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臘八節>

【熱門】臘八節的作文彙編4篇

臘八節 閲讀(1.1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節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臘八節的作文彙編4篇

臘八節的作文 篇1

【我在老家酒業過臘八】

一個星期六,我們銅陵日報社校園小記者一行來到安徽老家酒業參觀,接受傳統文化薰陶,以小記者的身份過一次臘八節。適逢老家酒業的“打酒節”,我們一併學習瞭解了酒的釀造工藝和中國的民俗文化。

大門口高高的彩虹門、長長的紅地毯、熱情的腰鼓隊吸引着我們走進工廠,一排排紅燈籠映襯着“臘八打酒節”幾個大字,熱鬧非凡。一大排酒罈圍滿了一個冰封的池塘,就像一串項鍊掛在那裏,十分漂亮。

我們首先來到藏酒閣,濃濃的酒糟味撲鼻而來,爸爸説老家酒業有着悠久的傳統工藝釀造歷史,特別是二樓的封壇原漿,都貼有代表身份的標籤,聽説價值不菲,值得擁有哈。

隨後我們來到酒糧坊,我們參觀學習了白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真是大開眼界,原來白酒釀造要經過出窖、拌糧、上甑、接酒、攤晾、入窖、封窖、窖藏等複雜工序,真是不容易。

在展示大廳,我們學習了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同時瞭解到,打酒的“打”字原指買的意思。經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傳統民俗中的許多歷史典故,我現場書寫了一副對聯:“風雲激壯志,禮樂秀羣英”並上台展示,最後和小記者們一起繪年畫、剪窗花、喝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暖的臘八粥入口,真是美味啊!

這一天我學習瞭解了傳統民俗文化和白酒的釀造工藝,度過了一個快樂而又充實的.臘八節!

臘八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要喝臘八粥的。

臘八粥是一種很講究的食品。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家家户户都要製作。傳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窮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這種粥材料五花八門,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為這頓粥忙活起來。用涼水泡起了黃米、黑豆、紅棗、花生等穀物。光看着就讓人聯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點起火爐,架起了大鍋,加好了水,輕輕放進了準備好的穀物,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綠綠的,散發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攪和了一下,鍋中馬上就翻騰了起來。奶奶滿意的蓋上鍋蓋,去看電視去了,可是我依舊對這十分感興趣,細細的等待着,我現在終於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燃出的火柔柔的,輕輕的烘托着鍋底,如此做出的粥才會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點點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條堅實的木頭為了我們的一頓美味,變成了灰燼。

過了一個多小時,鍋蓋沿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出了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的大喊,奶奶走來拍拍我的腦袋,“等等,就來了,你這個小饞貓!”

她揭開鍋蓋,裏面的水幾乎消失殆盡了,纏和在一起的米粒間不時有一個個小氣泡,彷彿一個個噴發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漂浮在上面,像一羣可愛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話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喚起了家人們。

一家人圍坐在一桌,每個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紅的臘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還透着一絲滑爽,彷彿吃親親果凍時的淺唱。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神話故事裏説:“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還能增福增壽。”

唉,如果天天都是臘八節該多好,如果天天都是能吃到臘八粥該多好!

臘八節的作文 篇3

農曆十二月俗稱臘月,因為古代在年終臘祭百神,所以叫做臘月。南朝梁宗懍枟荊楚歲時記枠雲:“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依佛教故事,臘八日為佛之生日,佛於是日降伏六師外道,。宋代以此日為浴佛日,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民家亦以果子、雜拌煮粥而食,供佛齋僧,稱為臘八粥,又名七寶粥。

據周密枟武林舊事枠記載:“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在武則天的時代,臘八出了一件逸聞,留下一首名詩,錄以備考。

臘日宣詔幸上苑武則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據枟唐詩紀事枠記載,天授二年(691)臘日,大臣們詐稱上苑花開,請武則天觀賞,密謀制服她,武則天預感到其中必有陰謀,於是靈機一動,作了這首詩,當作命令傳到上苑,次日凌晨,果然百花盛開,大臣們一看都傻了,反而增加了武則天的威信。事情雖屬虛構,但是這首詩卻因此愈傳愈廣,大有名氣。小説枟鏡花緣枠就是從此演繹出來的。

臘八節的作文 篇4

【臘八話民俗】

農曆臘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為了慶祝這一傳統的民俗節日,銅陵日報社小記者工作室為我們小記者組織了一場“穿越千年,體驗傳統,我們來過臘八節”活動。

活動這天,早上一起來,我吃完早飯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小記者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坐大巴車前往安徽老家酒業。

剛進酒廠大門,我們就感受到濃郁的節日氛圍,只見一面面彩旗隨風飄揚,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那鑼鼓聲聲,打鼓的人們笑容滿面,更是感染了我們,我們也不由跟着快樂起來。

老師首先帶我們來到了存放酒的地方,只見屋子裏到處是紅紅的酒罈子,大的、小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用鼻子輕輕一吸,你會聞到糧食發酵後的香味,一陣陣沁人肺腑。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釀酒的地方,一進屋子裏,大家就圍住了一個巨大的釀酒器,議論紛紛,“哇!”“這也太大了吧!”“裏面裝的是什麼呀?”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議論起了這個釀酒器。這時一個更大 的 蓋 子往釀酒器上面一蓋,便開始釀酒了。老師對我們説:“過十幾個小時後,一些液體會通過釀酒器下面長長的管子流出來,這些液體便是酒。”我們轉過身來,只見釀酒器後面還有一個一個的坑,上面蓋着一層層塑料布。老師指着那些坑對我們説:“這坑裏有小米、玉米、糯米、小麥、高粱,把它們放在坑裏經過發酵,就可以通過釀酒器製作成酒了。”哦,原來酒是這樣釀出來的。

走出釀酒車間,我們又來到了講座現場,一位老爺爺告訴我們臘八節的來歷。原來,人們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被稱為“臘日”。臘八節一般有兩大習俗———吃臘八粥,做臘八蒜。臘八粥一般由紅豆、花生米、紅棗、蓮子、薏米、葡萄乾等放在一起熬製而成。而做臘八蒜就是在這一天醃製大蒜,等到開春再吃。臘八節居然還有這麼多知識,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這次臘八節活動不但讓我們瞭解了釀酒的過程,更感受到我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我們應該多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