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語文>

美術評課稿通用15篇

語文 閲讀(1.1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麼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評課稿通用15篇

美術評課稿1

這是由海濱一小的 王老師執教的《風兒吹過》一課,從整體上看,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環環相扣。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王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通過聽風——模仿風——感受風——畫風,層層誘導深入,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於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二)王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着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説明執教者課前、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不足之處:

1、教師上課語氣過於平淡,要富有激情,不要吝嗇激勵學生。

2、教師拿出迷你電風扇讓學生感受風的時候,學生感覺到涼快,這時教師總結了不同季節吹過來的風有不同的感覺,這時教師是否提出問題讓學生説一説冷暖用什麼顏色表達好。讓學生從不同的色調中嘗試出不同的表現風的方法。

美術評課稿2

幾張普通的彩紙,看似簡單,在經過折、卷、撕、再組合之後,不經意間就會出現神奇。接着,各種各樣有趣的臉躍然在眼前,這是一年級小朋友呈現給我的感受。

這是一堂一年級手工製作課《有趣的臉》,在樑晶老師的課堂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美術課無拘無束的自在和快樂,深刻體會到各類紙張的無窮魅力。

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的培養最具有成效的課程之一,而想象力則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所以在新課程中就要求對學生進行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

同時新課程中也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

樑老師的這堂《有趣的臉》就是在趣味無窮的情景體驗和濃厚的情境氛圍中進行的,學生在教師逐步引導和點播中既張揚了個性,又輕鬆愉快地消化了本課的知識。

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具、形式各異的卷折方法讓學生產生激情與興趣,主動參與,釋放激情,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

並通過這種學習活動,給予學生髮揮個性的自由,表現獨特個性的空間,同時也在這一活動中讓學生初步感知、瞭解人臉的基本特徵,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美術評課稿3

《今日菜單》一課是尹老師執教的國小美術第2冊第14課。教學為綜合學習活動。從學生主體出發,拓展想象空間,運用,進行創造,讓學生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去感受、去表達、去參與,既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又獲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課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1、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體驗、思考、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改變過去以技法訓練為中心的教學體驗,更加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用美術語言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課堂上也能得到陣陣掌聲和笑聲。製作、評説時由於沒有侷限,可以説作品的優缺點,也可以根據作品的形式來講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學之間也有互相辨認等激勵的場面。顯然學生學得輕鬆又所得。

3、通過各種製作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充分發揮了小朋友們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一切讓學生來進行自主地探究學習。教師利用課件播放本地風景“小七孔”並設計一個太陽餐館展示很多菜餚,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更貼近生活,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自己的家鄉,更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情景之中,教學設計都以學生為主,努力讓他們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學習的答案,並鍛鍊其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積極思索,尋找方法,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美術評課稿4

本學期有幸去觀摩了這次的美術優質課評比,南老師的《電影的始祖——皮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覺得南老師在教材處理上非常巧妙,難易適中,讓學生學有所獲。

以一句“一張牛皮居然喜笑怒罵,半邊人臉顯出險惡忠奸”來分析瞭解皮影藝術,非常的巧妙。最先找出皮影藝術都是平面側身的,抓住皮影的本質特徵。再通過對比發現皮影藝術需要透明的、膠質的皮質的材料做皮影,才會有色彩,不會只有黑影。用紅、黃、白、黑表現皮影人物的賢惡忠奸。再出示《三打祝家莊》中的四個人物,讓學生去辨認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如何區分?主要有哪些區別?師簡單示範畫一個好人的皮影人物造型,為學生後面的練習做準備。讓學生為《晏子使楚》設計人物形象,然後上台表演。劇本事先老師準備好。

總之這節課,讓我覺得每個點都設計得很到位,將難的內容,南老師總是能通過各種方法將這些內容轉化簡單的方式,讓學生通俗易懂。在劇情表演這個環節,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們經常會讓學生上台表演,可是都是學生自己臨時簡單編的,往往都是沒有內容可表演,很空洞。而南老師課前先給學生提供劇本,然後根據劇本表演,這樣才會入戲呢。讓孩子直接上台表演,確實很難的,再好的演員都需要劇本呀,這點特別值得我學習。

南老師在皮影的製作方法上,沒有讓學生深入瞭解,而是簡單帶過,我不知道這樣處理是否恰當?

美術評課稿5

這堂由勝利國小李莉老師執教的《動物面具》一課是人美版教材第五冊中的第九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首先,李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李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創設情境,説一説:

通過為動物王國選舉國王這一情境導入,讓學生來説一説選誰做國王,並講出理由。

二、觀看圖片,談一談: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各類動物形象的面具,豐富學生視覺,讓學生談一談面具的起源、歷史和作用。

三、欣賞範作,學一學:

通過展示示範作品,讓學生分析製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動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

以小組的形式先思考後製作,同學間互相幫助。

五、展示作品,評一評:

讓學生帶上已做好的動物面具來發表動物演講,參加競選,學生和教師對動物形象加以講評。

在課堂上,李老師以他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説,這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淘範文網中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有思想、意識、情感、慾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與教育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人,我們不僅要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更應切實地將他們看作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於“授之以漁”,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丁老師在指導學生製作方法時採用讓學生欣賞範圖,並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獲得製作方法,瞭解所需的材料。丁老師已經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他讓學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由於美術課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也就是説,各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我在賞評這堂課時,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還有一些缺憾:

第一、作為一門動手性極強的學科,美術課的示範教學是指導學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環節,示範教學貴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丁老師在此環節上有些疏忽,我認為可以在學生製作前,老師也展示一個自己製作的動物面具,教師的作品往往給學生的視覺衝擊是最大的,影響也是最深的,在動物演講這一環節中,教師也可以代表自己製作的動物進行演講,與學生一起互動。

第二、本課的開始與結束沒有做到首尾呼應。導入時教師創設的情境是“為動物王國選舉國王”,在評價時,,並未明確地選出哪個動物是國王,也就是説動物王國產生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我建議教師可利用1~2分鐘時間來投票選舉最終產生的動物國王,這樣課就更加豐滿、完善了。

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地把握這兩點,就一定會更加深切地體驗到課改帶給美術教育的無限生機。

美術評課稿6

經過三天的聽課,獲益匪淺。感覺這一次的優質課評選的教師的授課無論從課程內容、課程設置、課件製作、課堂互動、語言表達等方面,都達到了百花齊放的狀態。以前的這類評比活動也參加過,但多數情況都是就是那麼幾個教師讓人感到特別優秀,其他的都相對比較平常。而這次正好相反。

三天的觀摩時間很短,聽完整個課程,仍覺意猶未盡。下面就觀摩的過程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1、本次評比講授的課程全部為山東美術出版社的美術鑑賞及其他選修教材內容。我校現在使用的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教材,二者有一定的差別,編寫的角度不是一樣的。這給聽課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受。一定程度上窺探了魯美版的教材全貌。

2、參加評比的教師在課程設置、內容安排上都比較有創意,課件製作較為精美,音樂課件的大量使用使美術教學的課堂效果更加良好。

下面就幾個案例談一下聽評課感受:

案例一:xxxx年5月19日膠州實驗中學倪麗娟利津二中

課程《中國民間美術》

課:常規導入,使用電腦課件。用喜慶的音樂突出年節的熱鬧,烘托節日氣氛,學生聯想音樂所能代表的現實環境。通過音樂導入紅紅火火的民間美術作品。學生閲讀教材,找到什麼是民間美術並回答。

評:音樂和美術合稱為藝術,可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用喜慶音樂的形式導入民間美術,恰到好處。喜慶的音樂容易使人聯想到春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而這一傳統節日又是由很多民俗活動構成的,民俗活動恰好是民間美術樣式的載體。如:春聯、門神、掛箋、窗花、年畫等等。學生通過音樂很容易想到這些美術樣式。整體導入富於聯想、貼近生活。

課:瞭解了民間美術的界定,同學們試着發現一下我們自己身邊都有哪些民間美術樣式。學生回答(積極踴躍)

評: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授課的最根本任務,不能空講,要結合生活才能使知識在學生心裏融會貫通。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的美術樣式,也是對於美術的定義的一個鞏固。

課:觀看視頻圖像,展示各種樣式的美術作品。然後觀察同學們手中的民間美術作品,主要是觀察色彩和造型兩個方面,討論分析民間美術作品的寓意性和象徵性。

評:課前教師發給同學們已經準備好的民間美術物件教具風箏、布老虎、年畫、泥玩具等。然後利用多媒體表現作品。學生不但能從多媒體中觀看到民間美術作品,更能從手中拿到的作品中親身體驗到民間美術作品的意義特徵。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只停留在表象上,更能深入內心。

課: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共有4名同學回答了手中的作品)。學生分析的不錯(感覺學生整體素質比較不錯,這也是倪老師本節課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師引導着逐步深入分析。

評:分析的過程更要注重啟發式的引導方法,少一點直接性的引導。(如布老虎的象徵性意義分析,引導學生分析可以試着讓學生從整體觀察色彩,再從老虎本身代表的含義上入手,比引導學生説“布老虎身上的大紅和黃色是不是很鮮豔”要好一點。

課:播放教師親身參與的年畫視頻讓學生觀看,然後運用圖片手段展示民間美術作品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並作簡要分析,總結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

評:立意新穎,教師親身體驗的視頻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增加了觀看的趣味性。適時的總結起到了趁熱打鐵的作用。

課:教師出示現場的一些較大的民間美術作品,學生觀看並討論分析。擴展練習:1、山東省有哪些民間美術樣式?2、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福娃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學生回答較為不錯)

評:課堂練習必不可少,主要起到知識鞏固、總結的作用。練習的關鍵是選題內容。這兩道題選題合理,貼近生活。山東省的民間美術樣式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民間美術樣式。如:高密剪紙、膠州麪塑、棗莊泥人、萊西葫蘆雕刻、楊家阜年畫、濰坊風箏等等。奧運福娃選題更趨時代性,讓學生體會民間美術的樣式是深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的。

課程總評:倪麗娟老師的課程設計整體比較好,沒有出現前後時間段不協調的現象,是一節十分生動的互動型的課程。開始用喜慶音樂導入課程,讓學生以一個比較熱情的節奏不如課堂教學,這時也個十分成功的環節。學生互動的較為成功,回答問題積極踴躍,活躍的課堂氣氛使整節課輕鬆愉快,也為老師更好地發揮創造了條件。學生中個別同學對民間美術的熟知也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師採用多媒體、掛件和實體物品綜合的授課方式不但

是學生能夠看得到,更能摸得着,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中兩名同學精彩的回答,倪老師即興送學生的民間美術作品使師生互動氣氛達到了高潮。貼近生活的問題設計也是本節課設計的一個亮點,讓學生回答山東地區有關的美術作品,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家鄉。福娃問題更是貼近時代特徵,更是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

倪老師的這節課使整個評比課中的開頭課,,之前沒有可以參考的,但聽完她後面的課之後,我們幾個人研究了一下,覺得他的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評比繼續進行中,好的課程頻頻出現。張煥玉老師的可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耳目一新。

張煥玉濟南市濟鋼高級中學《中國古代青銅藝術》

張老師的課雖然是讓人感到沉重的青銅器,但整個課程的氣氛卻是十分輕鬆的。平淡無奇的內容在張老師的課堂中經過創造呈現出另外一種形式。他把課本知識經過揉和、整理、拓展分成三大部分,並且以一個導遊的身份來介紹講解歷史、評説歷史,即“識廳”、“賞廳”、“評廳”。三個“廳”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進行的。採用導遊的形式,比較新穎別緻,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件製作較為新穎,切換時清脆的金屬聲音,從另一個側面加深了同學們對青銅器的印象。

課:進入“識廳”首先提出問題“什麼是青銅器”,圖片示例分別列出青銅器的不同的種類樣式,並分析各種不同形式的青銅器的主要功用。及各種不同種類青銅器具上的紋樣:夔龍紋、饕餮紋、竊曲紋等。根據所認識的不同的樽、爵、鼎、簋等,給出一個圖片示例,進入“考考你”環節。學生根據剛才所學的內容,分析展示的圖片。

評:生動的語言描述,合理的教學環節設計,構成了本課成功的開始。基礎性知識鋪墊的“識廳”讓學生了解到青銅器的真實面貌。而在其後鞏固性的練習使同學們加深了對青銅器的認識。

課:導遊繼續前行。觀察了第一部分的“識廳”後,進入第二展廳“賞廳”。這裏主要展示的是青銅器的發展歷程。從夏朝到春秋時期的青銅器發展歷程是不盡相同的,每個時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無論從體積、重量、造型、紋樣、用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總結各自特點並對整個觀賞過程進行點評。

評:課程講到這裏已經差不多一半了,張老師從不同的時期着眼於青銅器的不同特點。用圖示的方法一目瞭然,使學生容易接受不易混亂。採用表格對比的手法使每個時期的各自特點更加突出,更加鮮明。夏代時期青銅器體積小、重量輕,到商代變得大了一些,西周時期體積更加龐大造型更加規範。等到了春秋時期,體積又再度變小,重量變輕,造型更趨於文明,紋樣多是樸實自然的,而且銘文較多。

課:由“賞廳”出來,進入最後一個展廳“評廳”。評廳的主要目的是學生能運用“識廳”和“賞廳”的知識來評價青銅器具。觀看兩件青銅器作品。一個是尊,一個是鼎。從名稱、用途藝術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方面進行評價。

評:本環節張老師採用的是挑戰的形式進行的,有點類似電視裏的“想挑戰嗎?”,名稱就叫“挑戰解説員”。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整個課程進行質的飛躍的過程,學生由剛才的賞過渡到了現在的評。分組的解説方法,加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學生到前台的解説,鍛鍊了學生開放的性格,也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課:課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總結、提出期望。在總結本課內容的同時進而提出了保護文物的方法,使學生意識的保護文物應從自身做起。

評:本節內容在總結的基礎上提出的期望,屬擴展內容,不過正是這個擴展內容體現了素質教育的以人為本,重視育人的觀念。

整體評價:濟南市濟鋼高級中學的張煥玉老師的課程設置合理緊湊,實用性較強,可見整體聲音效果很好。三個展廳的設計,使學生耳目一新,帶着好奇去聽課。尤其是“挑戰解説員”環節更是把課程帶到了高潮。豐富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語言表達使得課堂氣氛熱烈而又活潑。

隨着觀摩的繼續,許多好的課程都陸續的浮出水面。xxxx年省優質課一等獎的濟寧市第一中學的萬璐璐老師的課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xxxx年5月20日上午第一節,我們在膠州三中聽取了萬老師的優質課《中西古典園林》。

課:課件採用了圖片和視頻圖像相結合的方法展示了中西古典園林。課程首先從欣賞園林的視頻開始,然後進入課題中西古典園林,學生參照教材,讀出園林定義,教師借園林的繁體“園”字講園林構成。

評:繁體“園”字解釋園林可謂新穎獨到,頗具創意。激發學生學習園林的興趣。課:園林的欣賞方法——三心二意法。“三心”即“清心”“文心”“鏡心”,“二意”即“畫意”“意境”。導入本課,詮釋園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園林面對面。

評:聽了萬璐璐的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語言。流暢的語言表達、完美的語言組織,是本課的授課過程好似一隻歡快的樂曲。視頻資料的導入,豐富了課程內容,使學生欣賞園林如身臨其境。

課:對比中西園林。西方的園林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秩序美、人工馴服自然的美感。學生在中戲對比中發現不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帶來的不同的美的文化差異。列舉了四時的園林美景,讓學生了解不同季節的園林。

評:如詩如畫的園林給同學們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課件中的音樂更是沁人心神。合理的音樂設置會讓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更佳良好。隨堂的小練習、提問也起到了知識鞏固的作用。學生氣氛活躍,回答積極踴躍。

課:播放蘇州園林的短片《憶江南》,從色彩、意境上讓學生感受蘇州園林。提出分類賞析法:框景、借景、分景、移景。對比中西園林藝術,作總結性分析。最後用真實的本地園林(膠州市)景觀解説結論。

評:條理清晰的分類方法,使課程脈絡更為清晰。借用實際的膠州本地園林景觀,使學生更容易賞析。課後的作業也是很有針對性的實踐性問題:拍攝依稀本地的園林景觀。讓學生在詳細瞭解園林之後再去和園林面對面,更能加深理解。

總體評析:萬璐璐老師的課程聽下來,似行雲流水,非常流暢,課堂節奏把握的很好,沒有多餘的環節,學生的互動性也還可以。語言組織和表達精彩,可見優美動人,是本節課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但有一點需要提的是:中西園林中不應把日本園林(枯山水)算作中西園林以內的,可以算作補充教學資料。

短短的幾天觀摩的時間結束了,仍覺意猶未盡。百花齊放的省優質課給了我太多的啟示,學到了太多的`課堂教學方法、處理課堂事件的手法、對待學生互動的方式等。同時由於本次使用的是魯美版的教材,也更豐富了我的美術鑑賞知識。縱觀整個優質課評選,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和教師的語言組織是整個授課的中心靈魂部分。通過這次膠州之行,我學到了很多:

1、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過程要更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班級根據不同的班級特點採取不同的措施,不可千篇一律。

2、要結合實際進行教學課程組織。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課程本身的趣味性之外,教師的語言和課程組織結構設計也是重中之重。很多優秀的理論型課程也正是從學生的實際環境入手,引導啟發。如勝利十中的潘志傑老師的《中西古典園林》利用膠州本地的園林景觀引入新課。蓬萊一中的陳湘怡老師的《中西神像雕刻》採用宗教引入的方法等。

3、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要創新。本次優質課的課件製作可謂精美。許多老師不但有圖片文字,而且都插播視頻資料,從全方位進行視覺教學。萬璐璐老師的《中西古典園林》精彩的視頻片段引人入勝。倪麗娟老師的近親身體驗的視頻更是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棗莊40中學的孫雲山老師的《北京故宮和巴黎凡爾賽宮》,更是用視頻恢復了圓明園的原貌,使學生更能感受中國文化建築的恢宏壯闊。

4、實物課件在課堂上使用的頻率也更為頻繁。實物課件以其“百聞不如一見”“看見不如摸到”的效果,對教學效果的加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張煥玉老師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使用的戰國編鐘模型,孫雲山老師的“斗拱”模型等。

5、課程設計要更注重實效性,結合具體實際。不要只講空空的理論,更要教會學生處理實際的方法。理論聯繫實際才能使知識發揮作用,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6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至關重要。一節好的課程要求語言組織合理,語氣流暢。這就要求要練好普通話,多讀書。這樣才能在授課時更加豐富,更加生動、富有趣味性。

7學生心理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如授課的導入要抓住學生年齡的特徵,分析其愛好,偏向,投其所好,才能做其他的課題,所以學生的心理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8、踏實備課是一堂課的基礎因素。只有備好課、備精課,才能上好課、出精品課。備課要不只停留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範圍內,更應廣泛涉獵,凡是和本課有關的知識都要準備。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

還有很多的感悟,自己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求證,不斷融匯。這一系列的獲益對我今後的教學活動將產生很大的觸動。為我的教學起到了強大的輔助作用。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促進教學能力的進步這才是我所希望的,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我會努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自強不息!

美術評課稿7

項老師執教的《好大的向日葵》一課是一節造型,表現課,這節課從整體上看,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每個教學環節安排得有條不紊,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1、有創意地使用教材

這課原本的題目是《好大的向日葵》,項老師根據的教學內容需要將課題改成了《跳舞的向日葵》。只有有想法有獨特見解的老師才會有這樣的舉措的。這課其實並沒有要求學生把向日葵畫得有多大,只要求學生認識向日葵並進行藝術再創造。因此《跳舞的向日葵》讓學生感受到向日葵的靈性,原來向日葵都可以像人一樣跳舞啊,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2、有目標有指導地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書中提供了兩幅名家作品一幅是梵高《向日葵》,一幅是伍必端的《葵花地》。項老師從兩個角度引導學生欣賞,對梵高的作品重點引導學生欣賞色彩,並讓學生從自己的彩色筆中找一找這些顏色。對於《葵花地》這幅作品,主要引導學生欣賞花瓣的姿態,花瓣像小女孩的裙子一樣,隨風起舞。有了這樣的引導,學生就不會盲目地在那叫“哇、哇”。

同時,對於這節課我也有自己的一點想法,這節課從學生的作業來看,表現形式不多,比較單一。我想也許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項老師在引導學生想象方面不夠,比如可以問學生“向日葵像什麼?”“向日葵可以做什麼?”有了這些問題作為鋪墊,我想學生創作起來可以形式會更加豐富。第二是項老師給學生提供的學生作品表現形式比較單一,有一張是三棵向日葵平行立在那裏的範畫,結果很多學生受這幅畫的影響也畫出了這樣的畫。

總之,項老師的這節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美術評課稿8

《眼睛的創想》是我們新課程剛剛增設的一個內容。這課的內容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楊老師選擇這課作為教研課,也是一種嘗試和挑戰。

楊老師從圖形的聯想導入本課的學習,在圓形和橢圓形的基礎上添畫幾筆變成想象中的物品,非常自然有效的引出課題。楊老師本節課讓學生欣賞了很多圖片,在欣賞圖片的時候都是有針對性,並且對每張畫的解讀都非常到位,比如把天鵝的身體畫成眼睛這張畫,引出“詩意超現實主義”。接着欣賞和眼睛形狀相似的物體。再是出示眼睛的機構圖。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創作,楊老師設計了一道填空題。我覺得這是設計非常好,但是後面學生的作業還是不理想,我想可能就是差陳老師自己的示範,如果陳老師能自己在黑板上範畫一下,比如可以用什麼替代眼球的表面,什麼替代上下眼臉上的睫毛。有了這樣的示範,我想學生創在起來就有內容可畫了。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美術老師課堂上的現場示範如果操作更有效。有時候畫多了,反而阻礙學生的思維,都不畫那根本不像美術老師,有些學困生還真不知道怎麼畫。我現在一般都是做些簡單的示範,留些餘地讓學生自己創作。

美術評課稿9

《戰爭與和平》,這一課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繪畫理論以及鑑賞等能力,胡老師花了很多的時間來備課,查閲了很多的資料。這一課主線脈絡清晰,講課富有激情,受到聽課老師和學生們的好評。從導入的沙畫到各個環節中畫家的代表作,畫面精美,胡老師在選擇範本上也是花了時間。本課通過《南京大屠殺》油畫實例,讓學生的心受到洗禮和震撼,環節引用新穎自然、啟發得當、設疑合理、師生互動,充分體現了民族精神和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並注重學生們情況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胡老師執教的美術鑑賞課《戰爭與和平》,採用繪畫、雕塑、沙畫、招貼畫等藝術形式綜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活動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在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藝術魅力的同時,呼喚學生的和平意識,體現藝術教學的人文精神。胡老師在課堂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欣賞不同作品對戰爭與和平的不同表現,讓學生們知曉戰爭的殘暴與破壞性,以及和平的可貴,對戰爭的正義與否的評價,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整堂課學生參與性強,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環節非常嚴謹、環環相扣,教學設計富有創新,體現了教師較好的專業素質,是一堂成功的公開教學!

美術評課稿10

這是一節網絡美術課,執教老師是周老師。

在課的一開始,周老師就用視頻展示孫悟空三借芭蕉扇,過渡到新課。通過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們展示課前收集好的扇子,並讓學生回答古代扇子的名稱。互相欣賞帶來是扇子,並讓學生以精煉的語言來描述扇子的種類,羽扇蒲扇摺扇紈扇等。

學生的課前準備的很充分,把氛圍渲染的很好。

在接下來的環節,展示的扇子圖片都是比較具有歷史性的,諸葛亮、宋江古代美女等。扇子根據羽扇蒲扇摺扇紈扇四大類分開,

教師課件展示扇子的詩文結合讓學生朗讀。提問,為什麼扇子還能存在還能的生活中?扇子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討論,學生的談論積極。

有一個值得提醒的是,可以運用一些現代的技術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觀看。最後在展評的時候,在展示不同身份的人物用扇子表演,但這個班級學生走秀效果也挺好的,學生積極性調動比較好,設置的競賽在整個課堂中貫穿,能激發學生積極性。教師問題設置合理。

周老師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她的語言表達,抑揚頓挫,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過渡語句措辭比較優美。

美術評課稿11

這堂由李建華老師執教的《蒼松翠柏——山石畫法》是湘美教材第八冊中的第二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整節課從總體上看,執教老師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

首先,李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中國畫——山石畫法特有的筆情墨趣,學習表現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李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回顧知識,説一説:通過回顧上節課內容"樹的畫法",讓學生説出畫樹的方法,由此引導點明本節課內容.

二、重點知識,讀一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即講解山石畫法,教師通過讓學生齊讀書上的"山石畫法",讓學生從整體上對山石的畫法有了一個初步瞭解.

三、欣賞範作,試一試:通過展示示範作品,讓學生了解山石畫的各種皴法,並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參與演示——試一試加皴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山石畫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四、重點演示,學一學:通過再次演示,指出學生嘗試時出現的問題,加深學生的印象,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進行練習.

五、展示作業,評一評:通過展示講評作業,使課堂達到高潮,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在課堂上,李老師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説,這是一堂重主體、重過程、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

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李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大膽參與演示,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在這樣一個輕鬆的情境中,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中國畫的獨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時,他們作品得到了展示,這極大鼓舞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藴含着極其豐富的情感.

二.有效互動,讓課堂充盈、靈動

本課是一節知識和技能性很強的課,內容較為枯糟,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李老師充分實施了"互動"這一方式.第一、通過讓學生講述"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使學生生動了解"把石看作天地之骨"的內涵,並且由於是學生自己的講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根據重難點"互動",教師出示不同皴法的山石範畫,讓學生對比欣賞感受皴的特點,提出問題:如何加皴?通過"互動".由學生上前演示皴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嘗試再進行畫法指導示範,巧妙解決了重難點。第三、結合評價"互助互動",在評價時,同伴之間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敏鋭的審美鑑賞力

三.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新課改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將學生看作教育過程中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於“授之以漁”,

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李老師在講授繪畫技巧時,採用讓學生欣賞範作,並通過提問題答問題,讓學生思考,逐漸引導學生獲得繪畫方法,瞭解有關注意事項.李老師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她讓學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此外,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顯示了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師素養。;由於美術課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在賞析《蒼松翠柏——山石畫法》的同時,我也有以下幾點建議:

1、本節課重點講解“皴法”,但在學生練習時,對如何起筆勾出山石輪廓,較為遲疑,我認為教師在畫石起手、組合等方法應講解一下,降低學生難度。

2、學生參與面較小,雖然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注意了“互動”教學,但參與面較小,只有個別同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得到鍛鍊都有所發展,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演示、小組比賽等形式,擴大學生的參與度,同時引入競爭意識提起學生的繪畫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雖然,本節課存在着若干缺憾,但總的來説,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破了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脱出來,使我們深切的體驗到課改帶給美術教育的無限生機。

美術評課稿12

《信封紙偶》一課教學為綜合學習活動。從學生主體出發,拓展想象空間,運用,進行創造,讓學生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去感受、去表達、去參與,既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又獲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課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1、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體驗、思考、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改變過去以技法訓練為中心的教學體驗,更加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用美術語言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課堂上也能得到陣陣掌聲和笑聲。製作、評説時由於沒有侷限,可以説作品的優缺點,也可以根據作品的形式來講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學之間也有互相辨認等激勵的場面。顯然學生學得輕鬆又所得。

3、通過剪剪、拼拼、貼貼、畫畫,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從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充分發揮了小朋友們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一切讓學生來進行自主地探究學習。從觀察力的培養“猜一猜紙偶是用什麼製作成的?”從概括能力的培養“你能説説雄獅紙偶的製作過程嗎?”從創造力的培養“從哪些方面來設計,能使紙偶製作的更巧妙、精美?”等等問題的設計都以學生為主,努力讓他們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學習的答案,並鍛鍊其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積極思索,尋找方法,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美術評課稿13

今天聽了葉老師的這節展示課,受益匪淺,以下幾點是我聽後的一點感受:

一、科學、智慧、緊密的預設

首先從設計虛擬的卡通城、展現生活中的卡通迷、卡通明星、畫家與影視中的卡通動物入手,繼而出示入城券、提出入城要求、學習入城本領,在學習入城本領時三個祕決的設疑布障與知識傳授相結合,同時進行作業練習,進行卡通表現的探究。最後是展評與律動,無形中營造的卡通城歡樂的情境,深深吸引了學生,引發了學生的對本課學習的需求與願望,產生了期待與探究效應。這樣的設計始終圍繞學生主體與學習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二、精湛、成熟、出彩的示範

美術課堂是美術教師的舞台,也是學生髮揮創意的天堂。美術課有其獨特的專業特徵,“教師示範”為主要特徵之一,而近年來,不少課堂借示範教學會造成學生臨摹、束縛學生思維為理由,更多地藉助多媒體教學而減弱示範教學,造成了美術課堂的專業性下降,非美術現象充斥美術課堂,美術教師專業能力退化,板書概括能力不強等問題。

葉老師在本堂課中卻特別強調了自己的板畫與板書能力,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精彩、成熟、出彩的示範教學,充分展示了課堂教學的美術特質,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也正是其精彩的示範教學,形成了其獨特而又不可複製的教學風格!

其教學導入就是從示範開始,用一支勾線筆,快速地在幻燈機的白紙上作簡筆畫,她將自己的臉畫成卡通畫,與學生邊談邊畫,引導學生觀察與體會。廖廖幾筆,自己形象躍然而出,學生一片讚歎。

在講授第一個祕決“特別大,非常小”時,考慮到教學的需要,葉老師運用棒棒糖的形象進行示範畫,既直觀,又簡潔。但這樣的示範並沒有引起學生臨摹,只是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了“祕訣”要領。

學生作業時的示範輔導往往是大多數教師所忽視的,其實學生在課堂作業中產生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傾向性與集體性。因此選擇其中的作業進行代表性修改示範,及時調整既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上的需要,又符合美術課的特徵,很有必要性。葉老師正是這樣在輔導中尋找羣體作業中的典型問題,及時有效地示範!積極引導學生的美術價值判斷與審美評價導向。如有學生在構圖上出現問題,葉老師及時進行了示範修正,使構圖立刻飽滿起來。如造型上不夠誇張、生動與幽默,葉老師就適當指引,使之作品更具美術特徵與卡通趣味!

最後的示範是在卡通形象畫完後,在情節的添加上出現,為分層作業作鋪墊。示範在師生互動中進行,教師隨着學生的回答隨機選擇添加,這樣的添畫示範更多的檢驗着教師的基本功與臨場機智。

三、多元、豐富、有趣的展評

新課程強調,在美術課堂要注重多元評價。《卡通寶寶》一課的評價貫穿課的始終。課的起始,葉老師就利用了學生的心理需求,設計了通向卡通城的入城券,是隨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與激勵的有效“武器”。入城券巧妙地設計成了卡通寶寶的大彙集,既吸引學生,又成為學生創作的素材庫。

在學生完成作業後,葉老師將孩子們自己創作的卡通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並請學生先評一評你最喜歡誰設計的卡通寶寶?老師再進行適宜點評。最後,還把自己製作的卡通寶寶獎勵給學生,學生都特別開心。

四、深度、回味、創意的情感教學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之中,特別強調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這是在教學中教師最難以把握與調控的目標。葉老師在教學中清醒地明白“潤物細無聲”的道理,她巧妙地將情感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如在第二次作業完成,作品添加完後,面對幾十個可愛的卡通形象,葉老師特別強調了每個卡通是有生命的,每個卡通會歡樂、會悲傷、會象人一樣有情感!在作品情境添畫的過程中,不露痕跡地強調了生活與藝術的結合、滲透了學生行為習慣與品質的培養、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最讓人回味的是第三個祕決的出示,在學生急切的目光中,出現的卻是一條空無一字的祕決!引發了一場感歎。這就是教師的創意,也是激發學生創意的優秀教學方法。解疑之際,教師引導學生從原創的角度思考卡通作品創作。這樣的引導,不僅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更是深層次地給予學生難忘的情感體驗!相信這樣的教學會無形地影響學生一生!

再如課堂教學行將結束時,葉老師用了一段意味深長的結束語,寄語學生不管是在20歲、30歲、還是70歲、80歲時,心中永遠擁有自己的卡通,心底永遠留有卡通般的純真,使課堂教學的內涵由此拓寬,情感得到昇華!

而葉老師的語言簡練生動,特別注重與孩子思維、心理的吻合,儘量讓每句話像“卡通”一樣充滿童趣。如在上課之前,她介紹材料時説:“請小朋友將三件東西整理好 讓它安靜地躺在桌的一角”,擬人的言詞讓孩子們對材料也有了感情。又如:“謝謝,怎樣讓它變成101分?”“為什麼什麼都沒有,老師卻説它是最厲害的祕訣?”、“你們想進入‘卡通城’嗎?”、“彆着急。只要表現好的小朋友,都能拿到‘卡通城’的入城券!” 明確的提問與各種的激勵語言,不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願望。再如“特別大,非常小”、“又生動、又滑稽”等用詞,是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兒童化語言,而美術語言(誇張、擬人)的教學滲透其中,最後才出示與歸納,起到點睛之效果!課猶如一杯清茶,又若一朵蓮花,純淨如水,温婉如玉。葉老師的課給我們帶來教學精神上的安慰與引領。我們的美術課堂要由簡單到豐富,再從豐富上到簡約!

這節課,只是葉老師成長路上的一個點,美術教學的路很長也很寬,如何以點成線,以點帶面?更多疑難問題還需要反思與研究,有待不斷琢磨與提高!

美術評課稿1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下面我就孫老師講的《前前後後》一課作簡要的點評。本節課教師能較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近大遠小、前後遮擋的形式規律,學習表現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節層次分明,語言過渡自然,突出了教學重難點的解決。下面我就結合孫老師的這節課,針對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重難點的解決談一點個人看法:

在這節課中,孫老師緊緊抓住本課的兩個教學重點即前後遮擋法、近大遠小法展開教學:

首先利用一組透視感比較強的圖片導課,接着出示一組水果靜物引出水果的擺放有前有後,並突出前後遮擋,為了鞏固學生的這一認識,教師設計了一個小練習,即怎樣表現這樣一組有前有後的水果,通過學生的參與以及教師的直觀演示總結出先畫前面的,再畫後面的,並且要有意表現出前後遮擋。

在接下來的解決近大遠小這一教學重點時,教師首先利用天空中的熱氣球引導學生觀察氣球近處的大遠處的小,接着展示一組有視覺衝擊力的圖片來印證近大遠小這一觀點,讓學生在觀察對比中得到了近大遠小的認知過程。

在總結出前後遮擋、近大遠小兩個基本規律後,教師在引導學生作業時,利用畫一組熱氣球直觀演示以及對一組作品的分析,告訴學生在作畫時要有意識地利用前後遮擋、近大遠小的規律完成作業,讓學生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又有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帶着這種意識去完成作業,從學生的作業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這一效果的取得與老師在上一環節教學重點的突出解決是分不開的。

由孫老師的這節課,大家可以得到這樣一種啟示:在教學中如何制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利用哪些有效的教學手段去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也就是説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去展開,教學重難點解決了,教學目標也就達成了,學生也會水到渠成地完成知識點的掌握與運用。孫老師的這節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當然,孫老師的這節課還存在着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隨着工作時間的增長,工作閲歷的增加,孫老師的課會有更好的進步。同時我也衷心祝願在座的各位老師的課也能越講越好,謝謝大家!

美術評課稿15

《十二生肖》一課是柳老師所教的一節五年級的美術課,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來歷,掌握十二生肖的繪畫方法、粘貼方法以及剪影的方法。課堂上教師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播放《十二生肖》的歌曲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來歷,以及十二生肖的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柳老師在教學中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通過思考和討論,教學中讓學生多些思考,自己去發現問題的關鍵,這個過程使學生掌握了繪畫、粘貼和剪影生肖動物繪製的關鍵不是設計十二生肖的五官、花紋,而是外形,要想畫、剪出的動物更生動有趣,更要突出、誇張的表現動物的外形特徵。

柳老師在教學中積極的開拓學生的視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 十二生肖不同的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及潛在的創造力。積極的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敢説、敢想、敢創造,敢於表現自我,正確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想象的樂趣,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得到發揮、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