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15篇(熱)

讀後感 閲讀(1.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名人傳》讀後感15篇(熱)

《名人傳》讀後感1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父親發現了,可是,他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的父親天天讓貝多芬練琴,完全不顧及他的感受,有時還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關在一個屋子裏,這一關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練琴,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哀。

貝多芬的母親早年去世,父親是個揮霍的`酒鬼,這些,在貝多芬的心裏,劃上了一道深深地傷。但是,貝多芬由於天分和勤奮,很快成名,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貝多芬的耳朵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打擊。

但是,貝多芬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成功了。

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不測,貝多芬就能夠打敗他,貝多芬用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困難,我們也一定可以!

這本《名人傳》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他教會了我貝多芬的堅強,教會了我米開朗琪羅的正面面對困難,教會了我托爾斯泰的誠實和不屈的精神。

《名人傳》這本書裏的人,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所有精神!

《名人傳》讀後感2

悦耳的旋律在耳畔響起,望那黑白琴鍵彼此的一起一落,訴説着貝多芬坎坷起伏的人生與桀驁樂觀的人格。

四歲的他,在父親虛榮心的鞭策下努力學習着音樂。而同齡時的我們,卻在父母的呵護下玩耍着自己的天真。

十一歲的他,進入劇院的管絃樂隊,每天陪伴着他的只有各種的樂器和奏樂。而同齡的我們,卻在暖暖陽光下奔跑,在茫茫書海中充實。

十三歲的他,失去了愛自己的媽媽。而同齡的我們,卻在媽媽的光環的照耀下茁壯的成長着。

十七歲的他,已經是一家之主,所有的重擔都由他一個人揹負,傷痕累累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而同齡的我們,卻處在青春的大好時光,洋溢着歡笑一點點走向成熟。

沒有夢幻的童年,沒有温馨的親情,上帝留給他的只有悲慘與音樂。依然樂觀的生活,因為他擁有着自己內心的曠達。

殊不知,貝多芬接下來的人生也仍是不忍直視。

逐漸下滑的聽力,無疑是對貝多芬最大的`打擊,生活對於他來説,是一部啞劇,是一部無聲電影。再加上一生愛情的背叛,侄子的懦弱,疾病的折磨與時代的壓迫,無疑是我們無法觸及的命運。傷感的《月光曲》祭奠了愛情,壯烈的《英雄交響曲》發揚了精神,神聖的《歡樂頌》安撫了心靈。

耳熟能詳的曲目,不僅僅是時代的精華,更是對貝多芬一生的記載於感慨,在這裏我們應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名人傳》讀後感3

我從貝多芬那裏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異常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的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的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

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人生對他來説是悲慘而殘暴的。他的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各樣的樂器。當貝多芬長大了一些,噩運又一次降臨到他身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他只好寫信向朋友哭訴。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人們能夠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地遭到了感情的否決。在遭受到這些精神的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一種痛苦。

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他從未放棄過音樂。因為他要應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絲毫不動搖,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貝多芬28歲的時候,聽力就有些受到了損害。他寫了很多作品如《田園》、《合唱》、《英雄》、《命運》等。

當然了,貝多芬還有一本書的題目是《名人傳》。貝多芬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

《名人傳》讀後感4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

在這3個人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他的父親並不稱職,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由於母親的早逝和父親的壓迫使的貝多芬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正當他輝煌時,他卻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一個以音樂為一生的音樂家來説,這是比死還要痛苦的折磨,但他並沒有屈服於命運,在這種情況下成就了偉大的`《第九交響樂》等一系列作品…...

所以我認為做事要有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絲毫無懼。這就是成功的祕訣。成功不僅僅是天賦,還要那種與困難抗爭的精神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着。

《名人傳》讀後感5

在這兩個星期裏,我看了《名人傳》這本書。這本書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成長事蹟。其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米開朗琪羅了。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他小時候拜了一個師傅,曾鑄了一座青銅雕像《大衞》。之後,米開朗琪羅出師了,也雕了一座石雕《大衞》,這還不算他最厲害的作品呢。他不僅僅是一位雕塑家,還是一位畫家。他在步入中年時,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一所教堂裏,畫了一幅巨大的.畫作,這幅畫上一共有數百個神,幾乎耗費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在步入晚年時,也留下了不少未完成的雕塑和畫作。

雖然沒有人能與米開朗琪羅相提並論,可是我依然要向他學習一個東西,那就是在每時每刻都要有自信心。記得前不久,英語教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背誦Unit3Holidayfun的課文,星期三背給教師聽。我和幾個同學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有兩個大膽點的問教師能不能背給組長聽,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第二天,我鼓足勇氣,開始背書,誰知,我流利地背完了書,還得到教師的一句話:“背得不錯,很熟練的。”聽到這幾個字,我都快昏過去了,要明白第一天的兩遍課文算是白抄了呀。

讀了這本書,我必須會重拾自信心,讓自我的一切都變得有自信。

《名人傳》讀後感6

於貝多芬來説,他的一生快樂並痛苦着,用原文中的話來説是:“用痛苦換來的快樂”。那異於常人的神明般的大腦和那沉浸在音樂世界的美妙無疑是快樂的。痛苦是做為一個音樂家是個聾子,親人朋友一個個離他而去,這難道對他來説不是最大的痛苦嗎?

我覺得貝多芬的一生是悲哀的,是哦的,是悲哀的,耳朵本來應該是他最自豪的地方,卻成了他的`痛處,他的軟肋,他的恥辱。他用心培養的侄子,把他當成親生孩子對待,卻換來侄子一句“因為伯父要我上進,所以我變得更下流“他一生義結金蘭,朋友不乏,臨終前。卻是一雙陌生的手替他合上了眼睛。

這樣的一生讓人唏噓不已,悲歎不已。轉瞬一想,貝多芬希望這樣嗎?肯定不希望。他希望,當世人知道了解他的事情之後變得更加積極向上,永不放棄生的希望,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不是嗎?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他那永不言棄的品質,他那頑強拼搏的生命,不也是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財富嗎?鼓舞了多少人向前啊!如果他知道自己那無言的教誨,鼓舞了億萬人,那他應該就會很高興吧,因為,我也是這些人之一。失敗的時候,受挫的時候,低落的時候,想想貝多芬,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很高興在這明媚的春天遇見你。

你好貝多芬。

《名人傳》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名人傳記》,這本書主要描述了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這三位偉大的人物,一生受盡磨難,並稱贊他們不屈不撓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性格。

雖然這本書裏的三個人中有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畫家。一個是作家。然而,在他們不同的工作中,他們都是偉大的探險家,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然,在他們成功的旅程中,他們的道路並不平坦。在貝多芬的遺囑中;孤獨,孤獨,孤獨”這反映了他的悲慘經歷。米開朗基羅晚年患病。托爾斯泰因堅持真理而遭到莫名其妙的'誹謗。然而,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永遠不會在逆境中放棄,也不會因為短暫的痛苦而陷入消極的墮落。這也是我父親經常説的。

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它的獨特魅力。書中三個主角的悲慘經歷似乎就在眼前。我不知道羅曼·羅蘭是怎麼寫的。我真的很佩服這麼漂亮的詞。

冰心在一首詩中説:

成功的花朵

人們只欽佩她現在的燦爛和多姿多彩

然而,在開始她的芽

沉浸在奮鬥的淚水中

遍佈犧牲的血雨

是的。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能奮鬥。羅曼·羅蘭的作品實際上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命運越悲慘,經歷越痛苦,一個人就越能磨練意志。”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想到這本書的三個主角,像他們一樣,克服困難,努力前進。

雖然這本書已經結束了,但我們應該把這個真理銘記於心,克服困難,朝着我們的目標前進。

《名人傳》讀後感8

暑假期間,我讀了《世界名人傳記-陳景潤》這本書,感觸很深。他冒着政治風險,頂着壓力,面壁10年研究出的“歌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給迷茫的一代青年樹立了榜樣,指明瞭人生的方向。陳景潤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以及他廣泛久遠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學術領域。他影響了一代人乃至一個時代。

陳景潤小時侯學習很刻苦。他平時不愛講話,但在課堂上總是積極舉手搶着回答問題,討論數學的時候,臉上充滿靈氣。我以前卻不愛舉手回答問題,認為會了就行了,有時認為舉了手老師也不一定叫我,所以練習發言的機會就少了。老師給我指出這個問題後,我也認識到自己表達能力確實退步了,因此在上學期我也積極舉手,但和陳景潤比起來還差得很遠

我也愛看書,比如:《三十六計》就看了好幾遍,但我看書的時間每天不固定,有時多,有時少,有時還不讀。所選書的種類也比較少。為了練習口語表達,老師建議我在家讀書時要大聲,但我總是不好意思讀出聲。媽媽跟我説:“為了提高能力,要戰勝自己。”以後,我要多多讀好書,多多積累知識,多多鍛鍊能力。

《名人傳》讀後感9

《名人傳》是一本激勵人前進的書。

這本書裏講了三位名人成功路上的努力和艱辛,其中,這本書的作者羅蘭取得偉大成就的祕訣,是他追求偉大成就的意志。

這本傳記裏的三個人,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小説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着重記載着偉大的天才。他們可能因為病痛的折磨,可能因為遭遇的悲慘,但是他們都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在讀完貝多芬傳之後,我非常喜愛第二課童年時代,悽苦悲涼。裏面講的是貝多芬的母親很早就死了,貝多芬的爸爸娶了個寡婦,一個第一次嫁給男僕,男僕死後才給嫁給貝多芬的爸爸。貝多芬很不自由被經常酗酒的爸爸管。

每天在揚琴和小提琴前,幾乎被工作壓死,八歲又進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提琴手,母親死後十七歲做了一家之主,管和教育倆個弟弟,貝多芬童年如此悲慘,但是那個時代和消磨那個時代的'地方,靠音樂保持着對生活的温柔執着。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像這本書上寫的貝多芬一樣,無論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下,只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其實,每個人都會成功,那就要看他的目標堅不堅定,有沒有恆心,堅持就是勝利!

《名人傳》讀後感10

這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部經典之作。他向我們介紹路整個歐洲藝術三大領域的傑出代表: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作家托爾斯泰。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貝多芬,他是一個一生都在和命運作鬥爭的人。不幸的他同時也是萬幸的,它有一顆與常人不同的聖潔的心。現今社會中擁有這樣心靈的人也越來越少,大家一生都在追名求利,為了金錢而活,放棄了曾經的理想,放棄了拼搏的鬥志。而貝多芬不同,他勇於面對自然設下的陷阱,勇於面對上帝對他的.不公,努力為自己夢想的實現而奮鬥。在他少年時為掙錢養家而奔波時,或許我們還在那温暖的家中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其實我們都是命運的寵兒,出生在這和平的年代,三餐不愁,還有學上。但有些同學卻不懂珍惜,上課不認真聽講,還滿口髒話……

我覺得羅曼羅蘭寫這本書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去了解那些名人,更重要的是呼喚那些不幸的人們,不要怨天尤人,要振起生活信心。雖然生活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但既然來了,我們同樣也能克服。

偉大的人也是普通的,他們唯一和我們不同的是他們那堅韌的毅力。

《名人傳》讀後感11

前幾天我讀了《名人傳》,其中讓我印象最深應該是貝多芬。“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蘆葦”,這些人們,衝破了肉身的束縛,而他們堅毅的品格,如天上永恆的星斗,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奮勇向前。

驕傲堅強是我對你的第一印象。

驕傲,既使世界為他的人生打開的是一扇灰色的窗户,他依舊將五彩的歡樂帶給了這個世界。他的一生很苦,也很累,但他如此驕傲,驕傲的不需要人們的憐憫,他是一個強者,傲然面對生活的挑戰。

因為堅強,所以成功。在面對一次一次的失敗時,他堅強忍耐。耳聾是上帝為他關上的最殘忍的一扇門,但他堅強面對。儘管,此時他已經傷痕累累,瀕臨心力交瘁。不僅如此愛人的幾度背離,朋友的.疏遠,眾人的不解的目光……這一切,對於敏感而驕傲的貝多芬來説,可能都是一柄閃着寒光的冰冷的劍,每一道都有可能在他的心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

終是離去了吧!在一個寒冷的雪夜,帶着一身的傷裏去了,若有來世,不知你願平庸而幸福,還是傑出卻孤寂。恍然之中,我彷彿聽見你堅定地聲音:“我應當走出去,應當在人們面前展示我的藝術,這對我是莫大的榮耀,這也是我的藝術人生。”

貝多芬的成功來源於他的驕傲、堅強與敏感它們也是造就他一生痛苦的主觀原因之一。

《名人傳》讀後感12

若有來世,我必將踏遍千山萬水,尋找這古老的唯一?有大喜的生活必會有大悲,我不喜歡。我不祈求你能懂得我深沉的心境,不奢望你靠我太近。這裏白天是繁忙的;然後有一天,我離開。朋友也越來越少,其實不是你們有意無意的疏遠我,是自己什麼都不願去再去訴説,以前總是掩蓋自身內外的各種瑕絲往各種交友圈中揣摩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表現,如今卻又想暴露出各個樣式的缺點從個個圈中往外扯總讓熟人看清自己的表面。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耳朵卻聾了,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名人傳》裏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做一個人,就要學會在痛苦中尋找快樂,尋找生活的希望。

《名人傳》讀後感13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那裏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着,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還堅強的活着。他沒有一個朋友,就像是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向痛苦的活着,卻最終最終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峯,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並且流傳後世的大部分音樂作品都是他耳聾後所創作。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我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我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我的夢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可是為了自我的夢想讀《名人傳》有感,他始終在堅持,他活到了70多歲。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我掌握的。

《名人傳》讀後感14

“羅曼?羅蘭認為在這個腐朽的社會上,鄙俗的環境裏,稍有理想而不甘於庸庸碌碌的人,日常都在和周圍的壓力抗爭。”列夫?托爾斯泰出生名門望族,像温室裏的花朵,但是在他不到兩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父親在九歲時也離開了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

列夫?托爾斯泰的經歷豐富多彩,16歲在喀山大學讀書,這期間他的頭腦處於狂熱的境界中他不斷地實驗各種人生觀觀念和學説,矛盾對立的理論讓他固有的信念動搖了,他的心底,最寶貴的是精神財富。23歲時他在高加索服兵役,高加索美麗的風光使他靈感大發,創作了《童年》、《少年》等作品。

1855年,列夫?托爾斯泰在彼得堡感受到了那些文人貴族的卑劣虛偽,他開始憎惡、輕蔑他們。1857年他去國外旅行,他對於資產階級的.文明、博愛、民主十分失望,他開始明白資產階級的“文明”不過是華美的謊言。

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菲婭?別爾斯結婚,他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完成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在《安娜?卡列尼娜》完稿前,他便厭倦了生活,產生了死的念想,他把房間裏的繩子藏起來怕自己自殺。宗教狂亂後,他發現民眾的簡單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列夫?托爾斯泰緊張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慘痛的社會現實,他放棄貴族般的生活,選擇用汗水換取麪包,並終生與文明的罪惡和謊言對抗。

《名人傳》讀後感15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説,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説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