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合集6篇)

端午節 閲讀(3.2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合集6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端午節吃粽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着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在龍南,每年的端午節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當香噴噴的粽子做好了,當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的時候,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穿着,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比賽終於開始了。青年水手們意氣奮發,頭上、腰上各束一條紅緞帶。鼓聲一響,那一條條龍舟便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只見衝在第一的船隻突然放慢了速度,後面那條緊追不捨的船看準時機,立即加速,反超第一。比賽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依然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龍南的粽子有鹹餡兒,也有甜餡兒。這美味的粽子早早地把孩子們從睡夢中勾起來。

那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麼會有吃粽子的習俗嗎?這裏面還有一個傳説呢。古時候,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憂國憂民。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裏。

每逢端午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説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怒投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魚蝦將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希望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將這天定為端午,以示悼念。

你知道粽子是怎麼包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將新鮮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輕輕地舀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用粽葉將它們包起來並用繩子捆緊,最後將包好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粽子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就早已飄蕩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盛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觀看激烈的龍舟比賽。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聽到“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喊着:“加油,加油!”一時間,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用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蒲、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説是避邪氣 ,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你們一定會一飽眼福和口福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星期五,端午節來了。我去參加了圖書館舉行的活動,一起吃粽子,做香囊,體驗端午節。

一到圖書館,我們就看到圖書館的老師已經站在台上了,只見他對我們説:“首先呢,我要帶你們瞭解一下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它的習俗,然後我們再做香囊,吃粽子。”接着他們就為我們講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等老師講完,我們就要開始做香囊啦。圖書館的管理人員端來一盤棉花,還有劑師專門為我們準備的艾草,以及每人一個香包,和一條五彩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做好我的香囊於是便要動手。老師卻對我們説,大家先別急,讓我先教你們是怎麼做的……等老師示範完我就開始了。我首先把五彩繩擺直,然後又把它捲起來。接着慢慢的把兩頭捏住。再用一把剪刀,把兩頭的小端端給剪掉,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們記在了箱包的兩個小孔上。這樣一個香包基本上就成型了,就差往裏面加艾草了。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又給我們端來一盤粘膠。然後我們就開始做下一步了。只見我抓起一團棉花,先墊個底塞了進去。又拿起幾片艾葉,沙的一下放在了裏面。我又抓起一團棉花放了進去,用手在裏面將艾葉和棉花混在一起。然後用粘膠把香包的兩口粘在一塊兒。這樣一個小巧精緻的香包就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吃粽子階段了,管理人員還給我們端了一盤香噴噴的粽子。然後又遞給我們每個人一個小盤子,一雙筷子。老師對我們説:“想必你們都餓了,趕快吃吧。”我們沒等老師説完就狼吞虎嚥了起來。嗯,真香,我在心裏説。我只覺得糯米非常軟,蜜棗特別甜,這使的我心裏也變得美滋滋的。

吃完了粽子,管理人員把我們的盤子以及筷子都收了回去。老師變對我們説。好了,你們做完了香包也吃完了粽子,可以回去啦,下次再見哦。於是我們高高興興的走上了回家的路,還帶着自己親手製作的香包。

你們説我這個端午節過的是不是很有意思?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傳説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因楚國被秦國吞併,所以心懷不甘,抱石投入汨羅江自盡。人們感念屈原的忠誠,就向江裏扔粽子來紀念屈原。從此以後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了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七年級又叫小端午,人們從這一天開始準備端午節的用品。家家户户都上街買紅棗糯米和綠油油的粽葉。小商小販們在街邊擺攤兒賣五色絲線和各色香囊,還有活靈活現的孫悟空人偶。叫賣聲吸引了大人孩子們的目光。大家都盼着端午節快點兒到來。

終於到了初五了,早晨媽媽把五色絲線輕輕纏在我的'手腕上,我興奮地跟着媽媽一起把綠綠的艾草,結了桃子的桃枝和孫悟空放在一起用一根五色絲線紮好掛在大門口和窗口,紅紅綠綠的預示着一年都可以驅蟲避邪,平平安安。中午開始包粽子了,把幾根綠油油的粽葉捲成三角形,裏面放上白白的糯米,粽子的每個角都放上紅紅的大棗,再用長長的馬蓮草把它紮緊放入鍋中,不一會兒一鍋綠盈盈的粽子就包完了。鍋裏添滿清水,擺上紅皮兒的雞蛋,白皮的鵝蛋,綠皮的鴨蛋,一起用小火慢慢地煮。“咕嘟咕嘟……”鍋裏的湯水冒着氣泡慢慢變成黃綠色。屋裏飄散着粽葉與糯米的清香,晚上就可以吃到晶瑩軟糯的粽子了。端午節在這一刻變得又香又甜。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這就是端午節在我心底的樣子。它是五彩的,它是香甜的,端午節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節分端節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媽媽教我的這首古詩,讓我從小就盼着每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重頭戲當然是吃粽子,軟糯清香的粽子撒上白糖,真是太美味了!媽媽頭一天就把包粽子的粽葉和糯米泡在盆裏,這樣包出的粽子才能好吃。

我看媽媽那嫻熟的`動作,心裏癢癢的。於是,我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粽葉,將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粽葉翻折過來蓋住米粒。但這些米粒就像跟我作對似的,不聽話地跑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粽葉把漏的地方裹住,生怕糯米都擠出來,一片不夠再來一片……結果,我包的粽子就像個“大肚子將軍”,逗得大家笑得合不攏嘴……

包好的粽子被媽媽慢火煮了一個下午,整個屋裏充滿了粽子的甜香味。剝開一個大粽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僅甜在了嘴裏,更甜到了心坎兒裏……

端午節,因為有那愛吃的又香又甜的粽子,讓我滿心歡喜的年年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