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臘八節>

臘八節的作文集合八篇

臘八節 閲讀(2.1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臘八節的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臘八節的作文集合八篇

臘八節的作文 篇1

兒時對於臘八節的記憶,現在清理一下,覺得很少很少,這或許是小時就不喜歡吃米飯,亦或許是那時臘八粥品類單調的緣故吧!然而唯有一次過臘八節卻讓我記憶頗深,不過那次不是在家,而是在大姑姑家。

那還是30年前的事情,當時農村還是剛實行農田聯產承包責任制,那年我家種了四、五畝的棉花,經過父母的辛勤勞作,棉花大豐收,也就有了許多棉花籽,這棉花籽是壓榨衞生油的主要原料之一。這一天我與弟弟接受父母的指派,用人力二輪車拉了精心挑選的幾袋棉籽,去到6裏外大姑姑家所在的村裏榨油,由於那時機動車輛太少,村於村之間通公路那簡直就是人們的一種奢望,小哥倆一路顛簸走了半晌多的坎坷土路,中間還爬了一段好長的坡,終於在中午前敢到了姑姑家,由於當時電力設施還不完善,電力資源匱乏,正好敢上那天下午停電了,沒辦法,只得夜晚在大姑姑家住下了。

第二天從睡夢醒來,頓覺一股香香的氣味直撲鼻腔,這時姑姑叫我們起牀吃早飯,!坐在飯桌前,只見姑姑把烙好的餅端了上來,這餅竟不是我印象中小麥麪粉為原料的微黃,而是金黃的色澤,拿在手裏軟軟得,放在嘴裏咬上一口,外面脆脆的,裏面卻又是黏黏的,像要拉出絲的感覺,慢慢咀嚼,那甜甜的滋味竟如吃蜜般充滿整口腔,真好吃啊!這時姑姑説:‘‘今天是臘八節,咱們吃黃米麪的烙餅,喝米粥。’’我這才知道原來吃得是黃米麪的烙餅啊!一貫不喜歡吃米飯的我,那天我竟破天荒的吃了個腸滿肚圓。

再後來,隨着時間地推移,人們的生活也在不斷的提高,膳食結構在不斷地改變,過臘八節吃的花樣越來越豐富,黃米餅、臘八粥的種類也是不記其數,但在我的感覺裏始終沒有那次過臘八節吃得有滋有味,難以忘懷。

其實想想也是,現在人們吃啥有啥,要啥有啥,啥都不是稀罕物品了,啥東西吃得多了也會膩,也就難怪吃啥都吃不出原來的滋味了,但誰又能説這沒有滋味的滋味不是一種幸福

臘八節的作文 篇2

【臘八話民俗】

農曆臘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為了慶祝這一傳統的民俗節日,銅陵日報社小記者工作室為我們小記者組織了一場“穿越千年,體驗傳統,我們來過臘八節”活動。

活動這天,早上一起來,我吃完早飯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小記者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坐大巴車前往安徽老家酒業。

剛進酒廠大門,我們就感受到濃郁的節日氛圍,只見一面面彩旗隨風飄揚,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那鑼鼓聲聲,打鼓的人們笑容滿面,更是感染了我們,我們也不由跟着快樂起來。

老師首先帶我們來到了存放酒的地方,只見屋子裏到處是紅紅的酒罈子,大的、小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用鼻子輕輕一吸,你會聞到糧食發酵後的香味,一陣陣沁人肺腑。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釀酒的地方,一進屋子裏,大家就圍住了一個巨大的釀酒器,議論紛紛,“哇!”“這也太大了吧!”“裏面裝的是什麼呀?”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議論起了這個釀酒器。這時一個更大 的 蓋 子往釀酒器上面一蓋,便開始釀酒了。老師對我們説:“過十幾個小時後,一些液體會通過釀酒器下面長長的管子流出來,這些液體便是酒。”我們轉過身來,只見釀酒器後面還有一個一個的坑,上面蓋着一層層塑料布。老師指着那些坑對我們説:“這坑裏有小米、玉米、糯米、小麥、高粱,把它們放在坑裏經過發酵,就可以通過釀酒器製作成酒了。”哦,原來酒是這樣釀出來的。

走出釀酒車間,我們又來到了講座現場,一位老爺爺告訴我們臘八節的來歷。原來,人們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被稱為“臘日”。臘八節一般有兩大習俗———吃臘八粥,做臘八蒜。臘八粥一般由紅豆、花生米、紅棗、蓮子、薏米、葡萄乾等放在一起熬製而成。而做臘八蒜就是在這一天醃製大蒜,等到開春再吃。臘八節居然還有這麼多知識,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這次臘八節活動不但讓我們瞭解了釀酒的過程,更感受到我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我們應該多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臘八節的作文 篇3

20xx年1月5日(農曆12月初八日)臘八節的上午,天下着冷雨,寒風襲人,衡陽市僑聯李玲主席,扶金輝科長,樑紅兵副祕書長一行三人冒着嚴寒,頂着寒風,來到衡東縣僑聯慰問僑界勞模和貧困歸僑僑眷。在縣委統戰部、縣僑聯領導的陪同下,走訪慰問三位僑界朋友,我是其中受慰問的僑界勞模之一。心情舒暢,非常感激。自從20xx年11月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榮譽稱號以來,市、縣僑聯關懷備致。近年來,每到春節前夕,在這寒冬臘月的時候,她們都前來慰問,送來慰問金、送來温暖、送來厚愛,讓我們感動,這就是幸福,這就是快樂。過去做了一點事情,如今還要受到慰問,令人鼓舞,令人難忘。更巧的是今天正好是一年一度的的臘八節,我度過了N個臘八節,今年的臘八節特別有意義,最開心,最快樂,讓人深感黨的領導好!黨的領導幹部好!

附詩一首,以示感謝:

臘月時年暖新潮,當今冬日寒全消。

無雪冰凌嫌青草,漫待春光黃柳條。

縱茶禁酒欲心醉,還家歡騰紫宸朝。

慰問品金送恩澤,厚愛温暖下九霄。

臘八節的作文 篇4

一到臘八節,就會想到美味的臘八粥。

我跟奶奶説明天由我來掌勺,我從網上查到,正宗的“八寶”是指豇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花生、紅棗和葡萄乾。接下來就去購買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經驗不足的我把“八寶”各抓了一把放進袋子,奶奶趕緊阻止了我的行為,並對我説:“豆子要挑沒有蟲眼的,米要顆粒飽滿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類放回去,然後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選。回到家後,我把“八寶”洗得乾乾淨淨,還把黃米、江米泡到水裏。

第二天,我早早起來準備做臘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鍋裏,半個小時過去了,豆子也軟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黃米放進鍋裏,20分鐘後,香噴噴的臘八粥出鍋了。

在做臘八粥的過程中即體驗到了快樂,也感受到了奶奶每天早上給我做早餐的辛苦。

臘八節的'作文 篇5

臘八節喝粥是中國的傳統風俗。週末和父親通過MSN聊天聊到了臘八節,父親給我講了解放前天津的“舍粥”風俗。“舍粥”風俗就是如果家裏有人生病了,不管生活多麼困難,湊錢都要煮粥,免費分發給左鄰右舍,通過此善舉換來病人的早日康復。“舍粥”也不限於臘八節這天,一年到頭都可以。

當時爺爺家裏生活困難。父親只要聽説哪裏“舍粥”了,都要和小夥伴帶上缸子、飯碗去喝粥。“舍粥”不一定就是八寶粥,有時棒子麪粥也不錯了。解放後,這種風俗好像就沒有了。聽着這些事情,我彷彿看到了走街串巷的窮人家的孩子們,感覺到了傳統文化中的陣陣暖意。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與大家分享,也送給自己。

臘八節的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又到了,每年的這一年我最開心了,因為我可以喝到媽媽做的臘八粥。

前一天,媽媽就拎了一大堆東西回家,興致勃勃地説:“煮臘八粥啦!”

只見媽媽先把不易煮爛的米和豆類下鍋。等豆軟湯紅時,再把果仁下鍋,並用勺子不斷攪動。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濃濃的香味開始從鍋沿四溢,飄到了我的鼻子裏。“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噴噴的美味粥,聞了一下已垂涎三尺了。再輕輕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我一邊喝一邊舉起大拇指唸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還是媽媽廚藝高!”媽媽笑了,爸爸也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頭舔着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費呀!哎,一不小心我變成了“臘八貓”,又一陣笑聲響起。

臘八節,真開心。

臘八節的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又到了。在中國民間的節日中,臘八節雖不及春節、中秋、端午、重陽等那樣熱鬧隆重,但由於歷史悠久,傳説動人,還是頗有影響的。

臘八節本是佛教的節日。據印度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出家修道,但是經過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沒有能在精神上擺脱對人生的各種苦惱。這時他已經飢餓疲憊到了極點,幸好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後在菩提樹下靜思七日七夜,終於覺悟成佛。於是佛教便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來紀念。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臘月)初八,遂以"臘八"為成道節。古時候,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紀念,並且仿效牧女獻乳糜事,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

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便從寺院擴展到民間。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北宋時期,這一天各寺院都要作浴佛會,還要煮七實五味粥供佛並贈施主。是日民間各家亦將果子雜料煮粥而食。明朝時,皇帝在這一天要向文武百官賞賜宮內煮的臘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講究。到了清朝,這一風俗更為盛行,不僅家家煮臘八粥,而且有錢人家還用果料做成各色禽蟲來裝點粥面,相互贈送。清朝慣例,自乾隆年間開始,皇帝賜給文武百官的臘八粥,都是在雍和宮煮成的。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約兩米、深一米半的大銅鍋,是專為煮粥用的。當年雍和宮總共要煮六鍋臘八粥:前三鍋供佛和獻給皇家及王公大臣們享用,所以粥料特別精美,還要添放奶油、羊肉丁等;第四、五鍋是送給百官及眾喇嘛吃的。第六鍋是施捨給老百姓的,質量自然就差多了。據説這口熬粥的大銅鍋現在還保存在雍和宮前院的西鼓樓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臘八節的作文 篇8

臘八節詩詞臘八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爭相詠頌臘八節,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北齊魏收《臘節》詩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臘八節又要到了,鄰里幾位大媽又湊在一起商討着怎樣做臘八飯了。近幾年,每到臘八節,做臘八飯讓大媽們煞費苦心,她們既要做的有滋有味,讓孩子們能吃得下去,又要做的具有傳統文化的韻味。這不,大媽們又嘮叨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