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政範本>總結>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總結

總結 閲讀(3.04W)

如果總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效果不錯,但長期下來,學生便會慢慢地失去興趣。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或學生自己看書學習,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總結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一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它有一個理論聯繫實踐的基本過程。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環節的策劃、安排並不等於教師一人唱獨角戲,要善於引導、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不但要引導學生把每節課的知識體系、脈絡把握好,還要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實踐操作中對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驗證。所以要求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學生學習的方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式,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作用。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學習能力、性別等進行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教師要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主張,在小組學習中形成齊心協力對付困難的合作風氣,對於學困生,引導他們從集體中尋求幫助。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二、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學會去讚賞學生。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國中生易受外界的影響,有時顯得比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也未嘗不可;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如果整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多動手,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上機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有時候採用同樣的練習,基礎好的學生由於認為太簡單在操作的時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礎差的學生有時又認為太難做不出來,這樣“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這時候佈置不同的任務,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和知識技能。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如果總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效果不錯,但長期下來,學生便會慢慢地失去興趣。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或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優生輔導差生。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台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很好。另外,將書本中的例題和練習相結合,提出典型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然後由小組派代表上台來講解和演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經驗。

以上點滴的反思,是通過教學活動摸索的,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堅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識來不斷的充實、完善自己,不斷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讓孩子們主動的學,快樂的學。

感覺“轉變角色”、“尊重個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重視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新課程理念已成為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共識。學生們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數學生主動熱情,課堂發言落落大方,充滿自信,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係融洽,呈現師生、生生互動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淺談幾點感想

一、明確目標,讓教學實踐不盲目。

教學時要把握總體目標,明確階段性目標,定準課時目標。只有明確以上三個層面的目標,實驗才會做到既登高望遠,又腳踏實地。

二、整合課程資源,讓知識鮮活起來。

教師要活用教材資源,利用生活資源,捕捉課堂資源。課堂互動經常會生成各種各樣的資源。教學時特別關注並捕捉一些有價值的資源加以利用。如學生在練習時,有的某一環節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問題特別有思考價值,有的出現錯誤帶有普遍性等,及時捕捉並加以利用。

三、實施有效教學,使課堂活而不亂。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活起來了,師生關係融洽,學生競相發言,課堂非常熱鬧。必須理性對待,實施有效教學,讓課堂活而不亂。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也要讓學生學會遵守規則。要重視培養學生必要的'課堂習慣,獨立學習習慣,小組合作性學習習慣的養成。每一個教學活動的目標指向要清楚,過程要落實,要有實在的成效,真正讓孩子學有所得,要紮紮實實地進行雙基和良好習慣的訓練。

今後一定要以記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引導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教學中的語言藝術。

有些人認為計算機教師的語言表達並不十分重要,其實“語言”同樣是進行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手段,同一教學內容,有的教師講授能使學生茅塞頓開,很快掌握操作的技巧,有的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卻並沒有使學生掌握操作要領。實踐證明,在計算機這一以動手能力為主要內容較為特殊的教學科目中,語言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現在的計算機教學不僅要求教師的演示準確、清晰,而且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修養和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

怎樣在計算機教學中使用好語言藝術呢?我認為要體現以下“四性”:

一、語言的針對性:教師在語言運用上,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情況,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儘可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知識較豐富,接受力較強的八年級學生要多使用經過提煉的規範化的教學語言,而對七年級學生則宜多使用生動,淺顯明瞭的教學語言。

二、語言的科學性:計算機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內容需要科學的語言去講解,而語言的科學性,主要應體現在“具體、準確、全面”六個字上。在教學演示過程中,教操作步驟時,要用具體、準確的語言去講解操作要領,在學生掌握了操作步驟要領後,再強調操作的完整性。只有這樣由淺入深的講解,由部分到整體的動手練習,才能使學生真正了操作的要領,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受到感染和觸動。

三、語言的趣味性:國中生年齡小,精神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環境因素干擾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計算機教師的語言要風趣。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常使學生有新鮮感。而新鮮的東西又易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注意,從而是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記憶。

四、語言的啟發性:教學的語言要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其在聽課時大腦動起來。要啟迪思維,就要舉一反三,要多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