,則是帶着很認真地態度去看書,會思考書的內容,並且還會根據書中描寫的情景流露出相應的表情。

我願做最後一種人。我看書時,會結合每一篇文章的題目想一想主要內容,再從第一頁開始讀,並找出優美的句子和詞語,寫上自己當時的.感受。有時,還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表達怎樣的情感。當讀到不明白的地方時,我會停下來靜靜思考一下,實在不懂就去請教別人。看完一本書後,就會寫一寫讀後感。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你的朋友,也是一位使你終生受益的良師。閲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讀《竊讀記》有感 篇3

人人都知道讀書的好處,因為讀書可以填補荒蕪的心靈,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讓人瞭解大千世界,讀書能使人頓然醒悟,能使人心靈得到滋潤。融入書的海洋,你可以和遠古親切對話,你可以向現在細訴衷腸。

今天的閲讀課上,我讀了語文課本上這樣一篇課文,是林海音的`《竊書記》。

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跑到書店後,一連串的疑問表達了作者迫切希望看到那本沒有看完的書的心情。她看書時,為了隱藏自己,就長長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是他的小妹妹或是小女兒,有時還藉助傾盆大雨而在書店躲雨而在書店躲雨看書,他這種如飢似渴,追求讀書的渴望之情,作者還用細緻入微的動作老描寫表達自己的感情。

讀一篇《竊讀記》,我喜歡上的不只是文字,更喜歡其中要表達的精神和精髓,我也會繼續熱愛讀書,讓讀書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以讀書為樂。

讀《竊讀記》有感 篇4

《竊讀記》講的是林海音在書店讀書,怕被書店老闆發現以及喜歡在顧客多的書店裏讀書的一系列過程。這是我知道了不但要多讀書,還要知道怎樣才能讀到好書。

這是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爸爸帶我到書店裏去讀書。到了書店門口,我興高采烈地衝進去,想看上次沒看完的那本書。我跑到那塊牌子前,突然愣住了。原來那塊牌子上寫着:凡讀兩小時者付一元。即使我把時間縮短一點,也得兩個半小時才能讀完。那時,自己帶的十元錢已經被我吃進肚子了,爸爸把我送過來之後就走了,兜裏空空的,沒有錢怎麼辦?這時,我發現書店的.老闆在睡覺,我心想:快,趁這個機會多讀一會,不然他醒了就看不成了!

我急忙找出那本書,開始有津有味地讀起來。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我的好朋友悄悄地告訴:“老闆醒了,她在把沒付錢的小朋友往外趕,我已經被趕到這兒來了,你快出去吧!我斬釘截鐵的説了一聲:”不!“,不好。書店的老闆已經往我們這邊來了。我連忙從這邊繞到另外一邊,而老闆知道自己這邊已經看過了,就不再來這邊檢查。我就心安理得的又讀起了書。

《竊讀記》告訴我:想要讀到書,必須要靠自己的智慧!

讀《竊讀記》有感 篇5

讀完《竊讀記》一文,大腦裏定格於一副畫面:林海音家裏很貧窮,所以只能偷偷在書店裏竊讀,他喜歡在人多的書店裏讀書,她也喜歡在下雨天讀書,因為這樣她既能吸取到知識,又不會被書店老闆發現,一舉兩得,到了晚上,當旁邊的飯店已做好晚餐時,林海音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我非常欣賞林海音那種精神,為了讀書;給忍受許多痛苦。為了讀書;她寧可忍飢挨餓也要讀書。為了讀書;她願意在書店站兩個多小時,也要讀書。為了讀書;她可以四處奔波,尋找自己喜愛的書。這種學習就是值得我們學習!

文中第九自然段最後一句是我最欣賞的`句子,也是我感觸最深的句子,文章説: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智慧都吞了下去,然後才依依不捨的把書放回了書架。林海音忍受腳的麻痺、痠痛,但依舊若無其事的看書,雖然腳特別難受,肚子早已飢腸轆轆,但吸取了知識,依我説,這是一場精神上的獲益。

我家中的書已成了一座小山,卻不去看她們,有些甚至看都沒看過,就扔掉啦,這一點我跟林海音比起來,天吶,簡直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啊!你是我的榜樣,要向他學習!

俗話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書就像一排排高高的階梯,你讀書讀的越多,你就爬的更高,我相信你,當你爬上頂峯,眺望世界就是你成功之路。

書就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田,像朋友一樣陪伴人生,像一把鑰匙打開知識的大門,讀書吧,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讀《竊讀記》有感 篇6

有些愛一直沒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不愛了!我一生中遇到無數的女人,可是從來沒有像你這樣一個教我如此深受震憾的。也許他為了朋友之間的義氣,不能追你。她認為,自己的生活太不協調!但是,今生有他,我依然依然依然無悔。什麼才是愛。即使不會再愛我?廟會,是中國民間的嘉年華(carnival),是現實生活中難覓的一幕科幻電影。

這篇課文細膩地描繪了“竊讀”的複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這篇課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儘可能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雖然沒有曲折的情節,可作者的內心卻因竊讀而波瀾起伏。作者與書的相逢的驚喜,匆忙的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想別的留戀和滿足。

作者在書店裏讀書。因為只讀不買,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讀書時,擔憂、恐慌、懼怕。當我讀到“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和“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這些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又對人物進行細緻的描寫,恰如其分地刻畫出了“我”如飢如渴的情景。

讀了這篇課文,我的心裏非常震撼,作者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仍然那麼熱愛讀書,而我們呢?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讀《竊讀記》有感 篇7

今天,讀了《竊讀記》,文中介紹了作者童年時的竊讀經歷和感受。讀完之後,文中有一個句子讓我感受最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仔細想想,這句話有着很深的含義。糧食哺育的'是人的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人的靈魂。對我們來説,書籍和糧食同樣地重要,因為書籍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豐富我們的精神食糧。正是有這句話,不斷地激勵、促使作者去認真地讀書,如飢似渴的讀書。回頭看看我們現在時時刻刻都可以讀書,但是我卻不怎麼愛讀書。

看看作者童年的時候,讀一本完整的書有多難啊。所以説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也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讓我們養成愛好閲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讀《竊讀記》有感 篇8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若是一天沒有書,我絕對受不了。而《竊讀記》這篇課文,卻讓我看到一個比我還愛讀書的小女孩。

這個小女孩叫林海音。從課文可以看出,她趕往書店的迫不及待,尋找書的汲汲皇皇,以及讀書時樂不可支。

以前社會,並不像現在發達,對人也是用“有錢”和“沒錢”這樣的的物質多少來衡量。而我們這位作者,家境並不富裕,只能採用“竊讀”的方式,偷偷地躲在書店看書。

竊讀的`滋味是什麼樣的?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的勞苦,還是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這些都有,但最重要的是,讀書後的驚喜、快樂、滿足與幸福。讓這一切付出,都有所值!

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和心理描寫,將與書相逢後的複雜感受,刻畫得很到位。讓我們對林海音讀書的艱辛,有了一定的認識。

讀書不僅使人增長智慧,讀書過程的幸福與辛苦,還能促使人成長。我們今天有這麼好的環境,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讀《竊讀記》有感 篇9

生活中的“竊”總有一絲不光彩。懷着好奇,我仔細的品讀了《竊讀記》這篇文章。 “放學後急匆匆地從學校趕到這裏”,這多少有點逆向思維。

回家美美地往嘴裏塞着零食,還欣賞着電視機奉獻的`精彩卡通,多帶勁呀!幹嘛跑去書店酸了腿呢?讀到這裏,我忽然對作者有了第一印象:傻里傻氣——因為書!“從大人的膠下逃票”進書店,小作者首闖第一關:“逢上顧客盈門”,貼在大人身邊,至少可以光明正大讀上幾本書;逢上下雨,以避雨為由在書店“磨蹭”時光……這一“花招”給了我第二個印象:聰明絕頂——因為書。

在書海中暢遊,忘記了一切概念。空着肚子看書,可不是一件舒服事,“我”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竟然能熬過兩個多鐘頭,這時,我的第三感受也油然而生:執着——因為書!

仔細品讀完《竊讀記》,腦海中浮現出了許多詞語:手不釋卷,如飢似渴,孜孜不倦···…同時又鼓勵我,讀更多書,積累更多的詞彙。“足不出門便能知天下事”,從書中瞭解世界。讀完《竊讀記》,我發現自己又長大了不少!

讀《竊讀記》有感 篇10

《竊讀記》這篇文章,是我在開學第一天所學的文章,文章中,作者小時候,因為家裏經濟條件困難,所以沒錢把書買回來給她看,但這抵檔不了作者對書的喜歡與熱愛,於是作者一放學便奔向書店,在書店裏偷偷的看着書。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再回過頭來,想想我們,我們現在衣食不缺,可是,我們卻不能像作者那樣熱愛讀書。就拿我的表妹來説吧!她家的條件並不差,她的書也有很多,可你要是翻開那些書,裏面不是撕了就是用筆畫了,可如果我表妹知道里面的內容,要點,也就罷了,可她不但不知,而且有些書的書名都不知道,如此不愛書,更別説讀書了。我感到現在的我們缺少自主性、安不下心來認認真真的讀書。

其實,每個人生下來時都是一樣的,沒有哪個人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書是靠自己日積月累讀出來的!

這又使我聯想到另一個故事,是父親給我講的:一個孩子,她沒母親,也沒有父親,從小是爺爺和奶奶帶大的可是,就在她7歲時爺爺得了半邊癱,奶奶又行動不便,於是,家裏的重擔就落在一個7歲小姑娘的肩上,於是,她從小就在心裏暗暗許諾説,長大一定要有出息,所以,她每天很早起牀,為爺爺奶奶準備早飯,然後,又走着崎嶇的山路,卻鄰村的學校,站在教室門口,靜靜地聽着老師的講課,就這樣,十幾年過去了,她考上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其實有這樣的結果也不為震驚,因為,只要你努力了,用心了,一定會有好的收穫!

我們知道要努力讀書,可怎樣讀好一本書呢?

書,在讀了幾遍後,就應該找到文中的`中心點,再去思考文中的人物做了些什麼;他們都是些怎樣的人,然後,再看看書中有什麼疏漏的,你可以補充,或把文章續寫下去,我們還可以再翻開書本來品味,欣賞你最喜歡的那些部分,並想一想自己為什麼喜歡它們,然後,我們再去讀一讀其它部分,並從中找找,有沒有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把這一切都做完,我們就可以拿出本子,記錄下書中所有價值的東西,他又是怎樣的人,他又經歷了什麼,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嗎?

書裏的智慧,可以哺育一個人的靈魂,也可以改變一個人,它能把我們帶進書的王國裏遨遊,也可以帶我們領略人世間的真諦,書是我們的心靈窗户,你可以把它關上,讓自己目光短淺,也可以把它打開,讓自己閲歷豐富。

學完《竊讀記》這篇文章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文章告訴了我父一個受益一生的道理:書,是要靠自己讀出來的!

教師評語:

作者一開始就抓住一個“竊”字展開,體現出文中小主人公費盡心機尋找機會讀書。接着聯繫現今,舉例擁有豐富閲讀資源的表妹卻沒有很好的去閲讀。一個相對條件差卻有着堅韌毅力堅持讀書的鄉村小女孩。兩個例子對比得出讀書的重要性。作者在文中還談到讀書的方法也值得提倡。另外,如能在體會中談談“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的理解就更好了。

讀《竊讀記》有感 篇11

每當我讀完《竊讀記》時,我就覺得特別親切,因為以前我也做過這種事。

在上國小四年級時,因為看漫畫書影響了我的學習,所以媽媽只好把我的漫畫書給鎖了起來。事後為了能到書店裏竊讀漫畫書,每次出來玩的時候,我會穿上滑冰鞋,然後叫媽媽帶我去崇和門,再假説在這四周玩一會。其實是去書店竊讀。

我滑進店時,暗喜沒人注意,於是我便大搖大擺走到了漫畫書櫃,來到漫畫書櫃旁,我的眼睛急切地選擇着我想看的書。

終於找到了我想看的漫畫書,我連忙打開書,一頁、二頁,我像一匹餓狼痛痛快快地看着書,我很快樂,也很害怕——待會兒,書店老闆會不會發現了?

過了一會兒,果然不出我所料,正當我看得如痴如醉時,書店老闆走了過來,問:“小朋友,你買不買書呀?”我一愣搖搖頭説:“不!我不買……”一聽我的'回答,書店老闆立刻一把搶過我手中的書,兇巴巴地大聲呵斥我説:“不買你就別在這看!”然後,把書放回了原處。

這裏沒法看了,我就到另一家,結果我每到哪家,哪家也會像第一家的書店老闆一個樣,因為我每次都看得忘了時間。最後,我只好回家了。

其實,我並不需要到書店裏竊讀,也不需要受到老闆的呵斥。我是在看漫畫影響了學習,媽媽禁止的情況下不知悔改還去竊讀,而林海音因為家裏沒錢買書,所以只能去竊讀,和她比起來,我感到很羞愧,我發誓在這學期裏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正確處理學習與玩樂的關係,爭取把成績趕上來。

讀《竊讀記》有感 篇12

前幾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篇課文《竊讀記》,學完後,這篇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這篇課文講的是林海音小時候家裏很窮,買不起書,所以只能到書店裏竊讀,有時候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林海音在經濟條件那麼差的情況下還能每天到書店竊讀,再想想我們自己,如果想看什麼書,就給爸爸媽媽説一聲,他們就給我買。我卻一點都不愛讀書,生怕多看一頁,媽媽給我買的作文書,還靜靜的躺在書櫃裏,跟新的一樣,我和作者的差距真是太大了,她都能那麼熱愛讀書,我怎麼不能呢?我真是感到慚愧!

文中寫道:“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説明作者特別熱愛讀書,對求知充滿了渴望,希望獲得更多的新知識。再想想我自己,老師不教,我就不學,我覺得我應該向作者學習那種熱愛看書的習慣。

文中説:“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糧食哺育的是身體,書籍哺育的是精神、心靈、思想的成長。一個知識與智慧同時增長的人,才是健康的人。同學們,我們要把身體養好,更要把書讀好。

讀《竊讀記》有感 篇13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林海音小時候讀書的故事。由於家裏窮,買不起書,所以每天放學後,她只好到書店裏去偷偷地讀書。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特別喜歡讀書,每天放學回家做完作業以後,總是打開書櫃,找出自己喜愛的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有時竟然連媽媽喊我吃飯都聽不見,直到媽媽火了,揪着耳朵把我拽出來,我才知道要吃飯了。可我總是草草吃幾口,又回到書房,繼續看我的書。

記得有一次,我上街買東西時看到一家書店正在推銷一批新書,就急忙走了進去。我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中找到了一本感興趣的書,一頁,兩頁,三頁……我如飢似渴地讀起來,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正當我讀到精彩的地方時,一位阿姨對我説:“小朋友,你明天再來吧,我們要關門了!”我抬頭看了看,發現天已經黑了。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要把所有的知識都吞到肚子裏,然後才把書放回書架。

書非借而不能讀也,這是古人的一句話。但是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可以很輕鬆地買到很多書,也可以上網閲讀,再也不用像林海音小時候那樣“竊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