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教師>

[經典]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篇

教師 閲讀(3.1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篇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

教育孩子,我們更應該注意細節之處,在任何小事中,我們都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機會。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在幼兒的晨間活動、户外遊戲、教學活動時,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還流着鼻涕,坐姿也是各個不同的形態。但有的老師卻容易忽視這些現象,不能及時抓住這些生活中的事情進行教育,從而錯過了一個個良好的教育時機。如果我們的頭腦裏建立起隨機教育的觀念,善於捕捉各種教育的機會,並加以利用,那麼教育有時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班上的陽陽是個活潑的'孩子,渾身總有使不完的勁。不管是晨間活動還是户外遊戲活動,他總是特活躍,剛活動一會兒,他的額頭上就會出現密密的小汗珠。針對陽陽活潑的特性,每次活動前我都提醒他把外套先脱掉,再和小朋友們一起活動,這樣就可以避免活動後感冒着涼。這以後他還經常提醒別的小朋友熱了要休息一會兒,對陽陽的行為老師也及時豎起大拇指,在老師的肯定下陽陽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強了。

教育無小事,我們要把握好教育時機,注重對幼兒的隨機教育,多從正面引導幼兒,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對孩子良好的行為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

不管是在教育活動中,還是在遊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評教育,但往往又事與願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龐豪是我們學前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可他又是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小朋友的遊戲時特別容易發生衝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龐豪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遊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

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經常讓小朋友給打小報告。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龐豪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狀:看書的時候,他總是不斷的下座位,和別的小朋友搶圖書,而在搶圖書的時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所以,我聽到的就是:“老師,龐豪搶我的圖書了”“老師,他碰到我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麼辦,鼓勵他與小夥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龐豪小朋友的繪畫比較有創意,在活動時,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龐豪小朋友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些賞識,多關愛一下調皮的孩子吧!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3

《小兔乖乖》的故事是我班幼兒最喜歡的童話故事之一,《小兔乖乖》的小畫書也成為了小朋友們飯後最搶手的圖書之一,看到小朋友們如此鍾愛它,又適逢我班在開展《小兔乖乖》的主題,於是我就利用這難得的機會,由故事中的一個細節:通過尾巴辨認小動物,拓展成一節教學活動。

在此次的教學活動中,場景的佈置我選擇在娃娃家中進行,讓幼兒席地而坐,有可以打開的蘑菇門,有可以向外望的小窗户,在圍欄周圍貼上蘑菇圖片,很有家的味道;由他們來扮演兔寶寶,和“兔媽媽”一起在歡快的兔子舞音樂聲中起舞,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當大灰狼、老虎、獅子、兔子的尾巴分別從門縫裏伸進來時,他們都覺得很驚奇,像是自己真的成了童話故事裏的主角,真的'有大灰狼、老虎、獅子等來敲門一樣,也由於小朋友對《小兔乖乖》的故事太過於熟悉了,在我問到:“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門外的是不是我們的朋友呀?”幼兒很快的就回答到“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瞧。”可見,幼兒對故事熟悉到可以把故事內的部分台詞背出來,雖然在這節教學活動中,我的切入點是要從動物尾巴辨認小動物,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覺得這其實制約了幼兒的思維,將他們的思維固定在一個小小的圈子內,以至於提到這個問題,他們不會去多想,會不會還有更好的方法?而是第一反應就是故事裏用到的方法,使幼兒沒有了創新意識。

從此次的教學活動也可看出,也許是由於平時很少讓幼兒坐在墊子上進行教學活動,因此,部分幼兒總存在有新鮮感,在墊子上坐不住,我想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還是應該給幼兒進行多種的教學模式。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4

我和爸爸

九月剛開學,軒軒帶來幾張暑假和爸爸去海南旅遊的照片,和小朋友分享他的假期故事,眉飛色舞地講起爸爸和他一起堆沙雕,一起撿螃蟹和教他游泳的情形。他説,他很喜歡和爸爸一起玩,因為爸爸什麼都會做。

軒軒的講述引發了班上的熱烈討論,大家都想説一説自己的爸爸。看到孩子們對爸爸的話題這麼感興趣,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以往的主題活動一旦涉及親情教育,大多與媽媽相關。在孩子們的眼中,媽媽是美麗、温柔、和藹的,為家庭和孩子付出了無限的愛,因此孩子們與媽媽的情感交流和表達較為頻繁,而爸爸往往是被孩子忽略的人,甚至是嚴厲、懶惰、粗心的代名詞。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作用同樣重要,於是我們支持孩子們將話題繼續下去。

講爸爸的故事

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聽到了小朋友們講述自己和爸爸在一起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

豆豆説,自己和爸爸在一起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玩戰鬥遊戲,他的爸爸用這種方法鍛鍊他的身體,現在他的力氣可大了。

堯堯説,自己的爸爸個子很高,每次去動物園看小動物的時候,擔心人太多,堯堯看不到小動物,爸爸就讓他騎在自己的肩上,這樣能看得很遠,他很喜歡騎在爸爸背上的感覺。

小穎説,自己的爸爸工作很忙,經常回到家還要繼續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陪自己,但是爸爸每天晚上都會陪自己看一會兒動畫片,所以這個時候是她最幸福快樂的時間。

涵涵説,自己每天晚上睡覺時,爸爸都會把她抱在懷裏,給她講好聽的故事,讓她感覺到很温暖、很安全。

不過,並不是所有小朋友講述的都是快樂、幸福的事兒,我也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

小凱説:“我爸爸喜歡玩電腦遊戲,他每天回到家就知道自己玩遊戲,都不跟我玩,我説讓他帶我出去玩,他就讓媽媽帶我去。”

銘銘説:“我爸爸在銀行上班,他的工作很忙,每天回家很晚,不能接我放學。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週末才回自己家。爸爸總是睡覺,還經常出去吃飯,都沒有時間和我一起玩。”

在孩子們的講述中,我看到了父子(女)相處的三種狀態:第一種,爸爸經常陪孩子一起遊戲,孩子和爸爸的關係很親密;第二種,爸爸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親子關係比較生疏,但是孩子能夠理解爸爸;第三種,爸爸總是做自己的事情或自己遊戲,忽略了孩子想參與親子活動的願望,親子關係淡漠。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正是繼續開展活動的契機,會使活動更有價值。

大腳小腳一起走

早上,萌萌媽媽帶來~張光盤,內容是萌萌和爸爸一起在公園遊戲。原來聽説幼兒園要組織爸爸的主題活動,萌萌爸爸就拍了一段視頻請小朋友們觀賞。視頻拍攝得很精彩,很好地詮釋了親子相處的温馨。內容也很豐富,有爸爸和萌萌一起拍球,兩人一起玩輪滑,萌萌穿爸爸的大鞋玩耍,還有一起戲水、玩健身器材等畫面。萌萌摔倒時,爸爸馬上抱起她着急地問:“摔疼了沒有?”還仔細檢查萌萌身上摔傷沒有。玩完大鞋小鞋的遊戲,爸爸不顧自己光着腳,先幫萌萌穿好鞋子;萌萌玩健身器材感到害怕時,爸爸鼓勵她:“別怕,有爸爸在呢,你一定能行的。”

温馨的畫面感動了班上的每~位小朋友,莉莉哭着説:“我感覺萌萌太幸福了,她的爸爸太愛她了。”作為教師,我看到了不少孩子眼裏的羨慕和渴望。怎樣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爸爸對自己濃濃的父愛呢?帶着這種思考,我們開展了親子活動“大腳小腳一起走”。

活動前,我一一聯繫爸爸們,確認他們能按時參加活動,並請他們對孩子保密。活動開始,爸爸們一進班,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興奮與驚喜,有的孩子直接衝上去抱住爸爸高興地大叫。我沒有安排直接比賽,而是先設置了自由遊戲環節,請爸爸們和孩子們自由嘗試,尋找更好的遊戲方法,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孩子們和爸爸們反覆嘗試和溝通,從不協調到逐漸默契。等到比賽時,輸贏已經不重要了,快樂的感覺才是最珍貴的。遊戲結束後,照片回放幫助爸爸們和孩子們一起回味快樂。最後的“悄悄話”環節,我請孩子們到爸爸身邊,給父子(女)之間提供一個表達情感的安靜機會。有的孩子坐到爸爸腿上,有的孩子摟着爸爸的脖子,還有的孩子和爸爸頭挨着頭,温馨的場面讓所有人感動。

這次活動節奏緊湊、動靜交替,給爸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感受到孩子對和爸爸一起遊戲的`渴望,感受到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

我愛爸爸

隨着班上幼兒和爸爸的情感溝通逐漸加深,親子感情逐步融洽,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瞭解爸爸、愛爸爸的願望,我們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爸爸的活動。在《畫爸爸》的活動中,孩子們認真觀察爸爸的外貌,感受到遺傳的奇妙;在圖畫書閲讀《我爸爸》中,孩子們認識了爸爸的強壯、高大、勇敢、幽默和温情等多面特點;在歌表演《爸爸好》中,孩子們感受到爸爸對家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感受到爸爸的責任心和愛;在視頻欣賞《爸爸的背》中,孩子們看到了爸爸對孩子長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和保護。

隨着對爸爸的加深瞭解和對父愛的進一步理解,孩子們更愛爸爸了,除了用語言表達,還親自為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爸爸端杯水、捶捶背,幫爸爸擺碗筷、掃地等,還有的孩子主動改掉了不良習慣,如爸爸在家工作時不影響爸爸,不惹爸爸生氣等。

愛是相互的。孩子稚嫩的心裏有個樸素的願望,用自己的愛報答爸爸的愛,讓爸爸更愛自己。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為了能讓孩子們積極表達愛和孝心的行為成為習慣堅持下去,我建議家長和幼兒共同商量設立協議。比如,如果孩子堅持每天為爸爸做一件事,那爸爸可以在週末陪孩子做一件事,像去動物園、一起做遊戲、親子共讀等,這樣孩子們才能更好地認識愛與被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5

幼兒園門口哭泣的爸爸

金秋9月,迎來了新入園的小班的寶寶們。

在孩子們來園的第三天,我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幼兒園門口,迎接每一個孩子。當我把帥帥從爸爸懷中抱過來時,帥帥大聲喊着:“我不要上幼兒園,我不想上幼兒園!”爸爸的服角這時也濕潤了……我把帥帥抱回班,安撫好情緒後,繼續迎接來園的孩子。這時,我發現在幼兒園門口的樹叢中,有一個高大的身影,眼裏充滿了淚水,望向幼兒園大門,那正是帥帥的爸爸。

晚上一到接孩子的時間,帥帥爸爸站在家長隊伍的最前面,第一個把帥帥接走了。當我一一給圍上來的家長們反饋孩子的情況後,已經是6點多了,剛想轉身回班,突然聽到帥帥的聲音:“甄老師,我喜歡你!”循着帥帥的聲音望過去,帥帥正在和媽媽一起玩耍,爸爸走到了我的身邊,説:“甄老師,已經3天了,每天早上送兒子來幼兒園實在太痛苦了,他每天都哭着不願意來。昨天晚上我問了他為什麼不喜歡來幼兒園,他就説因為幼兒園裏沒有媽媽,我問他喜不喜歡幼兒園,他説喜歡,因為喜歡甄老師……”還沒等我回答,帥帥爸爸繼續説:“甄老師,您知道麼?他媽媽好不容易懷孕生了兒子,而且為了兒子已經辭職全職在家帶孩子了,我們真的受不了孩子有一丁點兒委屈,看着他哭,我們心裏特別難受,他哭着説不想來,我這一天什麼都幹不下去,就盼着您發微信,盼着您給我們發孩子的照片……”就這樣,帥帥爸爸反反覆覆説了半個小時,我也針對帥帥爸爸的擔心給予了細心、細緻的解答,帥帥爸爸説:“可能是我和他媽媽的分離焦慮太嚴重了。”

“分離焦慮期”是小班幼兒入園時必然經歷的`一段時期,是孩子離開熟悉的家人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我們嘗試多種方法幫助孩子們緩解分離焦慮,例如,通過家訪走進孩子們熟悉的家中陪伴幼兒一起玩耍,讓孩子們儘快熟悉老師;開展豐富多彩的預入園活動,使幼兒在熟悉老師的基礎上熟悉幼兒園的環境,熟悉同伴,等等。近年來,80後家長增多,自己是獨生子女,孩子也多是獨生子女,所以對於孩子的呵護、關愛尤為明顯,家長對於孩子的依賴也更加深刻,入園焦慮情況越發嚴重。很多家長送孩子來園時,孩子在班裏哭,家長在門口流淚,不斷地囑咐老師要多關注孩子的一切,逗留在幼兒園門口不願離開,一天坐立難安,度日如年,不思飯菜……家長同樣面臨“情感斷乳”的心理衝擊,他們擔心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常規,擔心孩子自理能力弱,老師照顧不好自己的孩子。這些現象在師帥爸爸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對帥帥爸爸的這種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每天預約談話

在和帥帥爸第一次溝通後,我發現帥帥父母的分離焦慮比孩子更加嚴重。每天早上,帥帥爸都要不停地和帥帥講道理,一直到幼兒園門口;當我們抱起帥帥的時侯,帥帥已經鬆手找我抱,可帥帥爸的手依然還在兒子的身上,不捨得鬆開。在帥爸向我訴説了他的心情後,我和帥爸約好,每天晚上我都會和帥爸進行溝通,細緻地反饋帥帥在園一天的情況,帥帥爸爸對於此項舉措非常開心。

一週很快就過去了,帥帥早上來園的時候,牴觸情緒好了很多,能夠主動找老師抱着入園,但是帥帥爸爸的情緒絲毫沒有緩解,早上剛把孩子送到我手中就説:“甄老師,別忘了晚上的預約談話啊!”

到了和帥師爸爸約談的時間。“甄老師,帥帥怎麼樣?早上進去後哭沒哭?中午吃飯怎麼樣?吃沒吃?上午哭沒哭?有沒有跟着老師一起做遊戲?”沒等我説話,帥爸一連串的問題向我襲來!“帥帥一進幼兒園門就不哭了,今天上午玩得特別開心;早上吃了一個豆包,兩塊餅乾,喝了一碗牛奶;中午吃了一碗米飯、兩個丸子、一點白菜,喝了兩碗芙蓉湯……”帥爸迫不及待地打斷我:“中午睡覺了麼?玩兒得好不好……”等我一一解答完,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再次分析帥爸的情況,父母的分離焦慮比孩子還嚴重,而且很難自己度過這個焦慮期。於是,我和帥爸預約了第二次家訪,和家長在家中進行更加細緻的溝通。

措施二:“特殊”家訪

之所以稱為“特殊”的家訪,因為以往的家訪都是因為孩子,而本次的家訪是因為“家長”。帥帥爸媽都非常清楚如何度過分離焦慮期,也非常明白應該怎樣配合老師,只是自身的焦慮太嚴重,以至於身陷其中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家訪過程中,我們主動向家長説了我們瞭解的帥帥:平時都是媽媽陪伴;最喜歡吃麪條、包子、雞腿,不太喜歡吃蘑菇、油麥菜;語言表達能力強,敍事清楚,最喜歡的繪本是《好餓的小蛇》,而且能夠完整地把故事講下來;能夠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喜歡和同伴一起玩耍,社交能力較強;最喜歡奧特曼和汽車……當我們把這些內容説給帥帥爸媽聽的時候,他們邊聽邊點頭,帥帥爸説:“甄老師,沒想到僅僅一週時間,您居然這麼瞭解我兒子,我真的是有點兒瞎擔心!”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帥帥爸媽溝通後,我還和帥帥一起玩耍、唱歌、畫畫,帥帥爸爸看到兒子如此喜愛老師,頓時放心了許多。

措施三:大班家長現身説法

至此,帥帥爸媽稍微寬心了些。但是,帥爸是所有家長們的縮影。為了幫助家長們順利度過此階段,我們請來了大班的三名家長現身説法,分別講述自己孩子入園時的真實表現和自己的解決辦法,用自身的經歷幫助新生家長們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幼兒的分離焦慮。

其中一位家長分享了“臨走前給孩子裝十個吻”的方法,用來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並建議家長不要把焦慮、不放心的情緒展現或傳遞給孩子;還有一位家長分享了她當時記錄孩子每天入園情況的日誌,幫助新家長了解孩子入園適應的過程以及作為家長心態的轉變;另一位家長提出:“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樣也是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的好方法。”在會上,新老家長進行了互動,老家長們知無不言、事無鉅細地解答着新家長們的疑問和顧慮,着重介紹了新家長們最關心的園所伙食情況,幼兒間出現交往問題時家長的心態和解決方法,及如何配合班級教師開展好育兒工作等。

座談會後,新小班家長紛紛發來信息表達感謝,家長們一致認為:相信孩子,相信老師,同時自己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放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幫助孩子們愛上幼兒園。帥帥爸爸在兩天後又找到了我,説:“甄老師,我發現了,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是我們離不開孩子,當我們不再那麼焦慮的時候,我兒子真的沒事兒了,現在每天都能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了,真的太謝謝你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

從興趣入手學兒歌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而且積極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 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 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為只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 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 的教學思想。經驗表明:一堂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於樂。我從一下兩點教授幼兒輕鬆容易的學習兒歌:

a、追求聲情並茂,強化文學作品中的語氣語調如果將文學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現於幼兒面前,是不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了讓幼兒很快地溶入文學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我會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在朗誦過程中時快時慢,抑揚頓挫,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美好的語感環境中,同時,再配上優美、動聽、富有想象的音樂,以及形象生動的教具運用,使幼兒在融融的氣氛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

b、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教授詩歌 春天的祕密 時,發現這首詩歌重複較多,而且很長,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有點難,首先分段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我對幼兒的動作加以糾正,讓每段都有標準的動作,我把自己創編的'進行示範表演,幼兒根據詩歌和教師的動作進行朗誦,引導幼兒可以做和老師不一樣的動作,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的幼兒動作形象,有的動作滑稽逗人,這首詩歌用了十幾分鍾,幼兒就能表演和朗誦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7

大班張老師休產假,剛好李老師又因孩子生病請假,我被臨時派去頂班。這天,偉偉媽來接孩子,跟我交流孩子最近的表現,談話間,偉偉掙脱了媽媽的手到户外去玩了。不一會兒,偉偉哭喊着回來了,鼻子裏還流着血。原來剛才他在外面與人發生了碰撞。偉偉媽帶偉偉去了洗手間,我趕緊安頓好班裏的其他孩子,趕過去幫助處理。還好,經過清洗冷敷後,鼻血止住了。

第二天,偉偉沒來幼兒園,第三天偉偉媽帶着偉偉衝進了園長室,一場暴風雨來得令我始料不及……因為我的疏忽沒有及時問候孩子,偉偉媽認定我是一個沒有愛心的老師。面對偉偉媽的不理解,園長的當眾批評,我痛定思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不以忙碌為藉口,不以事小為理由,帶着愛心,行走於孩子們中間,不敢有絲毫懈怠。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我都會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言行,細心地照料他們的生活、學習。

如果説偉偉的事讓我明白了愛需要細緻,那麼牛牛的故事使我懂得了愛需要包容。

户外活動時間到了,我一一檢查孩子們的着裝正準備出發,一轉頭卻發現隊伍中少了牛牛,呼喚了幾聲也沒人應。我趕緊去尋找。活動室裏沒有!洗手間沒有!走廊裏沒有!這個讓人揪心的小淘氣一眨眼功夫跑哪裏去了呢?配班老師氣喘吁吁奔過來説:樓下也沒有!話音剛落,活動室裏移動牀後邊傳來笑聲,牛牛從牀後邊伸出半個腦袋,得意地看着我們。我火冒三丈,快速奔向牛牛,正想批評他,卻碰到了牛牛那由得意迅速變為恐懼的眼神。那眼神提醒我:牛牛是個剛滿三歲的孩子,他還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後果,他覺得把自己藏起來,不讓別人找到,是一件好玩的事。原先的.着急與怒火化作對孩子失而復得的珍惜,我一把抱住牛牛:“別怕,老師在這裏!”此時,牛牛很温順地趴在了我的懷裏:“老師,以後我不再調皮了。”

我享受着付出真愛的幸福,也收穫着來自孩子們的關愛。午餐時間,當我穿梭於孩子們中間時,有孩子細聲細氣地招呼我:“丁老師,你快吃吧,待會兒飯就涼了!”下雨天,當我忘帶雨具時,有孩子會遞上自己的雨具:“丁老師,用我的。”……一時間,愛在身邊飛揚。教育是需要愛的事業。愛是幸福的源泉,讓我們付出真愛,陶醉於愛的快樂,享受愛的温暖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8

CC是一個剛插班進來的女孩子。一開始,她媽媽就和我説CC膽子很小,做事很被動,所以之前一直處於一個被集體忽視的狀態。為此,從來園第一天起,我就特別留心觀察CC,發現她很願意旁觀小朋友們的遊戲,情緒會隨着遊戲情節的變化而起伏。看到這些,我想CC其實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玩,只是不敢主動參與到小夥伴的遊戲中。只要我們推一推,她一定能很快融入集體的'。於是在各種活動中,我會刻意幫助CC找小夥伴。“可可,你和CC一起合作吧!”“山山,CC還沒有找到遊戲小組,讓她進你們小組,好嗎?”在孩子間發生矛盾時,我也總想到儘量保護CC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C是不小心的,你原諒她吧!”“你是姐姐,讓一讓她吧。”……我想通過這些方法讓CC儘快地被大家接納,交到好朋友。但一段時間以後.有些孩子便提出了抗議:“我才不要和CC一組!”“每次都要我們讓CC!”“CC總是要人幫!”……

孩子們的抗議聲讓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行為,“特殊"的關照真的是在幫CC嗎?在孩子的世界裏,對CC的關照只會讓他們認為CC真的和大家不一樣,從而導致CC和小夥伴們的關係越來越遠。我要求大家處處照顧CC,其實是對CC的不信任、不認可。連我自己都對CC不認可,又怎麼能讓其他孩子認可和接納CC呢?

此後,我逐漸減少了對CC的“特殊關照”,不再給她強拉配對小夥伴,不再要求別人讓着她,不再過分表揚她本應做好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無為而治”,CC反而能更自在地和大家相處。很多時候她會在旁邊安靜地看大家做遊戲,有時當“醫院”少了病人、當“餐廳”少了客人時,其他孩子會邀請CC一起來玩,偶爾在特別需要夥伴時,CC也會主動參與到小朋友的活動中,這時我會及時對她進行肯定和鼓勵,讓她更有自信。雖然現在CC還不是一個會主動交往的孩子,但她不再被邊緣化,在班上有一些玩伴了,能夠愉快地融入集體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特殊”不過是我們貼上的標籤。我們給孩子貼上了“特殊”的標籤,又怎能指望孩子從“特殊”中走出去呢?所以,我想,愛首先應該是接納,愛其本來的樣子,不強化、不粉飾,進而尊重、支持,促進其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9

孩子們的小腦袋裏畫滿了科學探究的小問號,喜歡把瓶瓶罐罐裏的材料相互混合,觀察它們的變化,就像玩“過家家”一樣。當孩子們正在這樣做的時候,或許已經跟隨着小螞蟻弗雷德一起出發,去進行奇妙的科學探究之旅了。

《幼兒情境科學教育課程一一與弗雷德一起探索》系列叢書中的實驗,幾乎都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現象,激發他們主動探究、操作的慾望,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去發現科學的小祕密。看看,在這一期裏,小螞蟻弗雷德又做了些什麼呢?

故事分享:

弗雷德非常喜歡畫畫,你們知道最近他最喜歡畫什麼樣的畫嗎?對了,弗雷德非常喜歡畫他做實驗的畫。他想:“我要把畫放在保羅的枕頭旁邊,給他一個驚喜。”

為了不讓其他螞蟻比保羅更早看到這幅畫,弗雷德想把自己的畫裝在一個信封裏封好。可是,他找遍了整個螞蟻沙丘,就是找不到膠水。

“那我就自己製作膠水吧,”弗雷德自言自語地説,“我的一位姨媽曾經告訴過我製作膠水的方法,但願我還能夠想起來那些重要的配料……”

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健忘的弗雷德幫幫忙嗎?

探究開始:

其實,做這個實驗的材料很簡單。首先準備半杯純牛奶。注意:奶飲料裏的牛奶含量很少,基本上蛋白質含量也非常少,因此要準備純牛奶,這樣實驗效果才會明顯。然後再準備兩勺醋、一小勺發酵粉,還要準備一塊濾布或網篩勺。最後,再準備一些紙條,用來測試一下我們做的膠水倒底黏不黏。

首先,在半杯牛奶中加入兩勺食醋,並攪拌均勻。然後用篩子或濾布過濾出牛奶和醋中形成的塊狀物體,放在一個杯子裏,並加入一點發酵粉,攪拌均勻。這樣,我們的膠水就做好了!弗雷德的'姨媽告訴他的製作膠水的方法就是這樣的!

將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看看效果怎麼樣吧。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

在家庭科學教育中,鼓勵家長與孩子在探究過程中交流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具有濃厚的民主氛圍、探究色彩、人本情懷等一系列鮮明的特徵。

在小螞蟻弗雷德的陪伴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實驗,慢慢會發現科學探究活動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比如設計方案、準備材料、實際操作、觀察記錄、對結果的交流討論等。在合作過程中,孩子不但需要學會與家長相互交流、密切配合,還要學習如何表達、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對方聽懂和理解自己的意思。同時,孩子也要學會認真傾聽多方的發言,傾聽爸爸媽媽的意見,在愉快的探索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和爸爸媽媽一起感受成功,感受自己的價值,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一起體驗科學探索的時候,要記得尊重孩子科學探究活動的年齡特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培養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觀察興趣,鼓勵孩子主動提問,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發現、操作,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並將有趣的發現過程用照片、符號等記錄下來,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交流。

温馨提示: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説,完成這個小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主要步驟可以由爸爸媽媽來操作,但一些比較容易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牛奶中加入食醋後,可以讓孩子來攪拌;在攪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觀察發生了哪些變化;最後,可以讓孩子試着把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

五六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操作,並通過操作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同時,爸爸媽媽也要鼓勵孩子歸納整理實驗所需的材料,結合自身的感知和實驗結果進行趣味性的記錄,形成對不同科學現象的初步感知。這樣,孩子就會對科學實驗越來越有興趣,越來越愛動手動腦。

另外,不管對於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爸爸媽媽都要注意,不要提前把實驗的步驟和結果一下子全都告訴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對實驗的結果缺乏想象。

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牛奶,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做成“膠水”呢?你們一定猜到了很多種辦法!比如,米飯剛做熟的時候就有很強的黏性,還有蜂蜜也很黏,這些材料都能很好地將紙條粘在一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0

晚上,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起了短信提示音,打開一看,號碼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話卻像炸彈一樣在我腦袋裏炸開了:“罰站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孩子連為什麼被罰站都不知道,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我睡意全無。

我讓誰罰站了?躺在牀上,腦子如放電影一般重複着白天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細節,可怎麼也想不起有誰被罰站過。

一夜無眠。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到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朋友的花名冊,我想知道,短信到底是哪個家長髮給我的,這樣我就能知道是哪個小朋友為了什麼事受罰了。可遺憾的是,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竟然找不到那個電話號碼……難道,是發錯了嗎?和我搭班的老師來了,我把短信給她看,她瞪大了眼睛:“可能嗎?現在有誰會體罰孩子?估計是家長誤會了吧。”

可是,這誤會從何而起呢?要知道,無風不起浪啊……

我把這個電話號碼寫在黑板上,問小朋友是誰的'爸爸或媽媽的手機號碼。可小朋友們只是靜靜地坐着,沒一個回答。我繼續問有哪個小朋友昨天晚上跟媽媽或爸爸聊過幼兒園裏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小朋友們紛紛説起昨天晚上跟家長聊的事兒。這時,安安怯生生地舉起小手,説:“老師,黑板的手機號碼,好像我媽媽剛換的新號碼……”

怎麼會是安安?他可是個既懂事又能幹的孩子,自覺又自律,每次評“好孩子”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安安告訴了我們事情的原委:原來昨天晚上睡覺前,他那個當老師的媽媽向孩子問起了幼兒園的事。安安説,他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可不知為什麼,一到午睡的時候,老師不讓他馬上上牀睡覺,也不讓其他小朋友上牀睡覺,而是叫他們站在牀邊,可是為什麼要“罰”他們站,誰也不知道……於是,他媽媽就給我發來了這條短信……

事情終於搞清楚了,可心卻沉沉的,一點也輕鬆不起來。原來,因為幼兒園條件的限制,我們班的活動室在一樓,但午睡室卻在四樓。雖然一直教育孩子們上樓梯的時候“要安靜,不能跑,一個跟着一個走”,可走到四樓,特別是盛夏的時候,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氣喘吁吁。為了孩子的健康,每一次進午睡室的時候我們都會叫孩子先在牀邊站着休息一會兒,直到不喘了才上牀睡覺……

我以為,這麼“簡單”的事,這麼“容易理解”的事,我們懂,孩子也一定懂,所以也就沒有作特別的強調。誰知道,“誤會”還是產生了。

跟孩子們解釋了“罰站”的原因後,我忙給安安媽媽回了個電話,雖然安安媽媽一再道歉,可我心底的這個結並沒有馬上打開。不管如何,在這場不大也不小的風波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還要更細心、更用心,並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真誠關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

小斌的爸爸要去新疆工作了,臨行前滿懷心事地找到我:“郭老師,孩子平時在家特別能喝水,可在幼兒園喝得很少,回到家就使勁喝,我們讓他自己跟老師説要喝水,可這孩子性格內向。這不,只好我自己跟您説了,麻煩老師操心了!”小斌平時少言寡語,在我的印象裏,他基本上是和其他的孩子一起排隊接水喝的,倒沒有發現他有這麼大的“水量”。看着家長一臉的愁雲,我由衷地説:“您放心吧,我們老師一定會盡心照顧好小斌的!”

聽完小斌爸爸的話,我自責沒有做好小斌的家園溝通工作,竟不知小斌在喝水方面的特殊需求,深感平時疏忽了對小斌的關注。我蹲下身子,撫摩着小斌的頭説:“小斌,你知道嗎,人如果體內缺水會有生命危險的。你在家真好,能主動地喝水,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在感謝你呢!在幼兒園喝水為什麼不能像在家裏一樣呢?”他看着我,欲言又止,重又低下了頭。我趁勢微笑着把他攬在懷裏:“小斌,老師像媽媽,沒關係,老師媽媽想知道呢!”

“我不敢。”小斌低着頭小聲斷續地説。

“為什麼?”

小斌又不語了。

“幼兒園就是家啊,老師不是説了嗎,你們有兩個家,一個小家,有爸爸、媽媽和小斌,還有一個大家,就是我們小一班啊!”

“我怕。”小斌低着頭,聲音小到我幾乎聽不見。

就是這兩句小到幾乎聽不見的話,使我意識到小斌對我和我們這個班級還沒有產生認同感和接納感,還不能融人到這個集體。幼兒園的一切對他來説是陌生的,他的心扉是閉着的,這樣怎麼能讓他在幼兒園喝水像在家裏一樣無拘無束呢?

“小斌,老師不知道你特別喜歡喝水,老師做得不夠好,對不起。以後喝水時多接些,想喝就去接,如果遇到上課時間,只要悄悄地,不影響小朋友就行,老師不會説你的,不用怕。”小斌怯怯地看着我,靦腆地點點頭。

“那咱們拉勾!”

我知道,引導小斌這樣內向的孩子,不能單靠我一兩句特別關照的話,更需要在我們的接觸中,在每一個細微處來體現,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

以後的日子裏,我有意識關注、關懷小斌,幫他繫鞋帶,看他有沒有露肚皮,和他説話語氣緩慢、面帶微笑、輕聲細語,併力圖做到蹲下身子以達到和他平視;拉着他的小手和小朋友一起遊戲;創造條件引導性格活潑、能力強的同伴主動帶他一起玩;時時用平和友善的目光關注他,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抿嘴、一個俏皮的扮相……我和小斌的距離在不知不覺中拉近。

私下裏,我和小斌有個約定:如果每次多接些水,喝完後就能得到一個小吸管,一天當中如果集到五個以上的小吸管,到離園時就能得到老師為他用紙折的.小動物。漸漸地,小斌得到的吸管多了,但大多是在我主動提示下才得到的。要讓小斌做到按自己的需求喝水,使“要他喝”變為“我要喝”,還差那麼一點點兒。我的期望是那樣的迫切,但又深知不能心急,尤其像小斌這樣內向的孩子,如果在他面前稍微露出那麼一丁點兒的急噪、不耐煩,觸動他敏感的內心,那我就會前功盡棄。為了儘量不打擾其他幼兒,也為了避免接水時引起同伴的關注讓敏感的小斌感到不自在,我把小斌的座位排在了離水桶最近的位置。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我在一天天地努力,也在一天天耐心地等待。有一天在區角遊戲中,我發現,小斌朝熱水桶看了幾眼之後又有些猶豫地朝我看,我知道他想喝水了。我慶幸自己捕捉到了這一時機,我的嘴立馬向上抿起、眼睛一眯、微微點頭,以示鼓勵,然後目光似離非離。只見他忐忑地離開坐位、膽怯地拿起水杯、接水、喝水、悄悄回到坐位。小斌終於邁出了質的一步,雖説這一步帶着些許謹慎,但我相信有了這質的一步,一定會有第二步、第三步……此時的我內心是那樣的激動與欣慰,他認同了和他朝夕相處的老師、認同了自己的班級,我多日來努力營造的和諧、温馨、安全、接納的班級氛圍使他緊閉的心扉敞開了。

在後來的日子裏,小斌確實能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地喝水了。更讓我感到高興的是,小斌較以前活潑了,課堂問答的時候也能看到他高舉的小手,有時還會向我“報告”情況了。

一件喝水的小事,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意義:幼兒園是孩子們的小社會,為他們創設一個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激活他們的個性,釋放他們的天性,就可以為他們未來走向大社會培養健康獨立的人格。這是幼兒教師的天職!

編輯:cicy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2

“教育孩子為了別人”,這也許是我們原來沒有仔細想過的一個問題。以前,我們也教育孩子要助人為樂,要有同情心,要學會分享,但是,這一切的教育好像都只是建立在助人者自願的基礎上的。再確切地説,如果,我不去幫助別人,不同情別人也是沒有罪的,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指責的。因為這不是非做不可的。

但是當教育的理念提到,做人做事就是為了別人,或者説,你生來就是為了別人或者的,那樣,你不去做一些利於他人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樣呢?也許會被認為你或者根本就是沒有意義的。

“教育孩子為了別人”,這其實是外國的一個培養富二代的學校的教育理念。這是我在一本《讀者》的雜誌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雖然看《讀者》上的文章都比較有感觸,但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下,以至於過去幾天了,對這篇文章還記憶猶新。

我覺得這樣的教育理念是一個很新的教育理念。現在的富二代他們不再缺乏金錢,他們不用為生機而操心,也許在這樣的境況下,他們不再有生活的壓力,同時也缺失了上進的動力。一個人如果缺失了上進的動力,不可以想像他會做出一些什麼事情來。所以,現在一些富二代的.子女在社會上有一些不好的印象,他們甚至做了一些實在不該做的事情。探究深層次的原因,也許就是不明白生活的真正意義,那麼提出這樣的觀點,在滿足了自己的生活需要的時候,那就有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那樣你的金錢也就不會在浪費在無謂的地方,不會因為你的錢多而做出一個反面的事情來。

當然對於我們錢不多的人來説,他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念,有了這種觀念,人或在世上的意義就會不同,做出來的行為也會有所不同,當然產生的社會意義自然也就不同。讓我們去試一試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3

第一,給孩子創設自主閲讀的氛圍。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個性,他們喜歡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純真而又豐富的內心世界。作為家長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孩子現有的知識經驗和個體差異,在家裏給孩子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為孩子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經驗。鼓勵孩子養成自主閲讀的好習慣。

第二,教孩子學會觀察圖畫進行閲讀。

因為很多繪本故事以圖畫為主,文字少,這就給孩子的閲讀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恰好,孩子的思維直觀性強,沒有侷限性,不受外部干擾。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對圖畫中的人物、動物的表情、對話、心理活動進行猜想,盡情的'想象圖中的內容和情節發展,然後進行講述。隨着孩子認字量的增加,家長可以藉助文字幫助孩子解讀故事。

第三,在情感互動中進行親子閲讀。

圖畫書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很多圖畫書中都藴含着一定的情感色彩,給人留有想象、思維的空間。一本書,就連大人一眼看上去有時都看不出什麼意思,多看幾遍才能品味出其內容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藴含的教育意義,這就是繪本書的特點。也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以身示範,為了孩子,讓我們自己首先喜歡圖畫書,與孩子一起閲讀圖畫書,因為很多孩子都有喜歡纏着媽媽講故事的習慣。對孩子來説,媽媽給他們講故事聽,是一種情感享受。近距離的聽父母講故事,相互間傳遞着美好的情感,在温馨的氣氛中共同講述,一起感受圖畫書給人帶來的人生啟迪和震撼。仔細想想,我們每個做媽媽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媽媽講的故事中安靜的入睡,媽媽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臉蛋,輕輕的給他(她)蓋好被子,這種感受和意境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第四,建立閲讀檔案。

1、以文字記錄為主,家長用寫日記的方式記載今天與孩子共同閲讀了什麼內容,孩子對閲讀的興趣,及在閲讀中提出的問題和對故事的感受。記錄下幼兒的想法和需求等信息,能夠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個別需求,並且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給予幼兒反饋。

2、影像資料主要是指照片、錄音帶和攝像帶。它們能提供幼兒語言發展的豐富信息,如一份有幼兒複述故事、大聲朗讀自己的故事、練習兒歌的錄音帶,對幼兒、老師和家長來説,都是非常有力的語言發展證據。家長因經常為幼兒閲讀活動照相或攝像,拍攝的時候,要簡短記錄所拍的內容或物體,包括日期、場所、幼兒的姓名以及每一個場景的特殊地方。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4

為進一步豐富幼兒户外體育活動內容,提高幼兒户外體育鍛煉興趣,利用廢舊資源,為幼兒製作了有趣的户外活動玩具。

户外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拿着各種各樣的自制的活動器械,高興的跳啊、蹦啊,走到廣場上,聽着優美動聽的音樂,玩出不同形式的花樣,一會兒打保齡球、一會兒跳房子……。看着孩子們玩得開心、投入,我有使不完的勁。

在全園開展廢舊材料利用時,家長也為幼兒提供了種類繁多、數量充足的户外活動器械。我們幼兒園小六班的`多功能沙包、尾巴、彩色飛碟、花毽子、旋轉跳跳圈、彩虹傘、小高蹺、足球、開心跳跳球、跳繩、紙球等,豐富的活動器械,都是家長抽時間,用他們勤勞的手為我們製作的,大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這些自制户外玩具得到充分的利用,既節約了經費,又發揮了廢舊物品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同時,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身體動作,促使孩子身心更健康地得到發展。

普通話是小班孩子學習的重點

幼兒的小班語言學習需要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幼兒園教師語言環境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着最直接的影響,孩子與主要照看人的交流是影響他們語言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我在一日活動中,應儘量規範自己的語言,堅持使用普通話交流;特別是農村的孩子,方言重,為改變這一方面,我花費了極大的力氣,我們小六班最近來了一名孩子,我用普通話與他交流,他總是説土話,吐字不清楚,後來改為,我説一句,他學一句,我説“雞蛋”,她説“紙彈”,這可把我難壞了,我慢慢的發現,孩子的年齡小,發音吐字欠規範,於是,我每天都要畫出各種雞和蛋,與她交流,一個字都要説十幾遍,漸漸的發音吐字比以前好多了,但還是欠規範。我注意培養幼兒提高語言表達的水平和能力,發音規範、正確,只要堅持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孩子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學會講普通話。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

我班有一個叫文琪的女孩子,平時總是默不作聲地,看着很不合羣。我心裏也是暗暗着急,心裏總是在尋找着幫助他的辦法。

一天,文琪的辮子散了,自己在那裏扎呀扎呀的,總是扎不好。我走過去:“琪琪,老師給你梳好不好?”她點了點頭。我輕輕地把她拉到了我的跟前,讓她坐在我的懷裏給她梳了起來。

我邊梳邊問:“琪琪,誰給你在家梳頭啊?”“奶奶!”琪琪怯怯地答道。“媽媽呢?”我疑惑了。“媽媽......”琪琪欲言又止。我心生疑惑,沒有再問。

下班後,我去了琪琪家,才瞭解到,琪琪家很窮,爸爸是個殘疾人,媽媽是四川人,有點智障,孩子的起居生活都是奶奶照顧。

瞭解到琪琪的家庭狀況後,我第二天又把琪琪拉到我的懷中,親切地對孩子説道:“琪琪,以後,老師每天都給你梳頭好不好?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琪琪紅着眼睛點了點頭。

從此,每天午睡起牀後,我就搬把椅子給琪琪梳頭。後來,其他孩子也都想讓我梳頭,我就讓每個孩子都圍坐在我的身邊,挨個梳理一遍。

現在坐在孩子們中間孩子們梳辮子,已成為我生活的一種享受。其實我並不太會梳理頭髮,每次給孩子們扎的辮子總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們喜歡,我就沉迷不醒。而且它也讓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觸摸孩子的心靈,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因人施教,適時指點;讓我和孩子們之間更加信託、感情好、和諧。

每當這時,我們之間的距離拉的.更近了。孩子們總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説個不停 。

“老師,我媽剛給我買了電子琴!老師,那首歌我會了!老師,我敢走獨木橋了......”當然,此時也是我瞭解他們生活、心理和舉行適時指點、鼓勵的好時候。“你最喜歡老師啥子?你不喜歡老師啥子?你最願意參與哪個活動?你現在睡覺還用媽媽陪嗎?......”這些他們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問題,這時就會都爭着回答,而且絕沒有謊言。就這樣,我把每天起牀後給孩子梳理頭髮作為一種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個漂亮的髮式作為對孩子的一種賞封,二孩子們也總是高興地叫我:“劉媽媽!”

看到梳好小辮的孩子一個個滿意的回到座位上,臉上洋溢着無以言表的歡愉,此時,我內心裏也與孩子們一樣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這日復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斷髮明新奇、新鮮、新意中積攢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