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週記範文7篇

中秋節 閲讀(1.69W)

時光飛逝,如梭之日,轉眼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時間,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技巧,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寫週記,就是在準備寫週記吧。週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週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中秋節週記範文7篇

中秋節週記 篇1

中秋節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家團圓賞月的好日子。儘管由於天氣原因,中秋節的晚上,看不到那一輪美麗的明月,然而在位於上海的世博園,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中秋節一大早,我和我媽媽就來到位於上海嘉定的彭阿姨家,和彭阿姨的兒子劉彭一起打的去了上海F1賽車場,搭乘世博專線到世博園去參觀。雖然我們自己覺得來得很早,可到世博園區才知道什麼叫“人山人海”,由於人太多,我們在門口排隊足足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只排得兩腿發酸,才好不容易進入園區。不過儘管排隊排得很辛苦,卻在第一時間領略了志願者的温馨服務,他們不僅給我們送水,還給我們介紹世博會的相關知識。

我們進了世博園區後,我媽媽首先給我買了一本世博護照,讓我拿來到要參觀的場館蓋章,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先在參觀人數較少的浦東看了亞非一些國家的場館,並在這些場館分別蓋了世博印章,我們還參觀了一個聯合館,在這個聯合館裏有很多國家的分場館,我在那裏蓋很多世博印章。然而,十分遺憾的是,我一直嚮往的中國館因為要事先預約,沒能進去參觀。

下午,我們在浦西參觀了城市足跡館、太空館和思科館,那裏甚至還有一個可口可樂館呢!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思科館,因為裏面有很多高科技的東西展示,其中還有兩個2D電影,館門口還有一個阿姨通過視頻和我們對話呢!

晚上世博園的更漂亮,到處燈火通明,比白天時的展館好看多了,我們雖然看不到天上的月亮,在這裏卻可以看到一個與天上月亮同輝的地上“月亮”。在這個“月亮”裏,不僅可以看到“嫦娥舒廣袖”的優美舞姿,還可以領略萬家團圓的樂趣,我媽媽還用數碼相機拍了照呢。晚上的黃埔江大橋更加壯觀,像一條條絢麗多彩的彩虹,只可惜天色已晚,我們急於趕車回彭阿姨家,沒有細細品味。

今天可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我真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同學們都和我一樣的快樂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週記 篇2

這周的`中秋之夜,月亮顯得格外圓,也特別亮。家家户户都喜歡座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據説吃月餅像徵着閤家團圓,幾百年來我的家鄉一直有這一傳統風俗。

晚上,我們一家便早早聚集在陽台上,一邊賞月,一邊吃着月餅。月亮漸漸地升上了中天,金色的圓月彷彿像一個大月餅,微風吹拂着我們的頭髮,像媽媽的手在輕輕地撫摸着我的頭,這時勞動了一天的奶奶開始為我們講起了許多神話故事。聽聽奶奶的故事,看看天上的圓月,我覺得自己也彷彿進入了角色。

這時在一邊喝着茶的爸爸也接上了話茬,他用手指着圓月説:“你看,月中的吳剛正在砍桂花樹呢?”我抬頭一看,真的,月中真的好像有一個人在使勁地在砍一棵樹呢。爸爸又喝了一口茶,笑容可掬地説:“吳剛砍了一年,才從桂花樹砍下一片葉子,從天上掉到人間就變成了金葉子,這一片金葉子會掉在人間最勤勞的人家門口,這家人便會富起來,所以,你長大了要勤勞,勤勞就是財富。”聽着爸爸的故事,我又一次進入了想像之中,我彷彿看到那桂花葉子正在飄飄悠悠地從天上飄下來,正巧落在我家的門口。

起風了,旁邊的樹木起伏不停,我彷彿像童話中的小仙子在夢中游蕩。

中秋節週記 篇3

20xx年 8月15日 天晴

農曆8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這一天,我們早早的來到了月餅店因為爸爸説今天要去拜訪奶奶,買好了月餅我們就,開着車去奶奶家了。

我懷着高興的心情在車上畫了一幅畫,畫上有爸爸媽媽,我弟弟和爺爺奶奶,到了奶奶家我馬上把月餅和畫都拿給奶奶,奶奶見了高興極了,我説:“祝奶奶中秋節快樂!“我還給奶奶看了畫。奶奶説:”謝謝軒軒。”我們吃了午飯就和奶奶告別了,媽媽説:“我們下次我們10月1日再來。“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週記 篇4

夜,靜極了,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若隱若現,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顯得格外柔美;中秋節的夜晚,我們全家都團聚在陽台上,吃着月餅,賞着明月,顯得格外温馨……

今年的中秋節我們是在外婆家過的。傍晚時分,外婆做了一大桌豐盛的飯菜:有紅燒鯽魚、洋葱炒牛肉、清蒸土雞、清燉豬肚,雪花肉丸子,醋溜白菜……讓我們大飽了口福,連還未滿三歲的創創弟弟也吃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的説:“好吃,好吃!”

晚飯後,舅舅提議大家到陽台上去吃月餅,看月亮。我們們歡呼着奔向陽台。舅舅買的月餅真大啊!豎起來就像弟弟那自行車輪,感覺能“一餅遮天”呢!月餅裏面的餡料也是豐富多彩的:有花生、大豆、芝麻、雞絲、牛肉、肉鬆等等,吃得我們滿口留香。

今晚的月亮似乎知道有許多人在等着看着她,於是遲遲不肯現身。我和弟弟等得不耐煩了,於是做起遊戲來。

正當我們玩得起勁時,弟弟指着天上説:“看,哥哥,月亮出來了!”

我順着弟弟手指的地方看去:哦!一個小小的圓點在黑色的天幕中穿梭,好似有一隻瑩火蟲,飛到天上發出微弱的光亮。過了一會兒,光變強了,月亮變大了,又好像變成了一個白色的氣球飄蕩在深藍色的雲端,遮遮掩掩的與我們捉着迷藏。漸漸的,月亮更大了,更圓了,猶如一個晶瑩剔透的玉盤,懸掛在我們頭頂,好像在等待着我們讚揚她的美貌呢。

夜靜了,風輕了,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刻,欣賞這明月再合適不過。創創弟弟那麼幼小,看着月亮也激動得手舞足蹈,哇哇大叫。時不時伸出雙手,跳躍一下,想抓住那美麗的月亮。遠處時不時傳來幾聲鳥的啼叫,顯得十分和諧。

向街道望去,一串串小燈籠掛在樹梢,五顏六色的彩燈不停的閃爍着,為這節日的街道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回過神來,我驚喜的發現:創創弟弟那水靈靈的大眼睛裏也有一個小小的月亮。哦!那團圓之月已經悄悄地躲進了我們的眼裏,走進了我們的心裏。

到了晚上12時,周圍的樓房的燈光差不多已經全熄滅了,人們已在月光的照射下甜甜入睡了。這時,再看天空掛着的月亮,她已經在半天中了,她好像要走了。我想:“為什麼你不遲點再離開呢?”她似乎想到我在想什麼了,突然又從黑雲裏透出了半邊臉,像在説:“不用愁嗎,明年今日我們在見面吧!”

中秋節週記 篇5

今天就是中秋了,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月亮。

今天的月亮可真圓啊,她迎着歡慶的焰火苒苒升起來了!月亮姐姐輕輕地走出來看着我們的臉。過了一會兒又害羞地躲進雲裏,一轉眼,她又忍不住了,露出半個臉,我們一陣拍手歡呼,她又急忙藏了起來,真像個活潑的小姑娘。

終於,月亮不再和我們捉迷藏了,她靜靜地看着大地。月光真美,星星發出的光和她相比,顯得十分暗淡。月光照在雲朵上,雲朵更白了,月光瀉到大地,好像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薄紗。

看着月亮,我又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雖然我沒有遠離家鄉,但我想起了守衞祖國邊疆的戰士們,也許他們也在望着明月,他們多麼希望能和親人團聚啊!如果沒有他們的無私奉獻,我們又怎麼能在這裏無憂無慮地賞月呢?我的思緒越過五洲四海來到中國第一島,那兒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在看月亮呢!

中秋的月亮真美、真亮,我的心久久陶醉在這美麗的月光中。

  中秋節週記 篇6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

早飯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帶上魚具和魚食,來到爸爸廠裏的池塘邊,準備釣魚。

首先,爸爸安上了一根大魚杆,裝上魚食,放入水中。我接過釣杆,靜靜地等待着。一會兒,就感到魚杆有些沉,好象是魚上釣了,我趕緊叫爸爸,爸爸用力將釣杆一提,一條很大的魚就上鈎了。我開心地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釣到魚,我開心極了。

帶着我們的勝利果實,來到姑姑家,其它的姑姑,姑爹都來了,大家正在為豐盛的午餐忙碌着。

正午時分到了,一桌豐盛的午餐做好了,我們一家人,一邊吃,一邊談,真是其樂融融,快樂無比。

晚飯後,我們又來到了沿江風光帶,哇,那裏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我們坐在沙灘上,鋪開塑料布,放上月餅,飲料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真是快樂極了。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而快樂的日子,我喜歡中秋節。

中秋節週記 篇7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每年到了今天也是月亮最圓的日子。八月十五中秋夜,傳説中有美麗的嫦娥仙子,詩情畫意,令人浮想聯翩。

天色慚慚黑了下來,我等待着月亮出現在天空,今天是觀月最好的日子,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中秋之夜讚美過月亮,我特別喜歡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美 麗的明月,讓世人可望而不可及,高高地懸掛在夜空,照亮着世人,月光便成為美麗、無暇的象徵。

中秋佳節,吃月餅當然是少不了的,媽媽把各種餡料的月餅切成小塊兒,有椰蓉的、豆沙的、水果的、五仁的,還有板栗餡的,我品嚐着月餅,嘴裏甜滋滋的。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我想這也是 為什麼月餅都要做成圓型的因素吧。吃過月餅,我又悄悄下樓去等待月亮的出現,期待和美麗的月光有個約會。可月亮沒有如期而至,我想是她悄悄躲起來了嗎?還是在中秋之夜和人們捉迷藏呢?我在 園子裏走來走去,心裏想可能美麗的月亮不一會兒就會悄悄現身的,我等啊等,可還是沒見到她美麗的身影。這時,天空淅淅瀝瀝飄起了小雨,帶來絲絲涼意。媽媽從樓上喊我回家,我回到家,爸爸看 到我無精打采的樣子,笑着説:“是不是今晚月亮沒出來,你失望了啊?傻孩子,今天是陰天,是看不到月亮了。你不是學過一首詩嘛,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是什麼事情都是完美無缺的 ,有時遺憾也是一種美啊!”聽了爸爸的話,我突然明白了,一輪滿月並不是非常容易就能看到的,所以人們才更加喜愛和珍惜月亮的美好。雖然今年的中秋之夜人圓月不圓,可我依然非常開心,回為 能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快樂地過節,本身就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在這裏祝福所有人吧:“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