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合集九篇

端午節 閲讀(1.9W)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日記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日記合集九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它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有這樣一個傳説。在楚秦爭奪天下的時候,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很能幹的大臣。有些將軍和大臣都非常嫉妒他,便對楚王説屈原的壞話。楚王聽了以後,免掉了屈原的官職,並把他流放到汨羅江。屈原很悲憤,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一天,屈原來到汨羅江邊,他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投江,都紛紛趕來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拿來了包好的粽子投進汨羅江。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人們都到江上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這樣來紀念屈原。

今天,因為天公不作美,傾盆大雨下個不停。我沒法去現場看賽龍舟,所以我便在電視上看了一場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行的激烈的賽龍舟—中華龍舟大賽。槍聲一響所有的龍舟猶如一支支離弦的箭一樣,爭先恐後的向前劃去。划槳的隊員用足了渾身的力氣,搖着槳,動作整齊劃一。擊鼓的人掄圓臂膀,雙槌齊下,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龍舟勇往直前,你追我趕。岸上觀眾們歡呼聲、吶喊聲,響徹天空。這場龍舟賽真是激烈,真是精彩!

午飯的時候,媽媽端上了粽子,有燒肉的、有豆沙的、還有傳統梘粽。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過端午。

xxx

x年x月x日

端午節日記 篇2

端午節的那天,我和爸爸我的媽媽一起去舅公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我還看見幾台收割機正在地裏收麥子,收割機的前面有一個像滾筒一樣的東西,麥子不斷的被捲進滾筒,麥粒就從另外一頭流出來,好神奇呀!

好多農民伯伯用耙子將收回來的麥粒攤在馬路上晾曬,爸爸我的媽媽告訴我:麥子曬乾後交到麪粉廠,我們就會吃到麪條、饃等面制食品。

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已經到舅公家了,時間過得很快呀!

我和表弟表妹才剛剛玩了十幾分鍾,姨媽就叫我們三個吃飯。飯可香了,是攪團,我都吃了兩碗呢。下午三點就回家, 我依依不捨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車,爸爸就把車開走了。在路上,安安靜靜,誰也沒有説話。到了秦鎮,我們還吃了涼皮,今天我們過得很愉快。

端午節日記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傳説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裏。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划着船把飯投進江裏,可是後來他們發現投入江裏的米飯全被魚吃了。於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裏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魚見了以為是菱角,因為菱角有尖尖的刺,魚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外婆也會把長長的、青青的艾條掛在家門口。我最愛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紹興服務區賣的“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鮮美,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日記 篇4

端午節到了,今天爸爸帶我去母親河看賽龍舟。

一到母親河邊,我就看見在平靜的水面上有兩艘彩色的龍船在水中搖來晃去,好像兩隻小鴨在走路。岸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大家冒着酷熱的陽光來觀看精彩的賽龍舟比賽.。

過了一會兒,比賽就開始了.只見紅龍順利地游出了起點線,而青龍的人們一時反應不過來,所以晚了一步,被紅龍漸漸甩在了後面。

青龍中的人不甘心落後,努力向前追去,打鼓的人敲一下,划船的人就用力劃一下,他們齊心協力,還不斷髮出:“加油!加油!‘‘‘‘”的鼓勁聲。此時,岸兩邊的人,也拼命扯着嗓子喊加油。有的人還一邊喊一邊打手勢,紅龍中的人見青龍追了上來,趕緊向前劃。這時候,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紅龍和青龍的遊行速度不分上下,一會兒你前面,一會兒我前面,大家誰也不讓誰,岸上的喊聲響得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千萬不能輸,打敗他們!‘‘‘‘青龍似乎已感受到了人們對他們的希望,竭盡全力,終於,在觀眾的期待中,青龍遙遙領先了,紅龍不服輸,拿着船漿還在划行。一把把船漿一上一下,在他們的手中上下翻飛。可這時候,青龍已經到了終點,岸上的人們立刻歡呼起來,成功屬於青龍!

今天的賽龍舟比賽,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齊心協力,成功一定屬於他們!

端午節日記 篇5

星期天,我看到奶奶在團箕裏撥弄殼是黑黑的豆子。我問奶奶這是什麼豆,奶奶告訴我説是蠶豆。奶奶還説:端午節快到了,按風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黃酒吃炒蠶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兩隻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慢悠悠地給我講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是開端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謂“端午”就是頭一個五的意思。

端午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它是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裏要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飲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害病。這其實也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預防疾病,講究衞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衞生保健有關的習俗,也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不過,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過,知道端午節的最大意義是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説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欺騙,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千百年來,中華人民始終懷着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我認為,屈原的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深地感動着我。作為一箇中學生的我,最起碼,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振興中華,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端午節日記 篇6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腐爛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後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衞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河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粽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粽,一種是尖尾粽。媽媽是我們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温水裏泡一泡,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後伴在一起。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粒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後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粽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後腆着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

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端午節日記 篇7

XX年5月30日星期日天氣:晴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三天假,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起的。説到端午節,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説,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外婆説:"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説在江南地區:他們為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説:"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説:"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粽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粽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説:"現在的粽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鹹肉粽……"聽着聽着,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瞭解了不少知識,不過端午節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節日記 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了。

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插了艾葉和蒲草,它們有很多功能,可以辟邪、驅蟲等等,還有藥用作用。

到了端午節,人們來比賽賽龍舟,賽龍舟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只看見紅隊和黑隊都準備在了起跑點上。過了一會兒,裁判把槍指向天空開了一槍,紅隊和黑隊都開始劃了起來,兩個隊伍都互不相讓,我們在場的人都在喊:加油,加油。

到了端午節,人們要吃五黃,這五黃是黃鱔、黃魚、蛋黃、黃瓜、雄黃酒。媽媽給了我一個香囊,媽媽告訴我:這個香囊可以辟邪的,你要帶在身上。我説:我會帶在身上的。

今年這個端午節真是好玩。

端午節日記 篇9

端午節流行於布依、漢、仡佬、土家、壯、侗等其它民族地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還被稱為端陽節和重五節。可又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也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的少數民族為了紀念龍神的節日。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內容。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再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肚子,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每逢端午節,人們會將屋子裏打掃的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滿了雄黃水,是為了用來殺死毒蟲與防止毒蟲卵生。

許多風俗都會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大人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名稱長命線。各家需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舟花。而南方過端午節要食“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的習俗説都説不盡,不過這有首兒歌就是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