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冬至節>

精選冬至日記合集9篇

冬至節 閲讀(1.07W)

一天將要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至日記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冬至日記合集9篇
冬至日記 篇1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媽媽早點起來和我一起包餃子,因為小時侯,媽媽常常對我説∶“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

小時侯總會在媽媽的懷裏哭呀,害怕耳朵會凍掉。(因為我不愛吃餃子。)現在一想起就會發笑,我當時是多麼幼稚。媽媽買來餃餡,我們全家總動員,開始包起來,告訴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餃子了,已有一年的歷史了。我託着餃子皮,愜意的往餃皮裏放了一大塊餃子餡,用手輕輕地捏了捏餃皮邊,呵,第一個餃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給了媽媽,媽媽只是微微一笑,我轉開了話題,和媽媽爸爸親暱地交談着……過了一會,餃子熟了,看着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我的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我拉着媽媽的衣服撒嬌地説∶“媽媽你給我講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媽媽説:“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以後要多吃餃子以免耳朵凍掉,不一會兒餃子就吃完了,但媽媽跟我説的話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冬至日記 篇2

時光瞬間,轉眼一年又到冬至,過了冬至就意味着離過年不遠了,而過了冬至吃了湯圓就意味長大一歲了。

以前過冬至,爸爸媽媽都會很早就起來,在廚房裏忙活着,他們都忙什麼呢?搓湯圓。做我們喜歡吃夾肉餡的鹹湯圓。而那時我們的小嘴總是很饞,站在旁邊光看着就流口水,爸爸媽媽總會説:快好了,快好了,別急啊!”

終於等到湯圓熟的時侯,我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就往嘴裏送,結果被燙的張牙舞爪,後來什麼都吃不了。

今年的冬至,我們懂事些了,不會那麼迫不及待,但以前那些時光給我們留下了有趣的回憶。

冬至日記 篇3

你知道冬至吃餃子的來歷嗎?

傳説醫聖張仲景回家鄉時,看到鄉親們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等煮好了,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的“嬌耳”。人們吃了張仲景的“嬌耳”和怯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為了紀念張仲景,人們模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餃子。這就是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俗話説得好:“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你吃餃子了嗎?

冬至日記 篇4

×月×日星期×天氣×

今天是冬至,媽媽説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是我家鄉的'風俗,早上吃過飯媽媽和我就去超市買包餃子用的材料。有雞蛋和韭菜……買完菜回到家媽媽就沒閒着,就開始剁餡,然後我就學媽媽以前的樣子,開始和麪。因為是第一次和麪,首先我把一碗麪倒到盆裏,澆上温開水就開始和起面來,看起來有模有樣的,可是完全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不是水少了,面太乾了,就是水倒多了,和的面就變稀了,反覆了好多次才把面和好,但是和的面卻太多了,恐怕我們一中午都吃不完,這時,媽媽的餃子餡也剁好了,我們就忙活起來,開始包餃子了。

餃子在媽媽的教導下,似像似不像的都包好了,最後終於吃上了,我自己包的餃子。

真是開心的一天呀!

冬至日記 篇5

20xx年 X月X日 天晴

今天是冬至,也是團圓的一天。老師猜測到很多同學都要跟家長一起出去吃飯,便不佈置書面作業。同學們十分的高興,上課也非常積極。

我們上完要學的內容後,老師就告訴大家雖然今天沒有筆頭作業,但是有讀書作業,同學們霎時變了臉色,有的同學更誇張,故意摔倒地板上。看到同學這個樣子,老師搖了搖頭很無奈,歎了口氣説道:“算了!算了!見你們上課這麼聽話,那好!今天就沒有作業了!”同學們聽了有的從地上爬起來;有的同學大聲歡呼着;還有的同學敲打着桌子……整一個教室非常的吵,老師看到了這個場面,便故意乾咳了幾聲,同學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馬上坐好了。

今天是冬至,是團圓的一天,祝大家在這一天過得快樂幸福!

冬至日記 篇6

12月21日 晴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也成為了人們的一個節日,這一天,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有的地方在這一天吃湯圓,有的地方吃水餃,而我們這裏吃“蘿蔔?”,還會燒香備酒敬神。不管怎樣,今天的晚餐很豐盛。

冬至日記 篇7

20xx年 X月X日 天晴

過冬至啦!人們在這一天會包餃子、吃餛飩,台人喜歡用糯米捏成雞、狗、鴨、牛、羊……象徵吉祥。爸爸媽媽工作平時很忙,我們很少在家包餃子,但是唯獨在冬至這天,媽媽會早早地準備好各種肉餡和素餡在家裏包餃子。

今年的冬至,媽媽像往年一樣早早地準備好了各種餃子餡。中午放學後,我邀請了兩個好朋友——王俊清和趙芊芊來我們家一起包餃子。一路上我們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鳥,蹦蹦跳跳,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我們的家。

“孩子們,快去洗手,準備包餃子啦!”我們剛一進門,媽媽就高聲叫道。我們把手洗得乾乾淨淨,飛快地奔向廚房。

媽媽負責擀麪皮,我們負責包餃子。包餃子可是我的拿手絕活。首先,我先給她們倆做個示範。我先拿了一張麪皮,放了一些餡,把皮對摺,左手托住麪皮,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頭,然後左裹一下,右裹一下,順勢再把麪皮往上提一下,手不斷往前走,頃刻間,一個帶花邊的小餃子就出來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面板上,心裏樂滋滋的。

冬至日記 篇8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媽媽告訴冬至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將要到來的意思。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的這一天北方要吃餃子,南方要吃湯圓。今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天氣漸漸變得更冷了,冬眠的動物們都在洞裏睡大覺,人們都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寒冷的冬天到來了。

冬至日記 篇9

11月27日 星期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一天裏,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相傳漫長的夜晚如果不能吃飽,就會捱餓,而麻餈這種食品不易消化,所以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吃麻餈。這個傳統文化就從漢代一直傳到現在。

今天,我就來提早體驗做麻餈吧。首先,我把??米粉倒進盆裏,然後放入適量的水。我一摸,啊!細細的,滑滑的,真舒服呀。再把??米和成團,我一看,哈哈,我的手都成白雞爪啦!我繼續做着,把麪糰分開,揉成一個個小麪糰。最後把它們放在鍋裏,再等幾分鐘,就可以出爐啦。過了一會兒,我打開鍋蓋,發現麪糰都浮上來了,好像在做運動呢!我連忙把它們盛出來,放進豆沙粉裏,攪拌幾下,麻餈就做好了。我一嘗,軟軟的,甜甜的,啊,真好吃。媽媽説:“吃了麻餈就長了一歲!”“那我明天再做一次,”我呵呵一笑,“那就可以再長一歲了。”話音剛落,媽媽和姐姐就哈哈大笑起來。

去年,國務院還把冬至列為我國的假日,把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讓人們更深刻的記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