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冬至節>

有關冬至日記集錦8篇

冬至節 閲讀(2.69W)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日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日記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冬至日記集錦8篇
冬至日記 篇1

明天是冬至,冬至有吃湯圓的習俗。今天,魏老師教大家做湯圓。湯圓是怎麼做的呢?先要把麻心餡搓成一條,再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揉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把湯圓粉揉成一個圓,用手挖出一個小洞,把做好的麻心餡放進去,把它揉得圓圓的。就這樣一個又圓又白的湯圓就做好了。最後還要把煮好的湯圓用土黃色的豆沙粉拌一下,再分給大家。

我嚐了一口麻心就流出來了,感覺像蜂蜜一樣甜。吃完我一張嘴同學們都説我的牙齒都變成黃色了。

今天的湯圓真好吃!

冬至日記 篇2

在冬至那天,我們烹飪一班舉辦了“包湯圓,迎冬至”的主題班會。

同學們對這次包湯圓活動的興致都很高,來到紅案實訓室,大家就分工明確,忙的不亦樂乎。同學們用水磨糯米粉揉成團,剩下的同學就拿出老師事先調好的三種餡料開始包湯圓和煮湯圓。

經過同學們的相互配合和老師在一旁的教導,同學們精心包制的湯圓終於下鍋煮了。我們每個人都都嚐到了自己親手包制的“戰利品”,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們班的同學在分享美味時,當然也不會忘記任課老師們。課代表們給每位任課老師也帶去了甜蜜滑膩、裝滿我們滿滿祝福之意的湯圓。這次,我們舉辦的主題班會還得到了系主任們的贊可,對我們班來説是個莫大的鼓勵。

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互助能力,也增進了我們對專業課實踐學習的興趣。

冬至日記 篇3

今天我和媽媽到外婆家吃冬至圓。熱騰騰的圓子出爐,媽媽喊我吃冬至圓。媽媽説:吃一個冬至圓,就會長一歲的`。我一口氣吃了三個,所以馬上變成10歲了。冬至圓外面包着紅糖,味道甜甜的,我忍不住又吃了一個,按照媽媽的説法,我現在已經11歲了!

冬至日記 篇4

x月x日星期x天氣x

今天早晨,天還剛剛亮,冬姑娘又輕輕地拉開了我的窗簾。

“唉,這個鬼天氣,冷死啦!”我醒來後大聲嚷道,然後又躺下了。可是,一陣鳥叫聲又吵醒了我,沒辦法,我只好起吃完飯後,我便和爸爸一起去上學。一出門,一陣寒風撲面而來,我抖了抖肩膀,戴上帽子,繼續走着。不知不覺中,我想起了往年的春天:花兒競相開放,大地穿上了綠裝,鳥兒嘰嘰喳喳地叫着。我們一家兒去爬縉雲山,山上,樹發芽了,花開了,冬眠的小動物們醒了。可現在,什麼也沒了,只有風婆婆和雪妹妹在不停地“工作”。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冬至,冬至是冬天最冷的天氣,還有一句話“冬至數九,冰上走!”

啊,冬至來啦!

冬至日記 篇5

還在兒時就知道冬至這天必吃餃子,當時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只記得媽媽的那句話: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那個年月餃子是很好吃的食品。

一般情況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來可以有餃子吃了,這是我家的傳統習慣一直沿續到現在。隨着社會文明的發展和進程,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不斷的被國民所認同和傳承。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民間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辭官回家鄉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的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分給來求藥的每個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人們學着“妖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醫聖張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今人們講究進補養生保健,在嚴冬季節裏進補是多數人的選擇。從中醫養生方面講,冬令進補也是在冬至前後;三九天開始。民間早就有“冬補三九”的説法。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因此民間認為,在冬至前後進補為最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數九寒天”,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説法。

《九九歌》就是從冬至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冬至日記 篇6

傾聽着20xx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來到了外婆家,想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温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樂呵呵的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外婆端來兩碗赤豆糯米飯,笑着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我聽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長大!弟弟也想早點長大,一邊誇飯香,一邊埋頭“苦幹”哩。

吃完飯,我開始聽外公講有關冬至的傳説,“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户户吃餛飩。還有,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百鬼夜行,午夜12點鬼門開,晚上記得早點回家睡覺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嚇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騙你的啦!”外婆笑着説。“不過,也應該早點睡,添歲嘛!”

第二天醒來,是冬至節,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

冬至日記 篇7

20xx年 X月X日 晴

今天是冬至,媽媽説今天要吃餃子,我問媽媽問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呢?媽媽説:“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這一天中國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和南瓜的習俗。”説完媽媽拿出一個大白蘿蔔,把它洗乾淨,然後切成薄片,放在鍋裏煮了煮,煮好後把蘿蔔撈出來放涼把水擠出來,然後把蘿蔔剁成餡和肉拌好,又拿出和好的面,媽媽擀的皮又薄有圓,包的餃子肚子鼓鼓的。

包好餃子,我們把餃子放到鍋裏開始煮,媽媽説開鍋以後家三次涼水就熟了,很快熱乎乎的餃子就出鍋了!我吃着媽媽包的餃子真香呀,媽媽笑着説:“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軒軒吃了餃子今年耳朵不會凍了。”我看着媽媽也笑了。

冬至日記 篇8

20xx年 X月X日 晴

今天是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

冬至當然要吃餃子了!於是,當我回到家推開大門時,看見桌子上放着一大案板,案板上放着一團面。我立刻明白了今天的晚餐。

寫了會兒作業,媽媽和奶奶開始包餃子。我連忙嚷嚷着我也要包。媽媽起初不同意,但後來開明的奶奶勸了勸媽媽,媽媽就答應了!

耶!我在心裏歡呼。於是急忙跑開手中的作業本,奔向桌上的那團面。剛開始,媽媽只讓我把切下來的麪糰壓扁。這是最簡單的活了!我不高興的嘟囔。媽媽聽見了,想了想,讓我拿粗粗的擀麪杖擀餃子皮。嘿嘿,這才適合我做嘛。我高興的哼着小曲,可卻發現我無法像媽媽那樣一邊轉一邊擀,所以乾得很慢,而且形狀也不是標準的圓形,無奈,我喪氣地説:“不擀了,我來包餃子。”媽媽同意了,但是我不是把餡放多了就是放少了,包出來的形狀也不好看。這時候,奶奶開始一步步細心的教我。我認真地包着,結果嘛。當然是包出了美味的餃子啦!

吃着香噴噴的餃子,心中泛着不少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