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推薦】清明節日記範文合集九篇

清明節 閲讀(8.35K)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日記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清明節日記範文合集九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大家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大家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大家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大家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大家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大家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大家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大家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大家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清明節日記 篇2

今年的清明節,老家可沒掉眼淚,一早就露出了燦爛的笑臉,按照風俗習慣,今天我們要去給外公掃墓。

我和爸爸、表姐一大早就去準備拜祭得東西,不過今年與往年不同,拜祭東西都是環保型的。往年我們都用鞭炮、紙錢、蠟燭等,今年我們用的是墓中人生前喜歡吃的東西和鮮花來祭祀。

外公的墓在山上的松樹林裏,我們來到外公的墓地,一起拿鋤頭、剷掉墳上的雜草。

爸爸拿出香燭用打火機點燃,插在墳頭,然後拿出水果、菜、鮮花擺在墓前磕了三個頭,嘴裏唸叨着:“外公,保佑我們平安順利,生意興隆!”“快給外公磕頭!”我學着爸爸的樣子磕起頭來,當我們拜祭完要走的時候,另一家掃墓的火險些發生意外,他們燒着的紙錢被一陣風吹過,把旁邊的幹松枝點着了,人們迅速用樹枝撲滅,避免一場森林火災的發生。

看到這種情形,最後我還是提倡用鮮花拜祭的方式更安全、更環保。

清明節日記 篇3

4月x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萬里無雲,陽光燦爛,真適合一家大小去掃墓。

一大早,我們全家就開車去花都金鐘墓園。在路上,隨着長長的車龍,我們經過花都市區,在紅棉大道兩旁,種滿了木棉花,朵朵爭奇鬥豔,美麗極了。

大約行駛了四十分鐘路程就來到金鐘墓園。一進墓園,就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把我嚇了一跳。來到墓碑前,我們先清理好雜草,四周打掃乾淨。我用紅色油漆把墓碑上的字仔細塗了一遍,然後開始拜祭。那濃濃的***香味,把我薰得流眼淚,流鼻涕,不停打噴嚏,狼狽不堪。我站在墓碑前,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心裏默默唸着:“謝謝您,各位先人,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美好的世界,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以報你們在天之靈。”

拜祭結束後,我們緩緩離開了花都,返回廣州。今天我學會了感恩。

清明節日記 篇4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飢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後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於在19年後回到了晉國,重耳後來成為歷很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做了國君之後,對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進行了封賞。也許是大意了,他唯獨忘了介子推。後來有人提起此事,晉文公猛然想起,內心十分不安,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來到介子推家,卻見家門緊鎖,一問鄰居才知道,介子推已揹着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於是,晉文公便讓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來找去也不見蹤影。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乾脆放火燒山吧,火着起來,介子推就會自己走出來。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誰也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見介子推走出來。等火熄滅後,人們再次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和母親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告知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要禁煙火,只吃冷飯。

第二年,晉文公和大臣們來到介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了。晉文公為柳樹賜名“清明柳”,並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其實,“清明”在我國是有雙層意思的一天,它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是説,一到清明春耕播種就要開始了。清明節日的寒食迎來的卻是清明節氣的播種。

清明節日記 篇5

4月5日天氣晴

記憶中很多年清明都是陰雨綿綿。今年例外,真好!為回家祭祖人減少了不少麻煩。只是在這個城市裏是難以聽到鞭炮聲。而在學校裏更是難以找出一點兒跡象聯繫到今天清明。日子如同往日一樣,絲毫沒有什麼特別。幾天裏所思所想太多,真正到了清明節這天,我竟然也無法言語了。

願你們在天之靈能給我一定庇護。

清明節日記 篇6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到現在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以前還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掃墓: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就是對祖先的思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以前,北京人大多數都在清明節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節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傳説,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也有插柳:因為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説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據説,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預報天氣。除了這些習俗,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日記 篇7

每年的陽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這天早晨,媽媽煎了一盤糰子,我問媽媽:“為什麼,這天要吃糰子”媽媽對我説:“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糰子的風俗習慣,還是最重要的祭祀日子,還有踏青、插柳、放風箏……”“哦,我明白了。”我想清明正是一個美麗期望的開始。

清明節日記 篇8

清明節的那天,我們全家人回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着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就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飯。

清明節日記 篇9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祭奠祖先的日子,媽媽説這天,人們紛紛去墓地祭拜自己已故的親人,送上他們的祈禱、祝福,目的是讓親人們在另一個世界過的好好的,清明節還放假一天,説明國家對這個節日很重視,提醒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先。

清明節,我和母親、舅舅、舅媽、哥哥一起去給姥姥、老爺,送錢、送衣。墓地裏有很多人都是給死去的親人送錢、送衣、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