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作文>

精選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七篇

作文 閲讀(2.9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七篇

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 篇1

中華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

每逢春節,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放煙花、爆竹,穿新衣、戴新帽,吃年夜飯等。聽媽媽説,這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中國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深居海底。每逢除夕,“年”就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建村裏的村民匆忙恐慌,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點食物,並勸他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看見老婆婆家的門上貼了大紅紙,屋裏燈火通明,院子裏爆竹“嗶嗶啪啪”的響聲,“年”獸渾身戰慄,不敢向前走。這時只見大門一開,一位身穿紅袍的老人笑呵呵的走出來,“年”獸怪叫一聲,慌忙逃走了。第二天早上,人們發現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老婆婆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事情。這件事在村裏很快就傳開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於是,以後家家都燈火通明,户户都貼春聯、放爆竹,因此就有了“過春節”的習俗。

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到春節,人們就喜氣洋洋。有的放着煙花爆竹,有的在貼對聯,還有的在掛燈籠。你們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就讓我來講講這個神話故事吧!

傳説,非常久以前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夜都會到村莊裏面去禍害百姓,搞的民不聊生。後來有一個老人來到這個小村莊,老人問農民:?聽説每到除夕夜,你們這裏就會有一隻叫'年'的怪獸來搗亂,我是特地趕來處理這件事的。?人們不相信這位老人可以趕走年獸,所以沒人理他。到了除夕夜,人們又像往年一樣躲了起來,只有那位老人留在村莊裏。年獸出來了,老爺爺拿出一副對聯貼在村口,又點燃了一掛爆竹,年獸一看,嚇得趕忙逃跑。原來,那位老爺爺是神仙,特地來趕跑年獸,保護百姓。另外,老爺爺臨走前,還留下三件東西來對付年獸,分別是燈籠、爆竹、對聯。從此這件事就被傳開了,以後每到除夕夜,人們就在家門口貼上對聯,燃放爆竹,從此以後年獸就再也不敢來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非常有意思?過年還可以吃年糕,吃餃子,放煙花,還有非常多其他的習俗。

過年真是非常的有趣,家家户户都是喜氣洋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我非常喜歡過年,因為有非常多好吃的東西,還有新衣服穿。希望每個人都過一個開開心心的年。

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 篇3

年夜飯,是春節期間,確切説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最熱鬧的盛宴。在這個幸福的時刻,美味佳餚擺滿了一大桌子,一家人坐在桌子周圍,一邊品着色香味兒俱佳的食物,一邊互致美好祝詞,心裏的愉快是年味兒的填滿。

在年夜飯裏,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為,“魚”和“餘”諧音,象徵“年年有餘”。年夜飯裏餃子也是不可缺少的。餃子形如一輪彎彎的新月,是我的最愛。爸爸和媽媽在包餃子時總要在眾多餃子裏放一個洗得乾乾淨淨的硬幣,叫“送財餃子”,説是誰吃到它,第二年不僅會發財還會事事順心。奶奶對我這個孫子特別鍾愛,為我,她跑去“刺探軍情”,從我記事以來她都如此,她希望所有的幸福都降臨我這個孫子頭上。這位春節罩上一層神祕的外衣。

其實,現在的我已經知道這是沒有道理的,但為了奶奶,我在她面前顯示出自己最大的喜歡,因為,老人高興。全家人都會感到幸福。過年嘛,就是要討個歡喜、吉祥,大家都應該高高興興的。

愉快地吃過年夜飯。母親去收拾桌子,洗碗,其他人坐在客廳裏話家常。等母親把家務活做完之後,一家人就開始觀看春節聯歡晚會。自從有了電視機,觀看春晚就成了全國人民在除夕之夜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承襲傳統的守歲習俗,這成為我家的現代守歲。

我家的守歲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就是每個人規劃自己的新年願望,然後寫在紙片上,揉成團,混在一起,大家抓鬮,如果是自己寫的被自己抓住就預示你的願望能夠實現,全家人再一齊送上祝福。這不僅為新年增添熱鬧、歡樂,也帶着神祕色彩,

我家的春晚,還有小孩子表演節目,如遊戲、謎語、腦筋急轉彎等,這現場直播的“春晚”,逗得爺爺、奶奶開懷大笑。

央視的春晚和我家的“春晚”共同在除夕之夜聚焦在我這個普通家庭,真是雅俗共賞,平添了幾分節日的吉瑞氣氛。

玩玩鬧鬧,到了12點,這是全家人一齊到屋外燃放煙花。各家各户都將早就準備好的煙花點燃,在這個沒有月亮的夜晚,五顏六色的煙花連連在空中綻放,彷彿空中打開了花市,如一顆顆明亮的星星墜落,照徹了大地。硝煙在空中瀰漫,濃濃的春節之情悄然爬上心頭,我自是欣喜不已。

我想到,我家是一個普通家庭,是千千萬萬華人家庭之一,充滿歡樂,充滿幸福!我想到,春節,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傳統節日,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習俗,折射出華夏的偉大文明,萬家同樂,大地歡歌,同唱一曲走向偉大復興的盛世之歌——龍年更加幸福美好!

指導教師推薦語:

短文通過特寫三個鏡頭來表達對民族傳統節日——春節的喜愛。一是團年晚宴,特寫“魚”與“餃子”,折射出傳統的民俗心理;二是自家“春晚”,帶着神祕色彩與歡樂;三是燃放煙花的特寫,聯想到當今的和諧盛世。其喜愛之情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

行文簡潔。層次分明,語言幽默,樂觀而積極地看待生活。

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 篇4

我一直盼着春節能夠快點到來,伴隨着鐘聲的敲響,我們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我激動地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興奮的在家裏面來回的跑着,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

當我跑到陽台的時候,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朵煙花,在瞬間炸開來,非常的漂亮,有的像銀色的流星,有的像花朵,有的像橙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陽光,把我們的大地照得如白晝一樣,過年之前家家户户都會張燈結綵,我家也是不例外的,一大早上爸爸媽媽就開始忙碌,媽媽擦着桌子,椅子凳子,門窗地板,裏裏外外都擦得乾乾淨淨,玻璃也擦得明晃晃的。

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不偏左不偏右,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很好的,站在旁邊的我,看着爸爸,媽媽都看傻眼了,沒有一會兒,家裏面就變得煥然一新了。

除夕的晚上,大家都開始吃年夜飯,代表着歲歲團圓,家裏人團聚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事情,老人們看到兒孫滿堂,享受着天倫之樂,感覺自己過去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是沒有白費的,年輕的一輩,可以藉此機會給父母表達感激的情意。

吃好了,年夜飯以後,大家還會聚在一起,等待的新的一年的到來,晚上燈火通明,鞭炮聲聲,大家一起守歲,告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大家在三十的晚上還要放一掛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新一年的腳步。

七年級,八年級各家就要走訪親戚,四處問好,拜年,串門子。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代表歲歲平安。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願的一種方式。在七年級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這是掛開門炮,是個開門爆竹,為了祈求竹報平安,圖個吉利,代表開門紅啊!

春節真的是很美好,很快樂,春節是人人都很喜歡的,在我的眼裏,春節是非常精彩的日子。

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 篇5

又是一年春節到!突然就想起魯迅先生的小説《祝福》的開場白:“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説,就是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於是,揮之不去的.有關兒時過年的記憶便如春潮般湧上心頭,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

兒時過年,越是接近年底,孩子們就越是興奮,早早盼望過年,心情十分迫切,整天扳着指頭盤算天數,怎麼還不過年?心兒就像被貓抓似的,要的就是過年的那種喜氣氛圍。大人們越來越忙碌,忙着掃塵跡,忙着添新衣,忙着辦年貨,過年的氣息,就在年前的準備中,一點一滴地流淌出來。

印象最深的還是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總會有兩三個四、五十歲的婦女挎着個蓋一塊好看花布的小竹籃,在各村各家遊走,裏面放着一些印有灶王爺的畫紙--油印的、很薄,還有就是在祭拜灶王爺時用來燒的香,價格也很便宜,只要五角錢,對啦,在老人們面前千萬不能説是買灶王爺,要説請,為這事我們小孩子可沒少挨訓。灶王爺那是誰?是天庭派到人間的使者,每年都要向玉皇大帝報告每家每户的善惡舉動,玉皇大帝則根據灶王爺的述説來決定家家户户的吉凶禍福,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都能平平安安、避免災禍,家家都要多供奉瓜果點心,包些水餃來先讓灶王爺先享受,好讓灶王爺的嘴巴變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那裏多説些好話,祈福來年風調雨順,糧食缸滿囤滿。

小時候過年,可以跟着大人們趕趕集,洗洗澡、理理髮整個煥然一新,給男孩兒買個泥老虎,給女孩兒買朵花帶,捏個糖人,粘個糖葫蘆。接下來新年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周圍響着零星的鞭炮聲,那是孩子們從那串長長的鞭炮上偷偷取下來的幾顆,幾個頑皮的孩子聚在一起找來一個破舊的茶缸,最好是底下有洞洞的,把單零零的一個炮扣在下面,捻子露在外面,然後找一根長長的乾柴,杵到旺旺的爐火裏點燃,帶着火苗點燃了炮捻,然後迅速逃離,轉身時那個舊茶缸已被氣浪拋到半空,招來一片天真無邪笑聲。這時大人往往會嗔怒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話,而淘氣的孩子們則早已一溜瘋跑到別處去表演下一個精彩節目。鄉村裏處處瀰漫着濃濃的年味,左鄰燉雞,右鄰煮鴨,家家户户炒花生瓜子、炸丸子炸果子、蒸起白麪餑餑一籠屜接一籠屜,預示着來年的日子會芝麻開花--節節高,就這樣燉着、煮着、炸着、蒸着年就到了。

中國人沒有誰不看重春節的,尤其是在寫春聯和貼春聯上。過去街上很少有出售春聯的,一般都是自己買來紅紙、墨汁、毛筆,帶上一包價格稍貴的香煙,在村上找一個會寫毛筆字有學問人,根據需要給寫幾幅大吉大利的春聯,春節祝福語《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年三十中午以前一定要貼在門楣上,給人以萬象更新,大地回春的喜悦感,使新年的味道越來越濃,那種濃濃的年味,才叫有滋味。

過年了,可以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可以和夥伴們一起到大門外已經收穫的田野裏盡情嬉戲,可以無拘無束地瘋玩,可以不再要寫作業上學,可以晚睡晚起,可以得到望眼欲穿的壓歲錢,可以得到劈啪作響的小鞭炮,可以吃上平時看着直咽口水的好吃的東西,米花糖、年糕、炸果……一大堆零食將肚子撐得飽飽的。

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好像過年就應該下雪,不下雪就不叫正意義上的過年。過年的時候下雪,白皚皚的雪地襯着紅彤彤的對聯,那一縷淡淡的墨汁飄香,真是沁人肺腑。奶奶則喜歡貼門神,白臉兒是秦叔寶,黑臉兒是尉遲恭,再放着幾個小花炮,説不出來的熱鬧。大年七年級清晨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叫做開門紅。

如今年復一年,隨着“爆竹聲中舊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

30多年來,我們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風雨歷程,真切感受到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深體會到現代的生活天天都如過年般的富足與幸福。現代城市裏,商業社會的快節奏早已沖淡了人們對新年的憧憬。過年的東西都是現成的,走在街上,滿眼望去,皆是商家貼出的各色花花綠綠的商業廣告和春年節期間的優惠活動告示,熙熙攘攘的人羣潮來潮往。商場裏的年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隨用隨買。家裏的清潔衞生提前聯繫了家政公司,年夜飯也是早在酒店預訂,省時省心省事!可是卻缺少了小時候對“年”的那種期盼,絲毫感覺不到曾經記憶中的年味,曾經的激情,帶給孩子們更多、更美好的歡樂,留戀起兒時那熱熱鬧鬧的年了,無法揮去那份鄉情與童年色彩斑斕的夢。春節將至,實際上我是更希望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能夠延續我們記憶中的傳統風格。

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 篇6

這幾天我們收集了很多資料,但是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春節了。

每年的農曆正月大年七年級,是中國的春節。在中國的所有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對於中國人來説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新年的時候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十分熱鬧。

中國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就開始過年了。在這個時間裏,家家户户都會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放鞭炮、寫春聯,做好各種食品及工作,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晚上的時候,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説説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

過了除夕自然就是大年七年級。從大年七年級開始,人們就要走親戚、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的時候要説一些健康的吉祥話,不能説不吉利的話。

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 篇7

今年春節,我們回外婆家過年。外婆家在恩施,那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在那兒,我度過了一個土家春節。

春節走親訪友,每當客人到自己家做客,好客的土家人有自己特有的歡迎方式——放鞭炮。放鞭炮也有講究,先放上一串長長的細鞭炮,完了,主人再放上幾個炮竹,那種大大的炮竹,發出很大的響聲,狗狗聽了都會嚇跑。

放完鞭炮,主人領客人到專門烤火取暖的地方。這個地方很特別,土家人在地上挖了一個方形的大坑,裏面堆上柴火,熊熊的火焰散發出熱量,大家都圍坐在火坑旁邊取暖聊天。天花板上掉下一個長長的鐵棍,末端掛上鐵壺,熱水就是從這裏面燒出來的。天花板上掛了很多大塊大塊的臘肉,是柴火燃燒後的煙燻制而成,象在向大家展示着今年的勞動成果。烤火的同時,主人端上當地特有的綠茶,小茶几上擺滿了各種誘人的小吃,土家人自制的玉米泡,麥芽糖,過年必備的餈粑。

吃飯的時候到了,客廳的桌子上擺滿了美味佳餚。印象最深的是年肉。這個菜只有過年才會準備,是用很多塊足有一釐米厚實的臘肉和糯米一起蒸的。裏面的糯米飯是我的最愛,糯米飯飄着臘肉特有的香味,聞起來就要流口水。除此之外,洋芋土豆飯也非常有特色,土豆的香味夾雜着鍋巴的香味,就是沒有菜,我也可以吃兩碗。

土家的春節豐富多彩,我無法將他一一描述。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和我一起去土家過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