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冬至節>

冬至放假嗎

冬至節 閲讀(1.46W)

冬至放假嗎1

2017年冬至會放假嗎

冬至放假嗎

要讓你們失望了,冬至是不放假的,所以也沒有2017年冬至放假安排。

各地的冬至特色

安徽冬至

皖中合肥、六安以及皖北地區的蕭縣、楊山、灘溪等地冬至有吃狗肉的習俗。狗肉性温,可補中益氣、温腎助陽。在冬天最寒冷的冬至這一天食狗肉,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熱量,達到既禦寒又進補的目的。傳説當年劉邦被匈奴單于圍困於平城,無糧可供充飢。冬至這一天,劉邦手下大將樊啥弄到一條狗殺了送給劉邦吃。劉邦為了不忘被匈奴圍困之大將樊啥的功績,回到長安後,每年冬至必食狗肉。民間效仿,便有冬至食狗肉的習俗。肥西縣民間在冬至日素有吃掛麪、油炸南瓜把把和油炸雞蛋的習俗,據説可以防肚痛、哮喘。另外,醃製臘菜、製作過冬和年節的雜副食品也從這天開始。各地有許多關於冬至日的養生諺語,比如流傳較廣的一首:

冬至一陽生,冬至蘿蔔夏至姜。

冬至不割禾,一夜脱一蘿。

冬至定果年節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

冬至出日頭,過年冷死牛。

冬至天氣晴,來年果木成。

冬至天氣爽,來年果木廣。

江西冬至

冬至日一般在公曆12月22日前後。舊俗稱這天為“無忌日”,江西民間常於這天舉辦婚嫁、砌灶、建房、遷居、修墳、遷墓等。舊俗,“冬至節”人們均以祭祖酬神為大事。各姓大宗祠,在這天殺豬宰羊,陳設祭品,恭行祭禮,酬謝社稷神恩和祖先;各人家也或上墳祭祖,或在家設祭,俗稱“冬祭”、“掛冬至”、“攬冬”等。

祭祀結束後,宗族會在祠堂舉行族宴,發丁餅。較小姓族祠,族中長輩或全部男丁都參加宴飲;較大姓族,則由各小祠尊長和有名望的人丁參加宴飲,稱為“吃冬至酒”。有的只是備辦“燕毛酒”,邀請六十歲以上族人赴宴,表敬老之意。發丁餅一般每人四個,對族中長輩,年齡到了花甲、古稀之年的,或有官職的,或取得秀才(民國前) 、高小(民國)以上文憑的`,都按例增發丁餅,具體標準各地有所不同。還有的地方在當日會僱班演“冬至戲”。

另外,冬至這天人們也常會舉行“開譜添丁”的儀式活動,即是將本宗族內從上個冬至日至本冬至日一年期間裏出生的男孩按輩分脈絡順次登列於族譜之上(女孩不登列),上譜者家長還要繳交一定數量的錢或物,之後會僱班演“開譜戲”。“冬至節”過去在士大夫官紳階層尤為隆重,其禮節如元旦之俗,有“冬至大似年”之説。

山西冬至節

山西《廣靈縣誌》記載:“冬至,晨起拜賀,一如元旦禮。”《左雲縣志稿》記載:“冬至,謂之亞歲。隆師,送節。紳士、鄉人祀獻祖先。里黨、親友交相登拜,。如元旦然。”至今,雁北、大同等地,冬至節這天,女婿攜重禮拜渴岳父岳母,岳父母則要隆重設宴招待,要吃火鍋。冬至節普遍要吃餃子,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説。傳説,古人在嚴冬時日常常被凍掉耳朵,女蝸用面捏成耳朵為人補上,餃子形似耳朵,後人便在冬至節包餃子吃,從此耳朵再沒有被凍掉過。另有一説,是古代名醫張仲景在冬至節教人們熬製“祛寒嬌耳湯”治療傷凍,所説“嬌耳”,將羊肉、藥材等切碎,用麪皮包裹,煮熟後連湯吃下,渾身發熱。“嬌耳”形似人的耳朵,又稱“餃耳”,因為要用水煮熟,又稱“水餃”、“餃子”。山西交城、文水等地,過冬至講究吃羊肉餃子,因羊肉性熱,可暖胃健脾。晉西北有些山村,仍流行冬至節宴請教師,習慣用燉羊肉招待老師。

冬至節的另一習俗,是從這一天起作為數九寒天的開始,每九天為一段,並有“九九歌”流傳,因各地氣候寒冷程度有所不同,“九九歌”也有許多異文。如山西晉南一帶的《數九歌》:

冬至數一九,兩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

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

四九三十六,出外冰上溜;

五九四十五,還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加七九,莫把棉衣丟;

八九連九九,耕牛地裏走。”

比較有趣的是將數九與各種鳥雀的表現相連繫,創作了《九九百鳥歌》,流傳在山西原平市民間的是:

數罷頭九北風吹,野鴿渾身瓦灰灰,

烏雞兩條紅腿腿,老鷹長得鈎鈎嘴;

數罷二九雪花飄,半雌撈蛋滿山跑,

坡上石雞嘎嘎叫,野雞飛落村邊橋;

數罷三九天最冷,喜鵲樹上呈英雄,

草房麻雀成了羣,沒人可憐寒號蟲;

數罷四九冰最厚,金雕展翅勝猛獸,

灰眉灰眼鴿鴿鴻,啄木鳥留的大背頭;

數罷五九年根底,公雞小雞吃小米,

編蝠輩輩黑夜飛,貓頭鷹叫當成鬼;

數罷六九打了春,鶴抓雀兒遇上鷹,

星點花冠是戴勝,禿尾巴的小鶴鶉;

數罷七九河水流,鴛鴦雙雙名千秋,

鴨子走路晃悠悠,白鵝頭上長紅瘤;

數罷八九天氣好,大雁排隊把書梢,

水晶宮被鷺鷺攪,火焰山上沙雞鬧;

數罷九九豔陽天,百鳥迎春齊打扮,

鶯歌燕舞樂編趕,八哥嘴巧過不了關。

冬至放假嗎2

冬至節氣

不放假,不屬於法定節假日。冬至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自冬至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迴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此後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

我國法定節假日類型:

第一類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中規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曆正月初 一 ~ 九年級)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  (四)勞動節,放假1天  (五)端午節,放假1天  (六)中秋節,放假1天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3日)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7年12月14日新修訂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傳統節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節日,自2008年開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節日,分別為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和國慶節,全民公休節日的假期通過調整雙休日來集中休假,休假時段每年由國務院發佈。地方性節日、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其他特定羣體的節日限於特定羣體或局部地區。

第二類

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還有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週歲以上28週歲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兒童節(6月1日14週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三類

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

風俗:

冬至

“冬至大如年”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説。冬至,冬至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回升、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標示着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立春歲節。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節,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先秦時期,南北各地風俗文化各異,各地的風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節日有歷史,乏記載。很多古已有之的節俗活動在著作上鮮有記載。

據現存著作記述,周人(陝西一帶)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周人的冬十一月一日歲首與現行“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日期在同陰曆十一月,因此有説從周時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

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大如年。”(《清嘉錄》)。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間崇尚冬至進補。

冬至

“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

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