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其他>

手指評課稿(通用10篇)

其他 閲讀(1.9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那麼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手指評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手指評課稿(通用10篇)

手指評課稿 1

我聽了殷老師執教的《手指》一課,受益匪淺。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與以前課本中選入的《白鵝》一樣,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殷老師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以及具體表現。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再具體描寫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殷老師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品味作者的語言及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點尤為可貴。

手指評課稿 2

生活中,張老師態度和藹,待人親切。講台上,張老師瀟灑典雅,有名師範兒,且有名家腕兒。她一亮相,就讓人覺得氣度不凡。我有幸聽了張老師執教的《手指》一課,收穫頗多。

課一開始,張老師讓學生交流了有關豐子愷的信息資料,並回憶了他的語言風格和特點。這樣 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內容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然後,張老師就課題讓學生提問題:

1、誰的手指呢?

2、手指的用處有哪些?

3、手指有哪些特點呢?

4、為什麼用手指做題目?

5、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呢?經過梳理後,張老師抓住手指的特點?和怎樣寫成的?兩個問題對課文進行了探討,在課文中走了個來回。就課題質疑這一做法,不僅培養了學生提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本課的學習也是一個學法指導的環節。

另外,張老師的板書令我佩服。板書內容概括準確簡練,字體工整老練。從她的板書上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及文章思路。

張老師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品味作者的語言及 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點尤為可貴。

張老師的這節課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我聽她的課是一種享受。張老師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工作上的好榜樣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手指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手指評課稿 3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學的時候我本文的教學可按照“初讀課文,瞭解大意──細讀課文,感悟寫法──品讀課文,遷移運用”的步驟進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很容易把握。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我放在讓學生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應用了這樣寫的好處,並讓學生嘗試應用這樣的寫作方法去寫寫身邊的事物。

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了“排比、比喻、擬人……”的表達方法,並知道了為什麼這篇文章讀起來讓人覺得興趣盎然。就是因為作者的語言幽默風趣。

最後我讓孩子們寫寫自己的'文具,學着應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我覺得文章內容的孩子們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講述的道理孩子們也很容易就能體會到。而關鍵是讓孩子們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並能應用到以後的習作中。這樣才達到了教學目的。

手指評課稿 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本文作者是豐子愷,學過了他的《白鵝》,“風趣、幽默、生動”是他的語言特點,我帶領學生重温了文中的精彩片段,讓學生回味作者的語言風格。再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朗讀,體會豐子愷的幽默風趣。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五根手指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是感悟其中的道理。五根手指的`特點比較容易把握,體會表達方法時,我抓住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理解。並讓學生找出最能反映手指特點的句段重點體會。在學習寫大拇指一段時,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在難點的突破上,我採用情景模擬、親身體驗的方式。嘗試不用大拇指來寫字、沒有食指時玩翻繩遊戲……嘗試用不同的手指取物、拿東西,試試怎樣最方便。在實際操作中學生體會到“相幫扶住、團結共贏”的道理。

手指評課稿 5

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在教學中,我先從“十個手指有長短”引導學生理解這是告訴我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揭示課題後,從課題前的閲讀提示導入新課,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找出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然後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具體寫五個手指的姿態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給文章分段。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討論等形式,體會五根手指的特點,讓學生説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在理解五個手指的.姿態和性格特點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語言幽默風趣,體會其寫作特點。最後再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但是,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體會寫作方法時力度還不夠,今後要加以改進。

手指評課稿 6

《手指》一課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課前,我讓學生先預習了課文,課上又讓學生們看了自己的手,並説出自己最喜歡哪一個手指?讓有些緊張的課堂氛圍一下子輕鬆了起來,也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接着老師給他們播放了一段視頻,小品《五官爭功》,同學們在鬨笑中也悟出了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通過視頻讓大家瞭解知識,而且又反映了課文的中心,一舉兩得,緊接着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了一遍,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並通過填空的形式--課文先總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然後分別具體寫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特點);最後總結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讓學生輕鬆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習這篇課文時,同學們知道了課文運用了許多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每個手指的特點,之後老師有條理的為大家分別講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同樣也重視本課生字詞的學習,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就讓學生把生字詞多讀了幾遍,掌握了本課的'詞語。通過PPT課件,理清了課文內容。也鍛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還時不時給學生穿插課外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就懂得了團結在一起就會有無窮的力量。

存在的不足:

1.對這篇文章的中心句把握的不是太好,

2.還有一些不理解的詞,例如堂皇、附庸、養尊處優,

3.課堂紀律有些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不集中,個別學生接話茬。

手指評課稿 7

理解分號用法,體會大拇指特點。

課文在介紹大拇指的特點的時候,連續用四個句子,寫出了大拇指的作用很大。教學時,我先指導學生理解從大拇指的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寫出不美。然後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這幾個句子都是寫大拇指的作用的,句子之間的是並列關係,這樣的排比句,大拇指的特點躍然紙上。

修辭手法,助力語言生動。

運用修辭手法描述事物特徵,能夠讓語言生動起來。分析寫大拇指的那一個自然段時,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提問:“豐子愷先生為什麼把大拇指寫得那樣風趣幽默?”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和句子“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作者運用擬人的寫法,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文章顯得活潑,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

不足之處

反思整堂課,仍有一些遺憾:

在介紹這篇文章的表達時,只是告訴學生:課文介紹手指的每一個特點時,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子進行論述。我應該讓學生仿照這樣的結構,學習作者運用修辭來具體生動地描寫一種物品的特點,以及從這些特點中得到什麼啟示。

改進措施

課文介紹五個手指的特點,我在教學的時候應該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長文短教,通過一張表格把文章的重點問題明朗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加強對手指各自特點的認識,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手指評課稿 8

本節課重點是掌握負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難點是把負整數指數冪用正整數指數冪表示出來,而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已經學過,所以教師從正整數指數冪的除法入手,引出負整數指數冪的表示方法,這樣引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也易於接受.當然,在具體解題時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符號的確定,需向學生反覆強調.另外,對於含有負整數指數冪的運算其實和正整數指數冪一樣,過程當中可保留負整數指數,結果再化為正整數指數冪的形式即可,這一點也要向學生講清楚.

這節課的效果完全出於我的想象之外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簡直讓我驚訝。想不到學生的思維那麼活躍,應用知識的能力那麼強。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們在明確複習課的目的任務的前提下,以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髮展為指導思想,遵循複習課教學原則中的系統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貫穿於課的始終,並將評價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融為一體。實踐證明,在授課中,只要設計合理,組織得當,恰當的運用評價的激勵與促進作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可充分激發和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這堂課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投入到學習中來,使學習的過程充滿快樂和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和勇於探究,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由於這堂課內容多、活動大,膽大、性格開朗,分析總結能力強的學生接受的比較好,應用解題好。個別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學生 ,給予他們的幫助還不到位,這些學生課後作業完成不夠好。

手指評課稿 9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比較簡單,學生能夠很輕鬆地瞭解五根手指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這篇文章的教學定位為“指向習作的教學”。

第一步,在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之時,指導學生要善於發現文章中的關鍵句。把握文章的關鍵句子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出示表格。默讀課文,完成“填寫五根手指長處和短處”的表格。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提取關鍵詞,學習運用關鍵詞來概括手指的.長處和短處。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學習,培養學習把一篇文章讀薄的能力。從整體上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步,體會作者寫法:

1、以第二自然段寫大拇指的這一片段為例,指導學生髮現作者運用修辭手法等來寫作的方法,使文章生動具體。

2、結尾段與第一自然段對比閲讀,感悟兩個總寫的不同。同時也體會到文章詳略分明的寫作方法。

第四步,學習方法,遷移運用。學習作者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學習作者運用修辭來具體生動地描寫手指的方法,分小組來寫五官。孩子們興致很高,首先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其次一個小組寫一種器官,學生感覺很簡單,所以課堂上在展示時,很多孩子積極地舉手發言,而且語言也非常優美。最後佈置作業,仿照本文以《五官》為題寫一篇文章。結果,交上來的作業,內容及其豐富,甚至有的學生洋洋灑灑千字文,沒有不交作業的學生。

通過這次教學,我體會到首先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瞭解文本特點,預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流程。其次,習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短板,學生感覺作文難寫,教師感覺作文難教,究其原因是教師不知從何講起,空洞的講解效果甚微。如果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適當地根據文本特點滲透習作教學的指導,那麼,在潛移默化與長期不斷地練習中,學生的習作能力肯定會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對於習作的畏懼感也會逐漸消失。

手指評課稿 10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並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裏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着,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並在書上進行批註。課文本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然後我讓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麼啟示。孩子們基本都眾口一詞“團結就是力量”。這時我在想為什麼的感悟驚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沒有認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閲讀鏈接裏的小詩《手》,談談收穫和體會,並有感情地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