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作文>

【精品】傳統節日作文錦集10篇

作文 閲讀(1.44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傳統節日作文錦集10篇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我就趕忙去菜市場買了幾束艾葉。插在了門上,放在了屋裏。

頓時一股中藥的清香在屋內瀰漫開來,讓人沁人心脾。這是艾葉的清香,更是傳統文化的味道。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端午節插艾,也演變成我國端午節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為傳承和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我國特意把端午節、中秋節、春節規定為法定假日,目的是引起國人的重視,尤其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傳統節日文化薰陶,讓青少年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但因許多籌劃和創意不到位,導致現在即使放假了,卻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比如很多人竟不知道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的來由、風俗,以及應賦予的時代意義。

另外我在一本書上看到,早在一千多年前,從中國起源的端午節就傳到了韓國。從1967年開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韓國定為“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受到國家的保護和扶植。後又經過二十多年的精心準備,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於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及無形遺產”。我認為,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光榮,同時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尷尬。

弘揚傳統文化刻不容緩,需要國人的共同努力。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今天是8月6號,農曆7月初7,傳説中中國版情人節的日子,通宵看完幾期相親節目《稱心如意》後,寫上心情“都七夕了,暗戀我的人啊,你們怎麼那麼沉得住氣啊。”很自戀很大膽的一條説説。我承認這不是出自於自己的手筆,卻是我對七夕的一個念想吧。

23歲的我討厭過任何兩個人的節日,也許説是羨慕也無不可。我已經很多次自己或是被身邊的朋友提及單身的問題,許多人説你為什麼不找個男的脱離光棍行列。其實仔細想想,如果真的想談個朋友,那何其簡單,現在狗急了都會跳牆,更何況面對這個即將到來的情人節的一大羣老老少少的光棍。我甚至跟身邊的好友説,要不等七夕誰約我和他一起過我就答應誰算了。

看吧,這就是被七夕逼急的一個很傻的想法,可是我確確實實的想過,也想要付諸行動過。可是,冷靜下來想想這樣的愛情是我想要的嗎?甚至可以説這是所謂的愛情嗎?也許是戀愛卻不是我想要的愛情,充其量是寂寞的消遣物或説是情人節醖釀出來的產物。許多人會説,現在哪有什麼愛情,沒感情的在一起過着過着就有了,只是你要求太高了。好吧,我承認我的要求是挺高的,不是條件,只是感覺。

這個假期每天晚上一個人在家,面對着電腦,獨守着這座空城,或聽歌,或看電影,或發呆,突然的就覺得自己真的好孤單,抱着雙臂,那麼熱的天我卻覺得全身發冷,平時我很大大咧咧,卻有着不為人知的細膩,別人問我我總會説一個人挺好的,可是就在那一刻我真的不想再一個人,我覺得我真的沒有勇氣再假裝很堅強,再沒有勇氣向別人得瑟一個人的自由生活了。

近幾年來發生了許多事,事情的背後依稀見證了許多的事情,如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事談論了太多太多,我以為我真的理解了,也明白了,卻又一次次的推翻想法,然後重新構想。很多事,真的要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其中的真正韻味,是酸是甜或是苦或是辣的那些種種,不僅只是一個簡淺的過程,甚至是一次全新的蜕變。

經常會想,一個人的蜕變,需要多久。有人説只需要一個信念,有人説可能只要一秒,有人説那是個過程,有人説可能需要一輩子。這麼多可能,那我的蜕變,需要多久?依舊是迷茫的。我曾經想要改變,從頭到腳,從內而外,從內裏思想的淺入深,所有的所有我都想要改掉。我一直想過全新的生活,所以才會那麼迫不及待的想讓自己蜕變,彩蝶的破繭而出是不是就是她美麗的開端?那我的蜕變是不是也是幸福的開始?

舊時光是個美人,已經過去無需再念。但是,在未來的日子我也要過的美美的,即使是沒有依靠的日子。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的,一起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心境迎接七夕。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團圓日,這讓我聯想到我們家過春節的情景。每次三十晚上我都要回爺爺奶奶家,給爺爺奶奶拜年,他們會給我一個大紅包,我接過紅包,換上新衣服,就下樓玩了。

“林林,上來吃餃子了!”奶奶説,所以説我不得不上去吃餃子。吃飯時我一連串兒吃了一盤餃子,連飲料都沒喝就去看春節聯歡晚會。

看春晚時,爺爺對我説:“你知道嗎?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獸,叫‘年’,它經常咬人,後來人們得知它害怕紅色,便家家户户在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把它嚇跑了。”我説:“知道呀,您以前給我講過!我還知道春節的習俗呢!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守歲。“爺爺現在九點了,小雨還在樓下等我呢,我要去找她玩了。”我説。“好。”爺爺答應了。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盛大隆重的春節,有象徵豐收與團圓的中秋節,還有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的清明節……我最喜歡哪個傳統節日呢?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是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媽媽曾經給我講過端午節的由來:一個名叫屈原的人,在戰國時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着一塊石頭,跳到汩羅江裏自殺了。附近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連屈原的影也沒有。漁夫很難受,他將竹筒子裏的米撒下去獻給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到來之際,媽媽會給我或買或編一條五彩繩。就是拿上五顏六色的`繩子,並列排在一起,搓成一根長繩,帶上玉線,上面掛個小彩珠或小鈴鐺,一根漂亮的五彩繩就完成了。我高興地把它戴在手上,左瞧右瞅,再甩甩手臂抖抖手腕,小彩珠或是小鈴鐺像快樂的小精靈,叮鈴叮鈴地跳躍着。

端午節裏最盼望的還是吃粽子了。粽子是用翠綠的粽葉包成的。打開粽葉,裏面是晶瑩剔透的江米,吃一口,軟糯而清香,散發着誘人的香氣。每當端午節這一天,老孃總會拿出自己親手包的粽子,讓我們吃個夠。

每年看着老孃包粽子,米寶寶呀,棗娃娃呀,在她的手裏那麼乖巧聽話,感覺特別有趣我也忍不住想試試。“把米可要盛的滿滿的!一定要包緊裹好嘍!”老孃一百個不放心地指點着,我一邊聽老孃説一邊包。首先把兩片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盛上江米,再放上幾顆紅棗。有的時候我的手會不聽話,也許是粽葉或是江米調皮,粽葉捲成的漏斗狀的口總有小縫,米就撒的滿地都是。勉強收拾好之後,用剩下一半的粽葉把米包住,用白色的線捆住,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老孃包的又快又漂亮,有稜有角,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我包的又慢又醜,東倒西歪,哈哈。不過俗話説得好,“勞動者光榮,勞動者最快樂。”

經過五六個小時的小火慢煮後,關火,燜至自然冷卻,粽子出鍋了。媽媽首先拿出一個,放在鼻尖,閉目深吸一口氣,滿足地説:“最愛端午節裏媽媽的味道。”我呢,戴着五彩繩,吃着粽子,模仿着媽媽的樣子,説道:“端午節里老孃的味道,我的最愛!”

多麼有趣的端午節呀!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快到了。

每到清明節幾乎家家都要做青團。青團由艾草汁、麪粉加糯米粉揉成麪糰,然後在麪糰中放進餡料。青團的口味既有甜的,也有鹹的,我最喜歡吃鹹的。圓圓的鹹青團,頂上尖尖,像小姑娘可愛的小帽子;甜青團是扁扁的,用模具可以敲上各種花紋圖案,好看極了。青團做好以後是放蒸籠裏面蒸上半小時,蒸好出籠再用扇子扇一扇,表面會變得非常有光澤,碧青油亮的,彷彿一塊綠寶石。這個時候,我總是迫不及待拿起一個大青團咬上一口,清香宜人、甘甜美味,可好吃啦!

清明節的時候,大人們會還帶着我們去掃墓。我們懷着沉重的心情,把各類祭品和芬芳的花朵放到先人的墓前,給逝世的祖先磕頭行禮,清理墳墓四周的雜草垃圾。

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提到春遊踏青,我班的同學們可興奮呢!大家帶上零食、飲料等,一起分享美味。同學們在草地上嬉鬧、奔跑、放風箏。看着風箏高高地飛在天空,都巴不得自己也變成一隻小鳥自由翱翔在藍天。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着它特有的文化和意義,給我的童年也帶來一些有趣的回憶,令人難以忘記。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俗話説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每個地區都有着不同的節日風俗。在中國,除夕就是最熱鬧了。

除夕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稱大年夜。除夕這天晚上鞭炮聲不斷,非常熱鬧。

現在就由我來説説我家是怎麼過除夕夜的吧!

在除夕夜這一天,我們家就會打鞭炮。早上,我還是照樣睡我的懶覺,媽媽早早的起牀打掃房間,爸爸也跟着媽媽一起幹活。中午,我們還是平常一樣吃着普通的米飯。晚上,便是熱鬧非凡,玩的很開心。

我們會先拿些白蘿蔔來,切成小塊,再在上面插上蠟燭,然後點上火,放在家的各個角落。隨後,我就會吧家裏的燈全部開起來。吃晚飯的時候到了,我們一大家子都會跑到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吃完飯,我就會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玩鞭炮。

玩着玩着,時間久匆匆地過去了,我們就都上樓了,但沒睡覺,這就是在樓上玩。

到了晚上十二點,爸爸就去打響了鞭炮,點上了煙花,很漂亮。打完後,爸爸就帶我去了廟裏,具體我也不知道怎麼説。

這就是我家的“除夕夜。”除夕夜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名“老人節”。今年的重陽節過得特別有意義,因為我們學校組織了全體同學到東成敬老院送温暖,獻愛心,陪老人們度過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來到敬老院,我們老師的吩付在敬老院門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後提着抱者花花綠綠的營養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們。公公婆婆看了我們後,心花怒放,立刻排成兩隊隊伍歡迎我們。好象當我們是他們的孫子了。

後來,紅十字會的一位阿姨和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們還有我們學校的校長輪流上台演講。最受人歡迎的要數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沖沖忙忙地上台説了幾句祝福的話,就説“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説就暫告一段落。

我們非常醒目,立刻把禮物交給了公公婆婆,而且我還對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説了一段祝福的話:“祝老公公老當益壯,身體健康”呢!老公公聽了樂呵呵的好象十分開心。為了哄公公婆婆開心,我們幾個同學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和她聊天,給她按摩,聽她講故事。雖然講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仔細一聽,故事裏藴含着老婆婆的熱情和好客,使我百聽不厭。

快樂的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沒有了像剛才來老人院時的興奮,心裏好像有什麼想不通似的:我看見東城敬老院裏的孤寡老人,觸景生情,擔心我老了之後也會在那裏安家,沒有親人來看望,每天孤孤單單,生不如死。不過,經過一會兒思考我那個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現在老人院的工作人員已經改變了很多,對公公婆婆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好,所以,我又恢復來時的心情,和朋友聊天、歌唱……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傳統節日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紀念祖先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紀念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傳統節日清明節掃墓。

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用火燒着,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磕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傳統節日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傳統節日作文 篇9

我的家鄉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其中我最喜歡元宵節和中秋節,不僅僅是因為有好吃的湯圓和月餅哦!最重要的還是節日的習俗。

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風俗和習慣;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傳統;不同的節日有各具不同的特色。

元宵節,傳統的習俗就是舞龍燈、吃湯圓。每逢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在這一天裏,每家都要吃湯圓。早上到上午的這段時間,賣湯圓的店鋪在這時候生意會特別的紅火,因為有很多人在這一天會買湯圓吃。當然,也有一些人家會買一袋糯米粉回家自己做湯圓。晚上,一家人坐在桌子前吃熱氣騰騰的湯圓,寓意在新的一年裏一家人會團團圓圓。吃完湯圓,這時候到了元宵節最精彩的部分——舞龍燈。熱鬧的敲鑼聲、打鼓聲,雙目炯炯有神的大龍頭,長長的龍身,漂亮的龍尾。龍燈轉過街道,就像“神龍擺尾”。龍燈經過的地方,家門口就會燃放煙花。五彩繽紛的煙花在藍得發黑的夜幕中綻放,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菊花。煙花,為元宵節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中秋節,傳統的習俗就是吃月餅、看圓月、賞桂花。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在這一天的夜晚裏月亮會特別圓。白天,人們會到商店裏、店鋪上去買水果月餅、蛋黃月餅、牛肉月餅……各種各樣的月餅。晚上,所有人都會到陽台上看月亮。八月十五,正是桂花盛開的時間,在夜晚大家會在空地上看白玉盤似的月亮,吃圓圓的月餅,這時,遠處還會傳來桂花的芳香。在月圓之夜賞桂花、吃月餅,這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在異國他鄉的人也會借皎皎圓月遙寄對家人的思念。

傳統節日作文 篇10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