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語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熱門】

語文 閲讀(9.76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敍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熱門】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①認識“亦、粧”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①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②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蒐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①同學們以前已經學了不少古詩,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②揭示課題: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①學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②説説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麼。

③自由練讀,讀出詩的韻味。

④誦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⑤練習背誦。

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抄寫《望天門山》。

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①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後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讀或背誦。

b.説説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c.背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第二課時

複習鞏固

①指名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默寫《望天門山》。

②配樂情境朗誦。

想象畫面

①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想象它所描述的畫面,與同桌相互説一説。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想象。

可用簡筆畫畫出來,也可用幾句話描述。

③交流各人想象的畫面。

拓展活動

①交流蒐集的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詩句。

②召開“祖國山河美”古詩朗誦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民,愛惜糧食。初步瞭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生字卡片、插圖、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20古詩兩首

鋤禾 憫農

日當午汗滴 春

一粒 盤中餐 辛苦

秋 萬顆

餓 死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仿影、臨寫、朗讀

課外: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嗎?能背誦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古詩兩首。解釋“古詩”的意思。詩歌以“首”為單位。

3、先學《鋤禾》

二、初讀指導

1、板書:鋤禾,領讀。解釋字意。

2、教師範讀、領讀全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用小黑板揭示:鋤禾當午粒粒辛苦盤皆

(1)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提醒學生前鼻音的字。

(3)怎麼記住這些字?學生自主學習,然後交流。

4、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和停頓。

5、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指導看書上的圖。這幅圖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畫的什麼?自由説説圖意。

2、當眾交流。

3、教師講“當”、“正是”等字詞意思。板書:日當午汗滴盤中餐辛苦

4、講解。

5、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後再組詞。

2、讀拼音,寫漢字。

3、用“辛苦”説、寫一句話。

4、用自己的話講〈鋤禾〉的意思。

5、背誦〈背誦〉。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民什麼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範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閒田農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所以講一講。同桌試講,共同糾正。結合講解板書:春一粒秋萬顆餓死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説説圖意。

6、為什麼豐收農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畫去括號內不恰當的拼音。

2、解釋。

3、詩句中“一粒”的“粒”表示(),“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的詩意。

5、背誦《憫農》。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朗讀課文。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鋤禾〉、〈憫農〉的意思。

3、背誦〈鋤禾〉、〈憫農〉。

4、再次朗讀〈古詩兩首〉,想:這兩首詩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二、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農收閒夫。

2、這幾個字裏,你認為哪幾個比較好寫?説説你是怎麼寫好的。學生自學後逐字講每個字寫時的注意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補充和小結。

3、按筆順描紅。

三、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首詩的意思。

3、選擇一首古詩,用自己的話把詩意寫下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

2、學生:

蒐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3、瞭解預習情況,指讀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瞭解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

二、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

如:、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説説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板書:

名樓送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板書:

盛景送

⑷ 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⑵ 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① 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板書:

目光送

② 想象“盡”了的是什麼,無“盡”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③ 討論: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板書:

心隨送

④ 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

(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

(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歎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五、階段總結,佈置作業

1、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2、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蒐集這一類詩的興趣。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已認識的5個生字,會寫的7個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3、比較課文中的兩首送別詩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別詩,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好習慣。

4、繼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第一首詩,導入第二首詩

1、回顧第一首詩內容,並背誦。

2、導入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二、運用學法,自學悟詩

1、自由組合,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願意繪畫的組一個組,願意表演的組一個組,願意編成故事的組一個組,願意理解誦讀的組一個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2、各組彙報交流:

(創造美、表達美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用自己擅長的各種方式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3、指導朗讀全詩,並熟讀成誦。

三、遷移學法,拓展思維

1、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

2、引導學生體會送別詩的異同,着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3、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

(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讓學生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敍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如:邊塞詩)一類詩歌,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完成並檢查預習任務。

2.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學到的觀察方法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並認真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詩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預習任務設計:

1.查找有關資料或工具書,瞭解蘇軾、陸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嘗試自讀,理解兩首詩。

(1)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2)藉助“註釋”或工具書試着講一講每首詩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上課質疑。

(4)朗誦自己查找的課外古詩。

總結、評價學生自學檢查的情況

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己讀書的積極性。

根據理解朗誦兩首古詩

1.學生試讀,注意把詩的節奏和對詩的理解讀出來,師生評價。

2.採用齊誦、唱誦、表演誦、輪誦等方式讀古詩。

讀後理解、學生質疑

1.讀完後再説一説自己最新的理解,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2.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可在學習中解決。

欣賞詩句、體會意境、品味情感

1.看圖想象,這兩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説一説。

3.把自己想象到的內容畫出來,然後到講台前作展示並説一説為什麼這樣畫?

4.師生共同評價,看學生是不是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

朗讀古詩、體驗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體會融入到誦讀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默誦古詩、談讀後的感受

1.談讀誦的方法和體會。

2.説對詩句內容的獨到見解和感悟。

相互交流、介紹自己查閲的詩

1.小組交流蘇軾和陸游的詩並説一説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學找到的好詩。

第二課時

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採用“古詩接龍”的方式,複習以前學過的描寫景色的詩。

學習《題西林壁》

設問置疑、思考哲理

1.詩人的觀察地點和觀察角度有哪些變化?你認為詩人所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

可先讓學生找出“橫”“側”“遠”“近”“高”“低”這幾個表示地點轉換的字,然後再想象景色的變化。

2.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3.結合學過的《畫楊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説一説“不識廬山真面目”包含了什麼道理?小組交流彙報。

變換角色、交流認識

1.扮演蘇軾,可問其他同學“讀了這首詩有什麼感受?”

2.做一次採訪者,可問蘇軾“為什麼寫這首詩?”

3.老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同學和身邊的事物呢?結合生活實際回答。

學習《遊山西村》

朗讀古詩、昇華情感

1.陸游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表達了什麼?

看到“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感受到農人純樸、田家盛情,表達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2.你是通過那個字感受到農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麼情景?

用優美的語言具體描繪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讓人沉醉;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柳蔭深深,鮮花簇簇讓人迷戀;前行的路就在這美景之中。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陸游眼中的景色。

2.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舉例子説一説。

配樂朗誦《題西林壁》、《遊山西村》以及課外寫景的詩。

1.老師範讀、指名試讀,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佈置作業

1.自己出一期手抄報。

要求:選取學過的兩首寫景古詩,為其配上合適的圖畫,同時還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在手抄報上。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讀懂古詩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並默寫這兩首古詩。

3、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重難點:理解詩句和詩中所含哲理

關鍵:理解詩句,有感情的朗讀

課時:兩課時

教具:風景畫、錄像、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説説你都遊覽過哪些風景名勝?(生自主發言)景色秀美、山巒起伏的廬山,你遊覽過嗎?(放映廬山錄像)看了以後,你覺得廬山怎樣?今天,我們就隨着北宋詩人蘇軾一同到廬山一遊。(板書詩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詩意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古詩的教學,離不開吟讀,因而在本環節中教師要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情,讀出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藉助書上的註釋和自學任務,自讀自悟(小黑板出示學習任務)。

(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播放廬山風景。如果遇到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糾正(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3、集體彙報交流,感悟詩意和哲理

(1)詩人站在什麼角度看廬山?(橫、側、遠、近、高、底)

(2)看到的廬山分別是什麼樣子?(橫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側看:奇峯陡峭;遠看:隱天蔽日;近看:危崖險巖;高處俯看:身溝幽壑;山下仰望:重巒疊嶂。)

師小節:詩人眼中的廬山,形狀、姿態各不相同。

(3)廬山究竟美在哪裏?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詩人為什麼説:“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點撥: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隻有一個面呢?所以無論詩人從什麼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個——部分)

同時引導聯繫《畫楊桃》,幫助學生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結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師問: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説一説。

四、品讀欣賞,積累詩句

播放廬山的風景,配樂朗讀。(師引發情感:在我們的眼前是成片的雲霧遮擋着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朗誦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

五、感悟寫法

作者是怎樣寫千姿百態的廬山風景?

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作者先寫遊山所見,再談感受。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讚美,而且還藴含着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學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課後積累蘇軾的其他詩句或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句。

2、將詩改寫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附板書設計: 題西林壁

北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所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明理)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各不相同)

第二課時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廬山,我們再跟隨宋朝著名詩人陸游,到美麗的浙江紹興的山西村一飽眼福,好嗎?(板書詩題)

二、學習古詩

1、回憶上一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的?

(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指導學生積累學習方法,學以致用。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

2、用上節課的學習方法學習這首古詩。

(1)自由讀詩,大體説説詩句寫了什麼內容。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讓學生怎麼想的就怎麼説,要注意進行“用我口説我心”的訓練。)

(2)讀書上的註釋,再讀古詩,自讀自悟,説説詩句所表達的感情。

(3)合作學習,小組交流,進一步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協商合作,談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講一句,也可以一人講,其他學生補充,教師要適時加入學生的學習研討,巡視指導,對錶現好的給予表揚。)

(4)彙報小組學習情況,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這樣預設:

(前兩句講: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足了豐盛的飯菜。品味“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家的熱情和樸實;後兩句寫詩人的感覺: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懷疑前面無路時,忽然柳綠花紅又出現了一個美麗的村莊。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歷,可以説是倒敍。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問:這個村子美嗎?美得很,它在重山覆水的保護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品讀欣賞,感悟道理

1、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感情,從中悟出道理。

(重點理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人對農家款待客人的豐厚和熱情,歷久不忘。這個村莊的風光更給了他深刻的啟示:經過坎坷曲折之後,往往會出現坦途。)

2、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能舉個例子嗎?

(“山重”一聯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其意義不止於表現行路人的感受,現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穫、見解,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爭辯,這樣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潮,激起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四、感悟寫法

作者怎樣寫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讓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作者先敍事,後寫景,寓情於景。整首詩無一字寫“遊”,但我們從中不難發現作者的身影。這種影隨人移,情景交融的寫法使每兩句都構成一幅清新優美的畫面,而詩人的風格也如詩人描繪的對象一樣樸實純真。學習時要讓學生體會這種寫法。

五、鞏固練習

1、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2、説説下面詩句的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業

創作一首讚美家鄉的詩。

附:板書設計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敍事)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景、議論)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古箏樂曲。

2、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3、課前查閲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並書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並能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舊引新,激趣導入

1、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還記得我們學習過哪些寫秋天的詩?

(引導學生回憶蘇軾的《贈劉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靜夜思》。)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秋天的古詩?

2、教師引述:

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麼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從以前所學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對古詩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二、朗讀古詩,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把握字音:

放聲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由讀:

⑴ 引導學生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⑶ 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聽課文朗讀磁帶:

⑴ 邊聽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説説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⑵ 指名描述畫面,其他同學説説是詩中的哪一句,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説具體,説生動。

⑶ 再聽錄音,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⑴ 把握詩的節奏。

⑵ 教師範讀、領讀。(配古箏樂曲。)

⑶ 學生自由讀、齊讀、小組競賽讀、個人表演讀。(配古箏樂曲。)

⑷ 背誦古詩。

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詩句的意境中。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學生觀察範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四、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2、俗話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能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嗎?

鍛鍊學生收集信息,積累語言,並培養他們的想象、繪畫的綜合能力。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並書寫“憶、異、逢”等8個生字。

2、通過反覆吟誦至背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藴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1、複習《夜書所見》:

⑴ 全班背誦、男女比賽背誦。

⑵ 誰來表演一下詩人葉紹翁,吟一吟這首詩。

2、教師表演:

我是唐代詩人王維,今年17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陽佳節,我卻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親人啊!

教師吟誦:“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寫下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理解“憶”的意思。

在這裏,教師不僅是一名傳授知識的學者,更是一名演員。通過教師形象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和表演的慾望,並初步感知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自主學習,深入體會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可輕聲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作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學習,用、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交流學習收穫。

(提示:詩句的意思,詩人表達的情感。)

⑶ 你認為哪句寫得好?或哪個字用得特別好,為什麼?

⑷ 質疑:

有什麼不懂之處?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⑸ 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以學生為主導,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感受。

三、趣味活動

1、詩句連對:

老師説詩句的意思,學生背相應的詩句。

2、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誦。

四、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五、拓展活動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泊船瓜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

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

(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説寫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

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3、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4、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六、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説説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蒐集並閲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説説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麼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捨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説説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雲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什麼?(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

們依依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麼?(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複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麼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彙報:哪個小組願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 有興趣的下課後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説説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裏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着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覆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1.板書詩題:春雨

2.解題: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説的是春雨的特點。

3.教師範讀一遍,領讀兩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原詩有八句,這裏

(1)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説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

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指名讀詩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鈎”“撇”。第二筆是撇。這裏“乃”是“就”的意思。

隨: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幹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説説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分句講讀。

①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②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到,它就下起來了)想一想:為什麼詩人説它是“好雨”呢?(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説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讚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③齊讀這兩句詩。

④指名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⑤誰能説説什麼叫做“潛入”?(“潛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麼“隨風潛入夜”該怎麼解釋?(夜間,好雨隨着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進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麼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

(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着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你説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

⑥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着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悦之情。

6.朗讀指導。

(1)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師範讀。

(4)學生自練。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乃:第一筆“橫折折折鈎”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口”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於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l”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學生自練描紅“乃、隨、潤”3個生字。

三、佈置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抄寫“春雨”、“時節”各兩遍。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還記得哪些?請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出塞》,板書課題。

2、這首詩飽含對出征將士的憐惜之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全詩

1、自由讀全詩,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分組討論、交流,弄懂字詞。

2、交流學習的情況。

三、理解詩句

1、讀你喜歡的詩句,再説説喜歡的原因。

2、交流學習,教師點撥。

注意體會但使、飛將、不教等詞的意思。

引導學生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意思。

3、説説你對詩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説,然後全班交流。

4、學習有感情地誦讀全詩,通過互評交流方法,提升朗讀水平。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瞭解時代背景,體會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2、用自己的語言説説詩的意思。

3、帶着憐惜邊關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讀古詩。

五、背誦古詩

示兒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學習《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並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麼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麼講?

“望”與“看”的區別是什麼?

“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遊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麼?

“生”是什麼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

日:太陽。香爐:香爐峯。紫煙:紫色的煙雲。生:升騰起(變成了)。

太陽照射在香爐峯,高高的香爐峯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雲。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説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

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

“掛”、“前”、“川”各是什麼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麼意思?

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

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峯前面的一條大河流。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峯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麼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

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麼修辭手法?

(誇張手法)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麼?

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着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裏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麼意思?作者疑什麼?

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疑:懷疑。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餘。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範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

“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

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

五、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二)出示掛圖,説説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緻?

“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係?

“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緻外,本詩還有什麼特點?

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緻有序,聯想豐富。

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文的意思。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讚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説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台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瞭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蒐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瞭解。

2、説説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後註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麼?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裏拐彎),通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敍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敍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敍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讚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閲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蒐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閲讀範圍,豐富學生的閲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蒐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後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後註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瞭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牆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為);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於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為什麼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然後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後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才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峯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後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藴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藴含的道理,受到啟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閲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後我們通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

3、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課前準備】

識字卡片、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交流有關詩人李白、杜甫及他們的詩歌的信息。

2、從《絕句》引出“五絕”“七絕”,適當介紹該類古詩。

二、學生字

1、檢查預習情況:

試讀課文。

2、自主識字:

自己拼讀生字,邊讀邊想怎樣記住字音、字形。

3、認讀9個生字,介紹識記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學生用卡片清讀生字。

5、認字遊戲。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1、讀題,瞭解題目意思。

2、自讀課文、練習讀通順。

3、合作學習:

讀詩句,看圖説話,感知詩意。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意會詩的意境。

5、自主選擇方式背誦古詩。

四、寫字

1、認讀第一首詩4個要寫的字。

2、共同研究並寫好“流” 字。

五、遷移方法,學習《絕句》

1、談談自己想怎樣學習《絕句》。

2、小結方法。

3、獨立或合作嘗試。

4、學習彙報。

六、總結

【評析】

本課設計着力從如下方面體現立足基礎,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

1、紮紮實實,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語文素養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恆的語文實踐積澱、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的紮實、牢固程度至關重要。本課教學在識字、寫字、讀書、説話等基礎教學方面目的明確,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像“流”字的書寫,從觀察,到揣摩字的結構,筆畫的改變、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佈局,再到一筆一畫認真臨寫,既抓住了寫字的能力培養,又注重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漢字書寫所體現的規範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讀訓練,從認清字詞的通讀,藉助插圖意會詩意的熟讀,到直抒胸臆,昇華情感的美讀,循序漸進,重在精品的積累,形成語感,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習興趣和期待。

2、改革方式方法,激勵自主實踐並實現超越:

方式方法的選擇、確定,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實效為原則的。本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實際,以教材為憑藉,創設了各種各式、寬鬆和諧、富於情感、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聰明才智的活動。例如開課時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對課外積累的重視,擴展信息量,讓知識面廣的同學露一手;介紹生字的學習方法,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共享資源,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自擇方式的朗讀展示,看圖寫話,讓他們口吟、眼看、耳聽、手寫、腦記,各種感官參與,有利於個性發展、差異發展;舉一反三學《絕句》,更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由的時空,發展的平台。整節課,獨立,合作學習適時安排,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不是等待別人的授予,而是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中自主建構生成知識、形成能力,經歷實踐,情感、價值觀同時獲得轉變,在自奮其力中實現超越。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導入,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導入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於平亂的志願,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後來,唐李肅宗李恆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一)、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雲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説: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説的?(彩雲間)

4、獨立練説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説:早晨離開彷彿在彩雲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説: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説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裏用了一個還字,什麼意思?(返回)

3、練説句意

1)互相説

2)指名説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麼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麼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説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麼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麼?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説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説説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説

2)指名説

(三)、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範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悦,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裏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後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彷彿隨着詩人的小船一起遊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麼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瞭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瞭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佈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麼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讚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讚美鵝的意思,那麼詠柳是什麼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麼?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後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粧、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 (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麼?

⑵ 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歎: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粧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 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 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着採集的柳葉説説柳葉的樣子。

⑶ 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説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讚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夥伴互相説説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説和同桌説。

3、把你説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説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説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蒐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蒐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蒐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痴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讚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麼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後,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悦、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説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範讀一次。

8、説一説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遊,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説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説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繫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裏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們,日月星辰、風雲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它會向你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它會向你傾訴古老的歷史,它會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的祕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幅畫。

2、學生觀察圖畫,用自已的話説説自已看到的圖,看誰説得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望廬山瀑布》,隨機引導認識生字“廬、瀑”,並引導學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讀詩並識字

1、在語境中整體識字:

⑴ 通讀古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認為容易讀錯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嶺”是後鼻音,要讀準。

⑵ 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自主識字。如,在課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圖中找生字的讀音;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夥伴。

⑶ 再把生字放入詩中識字。

2、調動生活經驗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隨着提示語“我會認”,學生自願認讀自己會認的生字,並説説自己在生活中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曾見過這個字,是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的。在交流中老師要注意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3、將開課時看到圖時的感情投入詩中,讀詩。自由讀、單個讀、評讀。

4、説説自已通過讀詩在腦子中看到了什麼?

5、個人情感體驗鞏固識字:

讓學生在會認、會寫的字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聯繫自己的情感體驗,説説為什麼喜歡。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熟悉的字組詞説話,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三、示範講解指導書寫生字

“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長於金字旁的豎提。“窗”字字形複雜,學生容易忽視“囱”字上的小撇,建議邊示範邊領着學生一筆一筆地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大家學了什麼呢?對,那麼和詩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個時期的還有一位特別有名的大詩人,人們把他稱為詩聖。他就是杜甫,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杜甫的詩《絕句》。

  二、朗讀感悟並識字

程序基本同上節課。(略為改動:先讓學生感悟讀,不要看圖,通過讀詩想象圖畫,然後再看課本上的圖進行品評)

  三、指導書寫

  【課後反思

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線條色彩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杜甫的這首《絕句》不僅是描寫春色的好詩,更是一幅生機勃勃、情味雋永的春色圖。教學時,我讓學生給詩配畫,詩中找理由,構建課堂。在課堂上,我故意讓學生教我畫畫,幫我選顏色。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無意之中就感悟了這首詩的很多語言特色(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以及景色的層次感(如:首句寫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遠景,第三句是遠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畫、繪畫、賞畫中,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讓自己感受最深的是當我畫好“一行白鷺上青天”時,我班的畫畫能手程子月説出了自己的感悟:“老師,你畫錯了,你這樣平的畫沒有畫出白鷺上青天的樣子,應該由下而上畫,這樣才是飛上青天。”是啊,就是這個“上”字寫出了景色的動態美啊!在我們的課堂上多讓孩子主動多讓孩子感悟多讓孩子發現,受益匪淺的僅僅是他們嗎?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所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幹什麼?知了又叫什麼?

(蟬)

3、出示圖:

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

師範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

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説説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

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這首詩我通過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邊看邊説。學生較快理解,並能背誦。

第二課時

小池

一、背了《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1、個體自學:

⑴ 學生自主讀古詩。

⑵ 自主圈出生字,學一學。

⑶ 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⑵ 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⑶ 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⑷ 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饋:

⑴ 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⑵ 誇一誇,幫一幫:

① 各組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② 展示:

説説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麼?

③ 幫一幫:

説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④ 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這首詩前兩句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反覆的朗讀中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