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精華】清明節週記合集七篇

清明節 閲讀(1.97W)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讓我們通過週記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吧。怎樣寫好週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週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清明節週記合集七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於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衝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説:“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與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裏,然後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與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清明節週記 篇2

柳絲髮出了嫩芽,小草偷偷地鑽出土壤,樹上的葉子也撐着笑臉,只有桃花、杏花耐不住寂寞穿着新衣服東瞅西望,似乎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在尋找人羣中的情哥哥。

春天來了,帶着清明節一同來了。清明節應該出門踏青、上墳祭祀。馬路上車輛像馬拉松比賽的隊員一樣,急急忙忙地跑着。大街上行人都拎着籃子,鋤頭去看望祖先。

咱家也這樣,4月4日早晨,天氣晴朗。我、爸爸、媽媽和奶奶帶着祭祀用品到半山公墓去祭拜。車離公墓園五百米時,路兩旁已停滿了車輛,可見大家都是有孝心的孩子。

咱們走上公墓台階,一股香燭的氣味撲鼻瀰漫而來。咱們沿着台階,找到了祖先的墓碑。奶奶擺上了幾個可口的家常小極,鯽魚、香乾青菜……倒上清水和紅酒,然後點上香燭。向祖先叩拜,獻上幾句虔誠的默禱。這位祖先是媽媽的爺爺,生前愛抽煙,爸爸特意為他點上兩根香煙,表示對爺爺的哀思。在墓前,奶奶訴説着當年的'往事和現在的快樂生活,希望祖先也能夠知道咱們現在的情況。奶奶用鮮花代替了往年的炮竹,這樣既環保,又減少森林火災的隱患。我把鮮花插在墓碑前,讓鮮花陪伴着祖先。臨走前,奶奶還送上了“金元寶”,希望他能在天堂富有、快樂地生活着。

清明節週記 篇3

今天是4月5日——清明節,一個傷感的日子。

我和媽媽還有姐姐一起去給爺爺奶奶上墳。這一天的天氣並沒有像詩句中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般,而是烈陽高照,似乎是太陽公公在考驗人們的誠心一樣。

到了爺爺奶奶的墳以後,我拿出三根香,點燃後恭敬的插在香爐裏;接着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紙人”、“紙房”燒給爺爺奶奶,祝爺爺奶奶在天國 裏生活得好好的,不吃苦。然後我才跪下向爺爺奶奶祈禱祝願我的成績步步高昇,一年四季不生病。就是不知22歲的姐姐在旁邊唸唸有詞的説什麼。想着想着,想起小時候爺爺奶奶家的後院有一片菜地,每年他們都會種一些青菜、地瓜、黃瓜、番茄、土豆等。成熟後總愛往我的小破口袋裏塞些洗的乾乾淨淨的瓜果,還要我回家叫媽媽再來裝一些回去。那時,天天吃着爺爺奶奶種的菜,心裏別提有多開心了。

幾滴晶瑩的東西掉落手上,將我從回憶中拉回,低頭一看,是淚。頓時有了“欲斷魂”的感覺。爺爺奶奶,我會在來年“清明節”再來看你們的。

清明節週記 篇4

一大早爸爸、媽媽和我一起乘車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山上墓地掃塵。奶奶家可熱鬧啦!大姑、二姑都帶着家人來走孃家,爺爺和奶奶忙着炸丸子,姑姑忙着包水餃,爸爸當廚師做菜,媽媽給他當助手,我就當孩子王,領着六七個小孩給他們講我身邊發生的新奇故事,忙活了一箇中午,我們全家人吃了一頓豐盛團圓地午餐。下午兩點鐘左右(當地風俗中午不能去掃塵),爺爺、爸爸和我帶上早已準備好的祭品和香火,沿着水泥路走了二十分鐘左右,穿過層層梯田,沿着蜿蜒曲折的小道一步一步艱難的奮力向山上墓地攀登。

終於來到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墓地前,莊重而又肅穆的幾顆四季常青松樹早已在那迎接我們,我們三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墓前。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不時向外冒着縷縷煙的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使人一聞到這這股香味,馬上就會感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滋味,我們手裏都拿着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老爺爺、老奶奶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的哀悼和敬意。

爺爺熟練地把一些祭品恭恭敬敬地放在了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墓前。然後拿出很多黃紙,巧妙地用兩手攤成扇形,又在紙上面放上了很多一百萬元和一億元的陰間的鈔票,爺爺嘴裏不停的唸叨"這是老爺爺的,這是老奶奶的,這是二老爺爺的……”,我聽後覺得真好玩,可當時的情景又不敢多嘴問,只好跟在爺爺身後拜了又拜,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在回家的路上,爺爺告訴我以前老爺爺過着貧窮的日子,像我這樣大的時候,還給人家當小工混飯吃,沒上一天學,憑自己的努力奮鬥為爺爺創下了這份家業……”我聽後覺得很受感動,我現在有着優越的家庭,過着無憂無慮,豐衣足食的日子,卻不知道老爺爺過去吃過那麼多苦、受過那麼多難,才為我們換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應該好好珍惜,在學校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我堅信老爺爺在另一個天堂也有這份心願。

清明節週記 篇5

四月五日清明節,爸爸帶我去奶奶家過清明。從我們家出發到奶奶家一共奔馳了一百多公里,到奶奶家時已經十一點三十了。太婆的墳離奶奶家有一些距離,吃了點包子我們就出發了。

大約走了半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在大人的帶領下先把墳頭和四周的雜草清除掉,然後爺爺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紅紙條放在墳上,並把祭祀用的雞、豬肉、果品、酒等擺放在墳前,再點蠟燭和香,把蠟燭插在墓碑前,點燃的香插在墳前和四周。

當一切準備好了我們就要開始拜太婆了,雖然她老人家已經不可能看到這些,可這代表了我們對她老人家的懷念和尊敬。每一個人都有序的輪流到墳前上香鞠躬到酒,心裏默默唸着自己的願望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當香和蠟燭差不多要燃盡時我們把帶來的紙錢給燒了,把鞭炮給點燃,山裏頓時響起了“劈哩啪啦”的鞭炮聲很久才散。奶奶説這是告訴太婆我們走了明年清明再來給她掃墓。

明年的清明節我還會回奶奶家做清明的。

清明節週記 篇6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 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 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 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 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的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 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週記 篇7

今日是清明節,天氣有點悶,我和爸爸、媽媽、爺爺等人開車去墓園拜過世的親人。墓園真是人山人海,許多人都在拜自己的親人。

在我耳邊的鞭炮聲總是沒完沒了。四叔婆把四叔公的骨灰盒拿出來,把骨灰放到一邊拜,四叔婆很傷心地在大哭。我們給四叔公燒了許多紙元寶、紙衣服、紙錢等等。

拜完之後,開車回西南,然後到酒樓一起吃飯、聊天。吃完飯就各自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