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觀後感>

讀《學會關心》有感

觀後感 閲讀(2.8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學會關心》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學會關心》有感

讀《學會關心》有感1

《學會關心》是我們執教島讀書會共讀的第五本書。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在想:“學會關心”,多麼普通的四個字,卻能讓作者內爾·諾丁斯攥寫成一部著作。

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着關心:作為老師,我們關心着學生,學生也會關心着老師;作為父母,我們每天都在關心着自己的子女;作為兒女,也絕對不失對父母的關心……扮演不同角色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關心着與我們角色對應的親人。那麼書中的關心又是怎樣的一種關心呢?是怎樣的關心才可以被稱為教育的另一種模式呢?帶着這份好奇,懷揣着疑問,我認真地讀起了這本書。

可是,讀了近一個月,才讀了不到一半,所以今天的標題不敢説是有感,只是淺談而已。當然,書讀得久讀得慢不是因為少讀,忘讀,而是因為讀這本書跟我平時閲讀其他書籍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比如《平凡的世界》,書中盡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婉轉優美,富有感染力且非常能夠直觀呈現故事情景的對話、語句。而《學會關心》讀起來就感覺語言的理論性強,難讀,難懂,更談不上理解了。今天讀的內容,明天或者後天又可能會重讀。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跟我的教育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有關,也或者是自己對“關心”的真正實質含義的認知不夠。平凡的人,過着平淡的生活,所以我們對給予或接受的關心的理解和作者在學術上對關心的闡述肯定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我既然選擇了這本書,就一定要堅持讀下去。而且通過閲讀我發現,在書中,作者是以多種身份與讀者交流,分享自己對於關心的認識以及關心在教育教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內爾·諾丁斯在文中還應用了大量來自教學中的實例,結合理論要素來闡述她的觀點,讓我們在閲讀時可以認同並進入到她的思想世界,感受她所能感受的,品味她所傳達的一切信息。譬如書中這樣寫道:今天,當你走到任何一個典型的學校教室,你都會發現,孩子們來自千差萬別的家庭。有的孩子父母雙全都在工作;有的孩子來自單親家庭;有的孩子擁有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再想一想,孩子們是多麼渴望有人來關心他們,又有多少人會驕傲而慷慨地給予孩子們呢?寫的多好,感覺這就是我所在學校孩子們現狀的真實寫照。低年級孩子大多數僅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可能一年也就見上一兩次面,甚至兩三年不見一次。一直等孩子到了國小六年級,覺得孩子要升國中了,父母雙親才可能會選擇一個留在家裏,説是要看着孩子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學。這種説法多麼不盡人意,當孩子最需要血緣親情關心在身邊的時候,卻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陪伴,這種沒有父母陪伴的生活對孩子的童年來説會是怎樣的記憶!更糟糕的是,有父母來學校找孩子,居然説不出孩子所在的班級、年級,可見平時對孩子的關心是多麼匱乏。

家庭關愛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孩子與老師的交流也變得非常微妙。其實師生關係一旦確立,那麼師生之間關心與被關心的雙邊關係也就隨之產生了。作者也主張學校應該營造出充滿真心關懷的氛圍。她寫到:我們更願意看到學校培養出這樣的人:他們能夠與別人和平相處;他們善待自然環境;他們待人接物都追求一種理智與和諧。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培養出有能力、關心人、愛人也值得人愛的人。看似簡單易懂的幾句話,卻賦予了學校無窮的責任與力量,同時在向我們讀者傳達一種全新的觀點——以“關心”為核心的.教育。為什麼是關心?而不是別的品質或技能呢?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關心既是人對其他生命所表現的同情態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時嚴肅的考慮。關心是最深刻的渴望,是人世間所有的擔心,憂患和苦痛,它是生命最真實的存在。所以關心與被關心也就成了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唯有以關心為核心的教育才可以滿足以上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

同時,書中還教給我們一種表達關心最有效、最簡便的途徑——對話。對話能讓我們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他會給學生們提供一個發問的平台,也能幫助雙方互相探索,最後達成某種意見和決定。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先作出決定,然後才來與孩子們對話。有了真誠平等的對話溝通,才能使彼此信任和親密,也能更好的表達和感受關心。其實對話在道德教育過程中還發揮着另一種功能,它把人們聯繫在一起,從而使我們有可能建立一種充滿關心的人際關係。對話使我們得以相互瞭解,這是關心最好的基礎。

“關心”是兩個筆劃不多,讀寫簡單的字,但它的含義卻是無限大的,它可以讓我們從心裏去關注我們周圍的人,發現他們的需要,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他們對我們的好,因為願意關心,所以願意關注與他們有關的任何信息……在學校裏,我們應該給所有孩子提供關心的機會。學生對於老師本身就帶着一種依賴,一種信任,他們都希望在老師眼裏看到自己,所以關心可算上是每位教師手中的一件法寶,只有我們充分利用它,我們的課堂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讓學生真正尋找到得以寄存和生長的空間,我們才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學會關心,需要大學問。繼續品讀,繼續感悟……

讀《學會關心》有感2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是上個學期教師節的時候,途徑北門,學生會的孩子送的。一個學期忙忙碌碌竟也沒有時間看,寒假裏才想起這本書來。初讀時,感覺這本書着實難讀,難懂,更談不上理解了。但是,一直被他的書名吸引,到底作者想要告訴怎樣“關心”學生呢?

內爾.諾丁斯教授認為:普通教育應該面向所有學生,指導他們關心自我,關心身邊的人,關心世界上所有的人,關心動植物,關心人類創造的物質世界,關心知識和學問。以關心為核心的道德人生應該成為教育的主要追求,這個並不跟學生智力發展或者學術進步有牴觸,相反,這是為智力和學術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筆者非常認同這一觀點,我們反思我們當前的教育成果,不排除只重知識輕能力的偏重,從而導致“高分低能”的大批量的教育產物,無法適應和找到適合自己崗位和職業的學生大有人在,這造成我們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從而產生負面影響,這讓我們無比擔憂。反之,這些現象是可以避免的,千古明訓“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過”……所以説,我們的教育目的是否需要作些調整,筆者認為有必要去思考這個嚴竣的問題,並提出有效的教育對策,讓學生在學校裏面,得到教師的關心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1、與學生共同成長,學會關心他人。

平等的關係可以培養自信的人。我們老師平時應該重視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以身作則,共同關心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學校裏面感受家一樣的温暖;內爾.諾丁斯教授在書就談到她在學生時代得到老師的關愛使她產生對師生關係的終生興趣,結合自己,我學生時代也得到多位老師的悉心關懷和鼓勵,才能在求學路上慢慢成長起來,對於其他得不到老師喜愛有同學來説,我是幸運的,所以,今天的我們,作為師者,應該有責任去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留下清香的幸福的味道。

當然,我們也要教會學生學會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知道同學之間的友誼關係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朋友間也需要共同維繫,並真誠共處,懂得和同學分享,幫助同學解決問題,鼓勵同學積極求進。

2、與同事一起合作,學會關心每一個學生。

寬容和尊重是良好的同事關係。沒有共同目標,不會走同一條路,不走同一條道,我們不會成為同事。而共同作為教育人,我們更有着有共同的教育目標,那就是培養人,培養社會人,培養優秀的全面發展的適合社會進步的人。所以,共同學會關心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責任,當有了責任,我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從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環境、心理情緒、思想動向開始,如果做到了,我們的教育將成為理想。

3、每天留出一定時間進行關心教育。

這是作者的設想,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在學校這樣做,讀到此處時,我猛然想起我們現在大部分學生都生活在優越的條件當中,成長在蜜罐裏,可謂是温室裏的小花。他們對別人的關心,特別是父母的關心都視而不見,甚至是理所當然,不會感謝,不會感激。如果學校有了這樣的顯性的主題教育,我想,我們的學生成人後,必定是一位善良的社會有用的人,為和諧的人際關係和成就友邦環境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