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信息技術>

有關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信息技術 閲讀(1.49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模板合集7篇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1

《我讓飛機上藍天》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國小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七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從三年級上學期就開始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對畫圖已有一定的認識和基礎。本課內容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畫圖程序裏的移動和複製技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因此,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畫圖”軟件裏的兩種常用技巧——移動和複製,學會正確處理圖形。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團結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圖形的移動和複製技巧,以簡便作圖的過程體現計算機作圖與普通作圖的不同之處;其中圖形的透明與不透明處理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課堂中我採用的教法有“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評價激勵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我採用了主體式教學模式。創設情境,設置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新知識學習後,我採取了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課堂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設疑激情

2、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3、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4、心靈感悟,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情

興趣是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並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來導入新課,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最佳的教學方式。本着這種教育理念,我是這樣來導入的:鳥王國里正在舉行狂歡會,同學們想去參加嗎?那我們就趕快出發吧!接着播放一段動畫《快樂舞曲》,並跟學生一起跳動起來,讓學生融入在歡快的樂曲中,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舞會現場。然後,出示小鳥的圖片。圖上的小鳥正合着樂曲跳着歡快的舞蹈,多美啊!這時,一位同學提出問題:“樹上怎麼還有兩隻小鳥沒有飛起來了?”同學們開始議論起來:“可能是它們受傷了。”“可能是覺得夥伴兒太少,沒意思!”還有同學説:“它們想邀請森林裏更多的小鳥都來參加它們的舞會。”我趕緊提議:“我們一起去幫幫它們吧!”(學生説出很多方法,我對他們積極思考問題的熱情給予表揚),並從學生的回答中,着重肯定了兩種辦法:一是讓樹上的小鳥飛起來(圖形的移動);二是增加幾隻小鳥(圖形的複製)。接着,我便運用這樣的導語,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同學們想讓今天的舞會更熱鬧、更精彩嗎?那就趕快去學會圖形的移動和複製這兩個本領吧!”

設計理念:以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着手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處於精神振奮狀態,為學生順利接受新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圖形的移動

同學們有了想讓舞會更狂歡的急切心情,有了強烈的學習的慾望,我立即打開“小鳥”的圖片,讓學生想辦法使樹上的小鳥飛起來,也就是移動小鳥。同學們很快投入到學習探究中。然後通過自己反覆探究,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掌握了圖形移動的操作要領。接下來,我請一位同學到台前演示,並進行講解,學生通過看同伴的操作,聽他的講解,結合自己的操作,很快掌握了圖形移動的技能。樹上的小鳥也飛起來了,同學們看到自己設計的小鳥飛起來了,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啊!

2、圖形的複製

提示學生:“通過剛才大家的探究活動,我們讓樹上的小鳥飛起來了,要想讓更多的小鳥都來參加舞會,該怎麼辦了?”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中有幾位電腦基礎較好的同學説出了“複製”的辦法,我肯定了他們的説法,便要求學生去探究複製的方法。

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提示他們可以打開老師提供的幫助文件,尋找複製的方法,還可以互相討論。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經過一番嘗試,掌握了複製的方法。這時,有幾個同學在操作中提出:“為什麼我複製的小鳥總放不到我想放的位置了?”看到同學們疑惑的眼神,我知道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圖形的透明和不透明處理方法。這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此時,我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示範操作給學生看,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直觀演示,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看到學生在複製小鳥時比較慢,就提示他們,在幫助裏找找有沒有提高複製速度的技巧。很快,他們就從幫助中找到了方法,快速複製了很多的小鳥。

3、綜合運用

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圖形的移動與複製技能後,我安排了一個小組比賽活動《看誰的青蛙最多》,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從素材圖片裏找到小青蛙的圖片,運用所學的方法,把一隻小青蛙變成很多隻青蛙。同學們看到自己設計的青蛙唱着歡快的歌兒,高興極了

設計理念:

本着注重學生親歷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同時,我也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對難點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少走彎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學習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性應用是我們教學的目的。

於是,我讓學生打開畫圖程序中的素材圖片,小組合作,想辦法把素材中的一架飛機複製成多架飛機,並讓這些飛機飛上藍天。這就要求學生用到前面學習的移動與複製技能。

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後,就有一種動手創作、展示表現的慾望。於是,我趕緊讓他們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學生作品成型後,引導他們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採用個人評價、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方式展開評價。較好的作品在全班欣賞。

  設計理念: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運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要説出好在哪裏。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信息辨別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學力求的目標。

 四、心靈感悟,拓展延伸

在本課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重温了那段動畫《快樂舞曲》,並讓學生隨着音樂和小鳥一起唱起來、跳起來,並適時鼓勵他們:只要勤學善思,也會做出這麼漂亮的動畫!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情感的薰陶,又激勵了學生努力學習。

設計理念:與本課開始相呼應,讓學生再次感受奇妙的動畫世界,同時培養學生從小就要有崇高的追求、遠大的理想,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發奮學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最大的收穫是:

1、嘗試發現,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注重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愉悦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學會了獨立思考,又掌握了學習知識。

2、教學方式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教師讓位,學生自主。將充分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提高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學生髮展為本,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3、交流評價,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堂中注意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濃厚,有了學習的興趣和願望,他們就會自主地去學習,因此,達到了預期目標。當然,在今後課堂教學中,如何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廣的思考與探索的空間,如何促進每一個學生有個性的發展與提高是我今後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來#,我説課的內容是: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四年級的《設計你的課程表》。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和教學總結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從內容上來看,這是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四年級第五單元第八節的內容。該單元的主要內容是掌握在MICROSOFT WORD中使用表格,並能對錶格進行行、列、單元格等操作。

該篇課文在整單元教材的地位來看,可以説是比較重要的,這一課既是對前幾篇課文在WORD中熟練插入圖片、藝術字等知識點的複習,又涉及到表格邊框、底紋的設置以及如何繪製斜線表頭等新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通過製作課程表,使學生熟練掌握WORD中表格邊框和底紋的設置;

b、通過課程表的表頭製作,讓學生掌握表格中斜線表頭的製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a、引入時,新舊課程表相互比較,用比較法激起學生嘗試修改的願望。

b、試一試,讓學生看課文自學邊框、底紋的設置,用探究法學習新知。(分組分任務探究,一組一個新任務)

3、情感態度價值觀:

a、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繼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b、通過創設挑戰任務(設置頁面邊框),進一步培養挑戰意識;

c、通過親手製作課程表來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並增強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表格邊框、底紋的設置,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繼續保持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難點:繪製斜線表頭時位置的調整。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本課的導入中,我先出示一張沒有修改過的課程表,

節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語文數學語文英語數學

2數學語文數學數學語文

3體育社會英語語文綜合實踐

4英語美術美術品德與社會體育

5自習音樂語文音樂活動

6綜合實踐體育語文品德與社會活動

(課程表1)

再展示編輯修改過的課程表,

節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上午1語文數學語文英語數學

2數學語文數學數學語文

3體育社會英語語文綜合實踐

4英語美術美術品德與社會體育

午休

下午5自習音樂語文音樂活動

6綜合實踐體育語文品德與社會活動

(課程表2)

讓學生通過兩張效果不同的課程表的對比,強烈感覺到編輯修改表格的意義、效果,從而引出本課教學內容:設計你的課程表。

(二)分析作品:

通過分析對比作品,學生會發現第二張表格比第一張表格增加了邊框、底紋和斜線表頭,直觀地發現編輯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動,從而體會到了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三)嘗試製作:

為了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愉快的學習,我大膽地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自主完成任務。這樣,教師也有了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分層輔導。

學生打開學習資料,學習設置“邊框、底紋和斜線表頭”。

分組嘗試新知學習:

第一組嘗試邊框的設置

第二組嘗試底紋的設置

第三組繪製斜線表頭

(四)演示過程:

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我讓每組選一學生演示如何操作:

(1)邊框設置

單擊工具欄上的“表格和邊框”按鈕,出現“表格和邊框”工具欄。選擇“邊框線型、邊框粗細、邊框顏色、外側框線”進行設置。

(2)底紋色彩

單擊工具欄上的“表格和邊框”按鈕,出現“表格和邊框”工具欄。選擇相應的單元格,利用“底紋顏色“按鈕,為這些單元格設置底紋。

(3)斜線表頭的製作

選擇“繪製表格“工具,鼠標指針變為鉛筆形狀,在表格左上角畫出相應的斜線。

(五)再次製作:

學生打開學習資料中的挑戰任務,在舒緩的音樂聲中,自由地設計自己的課程表。

教師給予學生提示,除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以外,還可添加圖片, 藝術字表名及頁面邊框等。

為節省時間,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圖片素材。

(六)發展評價、拓展延伸:

選幾位同學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欣賞並根據評比標準(底紋色彩搭配、表格邊框的樣式、獨特的創意、漂亮的頁面邊框)進行點評。

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功能展示學生有特色的作品,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發揮了聰明才智,設計出了很有個性的課程表,你們發現得真不錯!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加上圖片等,設計出更時尚、更酷的課程表,用打印機打印出來,貼在教室裏。

  六、教學總結:

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老師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誰有‘無機教學’法,我就會發現‘無水游泳’法!”,這充分説明了我們的信息技術課離不開計算機,離不開硬件的支撐。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具有潛在的優勢: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並用,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專業委員會組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三冊的《製作通訊錄》。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冊書的第十四冊,是在學生掌握了word軟件的文章排版後而設立的高層的學習任務,是關於word知識的又一延伸,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本課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要求,準確地選擇表格的行、列,並對錶格進行一些基本的設置。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word的一些操作,如藝術字、文本框、字體、字號、顏色等。這些知識都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知識讓學生運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在學習過程中,要求老師注意觀察學生,及時地鼓勵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word文檔中表格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使其通過實踐操作獲取知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練的插入表格及簡單的修改表格。

難點:調整單元格大小。

  五、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是:“立足基本操作”,從一些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獲取,處理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本課以“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和“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法為主,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通訊錄啊,你們的通訊錄是哪裏來的?老師手裏也有一份自制的通訊錄,同學們看一下漂亮嗎?這時學生一定會説漂亮。你們也想製作一份與眾不同的通訊錄嗎?學生看到通訊錄與商店買來的有很大的不同處,產生了學習X望和創作的熱情。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讓學生通過我課前準備的通訊錄知道,做通訊錄首先應先創建一個表格,從而介紹如何插入表格。通過協作學習,找尋改變表格中單元格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進而嘗試解決問題。

  (三)實踐應用

出示任務:製作一份具有你自己特點的通訊錄,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

  (四)學生作品展示

在作品展示過程中,我要鼓勵學生“説一説自己的作品哪部分最令自己滿意。展示過程不僅與審美能力相結合,還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其他同學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

  七、歸納總結:

1、本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

2、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通過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成功再現,並加深印象。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浙攝版國小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第13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學生。本課是在學生掌握畫圖軟件和使用鍵盤輸入漢字的基礎上,用畫圖軟件中的文字工具插入文字而製作圖文並茂的海報作品,讓學生充分發揮創作才能,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整合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畫圖基礎知識教學提高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軟件中文字工具的操作,掌握對輸入文字進行彩色處理及修改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在畫圖軟件中對輸入文字進行彩色處理及修改的方法。

四、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

五、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創設一個童話故事情境:小猴淘氣去百靈國學習。可是,不知為什麼,百靈國成了一個只有圖畫的世界,大家都不能説話,只能用文字交流。原來是小動物們不愛護環境,太陽公公把聲音和文字收走了。太陽公公説,只要小動物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宣傳環境保護,就能找回聲音了,今天可是最後期限了。”“別急,我能幫助你們。”小猴説。可以只有圖片,沒有文字,怎麼宣傳環保呢,同學們幫幫我吧!”

設計意圖:創設美好的童話故事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1、任務一:給自己選擇一幅宣傳環境的背景圖片,並在畫圖中打開。

由於在畫圖中打開圖片文件,上學期已學習,本節課中,可以讓學生比比誰能快速的用畫圖軟件打開一幅漂亮的背景圖片,教師從學生中選擇一名動作快的同學,把他的圖片廣播給在家看,然後激情,這麼美的風景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果能配上優美的宣傳文字,就更能起到宣傳的作用了,從而引出下一個任務,給圖片輸入宣傳文字。

2、任務二:輸入宣傳文字。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怎樣在打開的圖片中輸入文字”這個問題讀書,然後嘗試操作。

此時應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在學生自已自學的基礎上,請動手能力強,掌握新知快的同學任小組長,互幫互助。

3、任務三,修改文字和更改文字色彩。

在圖片上輸入文字是一個基礎任務,在此基礎上提出下一個提高任務。

童話情境,小猴在輸入文字時,不小心有個字打錯了,而且他覺得只用一種顏色不好看,請同學們幫幫他。

以此激情,學生小試後,讓學習好的同學上台展示他的方法,彙報學習過程,老師給予獎勵,並小結他的方法。給予優化,推廣。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因此在本課中必須考慮到分層教學的問題,而在圖片中輸入文字作為本課的基本任務,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所以此環節通過團結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快速全面的收穫新知。而圖片上輸入文字的修改以及更換顏色,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採用小猴提難的方式過度自然,教學上採取優秀學生演示,教師優化小結的方式來突破。在彙報學習中,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讚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學能力,養成不怕困難、積極思考、與人合作的學習精神。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童話情境:小猴説:“同學們,運用你們學會的知識,發揮豐富的想象,幫助百靈國找回聲音吧!”教師提醒:“同學們不要忘記百靈國是因為破壞環境才被太陽公公收回聲音的,只有宣傳環境保護才能幫助他們拿回自己的聲音?發揮你們的想象與才能,設計出一幅能感動他人,教育羣眾的環保作品吧!”學生自選圖畫,把自己想説的話寫上圖片上,比比誰的宣傳作品更優秀。並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設計意圖:在鞏固新授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個性發展,讓他們在自由、寬鬆的空間裏,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獨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構

一堂好課,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也很重要。在此環節,我這樣設計:“老師發現同學們設計的宣傳用品都很美,下面我們來展示一下,互相學習、共同分享,在展示時還要談談你為什麼要這樣宣傳。”學生展示,自我評價。教師總結。最後通過童話情境,結束本課:動物們歡呼:“聲音找回來了,百靈國又漂亮了,小猴你真棒。”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評價,各抒己見,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進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師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準確的評價和肯定,使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和喜悦感。

歸納總結: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悦。學生在展示作品時,教師多給學生揚長性地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激發學生持續探究的興趣。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5、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通過意義建構,學生的技能不斷加強,實效性強。教學活動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策略豐富、實用而新穎、獨特,突破了學生的認知障礙,突破了難點,優化了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5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真情告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為大家説課。

  一、教材分析

《真情告白》是新綱要雲南省信息技術教材國小三年級第二冊第二單元11課的內容,其課文是通過在word中插入自選圖形的標註文字,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深刻感情。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完大部分word的相關知識,本節課在學生能正確地輸入文字,並能對字體、字形、字號進行修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三、教學理念

在教育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潛在的個性,教師應該根據他們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他們的智慧和潛能,引導他們思索、質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

  四、教學目標

l、學會在word中插入標註框,設置標註框格式。

2、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學會在word中插入標註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設置。

  六、教法學法

本課在教法設計上注重四個方面:一、營造氣氛,讓學生樹立興趣;二、挑戰自我,讓學生激發動力;三、自己動手,讓學生參與實踐;四、互幫互學,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七、教學過程

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新課程標準對信息技術課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的瞭解,我精心設計了各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導入課題:我首先利用學生都喜歡在課餘時間讀漫畫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後為學生提供了一組他們感興趣的四格漫畫播放給大家欣賞。隨着一聲高過一聲的歡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教學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讓學生觀察漫畫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順理成章地引出了課題,學生立即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有那麼有趣的用處,知識聯繫生活,立刻提起了學生學習的想法。

  2、鑽研教材,自主探究:緊接着,我讓情緒高漲的學生自己閲讀教材上的知識點,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驟的講解,在此不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並把自學成果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學到的知識,使本來枯燥的知識點的講述變得自然、生動。避免了老師説、學生聽的老套路,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在動於操作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教材,進行標註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調整,文字的修飾,標註框填充效果的設置,能讓學生説的,鼓勵學生大膽説;能讓學生做的,鼓勵學生放手做;讓學生幫助學生,共同成長。

3、動手操作,分層練習:計算機操作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從不同的途徑達到相同的結果,就像數學題中的一題多解,解題方法多種多樣,但結果可謂“殊途同歸”。根據我以往教學經驗及學生的反饋,在教學中做了適度的調整,我注重分層次教學:教學任務設置由淺到深,初級任務先讓學生製作一句話的配注,中級任務再製作一個對話的配注,最後高級任務製作一個故事的配注,讓學生每一步都學得踏實。讓學生從興趣入手,熱情高漲地製作自己的作品。

最後,學生的學習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學都能正確、完整地給圖片中的人物配話,特別突出的幾個同學不僅超額完成任務,製作了四格漫畫的語言配注,還充當了老師的小幫手,在幫助同學的同時,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達到了知識理解和動手操作的結合。教師在巡視中能針對有困難的學生,重點地進行了輔導,課堂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台。

  4、統計成果,展示交流:課堂的最後,我採用統計的方法彙總成果,所有學生都能完成初級任務,有一半的學生完成了中級任務,還有四五名學生較好地完成了高級任務,再從各個任務中適當地挑出幾個作品進行全班展示。教學成果一目瞭然,既照顧了全體,又突出了優秀,使所有學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本節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參與者。以“生活為基礎,體驗為主線”,整個教學活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各種活動情景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完成本課的意義建構,很好地體現了德育課程要以學生的生活動為基礎的基本理念。

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興趣是學習中最大的助力,再難的知識,只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能夠迎刃而解,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備課時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高興,達到最佳得教學效果。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編輯聲音》是《國小信息技術》上冊第27課,是學習和使用錄音機軟件板塊中的第二課。在本課中,分為截取聲音和混合聲音兩部分,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使用錄音機軟件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講解如何對聲音進行簡單的編輯和修飾,使我們的聲音作品更加豐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既能提高學生的軟件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提高審美能力和對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但由於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了活動設計的興趣性,活動要求的層次性。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習使用“錄音機”截取聲音、混合聲音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截取聲音”和“混合聲音”的學習,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對聲音文件進行編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編輯的聲音文件,激發學習興趣,並能對同學們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評價。

教學重點是對聲音的簡單編輯,難點是對聲音的混合與審美。

二、教學學法分析

信息技術綱要中明確指出,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任務驅動法”、 “小組合作法”、“分層教學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學生的學法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課教學設計我採用“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協作提高、觀摩欣賞”等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激趣導入

先請學生欣賞一下老師事先錄製的一段聲音,其中很多不同種聲音混在一起.(有雷聲,風聲,火車聲,笑聲……),然後我提出:你們知道老師是怎麼做的嗎?想不想也來動手製作一件這樣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編輯聲音.板書課題:編輯聲音. 這樣,通過欣賞編輯過的聲音,知道聲音可以被編輯,從而自然導入本課,學生也能順其自然的學習編輯聲音.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與探究心。

(二)、探究新知

本環節以任務驅動式展開分層教學

首先播放"江雪"聲音文件.提出:你們覺得這個聲音錄製的怎麼樣

學生會發現:有的地方有雜音,聲音太單調, 加上背景音樂會更好!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或糾正.並確定編輯聲音的操作步驟.

然後拋出任務一,刪除多餘的雜音。

要刪除雜音,首先要確定雜音的位置.讓學生先一起來聽聽!(邊聽邊記錄雜音的時間)接着請一位學生説説雜音的位置在哪?是怎麼知道的?提示學生注意看窗口左側顯示的時間,來記錄雜音的位置.

接着教師演示:去除文件前多餘雜音,使用"刪除當前位置以前的內容"命令.

然後讓學生完成去除雜音的任務,提示小組之間可以小聲的討論,也可以閲讀書上的操作步驟.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巡視並作適當指導。完成後選擇學生作品進行播放,讓學生進行點評,互相學習.

通過這樣的設計首先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接着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電腦之間產生互動,形成設計團隊,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促進成長,使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更牢固.同時本段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的理解錄音機的功能,對以後的自主學習很有幫助。

  (三)、協作提高

完成了任務一,提示學生接下來應該做什麼呢?

提出任務2:為"江雪"錄音文件配上背景音樂,使錄音效果更好.

這一部分,我讓學生自學教材,然後小組合作來完成,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作品最好,小組之間可以相互討論. 操作結束後,上傳作業.並讓學生點評.

背景音樂和朗誦的詩詞意境相符,比較好!

1,提出練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

建隊六十週年,我們學校五年級的同學,代表全區的少先隊員進行了獻詞,老師把同學們的朗誦錄製了幾小段.現在想把他們編輯一下,你們能幫我嗎

(1)把朗誦的聲音中雜音去除.

(2)給朗誦配上背景音樂.

(3)把幾段錄音合成一段.

(學生實踐操作,師巡視指導)

學生質疑:幾段音樂怎樣合成呢(學生再探討,交流,繼續操作)

教師提示:

(可觀看資源庫中自學操作視頻).

結論:可運用"編輯"菜單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2,保存作品,提交作業.

3,教師播放作品,師生一起評價.

(設計理念:對練習進行分層設計,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同時也利用知識遷移來自學新的知識,在合作學習中增加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機會.層層遞進的練習設計能夠,能更大的發揮學生的潛能.)

師:我們通過學習 "文件混音",又認識和運用了"插入文件"命令,那麼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編輯(E)"菜單中的"粘貼混入(X)"與"與文件混音(M)","粘貼插入"與"插入文件" 命令.它們的使用方法與效果上有什麼異同為什麼"粘貼插入"與"粘貼混入"是灰色按鈕 (預設)

(1)學生嘗試兩組命令的操作.

(2)分組交流操作心得.

(設計理念:對錄音機功能學習的完善,通過探究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檢驗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作用.同時,對未知知識的探究,學生可以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四)、觀摩欣賞

在這個環節裏,我請學生通過屏幕廣播功能去欣賞學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評一評,虛心地學習他人的長處,這樣可以使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加深記憶。

本節課,我本着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多了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了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了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謝謝各位評委。

板書設計:

編輯聲音

前 後

-------------------■----------------------

當前位置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文字修飾》是江蘇省信息技術教材第33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word20xx文字處理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word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改變字體,如何添加藝術字,使得文章更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重點是掌握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藝術字。因此,可以利用文字修飾教學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美育教育。

單就內容,雖然學生只是掌握word的輸入文章和段落排版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文字的修飾對於學生來説是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課堂上可以以嘗試性練習為本,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教師、書本的幫助或通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word20xx的操作,掌握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藝術字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練習操練,使學生能熟練的使用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對文章的字體、字號、顏色進行修飾,並能對藝術字進行簡單調整。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並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

三、教學重點:

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藝術字的插入方法及調整方法。

四、教學難點:

在文字修飾時應先選中修飾對象。並要在計算機操作中養成習慣,對對象操作時,要先選中所要操作的對象。

五、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知識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給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情境,並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展開研究式、探索式學習,再通過學生交流,教師引領的方式,針對學生製作情況的反饋,簡單任務直接演示;複雜問題分步解決,逐步揭示學習內容,從而獲得真正的知識和能力,在教學方法中滲透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達到課堂教學素質化。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努力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樂學”;“能學”;和“會學”。只有做到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才得以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才得以實現。

六、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七、教學環境

學生人手一台安裝有word20xx的計算機。

八、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展示一份學生手抄報作業,(一份沒有修飾),請學生當評委來評一評這張手抄報怎麼樣?

學生通過已有生活經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未修飾的手抄報由於缺乏修飾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給單調的手抄報打扮一下,使它變“美”。這是板書:文字修飾。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本環節分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對文字進行修飾:改變文字的字型、字體、字號和顏色,以及文字的簡單修飾等。

課前把沒有經過修飾的文件上傳到校園網中,讓學生先從校園網中把它找到下載下來,再打開,然後先請學生和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再自己嘗試着簡單修飾一下文章。這裏給學生5-8分鐘的時間。老師這個時候可以巡視指導學生,給一些學生一點啟示和提醒,在巡視時發現其中好的學生,再接下來就請這些學生來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設置的。這時老師主要是補充説明學生的介紹。之後可以指名一個到兩個學生來根據前面同學説的方法,你來做一做,在這裏老師應該給學生指出關於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在文字修飾時應先選中修飾對象。學生在學會了基本操作後,再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一些修飾。老師仍然進行巡視。之後再展示幾個做的好的作品,進行一些表揚和獎勵。這裏給學生3-5分鐘的時間。

第二層次:插入藝術字並對插入的藝術字進行編輯。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基本掌握了文字修飾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新的任務: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手抄報打扮得挺漂亮的。不過阿,我還有一個要求的。在我們的word裏還有一種修飾文字的方法,看過書的同學已經知道了。是“藝術字”。藝術字一般是用於對文章標題的修飾的。“藝術字”怎樣插入呢?

給學生提出問題後,緊接着教師就可以向學生簡介插入藝術字以及藝術字的簡單編輯方法。講解完成後,可讓學生自由操作,這裏給學生8-10分鐘的時間。此時教師巡視學生進行,並鼓勵學生遇到問題相互討論、協作解決。教師也走到學生中間,處理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基本完成後,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評價。

第三層次:讓學生自由發揮創作,給學生一篇文章進行修飾。

學生通過學習對文字的字型、字體、字號、顏色等的修飾,以及學習了藝術字的插入和簡單的編輯後,對文字修飾這一部分的知識已經基本掌握了,此時可以再給學生布置一個難度更高的任務。請他們把自己學到的一切計算機知識融合進來,對“江雪”這首詩進行編輯、修飾等。這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創作,給予10-15分鐘時間。

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為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為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最後進行展示和評價,對創作的好的學生進行獎勵,評為“小小電腦文字設計師”,併發獎。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1)我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動手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2)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2.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九、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主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對象分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