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書筆記>

【實用】讀書筆記作文彙編8篇

讀書筆記 閲讀(1.72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讀書筆記作文彙編8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近日繼續讀管建剛老師的《我的作文主張》,我繼續保持一種狀態——讀得“一愣一愣”的。管老師是真的在進行一場革命,他的許多觀念於我來説,都是顛覆性的。果然是越學習,越覺出自己的無知。

一直覺得學生怕作文最直接的原因是不知道“怎麼寫”,卻原來,先解決“寫什麼”才是根本。

管老師説作文也得先温飽再審美。一個紳士帶着一個餓得半死的流浪漢去豪華劇院欣賞意大利歌劇,顯然是不夠紳士的。作文的“温飽”指的是“寫什麼”,只有學生髮現到處都是寫的內容,再也不用為寫什麼發愁了,老師再組織引導,學生自然會把寫作的重心轉移到“怎麼寫”上來。怎麼寫更好,更有意思,表現力更強,更能抓住讀者的心,屬於審美範疇。審美要建立在温飽的基礎上。

寫什麼?我們在課堂上精心籌劃給孩子“生成”寫作內容,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嗎?管老師説,錯!如此教出來的學生,將永遠是作文上的“高度遲鈍者”。“生成”寫作內容的作文教學,是對學生寫作的一種“溺愛”,生成的寫作內容是一種變相的施捨,作文教學,要讓所有學生擁有自食其力找飯吃得本領。

讀到這裏,我又大大的一愣了——難道我們的活動化作文教學是對孩子寫作的一種溺愛?我們在培養作文上的“高度遲鈍者”?細思量,又釋然了——活動化作文是在解決“怎麼寫”的問題呢,若解決了温飽,難道不需要審美麼?在快樂的活動中了無痕跡地習得“怎麼寫”的方法,孩子們何其幸運。但是,作為老師一定不能忽視引導學生解決“寫什麼”的問題。

如何解決作文的“寫什麼”?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嗎?管老師説,錯!寫作,要的是“留心生活”。而且“留心生活”這四個字中,重點不是“生活”,而是“留心”。對寫作而言,觀察只是發現的一個外在部分,而且是一個不成正比的條件。又是一個讓人一愣的觀點呢。讀書筆記。就是説,並不是你觀察的越仔細,就能發現越多。“重要的不是進入你大腦的是什麼,而是進入你大腦的那個東西,在你心靈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解決温飽,第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觀察,而是內在的發現。

決定寫作高度的正是內在的眼光而不是外在的眼睛。一個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部的觀察上,忽視了內在的心靈的看、回味,他的寫作之路是走不遠的。只有當眼中事物成為心中事物,才會有寫作意義上的發現。

由此,我想到“活動化作文”教學中的一個環節——閉眼默想,此時,孩子們所有的外在感官都關閉了,內在的心靈當是洶湧澎湃的吧……這也是寫作意義上的一種發現吧?

外在感官一減弱,內在的心靈隨即活躍起來。其實內在的心靈每一刻都是活躍的,只是外在感官活躍時,你忘了體會,忘了審視,忘了捕捉。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安靜的閲讀比看熱鬧繽紛的影像更讓人獲益的原因之一吧。

管老師還提到了一種説法——寫作牽掛,這回我的一愣,是因為找到了共鳴呢!

管老師説一個寫作的人,應該時刻牽掛着他的寫作。要時刻想着:今天有什麼故事會走進我的文字呢?寫日記,當是最好的牽掛了。

我一直非常推崇魏書生老師的觀念——日記是一項道德長跑,堅持下去,收益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一年級下學期,我就領着我的娃兒們起跑了。生活處處皆素材,但是孩子們的眼睛還不夠善於發現,或者説他們發現了還不善於捕捉,我總是時不時地提醒孩子——“這個可以寫在你的小書裏呀”,“哎呀,今天的小書有東西寫了!”,漸漸的我也能經常從孩子那裏聽見這樣的聲音了——“我要把這件事記到小書裏”,“耶耶,我今天有東西寫了”……日記不在長短,目的在讓學生日日牽掛着寫作,有一種天天寫着的狀態。這樣每天尋覓着寫作的素材,讓人留心到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對事物的想法看法,人會漸漸變得敏感,富有洞察力,就會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而寫作的成功就在於,“一顆有準備的頭腦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在這次“東教青年杏壇”讀書活動中,我從推薦的閲讀書目中我選擇了美國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所寫的《世界是平的》。因為他的名字吸引了我。世界怎麼會是平的呢?

老實説,近一個月的閲讀,很多地方是囫圇吞棗,有的地方甚至根本看不懂。這本書與其説是介紹經濟全球化,不如説是一本以經濟全球化為主題的長篇新聞通訊。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起初我的腦子是一片混亂的,感覺就像在看一份電子產品説明書,篇幅長、計算機專業術語過多。世界上使用電腦的人越來越多,但並不表示所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托馬斯弗裏德曼不愧是讀者身份,他用幾近煽情的手法、生動的事例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經濟全球化,讓我不得不被這洶湧而來的經濟全球化所鎮住,同時也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

《世界是平的》告訴我們,競爭的平台已經被推平了。試看今日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免受競爭所帶來的衝擊,可以不享受因為合作所帶來的極大豐厚的回報。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因為競爭與合作帶來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傳播。在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中同樣不可缺少競爭與合作的因子,我們每天從事這簡單而又繁重的工作,在這個看似簡單平凡的工作中同樣藴含着競爭,從各人的工作態度到責任心,從個人的學習能力到工作技能無不打上競爭的烙印,社會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競爭場所,任何時候誰能從競爭中脱穎而出,誰就能享受勝利者的喜悦。

我是讀不太懂這本書的,但還是收穫到了緊迫感,做為一個年輕人,我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不斷地鞏固已學到的知識並運用到實踐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我聽到了一個故事。在非洲,羚羊每天早上醒來時,它知道自己必須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快,否則就會被吃掉。獅子每天早上醒來時,它知道自己必須超過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則就會被餓死。所以不管你是獅子還是羚羊,當太陽升起時,你最好開始奔跑。

沒錯,從現在開始奔跑吧!現今社會上許多人懂得技術和技能。那麼我們憑藉什麼才能脱穎而出,競爭到工作崗位,我們要怎麼跑才不會被時代大潮所淹沒?我總結到必需要不斷地學習,因為新事物層出不窮。我們要與時俱進學習各種新知識,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讓自己永遠保持很強的競爭力。才能在平坦的世界競技場下擁有一席之地。這個過程充滿了汗水與荊棘。有人可能選擇安於現狀,半途而廢。大家千萬不要放棄,古語有云:“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相信我,從這一刻開始就奔跑起來吧!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最近我讀了一本厚厚的《伊索寓言》,裏面的故事數不勝數,其中,使我深有感觸的是《螞蟻與屎殼郎》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夏天,別的小動物都悠閒地生活着,只有螞蟻在田間跑來跑去,蒐集大麥和小麥,給自己儲存冬天吃的食物,屎殼郎問它為何要這般勤勞?螞蟻只是笑了笑,並沒有馬上回答它。

冬天來了,大雨沖掉了牛糞,飢腸轆轆的屎殼郎來向螞蟻乞討糧食,螞蟻對它説:“喂!夥計,如果在我勞動之時,你不是在諷刺我,不是在嘲笑我,而是加入我的隊伍一起去做工的話,現在就不會忍飢挨餓了!”

是啊!如果屎殼郎當時和螞蟻一樣,也都在儲存食物的話,它就不會捱餓了。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如果是用不勞而獲的財富去過生活的話,我認為,那一定會不開心,如果是用不勞而獲的財富的話,那麼即使是小康,我認為,那家人一定會很快活。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童第周爺爺,他第一次考試因不及格,學校準備開除他。可在他的再三要求下,他還是進了級,但他必須考及格,從那以後,他更加努力,當別人都睡覺時,他在看書;當別人在踢足球時,他在背單詞;當別人放假回家時,他在汽車上也在複習。他總比別人勤奮,總比別人努力,他的考試成績終於及格了!後來,他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

天道酬勤, 就是偏愛於勤奮的人。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神奇校車——海底探險》講的是穿着怪異的弗瑞絲小姐駕駛神奇校車帶領同學們到海底探險,我也跟着他們一起了解並欣賞了神奇的海底世界。

小朋友,你知道珊瑚為什麼是五顏六色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那是因為珊瑚蟲裏生長着五顏六色的的海藻,就是這些海藻使珊瑚變得非常美麗,如果沒有海藻,珊瑚就是白色的。珊瑚有許多形狀,有的像粉色可愛的小扇子,有的像梅花鹿頭上的角,有的像孔雀美麗的羽毛,有的像可愛的`小星星,而有的看上去卻像人的大腦!真神奇呀!

我還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飄逸的水母,可愛的扇貝,碩大的鯨魚,全身是刺的海膽……其中還有我最喜歡的小丑魚,它長得好可愛呀!

我多希望劉老師也開着神奇校車帶着我們去海底探險啊!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我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索。愛,是什麼?愛,如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 。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 ,而現在非常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

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非常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還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樸實的愛、深厚的愛。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這是一本20xx年買的中英雙語版《房龍地理——關於世界的故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當初買的原因一是因為覺得想多瞭解這個世界一點,二是想通過這本書學英文。但是,正如我書櫥中的大多數書一樣,他始終未被我完整翻牌過。也許這裏面東西對當時的我來説有點太廣博了,實在無法吸收,又可能是因為讀書還未找到合適的方法,從而實在打不起興趣,又或者是因為當時的英語水平實在hold不住這本書。總之,結果就如所有人料想的一樣,這本書一直被我放在櫥裏裱門面。

最近,忽然有了大把的時間,於是便想着拿基本厚點的書不辜負這段難得時間,於是便看到了這本書。

拿起來,讀了幾章,覺得對於一個地理小白來説,這是一本普及地理常識很好的書,也是一本值得細讀的書,需要好好記筆記,所以,想做個跟着房龍學地理的系列,內容包含書中提到的各種常識以及自己的手繪地圖。

我想,經過這一輪,至少在地理這方面能成為入門級選手吧。

首先,作者簡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1882年出生在荷蘭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歷史、文化、文明、科學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讀者眾多,是偉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師級的人物。所以,他的特點在雜和通俗上面,並不在學術和精準上面,受眾是普羅大眾而非專業人士。這個特點,在本書中體現的比較明顯,查了下豆瓣書評,有很多火眼晶晶的讀者發現了書中的技術性問題。

但是,畢竟作者是20世紀早期的美國作家,對世界、歷史、地理的認識多少囿於當時的背景,所以,我的感覺就是將這本書定義為通俗的地理讀本,跟着房龍去構建一個基本的地理架構,忽略一些細節的東西。順便學習一點地理英文,世界上那些著名城市、河流、山脈的英文,如果能做到這些,便足以。

所以,再接下去的日子,我會每天更新一篇讀書筆記,從第八章希臘開始。

從第八章開始的原因是因為前面幾章都在重複一些國中高中地理物理知識,有些索然無味,所以,從第八章開始他會講一個國家,這些東西對我比較有吸引力。如果有興趣,也許會在通讀完整本書之後再回過頭去把前面幾張讀完求個心裏完整吧。

最後,本書的翻譯正如大多數人詬病的那樣,完全屬於直譯。所以,直接通讀中文版,基本會神遊出去,最佳的閲讀方法是讀英文版,把中文版當做譯文去尋找單詞的意思,幸而,這樣的版本比較適合我這種閲讀方式。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今天我們的習作是雪孩子,媽媽給我把動畫片雪孩子又播放了一遍,我喜歡雪孩子。

它知道自己衝進火海里身體會融化的,仍然不顧一切把小兔救了出來,他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書筆記作文 篇8

前幾天,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蕭條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寫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淒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敍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悲劇在這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讓我不知道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只是呼蘭河,它可以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説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裏人窮人都説“活着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都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