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彙編15篇

教師 閲讀(9.82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筆記彙編15篇

教師讀書筆記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師讀書筆記2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教師讀書筆記3

最近,我讀一本書,名叫《伊索寓言》。其中有一篇名為《蚊子與獅子》的寓言,我深受啟發。

一個欠債的人當着債主的面賣自己僅有的一頭老母豬,並吹噓自己的豬多麼厲害:土地女神節下母豬,泛雅典娜節下公豬,酒神節還會下山羊!

我看之後苦笑幾聲,這位欠債人真得!他的豬會生羊!這在當今社會裏真可謂轟動全球的一大新聞!這個欠債人真無知,真愚昧,豬可能生羊嗎?他為逃脱債主追債,不惜撒下這種彌天大謊,為自己的利益,不惜為不可能的事情作偽證。其實這麼做,只會讓相信你的人不相信你,而不相信你的人更為厭倦你。

做什麼事都要實事求是,這樣你才能問心無愧,別人才會相信你,而像那位欠債人,買主本是很誠心的,債主也很放心,可他撒下這種謊話,也許再也沒有人買他的豬,債主們也會很討厭他,甚至會把他告上法庭,到那時,他就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同學們,做人要誠實,如果不誠實,人生的彩虹將會少一種色彩。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裏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樑,通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大概大家都聽説過《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講述的是掉在井裏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卻又扔下山羊自顧自走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做好事也要看對象,以免上當受騙。也許大家看都會説:現在哪去找這麼傻的"山羊"呀?

但是,我在現實生活中,還確實碰見一回這麼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遊,車上突然有一個人説要換點零錢。我只瞥那人一眼,便覺得它他長的賊眉鼠眼的。大概因為這個緣故,全車的人沒一個人理他。那個人説的很誠懇,直到説第三遍時候,終於有一個人站起來,説:我和你換吧!那人好像很激動,左一聲大哥右一聲大哥的喊,還説可算遇到個好人。

等到他倆換完錢,那個想換零錢的人便説他有點事兒,在汽車剛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車,一會兒就消失。等到汽車又上路的時候,只聽那個換錢的人説:"哎呀,媽呀!這是假的!"只見他兩手拿着一張百元大鈔在陽光底下反覆的照來照去。沒一會兒,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説:"那些錢是給家裏買東西的呀,那人怎麼那麼缺德呢?"我看着,心想:又一個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現。

而《牛和蛙》的故事則告訴我們另外一種道理。這則寓言講述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後,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最終卻把自己的肚子撐的爆裂。我覺得這個青蛙好笨呀!它不應該和牛比到底誰大,而要和牛比誰比嬌小,這樣不就取人之短,補己之長嗎?也不會再出現肚子爆裂的事情。而在我們現實社會上,不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的每一種缺陷不是都有補償嗎?吝嗇説是經濟,愚蠢説是誠實,卑鄙説是靈活,無才便説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都會相安無事。但如果都像那隻青蛙一樣的話,那世界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真是無從想象。

《烏龜和老鷹》通過一隻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學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可違背這個規律。這篇寓言又讓我想起一個成語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長》。《揠苗助長》講述一個農民嫌自己的莊稼長的太慢,便想出一個自認為很聰明但實際上卻很愚蠢的辦法。他花一上午的時間把自己地裏的秧苗都一個個的拔高許多,這樣看起來,它的苗子確實長的很快。可家裏人聽説這事之後,就又馬上跑到菜地裏看看,只見地裏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長高,而是全都枯萎。這個小小的成語故事和《老鷹和烏龜》的意思相同,它讓我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順其自然。

伊索寓言》相傳是古希臘一位曾經是奴隸可是因為具有聰慧才氣而被釋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擁有這種歷史,才使我開始看上這本書。伊索內容的人物設定很有特點,絕大多數是以動物與人或者全都是動物為主角的,這樣的優勢是很明顯的。作者不用再去費時間來描述主角、配角的獨自性格。只要寫出一種動物就會馬上使人們聯想到其本質,從而很好讓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對於寓言的寓意。

而且這種用動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動典型,狼代表奸詐、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實、兔子代表急躁或機智、老鷹代表有志氣的人。伊索寓言的內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練,沒有任何過長的背景描寫或者是心理描繪。幾乎只是像"流水賬"一般的簡潔明,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百字。儘管只是簡單的敍述和對話,去更給讀者更大的空間去思索。所謂"橫看成林側成風",在不同的人眼裏對於同一個寓言裏都會自有一番見解。簡單的構造使得讀者可以自由地深掘故事的本質。

伊索的故事往往是以某些主角(動物)在悲慘的下場下來京時告誡人們,如:《烏鴉與狐狸》、《鹿的腳與角》、《羊與狼》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就給於人們強而有力的説服,使人不得不點都贊同。由於《伊索寓言》是否確有其人現在仍有爭論,並且由於在中世紀的一些寓言也被冠於"伊索"之名,因此現在的《伊索寓言》的版本不盡相同,其中的故事也有些良莠不齊。

當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在看《伊索寓言》時,發現往往在《農夫與蛇》等故事中的寓意很深刻簡易,可是有部分的寓言實在難以理解,不知作者在講什麼,甚至有一些寓言荒誕極,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而編者的一段話解説原因:因為《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良莠不齊,因此不必一定要從一個寓言中獲得什麼教訓,僅僅作為消遣的小故事略讀一番即可。()看完後,我也覺得的確我太鑽"牛角尖"。而《伊索寓言》中有些寓言可能只因為作者怕讀者太難理解,所以在最後添上一句:"這説明XXXXXXXX",看上去實在是把我的想法給抑制住,反而不太合適,有畫蛇添足之感。總的來説,《伊索寓言》值得學習牢記在心的教訓是很多的,故事內容也相對比較精彩,而2分鐘就能看完、看懂一篇寓言,所以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很不錯的。

教師讀書筆記4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我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我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我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説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我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我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我是一名教師,我也期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讀書筆記5

做一名理想的數學老師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閲讀計劃之內,時間也就這麼浪費了。

近日,認真閲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説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因為現在的孩子讀得書甚至比我們有些老師都多。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學生、家長、老師眼裏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麼?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着高興和愉悦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儘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於學生的啟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藴,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並要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麼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教師讀書筆記6

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教師讀書筆記。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20世紀xxxx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羣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xxxx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鈎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教師讀書筆記7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齊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能夠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教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我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我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我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本事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研究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此刻談談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説自我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齊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可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學校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學校文學。那次我和他一齊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我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齊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教師和壞小子》系列。此刻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學校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閲讀。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當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歡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我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歡樂成長。

教師讀書筆記8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筆記9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 “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教師讀書筆記10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先生結合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所撰寫出來的,在書中李開復先生不僅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的理論,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釋成功的祕訣,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細細品讀,書中並沒有太多個人英雄主義的豐功偉績,用最平凡的語言闡述他眼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邏輯縝密,案例清晰,語言流暢,不由得對他閲歷的廣泛,觀察的細緻,知識的淵博,思維的深厚,觀點論據的精闢深以為然。

本書中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章節是《合作溝通——信息時代的成功之道》。章節中主要講的是團隊合作。讀完後,我十分深刻地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團隊合作最注重的就是互相的交流及表達,團員之間只有分享相互的信息和資源、積極合作、取長補短,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溝通是團隊合作成功的基礎,有效溝通的四個祕訣:

其一、悉心傾聽;

其二、大方積極;

其三、直截了當;

其四、不同意的藝術。所以,偶得啟示,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我們定當攜起手來,讓我們的名師工作室“名起來”,實現我們共同成長、提升之目的。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就這樣做最好的自己吧!努力做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同事,做最好的朋友。

教師讀書筆記11

《致教師》是朱永新教授以回答來信的形式送給老師的建議。我用了幾天的閒暇時間讀完這本書。朱永新是新教育的發起人,李鎮西老師的博士生導師,曾擔任蘇州分管教育的市長。也就是説。他是老師、校長、領導。不管哪個角色都是非常出色的。這本書對於我們教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值得一讀。值得老師們去實踐體驗。

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樣,這本書的涉及面比較廣,因此無論我們哪方面有困難,從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但是因為涉及面太廣,所以想從哪方面專門提高,又不太適合。也就是説這本書能為我們找到一個切入點,指點方向,如果要深入,還要繼續研究一下其他書籍。但無論怎樣,這本書還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把本書的要點摘抄一下:

教師職業的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目測一下自己,在一二之間徘徊。加油)

面對孩子,面對世界,教師需要一顆永遠年輕的心。理想其實是青春的表徵。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老去。(深表贊同)

很多教育家只不過把別人的精神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在此基礎上提出很多理論的共鳴而已。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到北,就是因為缺乏支柱。

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

教師閲讀書目最重要的兩大類:一是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哲學、心理學方面的讀物,一是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經典讀多了,我們的'閲讀審美能力就加強了,閲讀的口味也就養成了,閲讀的鑑別力自然也會提高。

閲讀那些好的文學作品,對於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閲讀,閲讀,還是閲讀。提高自身能力的不二法寶。)

怎樣才算是善於思考呢?一是思維的深刻性,二是思維的敏捷性,三是思維的靈活性,四是思維的獨創性。(第四點尤為重要,誰能做到呢?)

教師讀書筆記12

我覺得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在〈〈愛的教育〉〉這本感人的書中,處處都是這種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主人公——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的方式,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錄了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

教師讀書筆記13

拿到《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後,本人認真捧讀,自感獲益非淺。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一名歷史教師,我既想做好一個德育教育者,又想當好一個學科老師。可是這樣的兩手抓,似乎在實踐當中沒有收到我想象的結果,往往顧此失彼。

《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指導我們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認為是負責任又盡心盡力的。對於每一個學生,一開始的時候我都給予平等的愛,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愛漸漸的變了:對於好學生聽話的學生,我是打從心裏喜歡他們;而對於那些老是犯錯誤而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我甚至有點消極的情緒,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違反了師德,是不是不配當一個老師?有一段時間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狀態,也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師愛是教師應盡的師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這是一種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一視同仁地把這樣的愛獻給學生的。

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們是無法強求的。比如説對於一個説謊成性的人,如果我們還打從心裏喜歡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教師了。我們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一點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並不防礙我們關心和幫助他,也不是代表我們已經放棄了他們,我們還是要儘自己的力量來教好他們,這才是人性的師愛!《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讓我明白了自己並不是放棄了學生,正是這個“矛盾”的愛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個好教師!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磨練,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做到怎麼樣的愛學生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健康成長。在教學方面,雖然我們標榜素質教育,但是到現在為止,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的教育中應試教育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形勢和現實所迫,我們不得不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們教師壓力的根源之一。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貪玩的、不愛學習的;學生所感興趣的並不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課外的東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學生令人頭疼的分數,一定會令我們心裏充滿了壓力。我們有時候都會困惑為什麼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為什麼那麼難教。其實這個當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師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課堂沒有接近學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許沒有教學的藝術。

《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指導我們,學生的因素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師的因素則可以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要當一個合格的學科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自己的知識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與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課堂,認真備好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學這兩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會找到平衡點,經驗和不斷的反思會讓我不會顧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變成一名優秀的教師!變成一名出色的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14

自從開展讀書活動以來,我再次以飽滿的熱情跨入讀書的行列,與大家一道遨遊書海,重新領略書的韻味,品嚐書的甘甜,繼續秉燈夜讀,沉醉書香。學生時代讀的是教科書,走出社會讀的是故事書、文藝書,參加工作讀的是教案與參與書,説實在話,在沒開展讀書活動之前,我沒有認認真真地、象模象樣地讀過一本教育名家的教育專著,偶爾讀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教育雜誌上的文章,有點興趣時讀一點日常雜用方面的書籍,象現在這樣靜下心來讀一本本名家名著,並且還要寫讀書筆記,讀後感悟與體會,幾乎從未有過。通過一年多的讀書,使我大開眼界,精神世界為之更加豐富多彩,生命得於昇華,對書籍的看法也有一個新的認識,新的評價。書籍確實能安慰我們的心靈,美化我們的心靈,靜化我們的心靈。它裏面有星光的閃耀,有雨露的潤澤,也有花草的芳香,既有黃金屋,也有顏如玉;它既能把人生引入歧途,使你飲恨終生,也能使人生輝煌,無限幸運。以前,書籍對我來説是一種折磨一種痛苦,枯燥無味;現在是一種吸引一種味道,讀後心懷豁達,是一條河流,一片天空和大地,心曠神怡,雖然説不上陶醉,但也説得上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與快樂。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使我真正領會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的真正內涵。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我的新教育之夢》,帶我走出了對日常教學的困惑與迷茫,走進了新的教育理念。讀了《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一書後,讓我學會了理解、寬容、善待學生,明白了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的魅力,懂得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義。這本書,讓我改變了教育態度、改變了教育行為,改變了對學生的看法。按書中的觀點,方法去嘗試、去面對教學,確實使我重新為師,重新領悟到教育的真諦和愉悦。

以前也曾讀過這樣的文章,介紹人家是怎樣寬容、善待一個學生,但自己總也不知道怎樣才算最大限度的理解、寬容、善待學生。讀了《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一書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答案:問題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還舉了一個例子:英國科學家邁克勞德,上國小時曾在玩耍中殺死了校長家的一隻狗,這個錯可犯大了,大家都為他擔心,為他捏把汗,不知校長該會如何處罰他,哪知他遇到了一位寬容大度的校長,允許他解剖那隻狗,不過要畫出狗的血液循環圖和骨骼結構圖,就算對他這次行為不當的處罰。正是這個包含理解、寬容、善待心懷的懲罰,使小邁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並最終發現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從而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這個故事使我明白,原來寬容、善待也能很好地融入懲罰,關鍵是要用對方法。因而,本學期我結合這個事例,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對以前的教學態度,教育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進一步認識到以前的教學中取得的一點點成績都是靠對學生懲、壓、擠、嚇逼出來的,真正沒有好好地善待他們,是逼他們學、壓他們讀,罰他們做、騙他們考,一步一步的高壓政策,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個裝知識的容器,不斷地往裏塞,特別是對待問題學生、學習差的學生,只要看到他們就沒有好心情,就有一種厭惡感,只一點小錯就會拉下一張臉,怒目圓睜,甚至於高聲大罵,象訓賊一樣説的一無是處,批得狗血淋頭,純粹把學生當犯人對待,有時罰站、罰抄、罰做,餓飯,甚至動板子,用鞭子,扇巴掌、扯耳朵對其進行所謂的教育,既傷害了學生心靈,又侮辱了學生人格,失去了學生尊嚴,現在回想起來真不應該,總有點內疚感。這個學期我一改常態,對待學生滿面春風,關懷倍增,熱愛有加,心裏總是有一顆相信、信賴學生的心,決心既當他們的老師、長輩、又要成為他們的朋友、夥伴。讓學生有話跟你説,有事幫你做,有問題向你請教,喜歡與你親近。一學期下來,發現每個學生確實都有優點,都有可愛之處,都是可塑之才,例如我們班上的舒小龍,愛動,常常惹事生非,喜歡打架,而且學期初經常打架,開學後不久便夥同他人去偷羣眾的甘蔗,被人當場抓獲,並繳掉了自行車。蔗主要求每人罰款2元,以示賠償,才能贖回自行車。他家裏本來就困苦,又是偷盜賠償,他那敢向家裏要錢,只好天天步行。我經過耐心的教育,並替他交了2元錢領回了自行車,他很感動,決心好好改正,聽老師的話,遵守紀律,後半學期有比較大的轉變,不那麼惹事生非了,他的畫畫的很好,還為班上出了幾期黑板報。還有方羽同學,是個學習基礎差,經常不交作業,書寫極為馬虎了事的學生,人又生的不怎麼好看,你如果心情不好去看他,肯定是一隻眼出膿,一隻眼出血,但我沉着性子,心平氣和,耐心細緻地找他談話,指出他的錯誤和毛病,並發現他很樂意助人,經常幫助同學抹黑板掃地,幫老師打開水,打掃辦公室,我每次都表揚他,作業也能按時交,而且書寫得越來越好,有一次他做得非常端正、正確,我就寫了一幅書法給他,他受寵若驚,很感動,也很驚訝,因為老師的書法只送給每次考試出眾的同學作為獎勵,今天送給我,我能不高興嗎?從此,他每次作業都能認真對待,認真完成,字也越寫越好。從中可以説明寬容、善待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通過讀這本書,使我充分認識到,作為教師,要善於從學生身上找原因,學生產生的錯誤,多數是心理問題,有時是好奇心導致,有時是行為過失,有時是表現欲所致,有時是一時衝動。作為教師,我們應以平等、信賴、尊重去走近學生。多走近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你會發現學生需要的並不是一個管教者、而是一個讓他們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積極模仿的榜樣和示範者,是一位有寬容大度的慈祥温和的長者,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才不會因為你的懲罰而失去尊嚴、失去自信。因此,讀書能讓我陶醉,讀書能讓我思考,讀書能改變我的行為,讀書能伴我成長,走向更加成熟的自我。

今天,當我站在書香伴我成長的演講台上時,我雖然沒華麗的詞藻去讚美書籍,沒有動聽的語言去訴説讀書的快樂,但我深信,在往後那伴有書香的日子裏,我會過得更充實,過得更愉快。讓書與生命融為一體,以書為伴,相信明天會更好!

最早了解張劉祥局長是去年在《山西教育》讀過他為“視點”欄目所作的文章《辦好學校,教師第一》和《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信念》,深深被這位書生局長新鋭的觀點所觸動。寒假時間充裕,幾乎每天行走於網絡論壇中汲取營養;不經意間,“教育在線”張劉祥的主題帖子“理想與行動”躍然跳入我的視線。認真讀之,就像孫明霞老師所描述的那樣“簡直就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讓我欣喜若狂,喜形於色,終於找到了這樣好的學習地方”。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不斷的關注、回帖、交流,並進駐到了他的博客“秋水共長天一色”,深深被他的激揚文字所感動。這些精妙之言,給人以啟迪,助你以行動,激起了讀者對教育的熱情與追求。我還注意到了張劉祥局長已有兩部隨筆著作《且行且思——基礎教育工作收集》和《求真與創新——寫給中國小教師》問世初,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向張局長求取那座深藏經典的“藝術寶藏”。

一、從愛生入手,感悟“教育的真義”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到當代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始終以“愛生”為主線,來詮釋教育的真諦。教師只有自發成為播撒愛的使者,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愛造句,用愛生活,才能“奏響愛的旋律”和教育最強音。當一名好教師,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這五個方面詮釋教師的的標準——就是愛,進而達到師生心靈共呼應,奏響教育主旋律。“學會關心,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尊重每一個學生”“補上感恩教育這一課”等緊緊圍繞一個“愛”字,從每一個細節中洞悉教育之事,感悟教育之真,在點點滴滴,潤物無聲的教育中塑造孩子。讓教師們都知道,擁有一可愛學生的心是當一個好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願我們的每一位教師不在做陶行知筆下的“糊塗先生”,希望大家領悟愛的真諦,感悟教育的真義。

 二、從課堂切入,挖掘“教育的智慧”

課堂是教師演繹人生的舞台,是教師成長的生命綠洲,更是教師展現教育智慧的平台。教育是藝術,是追求,需要教師智慧來表現,它正是教師在處理日常教育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機智、技巧和藝術所在。德育專家王曉春的《教育的智慧從哪裏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一書,給出了詳盡的答案。作為教師,應該時刻研究課堂,梳理課堂,精心打磨每一課,醉心錘鍊每一句語言,讓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讓教育的智慧盡情構建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温馨課堂。大量讀書,深入實踐,及時總結,積極科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向名師學習,學他們的奉獻,學他們的敬業,學他們的創業精神,不斷完善自己,讓課堂扮演好教師演繹人生的舞台,展示挖掘課堂中教育的智慧。

三、從成長入手,培養“教師的精神”

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教師的成長關係着課堂教學的成敗。激情與理想並存,在學習中成長,在反思中感悟,突出教師專業的自主成長,讓教師有意願和能力進行教育教學的實踐性探究,實現自我發展的成長。這樣教師應做好“讀書、反思、寫作”三件事,堅守自己的個性,“不跪着教書”,堅持求真與求實,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在逐漸反思中成長,書寫精彩的人生。學校的發展,學生主體的凸現,依靠教師來推動和實現,因此,“辦好學校,教師第一”。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思想,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實踐、敢於超越,一次次用心點燃校園裏每一個幼小的心靈中渴望知識的火焰。

沒有付出,哪來成功,沒有積累,哪來精彩!讓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好每一節課,在反思寫作中引領成長,執着的培養教師的精神。

四、從行為入手,提高“教師的素養”

北師大教授肖川認為“教師的素養包含三個層面:文化底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筆者理解為教師的素養包含的範疇很廣泛,素質、人格、禮儀、健康和習慣等等,而這些都涉及教師的行為藝術。但目前中國小教師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知識缺少、文化底藴不足,藝術修養膚淺”三大問題是困擾着教師的人文素養,學校必須下大力氣、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的自身修養,書中提出的“讀名著、拜名師、遊名勝”“三名”策略,不失為好方法,從中汲取經驗,品嚐教育的力量,提升教育的智慧。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作為教師我們耳熟能詳,就在於陶老有一顆寬容的愛生之心,善於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站在學生的立場多想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待與信任。教師要有學習的習慣,從書中學,從網絡中學,在工作中學,在反思中學,在寫作中學,做一個學習型、反思型教師,遨遊書海、衝浪網絡,架構教師成長的“立交橋”,讓博客為教師成長“添翼”,讓寫作為教師成長“催化”、“助推”,讓教師的一切行為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努力提高教師的素養。

 五、從校園切入,散發“書籍的芳香”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沒有書,不能稱其為校園”。讓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書香定會綻放在校園,散落在每一個角落,滋潤着校園裏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田。我們可以想象,師生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裏,通過多種途徑,補充精神元素,在閲讀中快樂成長,師生時時,處處充滿着閲讀的喜悦,一個個故事讓我們醍醐灌頂,一則則哲理讓我們豁然開朗。讓我們的每一位教師學生都把捧讀書籍作為一種生活習慣,讓校園裏的每一個角落見證師生讀書的熱情,我想我們的校園定會書香滿園,處處散發書籍的芳香。

 六、從成果切入,展示“讀書的收穫

“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教育素養這個品質要求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時,就規定了教師讀書是“金科玉律”。讀書讓我們聆聽大師們的教誨,飽餐大師們的智慧,它猶如指路明燈,為我們指明瞭教育的方向,點亮了心中的希望,領略從大地深部湧出卻向着理想的天空升騰的“行知合一”的教育著作,享受着千姿百態、營養豐厚的“教育大餐”,伴隨着一部部追尋新理念,探求新實驗的教育大作,走進一個個智慧的世界,讓精神食糧滋潤我們的心田。

讓讀書成為可能,讓讀書成為習慣。當一名讀書校長、教師,感悟人生,捕獲理想,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理想。閲讀它,走進它,讓我們放飛理想,走向輝煌!用閲讀滋養心靈,用讀書豐厚底藴,使我們內心開放、鮮活、細膩和温和,從雲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潤物無聲,從理論延伸到實踐,我們深深的感受到讀書給我們的不只是啟迪,更是一種享受。書籍是無價之寶,讓我們用心領略、觸摸教育的風景,展示讀書的收穫。

從張劉祥局長的書中我們看到的是張局長的成長過程,他用心書寫的那些真實的、求真的、創新的激揚文字,不僅是寫給我們廣大中國小教師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的,這不僅是對廣大中國小教師的殷切期望,更是他自己工作的真實寫照。讀着他,品着他,我們更加真實的感受到了這位讀書局長——張劉祥!

教師讀書筆記15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着是無數人的期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潛質、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閲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着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敍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閲讀愉悦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説,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