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清明節高中議論文(集合6篇)

清明節 閲讀(2.03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義。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高中議論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清明節高中議論文(集合6篇)

清明節高中議論文1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們以此表示對已故親人的尊敬與懷念。

今年清明節,我們全家還是象去年一樣,早上乘車到木洞鎮後,我們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輪。站在船頭,我抬頭一看,天空灰濛濛的,像要下雨的樣子。一陣江風襲來,我不禁感到陣陣寒意,我趕快捂緊隨風飄動的春衣。一陣“嗚嗚嗚……”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隻水鳥像閃電一般掠過江面,在白霧茫茫中轉眼不見了蹤影。渡輪在隆隆的馬達聲中抖動着,送我們渡過了浩浩蕩蕩的長江,來到了江北。

路邊農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黃。遠處山上紅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競相爭豔,夾雜在青山綠樹間真是好看。一陣微風送來的陣陣花香,真讓人陶醉。小溪兩旁的柳枝隨風飄動着,像在給我們扇風一樣,更讓我覺得春寒料峭。

我們一家人在山路上蹣跚前行。臨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我們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這時天上飄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臉上,令我感到了絲絲涼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來。詩中的描寫的情景與現在是多麼相似!這時,外公將白色的紙幡掛上墳頭的竹枝上。紙幡立即隨風飄舞起來。我和大姑婆把籃子放在地上,在墓前點上香燭和紙錢。大人都表情凝重。媽媽教我點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禮。大姑婆眼圈紅紅的,跪在墳前説:“爸爸,我們來看你來了。”這一番話讓我心潮起伏:清明節來已故長輩墳前掃墓,這是兒女在表達對父輩的緬懷和尊敬,這是濃濃的、割不斷的親情啊!我的思緒隨着裊裊青煙飄逸着……這時,我覺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紅燭發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閃一閃地燃燒着,流下的蠟像是在人們流下的淚珠。

大家祭拜完後,在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大人們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地慢慢地離開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説太多的話。在滿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長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輕的責任。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已故的親人掃墓,並對他們説,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高中議論文2

4月4日~4月6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説了這麼多,這是什麼日子呢?是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武進的英雄兒女,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地。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了共產義事業而奮鬥。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這句詩句,不免給人添上了一份傷感。這句詩好像更適用,難道古人有預知未來的本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似乎人們都已忘記了祭祖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節遊山玩水,的確清明節的另一個活動就是踏青。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個活動——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就不會有我們的未來。

正是因為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火紛飛的時代的艱辛,但我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的道路是沉重和莊嚴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精神和遺志。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節高中議論文3

微微清風,吹來清明的悠悠寂寥,今年,要懷着怎樣的心,去祭掃。

幼時,爺爺對我:“烈士的心是炙熱的,感動這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我問爺爺:“烈士是什麼。”

爺爺説:“烈士是為我們開闢光明大道的人,是無畏的英雄。”

哦,烈士是英雄……我默唸着。

直到我上了國小,去祭掃烈士墓時,是夏天,烈日炎炎麼,可烈士會怎麼面對呢?無畏麼。可我明明是拖着沉重的腳步,一步也不想再走了。耳邊又迴盪起爺爺的話語:“當烈士倒下時,不會再站起來,因為不可能站起來,只要有能力站着,就不會倒下。這是烈士的信念!”我想,這是怎樣沉重,揹負着信念的壓力。我硬挺着來到烈士碑前,耀眼的太陽照在烈士碑上,很莊嚴,很莊嚴的……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耳邊傳來的是教師鏗鏘有力的致辭,我的心也忽然間沉重了,是烈士的威懾力麼?

不是的。是他們的那熾熱的`心感染着我,多少年長眠在地下,他的信念感染着我,不屈的信念,寧死不屈的信念啊!於是我的心,在惆悵之中盪漾了……

又是清明,我們循着歷代鴻山人的足跡走到了現在。

今年,我已升入了國中,再次去掃墓時,又是懷着別樣的心啊,帶來的是別樣的蒼茫,也少了些沉重。

我想起了我的小舅,那樸實善良的小舅,他一生沒做過壞事,我捨不得他,也離不開他。

可他偏偏就走了,走得那麼幹脆,走得那麼坦然,我還有那麼多的話沒對他講。

母親告訴我,不能在外婆面前哭,怕她傷心。我在角落裏哭,但哭得越傷心,就越難忘記,或許我永遠都不能忘記。

今年,我打算追逐春天,拋開一切沉重的往事。

我要追逐烈士的腳步,學會無畏,學會堅強。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對它,不怕傷心,不怕沉淪,因為去面對,就不會退縮,就要學會勇敢,像烈士那樣無畏,今年,我要開開心心過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屬於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樣的我。

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屬於我的人生!

清明節高中議論文4

清明,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期之一,約在公曆的四月五日前後,具體的説清明是在冬至後的第108天。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是草木葱綠、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改變了冬季寒冷、枯黃、銀裝素裹、淒涼的景象。農業生產也多忙於春耕、春播了。江南諺語:“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就是在寒冷的北大荒,為了不違農時,清明節前後也搶着播種小麥了,並有“清明忙種麥”的諺語。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多彩而極其有趣的,除了禁煙火、吃冷食、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

清明節在山東省膠東地區人們普遍叫“過寒食”。寒食節在魯膠東地區人們的心目中僅次於春節和正月十五元宵節燈節,都要慶賀三天。孩子們都要脱去穿了一冬的舊棉衣,換上新做的單衣。民間有傳説:“清明不穿棉,穿棉死後變兔子”。民間還有傳説:“老牛老馬也要過個寒食節”。這三天也要給牛、馬一些好草、好飼料,並休耕三天。

記得兒時,每逢寒食節學校都要放假三天,老師帶領學生到效外踏青、郊遊。山東呂劇中有一段唱詞:“清明佳節三月三,老師踏青去遊玩……”充分説明清明節老師與學生們的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一項很有意義的健身活動。

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去的先人的一種活動。每到清明節,家長都要帶上供品、香、紙、扛着鐵鍬、舉着掃帚,領着孩子們去自家的祖墳祭掃墳墓,將供品擺放在死去的先人墓碑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供品回家。

記得兒時寒食節玩得最有興趣的當數放風箏,盪鞦韆了。盪鞦韆不但能夠增進身體健康,而且還能夠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特別是兒童最喜愛盪鞦韆。放風箏是兒童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牽着高高飛翔的風箏的牽線,仰望着風箏悠哉,悠哉飛翔的形態,踏着綠毯似的小草,吸着春天郊外的新鮮空氣,彷彿進入了仙境,別説有多開心了。

清明不但是祭祖的祭日,同時又是兒童們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玩耍的好時光。

清明節高中議論文5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是祭奠逝者、悼念先人、緬懷英烈、寄託哀思的重要日子。每到清明祭掃時節,除了祭祀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營銷旺季以外,不少在外工作的人們正籌劃踏上返鄉祭祀掃墓之路。

清明祭掃,為的是追憶先人,不忘根本。但遺憾的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一些地區在清明祭掃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怪現象”:有的借祭祀之名,行攀比之實,祭品越燒越多、鞭炮越放越響、排場越來越大;有的借掃墓之機,禮尚往來,聯絡感情、拉攏關係;還有的亂丟亂扔、亂燒亂放,掃了一個墓,污染了半座山。這些都偏離了文明祭祀的軌道,不僅起不到緬懷先烈、祭奠先祖、告慰先人的哀思之情,還敗壞了社會風氣。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清明傳統節日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應該讓清明節文化迴歸傳統。

讓清明節文化迴歸傳統,首先,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正確的祭祀觀,主動踐行文明祭祀、生態祭祀、綠色祭祀、厚養薄葬的祭祀觀,以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清掃墓碑等方式寄託哀思,將祭拜逝者的傳統習俗以更加環保、健康、安全、文明的方式表達,徹底轉變鋪張浪費、盲目攀比、搞其他名堂的“不良風氣”,文明祭祀才對先人最好的告慰,讓清明祭拜先人的傳統習俗成為後人對前人的情感寄託、家族血緣的價值認同和緬懷英烈的愛國情懷。

其次,讓清明節文化迴歸傳統,政府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比如以清明節為契機,舉辦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通過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懸掛宣傳標語、微信等方式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文明祭祀新風尚,引導和鼓勵羣眾選擇文明、綠色殯葬方式,大力推廣植樹祭掃、網絡祭掃、鮮花祭掃等文明祭奠形式,號召黨員幹部帶頭,鼓勵廣大羣眾積極參與。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和樹立羣眾認知傳統、尊重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觀念,增強了他們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第三,讓清明節文化迴歸傳統,必須注重孝道傳承。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也是加強家風建設的時刻,是孝道傳承的時刻。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孝道,應該成為家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清明節,多數人會帶着孩子進行祭祖,祭祖的過程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無聲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懂得百善孝為先。

總之,讓清明節文化迴歸傳統,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爭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中華美德的踐行者,爭做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帶頭人,讓我們用更加文明、更加健康、更加環保、更加清雅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過一個文明、綠色、平安、開明的清明節。

清明節高中議論文6

在這清明節來臨之際,我和家人捧着鮮花,來到了烈士陵園。走到烈士的墓前獻上鮮花肅立默哀,表示我們對先烈的無限哀思和懷念的心情,對他們的高尚情操感到無比崇敬。

接着,我們觀賞浮雕。那栩栩如生的畫面,戰士們臉上顯現着和敵人抗爭到底的表情,手持鋼刀和槍,戰士們的英勇,威猛,那勢不可擋的動作。可這浮雕可不是單單一個雕塑,而是展現出戰士的精神,不怕累不怕苦,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和敵人戰鬥到底,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不要,他們的無私奉獻使我很感動。

他們就像烈士陵園裏的蒼天大樹。這一棵棵樹象徵這邊每一位站士,表現了他們一種大無畏,不屈不饒的精神。無論經歷多少嚴寒酷暑,風吹雨打,但還是一動不動的屹立着,沒有人能動搖他們堅強的意志。他們是偉大的,令人崇敬的。

解放戰爭時期的小烈士(宋振中,外號“小蘿蔔頭”)。從小跟着母親在女牢中長大。從五歲起,他就學着自己縫補破衣服了。“小蘿蔔頭”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提出讓他出去上學,特務們怕暴露他們的罪行,硬是不讓,經過多次鬥爭,才同意由同監獄的政治犯黃顯聲將軍教“小蘿蔔頭”唸書。“小蘿蔔頭”學習非常刻苦,記憶力很強,也很懂禮貌,非常尊敬老師。監獄生活使“小蘿蔔頭”懂得了許多道理,國民黨特務對共產黨人的非人_、折磨,共產黨員堅貞不屈、英勇鬥爭的精神都留給他深刻的印象,使他從小就知道恨誰、愛誰。他還經常幫助大人做祕密工作。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信息。

他還幫助大人瞭解入獄同志的情況,傳遞東西。在國民黨潰逃之前,特務們安排殺害“小蘿蔔頭”和他的父母。殘酷的敵人用刺刀殺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蘿蔔頭”。“小蘿蔔頭”喊着:我沒有罪,我要出去。滅絕人性的劊子手劈胸就是幾刀,把他殺害了。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宋振中和他的父母為革命烈士。

雖然他們犧牲了,但他們的名字永遠留在青史,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着後代,不斷進取,不怕困難,向着我們的目標勇往直前。這次祭英烈的活動也是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現在我們的生活好了,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先烈們的的遺志,長大以後為祖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