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春節>

春節介紹的作文四篇

春節 閲讀(1.1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介紹的作文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介紹的作文四篇

春節介紹的作文 篇1

“新年好啊!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伴隨着愉悦的歌聲,咱們不知不覺來到了新的一年。

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但是我最喜歡貼春聯和放鞭炮。今年,我就和媽媽一起貼春聯,和爸爸一起放鞭炮,過年真好!

我先是和媽媽貼春聯,咱們一點一點的把上面的小紙摳下來,使圖案變得好看。在貼到合適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我和爸爸又去放炮了。爸爸讓我來點火,我就渾身發抖,因為我的膽子很小,所以我只好讓爸爸點火。着了!那炮噼裏啪啦的`聲音嚇的我連連退後,過了一會兒,炮終於停了,我的心也踏實了。

放完炮,咱們吃着餃子喝着湯,嗑着瓜子看着春晚,過了一個圓滿的羊年!在這裏,我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春節介紹的作文 篇2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蜡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將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別稱,意即正月七年級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與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年”是什麼呢?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頒佈了禁放煙花爆竹的法律,使這一沿續了幾百年的習俗成為歷史。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這一點與西方的聖誕節很相似。離家的孩子這時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裏。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團年”。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七年級前有祭灶、祭祖、掃除污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掛旗、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等儀式;正月七年級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後至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見面時,説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互相祝賀。

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規定每年春節放假3天。春節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春節介紹的作文 篇3

春節那天晚上,隨家人一同漫步在回家的路上,身邊一朵朵綻開的“花”,不禁為之駐足。

春節的熱鬧時刻不免想到了自己統考的成績。於是心中便常常是陣喜針憂。望望高黑的夜空,又瞥見了天空伶仃掛着的月,大概就更顯寂寥了吧!

不知什麼時候,妹妹驚呼起來,我順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見一束光筆直地飛向天空,在墨色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閃爍的金光。又在金光的頂端停滯了幾秒,像一顆晶瑩的星,努力地抓住天空的帷幕。

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秒鐘,我前進的'腳步停了下來。端正地站立着,仰望天空哪顆星。哪顆星跳躍着歡樂着,在幾乎墜下的一瞬,猛地爆開了,憂帶着一股堅實的力量,隨着一聲渾厚有力的聲音,將金色的光向墨黑的天空開拓而去。

呵!正像一朵美麗的花,炫耀着自己金色的驅,開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卻因此顯得格外美麗。就像秋風中的菊花,將自己針狀的花朵稍稍彎曲,定格在空中。禮花零零散散的觸角好像探過了月亮,月的光芒又剎那間消減了一般—為這短暫而永恆的光。

我的腳因此而動彈不得,因為心已經被它深深地迷住了。看着它僅有的餘光劃落在漫黑的天空中,又像是一朵終於凋謝的花,但竟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能散發出星星點點的唯美之光,在天空留下淡淡的痕跡,彷彿正預示着什麼。

在我的腦海中,那朵美麗的花綻發的一刻已經久久烙印在我的心頭。我為之而駐足,我為禮花短暫的美卻也要在夜空瞬間綻放的精神而駐足。禮花,禮花,不正像我們一樣嗎?在慢慢黑夜中,不管怎樣也要將自己的光留在天空,儘管短暫,卻也能引人駐足。這還不夠。

在時間的長河裏,縱然會有人生的黑夜,只要我們有禮花的精神,不管多麼短暫,也要綻放出人生至美的花,將自己最美的光劃在天空,讓人駐足觀賞,又何嘗不是價值?

慢慢向前走,家人沒有留意我的內心有怎樣的波瀾。黑夜裏,一顆閃星向上移動……

您,讓我駐足!

春節介紹的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啦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啦“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啦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説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説,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啦他,他設計啦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啦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啦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啦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説:“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啦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啦一些字,阿衡看見後,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衞抓住啦,祖乙知道後,懲處啦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啦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為啦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説就是為啦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