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生物>

有關生物教案

生物 閲讀(2.17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生物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生物教案

有關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

3、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

2.光合作用的條件。

教學難點

1、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設計及操作。

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講解實驗過程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得出的產物是?那如果沒有了陽光,植物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嗎?還能生成有機物嗎?我們進行就通過實驗驗證一下。

提前佈置了學生把紙片遮住葉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學生並不瞭解為什麼這樣做,所以實驗開始讓學生回憶實驗過程,並根據自己的知識來解釋為什麼這樣設計實驗。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處理一個晚上。(但因為場地不同,所以我們沒有做到這一步,為什麼要做這一步?)

2、用黑紙片把葉子一部分遮蓋。(為什麼)

3、摘葉去紙放於酒精中加熱,使葉綠素溶解。(為什麼是酒精而不是水?)

4、清水漂洗,把葉片放在培養皿中,滴碘液,觀察現象。綠葉,陽光,水,二氧化碳

氧氣和有機物

學生提前把紙片放在葉子上,上課時把葉子拿回實驗室繼續實驗。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分析實驗結果葉子中有黑紙遮蓋過的地方沒有藍色出現,而沒有被遮蓋過的地方,變成藍色。

經驗證明,澱粉遇碘後會變成藍色,那麼你們根據這個實驗的結果,得出什麼結論?

1、不遮出處變藍色,證明葉內有澱粉生成

2、遮光處沒有變藍色,證明葉內沒有澱粉生成

得出結論: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參與才能製造出有機物。

得出結論:葉子需要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光是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總結光合作用的定義?書本P121

注意: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不僅是綠葉,凡是植物的綠色部分都可以。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於有機物中

光合作用不只是產生了有機物書本P128

普利斯特利的實驗

解釋各實驗步驟的原因1、蠟燭和兔子都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過多。

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並且放出氧氣供蠟燭。

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並且放出氧氣供兔子。

有關生物教案2

學習目標

1、概述人體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舉例説明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3、描述計劃免疫,列舉計劃免疫的實例,認同計劃免疫的意義。。

重難點重點:

1、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2、計劃免疫的意義。

難點:

特異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主要環節)

集體備課個性展示

導入流感期間為什麼有的同學容易被傳染,而有的不易被傳染?這與什麼有關?------人體的免疫功能

自主學習

提出疑問1、P102分析與討論中圖中所示的人體結構在防禦病原體入侵時分別起到了什麼作用?

2、什麼是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哪兩大部分?

3、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的特點:

4、什麼是抗體?什麼是抗原?兩者的關係是什麼?

合作

探究

點撥

解疑上個學期我們好多同學都患過水痘,那這部分同學以後就不再得了。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問題。

(1)為什麼患過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襲?

(2)患過水痘的同學對腮腺炎有同樣的抵抗力嗎?

(3)人體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細胞的組成及作用是什麼

練習達標1、凡是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做

A病原體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

A紅細胞B淋巴細胞C吞噬細胞D血小板

3、燒傷病人常用自身皮膚進行植皮治療,不植入外來皮膚是因為

A、神經血管不易接通B、外來皮膚相當於抗原

C、外來皮膚含菌量大D、會產生免疫反應

4、將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體內,一般不宜成活,這種免疫屬於免疫。從現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當於。

拓展提升根據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實驗,回答:

(1)實驗中甲組綿羊在第二次注射後沒有發病,這一現象屬於免疫,其原理是。

(2)甲組綿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較弱的炭疽病病原體,它進入羊體作為起作用,使體內產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質,其化學成分是。

(3)乙組綿羊在實驗中起的作用是。

作業設計A、什麼是計劃免疫?

B、你打過預防針嗎?舉三個例子。

C、什麼是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哪兩大部分?

有關生物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初步瞭解食物鏈的概念。

2、嘗試將動植物按食物鏈進行排序。

3、懂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食物鏈操作底板三張,麥苗、小羊、老鷹圖片

活動過程

1、觀察各種動植物的圖片,進行分類。(動物類、植物類)

(1)觀察動植物圖片,認識動植物。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是動物,哪些是植物嗎?認真想想它們的名字。

(2)將動植物進行分類。

2、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初步瞭解食物鏈的概念。

(1)思考、瞭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初步瞭解食物鏈的概念。

教師:動物平時吃什麼來生存?

(2)瞭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的食物鏈。

教師:大魚生存要吃什麼?小魚呢?

(3)觀察食物鏈操作底板,觀察微課出示的三組底板,幼兒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將動物圖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貼在相應的底板中。

教師引導幼兒,待幼兒完成後揭示三組食物鏈的排序。

4、引導幼兒指導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提問:如果生活中沒有食肉動物會怎樣?(吃草的動物越來越多,導致土地沒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變成了沙漠,人也無法生存。)激發幼兒思考,食肉動物缺失後帶來的後果。

引導幼兒想到食物鏈上的每一種動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保護食物鏈的完整,保護生態平衡。

5、科學活動《大魚吃小魚》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大膽挑戰了科學領域,選擇了幼兒喜歡動物相關的課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對於動物喜歡吃什麼,是怎樣生活、活動的,幼兒非常有興趣,又通過操作底板,讓幼兒初步瞭解食物鏈的概念,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思。

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從動物入手,幫助幼兒整理已有經驗,讓幼兒在主動探究、經歷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快樂

本次活動的優點:活動內容幼兒有興趣,環節層層遞進,教師思路清晰,語言精練,聲音童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每次提問後教師都會稍作停頓,讓幼兒有時間思考、操作。體現了孩子的主體性。

本次活動的缺點:

1、動植物分類到討論大魚吃小魚中間銜接還不夠自然。

2、在講到環保方面,沒有給幼兒時間進行如何保護環境的討論和思考。

有關生物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並描述圖片中三個

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能對家人和自己的外形特徵進行比較,並作出合理解釋。

3.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作出合理的推測。會收集有關植物的遺傳資料。

4.知道人、動物、植物的許多特徵是可以遺傳的。

5.體會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感受遺傳的神奇與奇妙。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能仔細觀察並描述圖片中三個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知道人、動物、植物的許多特徵是可以遺傳的。

三、教學準備:

圖片、照片。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提問導入×××你長得像誰?你呢?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遺傳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徵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生物的遺傳現象。

2.觀察並比較圖片中三個孩子與父母的`相似點。

出示圖片學生觀察,讓學生們通過仔細觀察找出各他們自的父母。

你怎麼找出的,依據是什麼?

升學仔細觀察他們相象的地方並交流。

開始找同學家人的活動。通過把同學的照片與其家人的照片與其家人的照片進行比較,找出身體特徵的相似處。

揭示:子女和父母之間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稱為“遺傳”。

3.觀察植物動物、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體親代和後代的相似特徵。

學生觀察圖片或交流的資料,從而探究動物植物的遺傳特徵。

小結遺傳先行是生物體共有的特徵。

4.交流有關遺傳的諺語和俗語。

學生交流收集的遺傳的諺語和俗語,加深學生對遺傳現象的認識。

5.依據遺傳規律推測小貓爸爸的樣子。

學生推測並説明理由。

6.鞏固

今天我們學習內容是,遺傳是生命體的特徵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一個物體的個體產生同一物種的後代,每一物種的個體都繼承上代的各種基本特徵。

有關生物教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瞭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係瞭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培養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瞭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瞭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閲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鑽研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教學準備

xxx

五、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國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麼高中還要再學呢國中的.生物知識着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國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説明白的。

就拿細胞結構來説吧,國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於細胞為什麼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麼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説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九年級、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後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國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係,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傑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閲讀背景資料和閲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閲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於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麼啟發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係;

2.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麼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現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製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

的邊界已經模糊,而出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有關生物教案6

【學習目標】

1、舉例説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2、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舉例説明大分子進出細胞的方式

3、通過滲透實驗説出細胞吸水或失水情況,指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方式異同點。

【重點難提示】

重點:舉例説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難點:滲透實驗

【學習展示】

一、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膜方式 (一)被動運輸

知識梳理閲讀教材P47後完成並記住下列內容

1、概念:物質梯度進出細胞,消耗細胞代謝釋放的能量的擴散。

2、擴散:由於物質而產生的物質現象,即一種物質從區域向區域遷移的過程。

3、類型 :

(1)簡單擴散(或自由擴散):分子質量相對或的物質,在不需要參與的情況下通過進出細胞的方式,如、、、、等的運輸。

(2)易化擴散(或協助擴散):需的參與,從區域到區域的擴散,如進入紅細胞。

4、動力:。

5、滲透:水分子從通過等結構向水分子區域的。簡單的説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過細胞膜等結構稱滲透。

(1) 動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與 失水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失水皺縮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2)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與失水

(二)主動運輸

知識梳理閲讀教材P45後完成並記住下列內容

1、概念:物質梯度進出細胞,既需要膜上的參與,又需要消耗細胞代謝釋放的'的運輸方式。[

2、舉例:植物根細胞對的吸收,、進入動物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3、意義:

(1)使活細胞主動選擇吸收,及時排出 和對細胞的物質,保證細胞的順利完成。

(2)體現了細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過,細胞選擇吸收的或小也可以通過。如應用於人工腎的。

[思考討論]

1、簡單擴散和易化擴散有什麼異同?

2、畫圖表示主動運輸和簡單擴散、易化擴散有什麼異同?

3、低温會影響物質的主動運輸嗎?為什麼?

4、將一張洋葱鱗片葉放在某一濃度的蔗糖溶液中,製成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有3種狀態的細胞,如圖1-3,你認為這3個細胞在未發生上述情況之前,其細胞液的濃度依次是

A.A﹥B>CB.A

C.B>A>C D.B

●植物細胞壁是結構,即和其他物質均能通過。

①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但由於細胞壁的保護和支持作用,因此觀察不到細胞明顯變化現象

②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 度,細胞失水皺縮,但由於細胞壁比細胞膜和細胞質收縮性小,因此會觀察到細胞壁和細胞膜之間分離的現象

③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處於動態平衡,觀察不到細胞明顯變化現象

二、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進 出細胞膜方式

知識梳理閲讀教材P49後完成並記住下列內容

1、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主要通過作用進入細胞(簡稱胞吞);需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胞吞作用過程參見課本。實例:白細胞吞噬、變形蟲吞噬等。

2、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主要通過作用排出細胞外(簡稱 胞吐);需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胞吐作用過程參見課本。實例:分泌蛋白的產生等。

[思考討論]

閲讀教材P49“拓展探究”,歸納大分子出入細胞的方式與小分子出入的異同。

【知識小結】用簡略形式歸納本節內容

【交流思路】

【例1】物質進出細胞都要穿過細胞膜,不同的物質穿過細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兩圖表示在一定範圍內細胞膜外物質進入細胞膜內的兩種情況。據圖回答下列問 題:

(1)指出A、B所示的物質運輸方式,A是,B是。

(2)上述2種運輸方式中,哪一種加入呼吸抑制劑後曲線會發生變化?為什麼?

【例2】將人體血液置於9%的食鹽溶液中,一段時間後製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血細胞呈現()。

A.質壁分離B.正常狀態C.細胞膜破裂D.細胞皺縮

【例3】在馬鈴薯中用打孔器取兩圓柱體塊P和Q,p放在蒸餾水中,Q放在與馬鈴薯細胞液等滲的鹽溶液中,1小時後測定處理的圓柱體是否與原來的孔剛好合適()。

A.P不合適,但Q剛好合適.B.P不合適,Q也不合適

c.P精確地合適,Q也精確地合適D.P精確地合適,但Q不精確地合適

有關生物教案7

第1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説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舉例説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2.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三、教學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的生物儘管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並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即使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須依賴活細胞生活。因此,從宏觀的生物圈逐級深入到微觀的細胞,有利於學生用全局的、系統的觀點來認識生物界。同時,從細胞到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各個結構層次,是本模塊和其他模塊將要逐一研究和學習的內容。

本節教學建議用1課時。

本節在教學上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選擇sars病毒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是基於以下兩點理由。

(1)sars病毒給人類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是學生經歷過並且相對比較熟悉的一類病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病毒不是一個細胞,不具有細胞的結構,但它不能離開活細胞而獨立生活,選擇sars病毒侵害人體肺部細胞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有助於服務“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主題。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將病毒與細胞聯繫起來,但不宜要求學生深入學習sars病毒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電鏡照片或模式圖、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瀰漫性陰影圖,引導學生回顧國中學習過的病毒的結構組成,並與細胞作簡單比較。同時探討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達成“像病毒那樣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也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的認識。

關於讓學生理解“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教材中的資料分析已比較全面,分別是從生命特徵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體的不同生命活動等來論證這一觀點的。下表反映了編者的意圖。

免疫作為機體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禦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

由於本資料中的一些事例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涉及的內容,因此,在分析本資料時,除按照教材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外,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例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徵?人類發育的起點是從什麼細胞開始的?新生兒逐漸發育長大是由於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等。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於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現這幾個層次的遞進關係。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層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這些層次中,只有種羣和羣落這兩個名詞是學生陌生的,需要教師用具體的事例補充講解。例如,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羣,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羣落。這兩個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學生能通過具體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種羣和羣落外,其他的幾個層次都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接觸過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分組回憶、討論。

3.除教材列舉的事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其他的事例。例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等;與心肌組織同層次的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隻草履蟲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關係,以便理解生命系統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病毒儘管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上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由於肺部細胞受損,導致患者

呼吸困難,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還侵害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

(二)資料分析

1.提示:草履蟲除能完成運動和分裂外,還能完成攝食、呼吸、生長、應激性等生命活動。如果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草履蟲不可能完成這些生命活動。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間,精子和卵細胞充當了遺傳物質的橋樑。父親產生的精子和母親產生的卵細胞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成胚胎,胚胎進一步發育成胎兒。胚胎髮育通過細胞分裂、分化等過程實現。

3.提示: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許多種類的細胞參與,如由傳入神經末梢形成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相關的骨骼肌細胞,等等。人的學習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由細胞形成組織,由各種組織構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統,多種系統協作,才能完成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涉及到人體的多種細胞,但主要是神經細胞的參與。

4.提示:例如,胰島細胞受損容易導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受損容易導致相應的肢體癱瘓;大腦皮層上的聽覺神經元受損可導致聽覺發生障礙,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體的運動離不開肌細胞;興奮的傳導離不開神經細胞;腺體的分泌離不開相關的腺(上皮)細胞,等等。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如果把龜換成人,圖中其他各層次的名稱不變,但具體內容會發生變化。例如,心臟應為二心房、二心室;種羣應為同一區域的所有人,等等。應當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個。如果換成一棵松樹,圖中應去掉“系統”這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種羣的具體內容也會改變。如果換成一隻草履蟲,細胞本身就是個體,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

2.提示:細胞層次;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層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細胞就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另一方面,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能獨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動,某些生物體還是由單細胞構成的。

3.提示: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因為生命系統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單靠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動的。

(四)練習

基礎題

1.(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

(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為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羣層次;

(3)羣落層次。

拓展題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儘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製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義具有兩面性,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全面的。從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類更好地認識病毒,例如,研製抵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從而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從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會合成某些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如果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説明生物進化的證據。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重點:

1.生物進化的證據

2.生物進化的總趨勢。

難點:

運用對比的方法對生物的進化進行研究。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地球上生活着豐富多彩的生物,有綠色開花植物,有脊椎動物,有無脊椎動物……這些種類繁多的生物類羣,是怎樣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變來的呢?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二)生物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是如何瞭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麼類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瞭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cai展示化石圖片

⑴什麼是化石?

⑵化石僅僅具有收藏和觀賞價值嗎?它還有什麼更重要的價值?

學生閲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

cai展示馬的進化過程

討論:馬的進化過程

觀察、比較、討論,回答下列課題:

⑴比較不同時期馬的形態、結構有什麼不同?

⑵比較不同時期馬生活環境有什麼不同?

⑶通過以上比較,你可以得出那些結論?

討論:鳥的進化過程

小組討論,研究以下課題:

⑴仔細研究各種鳥化石的結構特徵,找出“鳥可能起源於古代爬行動物”的證據。

⑵研究各種鳥化石,排列出它們進化的順序。

cai展示相關化石圖片

學生分析、思考回答。

討論:生物進化歷程

根據以上馬以及鳥類的進化過程分析生物進化歷程

⑴比較、研究不同地質年代中發現的化石,找出化石類型與地層的關係;

⑵總結以上研究,得出進化規律。

cai展示

(三)生物進化的歷程

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活動: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拼圖

小組討論,研究以下課題:

⑴小組閲讀、討論,嘗試在進化樹上寫出代表生物的名稱及其所屬的生物類羣。

⑵仔細閲讀、討論進化樹,嘗試分別説出動物、植物的主要進化歷程。

⑶進一步討論,歸納出生物進化規律.

⑷遊戲:對應兩組交換自制的生物進化拼圖,並在不看書的情況下,比一比哪個組配合得好,拼得好,拼得正確。

分析植物以及動物的進化歷程

在進化的早期,由於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後,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着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cai展示

完成拼圖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羣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羣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説來,親緣關係近的生物類羣,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羣生物的關係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羣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有關生物教案8

教學目標

探究過程和方法:

能仔細觀察並描述圖片中三個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點;

能對自己與家人的外型特徵進行比較,並作合理解釋;

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會查閲和收集有關植物的遺傳資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徵是可以遺傳的,如頭髮、雙眼皮、膚色等;

知道動植物的很多特徵也是可以遺傳的;

瞭解遺傳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徵。

情感態度:

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感受遺傳的神奇和美妙

教學重難點

重點:什麼是遺傳現象

難點: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多位學生的全家福照片做成多媒體課件,動植物圖片,查找有關遺傳的諺語學生準備:帶父母的照片

教學過程

教學安排教學效果

一、導入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克隆技術,克隆出來的動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樣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生物的遺傳現象。(板書課題)

2.我們先來看看書上P42,大家幫這三位同學找找他們的父母是誰

3.學生討論後回答

4.為什麼他們是他的父母呢?你從哪知道的?(讓學生找找這幾位父母與孩子的相似特徵)

二、學習新課

1.人類的遺傳現象

(1)剛才我們已經發現孩子和父母之間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科學上稱為“遺傳”。

(2)你有沒有被媽媽或者爸爸的同事説過很像你媽媽或者爸爸?

(3)我這裏在課前請幾位同學帶來了他們的全家福,我們就來找找他們的父母。

(4)不少同學也帶來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組間混合一下,看能不能為同學找到他的家人

2.動物間的遺傳現象

(1)觀察P43圖片,説説這些動物家庭的成員間有哪些相似的特徵

(2)小組討論回答

3.植物間的遺傳現象

(1)觀察P44圖片,説説這些動物家庭的成員間有哪些相似的特徵

(2)小組討論回答

4.總結

不僅人類每代間有遺傳現象,動植物也存在同樣的'遺傳現象

你還知道哪些描述遺傳現象的諺語嗎?

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三、遺傳現象的推測

1.觀察圖片中每隻小貓的顏色和花紋,推測一下小貓的爸爸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2.小組討論後彙報

四、拓展作業

(1)今天我們觀察到的遺傳現象主要是外形特徵,除了外形特徵可以被遺傳外,還有哪些可以被遺傳?回家問問父母,瞭解一下性格、脾氣、習慣等方面也會遺傳嗎?

板書設計

生物的遺傳現象

膚色、眼睛、臉形、遺傳:親代與子代之間或多或少的

花紋、手指形狀在相似的特徵

鼻子、嘴形??

有關生物教案9

(一)導入新課:

師:你見過小雞的生長過程嗎?你見過一個小小的嬰兒會長大嗎?你見過蝴蝶是怎樣變化來的嗎?你知道一粒種子是怎樣長成植物的嗎?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讓我們尊重生命,瞭解生命,珍愛生命吧!(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觀察記錄周圍的生物。

(1)師: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觀察周圍的生物,就要制定觀察計劃。

(2)學生制定觀察計劃,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

(3)彙報觀察計劃,教師提出觀察要求。

(4)學生開始觀察周圍的生物,並進行記錄。

(5)小組在全班彙報觀察記錄情況,彙報共發現了多少種生物。

(6)交流觀察到的生物,選擇兩種生物向全班同學介紹它們的.特徵和生活環境。

(7)討論:我們怎樣判斷研究對象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説,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徵呢?

(8)閲讀科學在線,瞭解科學家判斷生物與非生物的標準。

(9)檢查觀察過程中的生物與非生物是不是正確。

(10)師:判斷38頁圖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組交流自己的分類結果和理由。

2、認識更多的生物。

師:利用課下時間,通過圖書、報刊、廣播、電視、網絡以及實地考察來認識更多的生物,收集有關生物在生長過程中變化的資料並記錄下來。

(三)鞏固練習:

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有關生物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瞭解不同濃度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2.瞭解水蚤的分類地位、生活環境、結構特點等;

3.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到酗酒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強調“STS”教育思想,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儘可能多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學習的一般原則,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前進:

實驗方案指導着實驗的進行並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實驗方案的設計。為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將學生分組,選出小組長,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方案,小組之間再互評,在教師的點撥下,最終設計出完善可行的`實驗方案。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探究目標逐步實現。

2.重點培養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多組實驗數據取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採取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描點、連線等方法來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等,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驗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培養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例如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遵循的原則,解決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鐘)、難計數、易產生誤差等。

實驗結束後,及時引導學生認識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人們常説:酗酒有害健康,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開門見山的引入,體現了關注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

(二)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環節,教師稍作引導,突出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完善實驗方案環節,師生互動,強調設計實驗必須遵循的單一變量原則和設置對照原則等,體現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實施實驗方案:

選取實驗材料環節,創建“材料自選超市”,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體現學生開展實驗的自主性。

實施實驗方案階段:注重實驗細節,力求使得實驗更加科學、準確:

①使用凹玻片,確保酒精能夠充分影響水蚤;

②針對學生在計數水蚤心率過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過快,難以準確計數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了更為準確的“打點計數法”,大大提高了計數水蚤心率的準確度。

(四)整理、分析實驗數據:

學生分組彙報實驗數據,師生互動,共同分析實驗誤差。同時,針對數據較多難以直接得出結論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繪製折線圖,化繁為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得出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準確、科學的實驗結論。

四、教學反思:

本堂課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語言較為平淡,不夠柔和;學生的討論環節中教師的主導意識較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等。

總之,我的這堂實驗課只是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點嘗試,敬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