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清明節週記模板彙編10篇

清明節 閲讀(2.28W)

一週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閲歷,一定有不少可以記錄的東西吧,該寫一篇週記了。那麼寫週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週記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週記模板彙編10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天宮莊園可有趣啦!

清明節我跟着媽媽來到了美麗的天宮莊園遊玩。走進莊園就像走進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那裏有小朋友扮演的醫生,消防員,警察,麪點師……

我最喜歡扮演醫生了。那裏的老師給我穿上醫生的小衣服,我一看自己神氣極了!老師教當眼科醫生,告訴我怎樣給病人看病,如何辨別沙眼。嗨!在這裏我真正的感受當醫生可真不容易啊。

讓我最開心的是當面點師。老師教我怎樣做點心,我跟着老師把面和好放進模子裏,然後放進烤爐,大約過了10分鐘點心好了。我從烤爐中取出。啊!好香,好香呀!我高興的端到媽媽的面前給媽媽吃。媽媽看到我親手做的點心樂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我看着媽媽甜甜地吃着點心,我的心裏也甜甜的。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次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來,要到哪去?儘管我們每個人從孩童時代起就這樣問父母,直到長大後還是無法清楚地回答自己。因為避諱,也因為禁忌還因為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禪守就有了: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麼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帶自己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g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了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為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跟後輩有所懷想,再就是這一墳墓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後人們來祭奠。

佇立在清明細雨中,深思於安放親人的墳墓前,讓純潔得只剩下親情與生命意識的哀思伴隨着清淚,淡淡地跟着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跟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明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擁有自己的清清白白的人生,那麼,在面對親人在天之靈的懺悔中,我們民族的清明節就真正成為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細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温自己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

清明節週記 篇3

清明的雨,淋濕了誰的思念;清明的雨,落寞的思念,如煙雨纏綿。——題記

天空不知何時下起了雨,一個人走在路上一言不發的沉默。低着頭,看着路面的潮濕,心也跟着潮濕起來,潮濕的空氣中夾雜着莫名的壓抑,我狠狠地吸了下發酸的鼻子,然後,就有大顆大顆的眼淚從我的眼眶中砸了下來。

從不對任何人過多得提起您,是因為我做不到平靜的提起和想起,那些記憶每每觸及一次便是撕裂心肺的疼痛和淚流滿面的思念。所以我一直一直把您放在我的心底深處,那個誰都不能觸及的地方,在自己的世界裏小心翼翼的思念……從很小的時候,爸媽忙着衝事業,所以我就和外婆一起生活,他給了我快樂以及無憂無慮的童年……捉小蟲,挖野菜,種花草,每每想起,心裏總是一片暖意。

就這樣一天一天我在悄悄地長大,而外婆在一天一天的蒼老。

清明節週記 篇4

清明節的早晨,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我們出發了,路邊的花草樹木都開了,迎春花開出了黃色的`花,大樹媽媽瞬間也變綠了,好像穿了一件綠袍子,大地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

到了目的地,我看見一個超大的土疙瘩,上面有很多已經去世過的人,清明節就是要紀念自己家的人。

我們順着一條又窄又陡的小路上,我們不停地向上爬,終於看見了我們的太爺爺,然後拿一些錢擺在太爺爺的墳前面,再給旁邊擺一些橘子,再給上面放一些麪包,在拿打火機把錢一燒,我們見人還説了一句:“祝我們的太爺爺,太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於是,我的爸爸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這代表尊敬的意思。然後,還給旁邊插了一些蠟燭。我希望太爺爺和太奶奶能看到我們對他的這份愛。

燒完了紙,我們和爸爸準備爬這個大土疙瘩,我們使勁的爬呀,到了中間,有一些帶刺的草把我的手給弄傷了,但是是堅持了下來,最終,還是到了山頂,從上向下看,人就和小馬一樣,車和毛毛蟲一樣。

到了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了好幾個洞穴,我就問爸爸:“這幾個洞穴是幹什麼的?”爸爸笑着回答説:“過去,野人就在裏面生存。”哦,原來是這樣啊!

清明節週記 篇5

在清明節裏,發生了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説:上墳、包艾餃、玩一些遊戲……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一、上墳

要上墳了,(有很多人一起去,有我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姐姐、弟弟、妹妹……)

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還一邊大聲叫着:“耶!太好了!”

去上墳了我的姐姐和弟弟也一樣高興,可是這一次不是划船去的,而是開汽車去的。這時,我的心情又不是怎麼開心了,因為乘船別有一帆滋味,可以在船上聊聊天,説説話,吃吃瓜子……可坐在車上,連一點味道都沒有,我坐車還經常會暈車,那感覺非常難受,後來,上了車,我覺得坐車也挺不錯,可以聽很多優美的歌曲,還可以吃一些好吃的東西……想着想着就到了一座大山,我們去祭奠太太爺爺,我們把一些美味家餚擺放在太太爺爺的墳墓前,然後,拱起手,拜九下。拜好後,就來放禮炮,震耳欲聾。

拜好了太太爺爺,又去了另一座山,祭奠(和前面一樣祭奠)太爺爺和太奶奶,祭奠好了,就到山上去摘艾草,摘好艾草,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二、包艾餃

我們一回家,就開始做起艾餃來,我們把艾草先整理好,然後,把艾草裝進一個籮筐中,再去洗乾淨,把艾草燒熟,撈出放進糯米粉中,把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然後,開始包起艾餃來,在艾餃裏面包滿甜甜的芝麻。我可和別人做的不一樣,我做了個“女人像”那個女人的“肚子”中,裝滿了芝麻。燒好後,咬一口,汁水從中間噴了出來,我大聲叫道:“哇!真好吃呀!”

清明節週記 篇6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

清明時節,正是四月,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耕種的最佳時間,田裏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時候,天氣非常難把握,剛剛還是晴天,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來。所以農民下田的時候,經常被雨淋濕。於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種用艾草拌和製成的食品,如糕、餃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壞這樣的説法。

我的家鄉在紹興。紹興人過清明節也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過法。

每到清明,奶奶就會做非常多艾餃,蒸在籠裏,熱氣騰騰,使人垂涎欲滴。我們有時做的非常考究,不僅吃起來讓人讚不絕口,連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綠色的外衣,形狀美觀。

清明的時候還要上墳,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時候,我們會帶非常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將雞鴨鵝要等到用的時候才殺死。比如説“上墳鵝”。“上墳鵝”因為飼養精,飼養時間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實在是上品。不過紹興農家上墳用鵝,倒不是單單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託。“鵝”諧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親人看到之後不是非常高興嗎?

這就是清明節,這就是紹興人的清明節。

清明節週記 篇7

清明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今年的清明節又到了,我與爸爸媽媽回老家為奶奶掃墓。

到了墓前,我給奶奶添了添墳,清理了墓地周圍的雜草。我從未見過奶奶,聽爸爸説,奶奶是個非常有愛心的慈祥老人,如果她能活到現在,看到我們快樂的成長,一定會很高興。我抬頭看了看媽媽,她眼睛裏浸滿淚花。

這時,我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含義,原來那個“雨紛紛”的雨不是自然界的雨,而是人們思念親人的眼淚啊!

清明節週記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描寫清明的一首詩。

清明節裏,人們祭祀死去的親人,心裏充滿悲傷。所以謂之“欲斷魂”嘛!清明節裏,人們還會幹什麼呢?還會禱告上帝(俗稱老天爺),祭祀烈士!

在掃墓之前,我們聽了老爺爺對往事的回憶。他説:“日本侵略中國時,把中國踐踏的不成樣子,中國人奮起反抗,組成了紅軍*伍。我們農村人也得反抗,抗戰隊伍叫做土八路。這紅軍歷盡苦頭,兩萬五千里長徵啊!他們翻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多麼艱苦啊。他們因為俄,喪失了生命!你們生活在這個無戰爭的年代,有這麼好的學習跟生活條件,一定要好好珍惜。將來把祖國健身的更強大!”

聽完老爺爺的講述,我們邁着沉痛的步子走向了烈士墓,一路上,我再也沒有言語,心想着過去的抗戰日子。那是多麼的艱苦,使人聲淚俱下。那時,日本人侵入中國,對我國實行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我國人民奮起反抗,組成了紅軍*伍,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徵。一路上,我國隊伍翻雪山,過草地,吃盡了苦頭;一路上,又有多上中國人失去生命?!***指揮紅軍取的了勝利,苦日子才到了頭!現在,我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奔上了小康社會,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這樣,我們就放鬆警惕,揮霍金錢麼?回答是否定的!先烈們為了這一天,甚至付出了生命,我們能把先烈們的勞動毀於一旦麼?我們能辜負先烈們的希望麼?能讓先烈們白白犧牲麼?當然不能!我們應居安思危,時刻警惕,不能再讓中國被侵佔,被傷害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跟平的年代,在這個美好,舒適的壞境中,我們應該去努力,去奮鬥,去報效祖國,共同建設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週記 篇9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我和媽媽到小鎮雒容做清明。

在雒容鎮上的郊外,我們上山去祭拜祖宗;不一會兒就到了祖宗的墳地。我們先剷除墳地上的雜草,然後點上香和蠟燭,擺上供品就祭拜起來。我一面拜祖宗,一面説:“保佑我們全家人身體健康,我學習進步。”祭拜完後我們就下山回家了。在家裏隨便吃過午飯,便向另一座山去祭祖。

這次我們坐爺爺的小汽車去。因為今天是清明節,路上的車子比較多;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車子就停下了,因為前面路太小,車子開不了的。我們只好下車步行。我們走了一段小路就看見一座座大山,我説:“媽媽,我們是不是上那一座最高的山呀!“是"媽媽説。唔,那山那麼高,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爬上去?當看見許多漂亮的小花和綠油油的小草,山上鳥語花香的,我馬上就有了精神,不知不覺我們爬到了山腰找到了祖宗的墳地,還是像上午一樣祭拜祖宗。

清明節,我們可以爬山,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祭拜我們的先人;真好!以後每年我都會和媽媽一起來去做清明!

清明節週記 篇10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和爸爸回老家和叔叔嬸嬸們一起去後山墓地給祖公奶奶掃墓。

後山墓地座落在雷州市附城鎮樸札村的西面。我們坐三輪摩托車二十多分鐘才到達。走進後山墓地,彷彿進入了仙境,那裏林木葱葱、鳥語花香,一排排整齊潔淨的墓碑前,早巳站滿了先我們而來的人們。供台上,擺滿了供品和鮮花,香火燎燒,鞭炮四起,人們在墓前肅然起敬,緬懷着仙去的親人。

我們很快就找到了祖公祖奶的墓碑,把事先準備好的供品擺好,還放上了茶、酒,點燃了香火,掃墓儀式就這樣開始了。首先是大人們把隨身帶來的紙錢,紙做的電視機、手錶、衣服、收音機等,一一燒給祖公祖奶,然後,我們跪在墓前給祖公祖奶叩頭,告訴祖公祖奶,我們來看您們了,還給您們帶來了禮物和食品,請您們受用,最後還燒了鞭炮,把茶、酒灑在了墓前,看着祖公祖奶刻在墓碑裏和藹可親的照片,我們彷彿站在了祖公祖奶的跟前,看着他們慈愛的目光,聽着他們對我們的教誨......

掃墓儀式結了,我們--不捨的離開了後山墓地。祖公祖奶,每年的今天,我都會來看望您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