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職場範本>裁員>

被裁員的經濟學職場故事

裁員 閲讀(2.33W)

金融危機期間,公司紛紛裁員,多則幾千少則幾十,連我家附近賣菜的大哥都減掉了一個看攤小孩。問及原因,他答:“金融危機。”一時間人人自危,談“機”色變。被裁掉的捶胸頓足,保住工作的更加披星戴月,即使工作量從一人份忽然變成幾人份也任勞任怨。

被裁員的經濟學職場故事

在這場危機中,小友K的表現與眾不同。從我聽説他們公司要裁員開始,她和別人的反應就不太一樣。和那些忙着找人跳槽,大倒苦水,哭天搶地地説以後該怎麼辦的同學們不同,小K樂呵呵地告訴我。她即將被公司裁掉。常人如我,以為這孩子是不是發燒或者受刺激了。我趕忙安慰:“天無絕人之路,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小K仍然笑嘻嘻地説:“沒事,我樂得被裁。”幾個月後,她快樂地拿着一大筆公司裁員的賠償金,休整了一個月,奇蹟般地出現在另一家公司的寫字間裏。據説,她此時的薪水逆勢而上,比之前每月多賺30%。

小K説,她是有預謀的。

按照她與公司的合同,被裁後獲得的賠償金相當於兩個月薪水。換句話説,她只要在兩個月內找到不低於之前薪水的工作,被裁就不是一樁賠本的買賣。如果一個月內找到同等條件的工作,她甚至相當於多賺了一個月薪水,更不用説之後的薪水還漲了近三分之一。所以當她風聞公司要裁員時,就開始四處打聽哪兒招人。

不過,對小K來説,她認為自己賺到的不僅僅是一份新工作和一個月的賠償,她認為賺得最值的當是新工作帶來的新環境。

“你看過這本書嗎?我頗受它的啟發。”小K順手扔給我一本書——《炒魷魚面談官》。封面上説,這是日本時下最火也最招人恨的職位。

長期以來,日本的大企業實行終身用人制。畢業後的大學生一旦進入某公司,將為其工作至退休。這種工作模式曾被視為日本企業競爭的法寶之一,的確也為戰後日本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這種制度最早的實踐者是松下電器,該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説過:“決不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但在經濟蕭條和恢復期,終身用人制受到巨大的挑戰,日本的大公司紛紛大規模裁員。不過,日本公司如果要解僱對方,不能直接使用“解僱”一詞。在日本,指明要對方走人是違法行為。通常。用人公司只能兜一個大圈子,引導對方離職。於是,催生出了以砸別人飯碗為自己的飯碗的職業——炒魷魚面談官。

故事開篇,男主人公村上真介要面談掉在一家公司工作了12年的平山。

最初平山並不答應,不過很快他就被真介説得啞口無言。因為即使勉強留下來,再過上5年,他的`薪資待遇也會有所改變,最多將減薪三成,而且每年冬夏兩季的獎金也只剩一個月的。相反,如若他同意離職,公司除了付規定的離職金外,還會額外支付給他實際任職年數乘以基本月薪的錢,加上休假的津貼。如果平山需要的話,公司還可以協助他二度就業。

“是不是和我的狀況很像?”小K説道。

“如果我留下來,老東家非但不會給我漲薪水,我的工作量還要增加好幾倍,更難受的是每天還要帶着情緒上班。其實,對我而言,被裁掉是最好的出路。”

對小K來説,被裁掉的職業設計至少讓她在自己的職場買賣中沒吃明虧。對她的老東家而言,留誰不留誰並不重要,關鍵的是所在部門的人員數量必須減少。只有三兩年工作經歷的小K,位列裁員名單也是預料中的事。不過,“希望被裁掉”並不是大多數職場人士面對危機時想到的靈丹妙藥,“能留下來”通常是他們認為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