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5篇[熱]

讀後感 閲讀(2.4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5篇[熱]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最近家裏的課外書我都看完了,我央求媽媽再幫我買幾本留十一期間看,媽媽思考了一下説這樣有點太浪費了。你不妨和小區裏幾個熟悉的小朋友換書看,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好辦法,想到就立刻行動,到了好朋友家一看當時就傻了眼了,因為他看的都是關於動物的書。最後我選了一本書《最後一頭戰象》。

我原以為大象身體巨大脾氣肯定很暴躁,不容易和人相處。但是,在讀了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着人類的感情。

《最後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以前與日寇作戰的最後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後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向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後,嘎羧獨自上路。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後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因為那裏埋着他的同伴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迎接死亡,它要永遠的陪着它的戰友們!

讀過這本書後,使我驚訝的是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明白忠誠和職責是生命中最完美的東西,我深深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恆的友誼。。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迴盪着……我萬萬沒想到我會從一頭大象身上學到做人的道理。

大自然中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所以我們要關愛野生動物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2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最後一頭戰象》,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這本書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最後一頭戰象》是著名“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的作品。沈石溪所著動物小説非常有趣味性,深受青少年喜歡,他的作品很多,其中《第七條獵狗》《一隻獵鷹的遭遇》《紅奶羊》等連續三屆獲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有很多小故事,比如:《給大象拔刺》《最後一頭戰象》《象冢》……是關於象的.故事;《野豬囚犯》《野豬王》是關於豬的故事;《與狗熊比重》《棕熊的故事》《黑熊舞蹈家》是關於熊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章節當然就是《最後一頭戰象》,這個章節主要講最後一頭戰象嘎羧如何把自己埋葬在百象冢,陪伴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同伴們。

我從這篇文章中學習到嘎羧堅持不懈的精神。當嘎羧來到百象冢石碑前,好幾天沒吃東西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的情況下,它還是堅持不懈地挖坑,想要同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同伴們一起埋葬。在這最後時刻,嘎羧沒有忘記自己的同胞,沒有忘記自己是戰象的身份,讓我學習到要謹記自己的職責,堅守自己的前進方向,俗話説的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只要堅持努力,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本書裏面還有很多故事,讓我學到了不少,動物和人類一樣是有感情的,他們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嘎羧的堅持不懈、懷念朋友……

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我希望你們也喜歡這本書。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那本書的名字叫《最後一頭戰象》。讀完後,使我深受觸動。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人和人之間需要互相感恩的。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大森林的早晨。小象踩中了一個釘子,淚血汪汪。公象和母象看見了小象的痛苦,真是心疼極了。可是卻愛莫能助。於是,它們四下尋找幫助,當它們看見了“我”這個“赤腳醫生”,立馬把“我”給截住了。它們示意“我”給小象治病。公象和母象用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這才使“我”明白。它們不想看小象忍受着這樣艱難的'痛苦,“我”被它們深深地感動了,並且幫助它們醫治小象的傷口。

“我”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可是“我”並沒有想到,一件感人的事卻在今天發生了。“我”又一次路過了這片大森林,在地上看見了一個野蜂窩。“我”看到了不僅是一個野蜂窩,還看見了一個龐然大物-------大象。她用友好的眼神看着“我”,挺立在那裏,似乎在告訴“我”:“這窩蜜是給你的。”這時,“我”認出來這是我曾經遇到過的那隻母象。這時,那隻公象和小象也頓時出現在了“我”的面前,公象用那渾厚的嗓間向“我”唱着那感激的歌曲,它用它那內墩墩的鼻子親“我”的手,親“我”的腳。彷彿在説:“謝謝你,謝謝你!”而小象在“我”身邊跳躍歡沸,用質感的鼻子觸着“我”的臉,“我”的肩和“我”的手,癢癢的。但是“我”又覺得很温馨,很幸福,來到了仙境一般的境界,把“我”包裹在感恩的所氛裏。“我”覺得,“我”今天最大的收穫,那就是唯一的-----感恩。

大象都學會了感恩,所以我們人類一定也要學會感恩。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4

象性格温順,是人類的夥伴,但它只是動物。不過, 在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着人類的情感。

故事主要寫了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名叫嘎羧。它自知生命已經要到盡頭了,便重披象鞍,到江灘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它來到埋葬自己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莊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但它沒有。我想它一定是無法忘記戰爭的時光,無法忘記那些曾經跟它一起血戰沙場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被忘記。

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嘎羧的心裏,不是對功名的'追求,不是對自己戰績的驕傲自豪,而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們的鄉親,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麼可以永垂不朽,但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己最寶貴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淨土。而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因此,它二十六年來一直懷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為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那些雞毛蒜皮的事都是那麼渺小。

這也是一頭 “忠誠”的戰象。它的忠誠是因為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後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沒有戰爭,永遠和平。當我讀到書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着凝重的歷史,記載着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本書,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領悟呢?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5

遇見貓狗盡力保護小雞的是雞媽媽的母愛,遇見獅子時上前拼命保護小狗崽的是狗媽媽的母愛。熊的母愛是怎樣的呢?

傍晚,熊媽媽還沒回來,小熊只能在樹洞中央蜷縮着,等待她的媽媽回家。突然,一隻金貓敏捷地竄出灌木叢,準備撲向小熊。於是我掏出槍,將金貓打死了,看小熊太危險,我就把它帶回了家。但是,熊媽媽為了討回把我認成媽媽的小熊,和我拼了命。最後,熊媽媽在受到豹子襲擊時,把小熊牢牢地罩在自己身下……這是《最後一頭戰象》中的一段動人篇章,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

每天清晨,萬物還在沉睡時,媽媽就起來了,廚房不時會傳來叮叮噹噹的炒菜聲,媽媽在給我準備豐富的學習餐,用勤勞給我換來了一天的早動力。等我去上學了,媽媽又開啟了勤勞模式,把衣服放進洗衣機,等洗完了,再用衣架把衣服都晾出去,接着,媽媽又開始了拖地……家裏每天都是乾乾淨淨,井井有條,想必媽媽手上厚厚的.繭皮就是不斷地打掃、勞動磨出來的。

下午,媽媽早已給我準備好了點心,有時是蛋炒飯,有時是三明治,有時是肉包子,也有時是牛肉麪,來迎接學習了一天的我,看見我那麼認真地做作業,臉上總是充滿欣慰的笑容。晚上,媽媽會幫我檢查作業,如果有錯,便會細心地為我輔導,她為我付出這麼多,不都是為了我學習進步嗎?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母親在為這個家的瑣碎家務的操勞中慢慢老去,天下的母親有幾個不是這樣呢?

世界上的母愛是最偉大,母親養育了我們,也是最温馨的愛。讓我們珍惜母愛,用最好的人生狀態去報達媽媽。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6

暑假裏,我讀了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最後一頭戰象》一文。讀完,我久久不能從文中走出來,我的思想還沉浸在文中所展現的一幕幕場景中。

文章講了象兵與日寇在西雙版納浴血奮戰,八十多頭戰象只有一頭生還,於是,人們就挖了一個坑,把死去的戰象埋進了這個坑裏,並把這個坑取名為:百象冢。好心腸的村民把這頭光榮的`戰象養了起來,取名“嘎羧”。有一天,嘎羧好像預感到了死神的到來,向主人要回了象鞍,與村民依依惜別,上路了。作者和波農丁跟蹤這頭戰象,原來,“嘎羧”是去了那個埋戰象的百象冢,把自己埋在了那兒。

讀到這裏,我的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憐憫、悲傷、感動等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不,更多的是對“嘎羧”的敬意!它老了,但它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戰爭不在了,但是“嘎羧”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仍在啊,於是,它沒去我們以為它會去的遙遠而又神祕的象冢,而是與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一起埋在了百象冢,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樣的忠誠,這哪是一頭戰象呀?這分明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呀!

曾經我認為動物是弱者,是需要我們呵護的弱者。可是現在,我知道動物像我們人類一樣有感情有尊嚴,像我們人類一樣竭盡全力地生活着,奮鬥着,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我們對它們不僅要愛護,更要尊重,這是嘎羧——一頭戰象給我上的震撼的一課。作文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語文書中的《最後一頭戰象》,深受感動。

西雙版納的象可以用來作戰,在一次血雨腥風的戰鬥中,有八十多頭戰象倒地。在埋葬大象時,發現一頭象還活着,就運回寨子。多年後,象不行了,它披上象鞍,要去象冢了。作者悄悄跟在後面,萬萬沒想到,它在曾經戰鬥過的江上吻了又吻,在那塊大龜石上親了又親。它沒到象冢去,它到埋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跟戰友躺在了一起。

讀過後,你不覺得很感人嗎?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打動得很深,特別是最後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可能覺得,它當時跟同伴一起作戰,多麼勇猛,它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將葬身與此。然而,同伴犧牲了,它有幸獲救了。它此刻又回想起了那場殘忍的.鬥爭;它可能也覺得,要跟同伴做個伴,不讓它們想念它。我們不能到它心裏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他那種跟同伴永恆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複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説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迴盪。象的友情為什麼比人類的友情更打動人?它們的友情為什麼有如此力量?

讀完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人和動物之間的友誼。還感受到戰象們很勇敢,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不顧自己的生命去和日本鬼子打,最後它們都死了,我敬佩它們的勇敢.

象,它們的友情有這般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長久。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8

以前,我只認為大象性格温順,是人類的朋友。當我讀了沈石溪先生寫的《最後一頭戰象》後,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着人類一樣的感情。

書中講了一九四三年,日寇侵佔了緬甸,鐵蹄跨進了一江之隔的西雙版納邊陲重鎮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鬥異常激烈,槍炮聲,廝殺聲和象吼聲驚天動地。在這場戰鬥中有一頭倖存的公象,這隻公象叫嗄羧。最後,它在預感到生命將盡時,重新披上了自己戰鬥過的象鞍,和寨子人們告別後,獨自走向歸葬的地點。

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在它將辭世的時候,它忘不了那片它曾經灑過熱血的土地,特意跑到那兒來緬懷往事,憑弔戰場!當讀到它親吻當年擋住它的龜形石頭時,我更是被深深的'感動了,它經過二十六年的休養生活後,還能記得是哪一塊石頭救了它的命,而且還記得清清楚楚,尤其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它在這石頭上親了又親,表現了它對這石頭是多麼的感激。特別感人的是:作為一頭老戰象,它沒到遙遠神祕的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從百象冢旁挖了坑,然後,莊嚴的把自己葬在裏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永遠躺在一起了。嗄羧雖然只是一隻象,但是它在我心目中是一頭有高尚情懷和重情重義的大象!

從《最後一頭戰象》中,讓我感受到,動物是有人類的感情的,有時還要遠遠超過人類的。讓我懂得了可以從大象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善待大自然中的動物朋友,也希望有的人拋棄貪婪的想法,共同去保護大自然中的動物。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9

讀了《最後一片藤葉》這個故事後,讓我感受很深,這是一則很感人的故事,作者歐亨利利用細膩的手法,將老貝爾門這個捨己為人的人物描述的淋漓盡致;故事是這樣的,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因愛好相同而租了同一個畫室,一個名字叫蘇,另一個名字叫瓊西,但因傳染性的肺炎將瓊西擊倒了,瓊西就認定自己的命運與長春藤的最後一片葉子系在一齊,但是經過兩個大風大雨的夜晚,葉子卻沒掉下來,為什麼呢?文章最後,作者交待了老貝爾門在葉子落下的夜裏,冒雨在牆上畫了一個葉子,是老貝爾門用自己的生命喚起了瓊西生的期望。一個可悲可喜的結局,讓人總也忘不了老貝爾門冒雨畫葉子的情景,忘不了老貝爾門死去前,因挽救了一個生命而欣慰的表情;忘不了瓊西恢復時為老貝爾門流的.淚水。

這篇文章我認為它傳述了一個像貝爾門一樣善良捨己為人的好人,教育世人要有捨己為人的思想並給人們以啟示。心地善良有愛心的人在世人的心中是完美的不可毀滅的。這不僅僅讓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在每一個被震得粉碎的學校裏,都有幾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孩子們撐起一把保護傘,這些捨己為人的老師不就是現實活生生的老貝爾門,,他們同樣是為讓後生們能夠更好的活下去,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性格雖不相同,但他們有着一顆相同的心靈,相同的使命和相同的態度,讓我們因歐亨利記住老貝爾門的行為,讓我們因大地震而記住那些老師和無名的人吧!

最後一片藤葉寄託了什麼?寄託了無限的愛。

它讓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一顆捨己為人的心。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0

也許我的理解太天真,太幼稚了。

象,如果以前讓我給這種動物排上我所理解的詞,我會一如既往地説“大象笨重、虎頭虎腦、臟髒的,一點也不可愛!”每次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玩,我都會跟媽媽説:媽媽,我不想去看大象,海豚嘛,它可靈活了,我想看它的表演!!

的確,我不喜歡看見大象。它那長長的鼻子,蒲扇耳,象牙我都喜歡,但唯一討厭的而是它的整體。那笨重的身軀——不過我對大象的好感也不是全無。我喜歡坐在大象背上,居高臨下的感覺,很不錯……

可是……也許因為教科書上的這篇課文《最後一頭戰象》,讓我深刻感到:大象應該也有優點啊!看完文章後,我對大象的感覺不再只是笨重、虎頭虎腦、臟髒的.。反而還多了幾項“有靈性、重情義、英勇。”

大象屬於哺乳綱,長鼻目,象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衞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長鼻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即亞洲象和非洲象。亞洲象歷史上曾廣佈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佈範圍已縮小,主要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羣。非洲象則廣泛分佈於整個非洲大陸,喜歡羣居。

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塬和河谷地帶。羣居,雄獸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一些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故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

嗬,大象也挺有趣的嘛!

嘎羧,是你讓我對大象的想法改變的哦——你的同伴還好吧,見到了它們,一定要Happy啊!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1

在暑假裏,我每次看書能堅持看到半個小時就是一個奇觀了。後來,媽媽給我買來了<最後一頭戰象>,我把書翻開,從十二點鐘一口氣看到了五點半。最後,媽媽千催萬催,終於把我從書的海洋里拉了出來,我這才依依不捨地放下了書。哈哈,知道這本書的魔力了吧!

這本書講的是在抗戰中,泰國人民浴血奮戰,以一當十,以十敵百。後來有一頭叫嘎羧的大象成為唯一的倖存者。它身負重傷來到了一個小山村,村民們幫助大象醫好了傷口,向孩子一樣地照顧它。後來發生了一系列故事,最後大象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涉過千山萬水來到"百象冢"的旁邊做了一個坑,把自己莊嚴地埋了下去。

其中我最喜歡的片段是"幫小象拔刺",主人公是一個赤腳醫生"。有一天他來到了一個樹林看到一頭小象和兩頭大象,公象把主人公捲起並舉了起來。主人公發現小象腳上嵌入了一枚釘子,他便説:"我能看好小象的病!"大象好像聽懂的樣子把他放了下來,主人公狠狠地把釘子拔下來,小象好像哭了,大象再次把我舉起來,母象三番兩次地説,公象才把他放了下來。他幫助小象治好了病,大象走了,當初他還以為大象無情無義。幫它們治好了小象的病,它們不報答就算了,還扔下了小象。過了沒多久,大象回來了,還帶來了一罐蜂蜜答謝他。看到這裏,我想動物不比人類差,它們都是有感情的.。

任何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地球上的某個角落,仍會不時地爆發戰爭,而戰爭只會一次次地拆散一個個家庭,所以我們要停止戰爭,認真維繫我們之間的真情。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2

有些文章讀後也就忘記了,一段時間之後,甚至沒有一絲印象了。但讀了《最終一頭戰象》之後,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人們以往騎着戰象,跟日本鬼子來過一次大會戰。最終,鬼子大敗,死了上千人,但戰象也死了上百頭。人們把這上百頭戰象埋在一齊,叫“百象冢”。戰後,有人發現一頭戰象還活着,就治好了它的病,把它帶回了村子,從不讓它幹活,養着它。之後,戰象自我感到死神要降臨了,便找到自我的象鞍,獨自走進“百象冢”,將自我掩埋。有兩個跟蹤戰象想挖象牙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打消了念頭,悄悄地走了。

大自然裏的萬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包括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也包括那頭戰象。所有生物都會死亡,這並不令人感到恐懼。而這頭戰象選擇的'死亡方式,卻讓我感到吃驚和讚歎不已。那頭戰象臨死前也沒有忘記找到它的象鞍,説明它沒有忘記它是個戰士。這隻戰象選擇了獨自走向象冢,將自我掩埋。這是多麼具有靈性的生命啊!它不想拋屍荒野,冥冥中它明白死期已經來臨,它選擇了有自尊地死亡,它選擇了永遠和自我的戰友在一齊。還有那兩個人,99.,他們被戰象的舉動震撼了,他們愧疚於自我的想法,所以他們沒有挖象牙,悄悄地離開了。

就連大象都能選擇有自尊地死亡,我們人類作為萬靈之長,能夠潔身自好嗎我想我會更在乎身邊的一切:一花一草一樹一木。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3

“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關上了書,我淚流不止。

本文大致講述的是:1943年,西雙版納的洛江畔的戰鬥中,剩下了一頭戰象名為嘎羧。一日,嘎羧十分亢奮,要求沈石溪先生與波農丁先生將佈滿灰塵的鞍給他披掛上。一日,嘎羧預感到自己的死期,要離開村莊,它來到了白象冢自刨墓地。與戰友躺在了一起。

“它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看到這句話,我淚流不止。嘎羧沒有與自己的祖先在一起,沒有去象冢沉睡。而是與自己曾經的戰友共同沉睡在一起。

“它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多麼令人感動,誰能想這頭大象竟然如此有人性,這頭大象竟如此講義氣,它知道責任與友誼是生命中十分重要的東西,所以它便選擇了去百象冢,去陪伴已故的戰友,與之一聚。雖然它不能説話,不能告訴我們,它為什麼不去象冢,而是選擇與戰友歡聚,但我深知,它有感情,它看重感情。為了戰友,不與祖先團聚,為了友誼,不與先輩團聚。比現在社會上的人好多了。現在的人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友誼,只認金錢,完全不在乎朋友,邪惡,歹毒。

我再次淚如雨下,人還算得上是萬物之靈嗎?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4

讀了《最後一頭戰象》後,我覺得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這個故事講了一九四三年日寇佔了緬甸,象兵保護家園的時候,八十一頭大象只有一頭活了下來,好心腸的村民幫它包紮傷口、餵食、喂水。幾十年過去了,在寨子裏它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安靜的活着。有一天,村民救活的大象揹着它的鞍去了象冢,並永遠死在那裏。

讀完了這個故事以後,我覺得大象很神奇,因為它從來沒有去過象冢,可是到了鄰近死亡時卻通過氣味找到了象冢。因為它不想死在別處,那裏有它的親人、朋友、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它們生死與共的情誼是誰也打不破,誰也不能改變的,象冢就是它的魂魄,它背上它的鞍,就像一位將軍穿上盔甲去作戰,它要永遠的陪着戰友。所以,哪裏也比不上它們的象冢。

想完了大象,我又恨起了日本的那些壞蛋,要不是他們有強大的野心,那些大象還生活在森林裏,過着悠閒安寧的生活,都怪那些十足的.大壞蛋在一九四三年侵略它們的家園,打破了他們安寧的生活,使原來快樂的大象,變成了作戰的戰士,留給大地上的是一片象冢,那些日本人真是壞透了。

這篇小説使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功臣》。這個故事中的大象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功臣,它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它像每一個村民的家人,可是它始終是象戰士。象冢是它的歸宿,它是那個英雄集體的一員。

最後,我也和那些村民一樣,為大象的離去難過。我多希望沒有戰爭,所有的動物和人們能幸福快樂的在一起。作文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5

我非常喜歡作家沈石溪寫的小説,最近又讀了他寫的《最後一頭戰象》一書,全書就像一塊磁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書中寫到了象、豬、熊的一些生活習性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故事,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我對自然界的動物有一次的深刻的瞭解。

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不僅我們人類會愛子心切,就連動物也不例外。比如《給大象拔刺》一文:小象的右前腿受了傷,公象和母象因為愛子心切,見到路上劫持了個人來替小象看病。因為小象傷的很重,在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疼痛,可公象和母象卻為此非常不滿意,嚴厲的懲罰了,救助小象的人。從這章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公象和母象對小象濃烈的.父愛和母愛。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生活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濃濃的愛的包圍裏。可是有時卻不知道珍惜,稍有不滿意便對家長髮脾氣,想想真是慚愧。

從《象冢》這個故事裏,我又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能力促進成功,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原來這樣的。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有立足之地。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頭戰象》一文,故事中,講述了在戰爭中現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量將至。

這本書的故事還有好多,給我的感觸和認識也是顱多的,相信你,讀了之後也會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那裏面眾多的動物朋友們的。沒有讀過此書的朋友們,有時間也去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