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4篇)

讀後感 閲讀(1.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4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在以前,人們不像此刻一樣有電話能夠方便人們來與遠方的家人交流,所以書信,便成為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談起家書,《傅雷家書》這本名著肯定會浮此刻腦海間......

書的第一章説了不少作為父親對自我孩子虐待的道歉話語,從中能夠看出來父親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在孩子走後,父母也表達出了自我的不捨之情,是啊,那畢竟是自我的骨肉啊,誰能捨得呢!在除夕夜,也僅有深深的思念。大人總是比孩子要有經歷的,於是自我便能夠告訴孩子各種關於學習的方法,幫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當在深夜,也不能擋住一個父親對兒子訴説的心境,為孩子成熟而開心,與孩子討論自我的工作......這些不都是一個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嗎在這些家書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足以體現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關愛。每每當孩子來信,父母總是會上揚嘴角,熱淚盈眶的讀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書。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我在家裏的表現,對父母的'話語有多少厭煩與氣惱,總覺得自我長大了,不用他們管了,可他們卻還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愛,只是我們此刻還小,不能明白透徹。如果我們像傅聰一樣離開家裏,或許就會懂得父母了。我們平常對家人總是不滿,總是挑剔,卻從不曾注意他們漸漸白去的兩鬢,那是為我們操勞的結果。家書的資料並沒有侷限在關心兒子身上,更多的是與孩子討論自我的生活、工作、詩人和音樂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那些經驗及教育道理。請記住,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

請從此刻開始,對父母好點,理解他們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2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的這句話,有很深的含義。所謂赤子之心,就是天性自然,不受拘束、純潔真誠的心靈;而傅雷對傅聰的赤子之心的評價,無不體現了他對教子的苦心孤詣與深切的愛。

我反覆地念着這幾句話,不禁想起來諸葛亮的<<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句。……古今兩位父親,近20xx年的時空差,教子之道竟如此相似……寧靜致遠的心境與精神,不正與赤子之心"的內涵如出一轍嗎?

想到這裏,我又不禁回憶起《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培養起了馬飛的赤子之心……一心一意地為追夢而奮鬥;而當馬飛的赤子之心孤獨時,他便創造出了一個世界--一個有着歡笑,淚水、喜悦與痛苦的童年世界。正是這種心靈,使他即身處太空卻也能鎮定自若地去應對困難,讓自己創造的世界鼓勵着他自己,克服困難,重見天日。

但無論是修身學習的世界,還是充滿樂與憂的童年,赤子之心總會讓我們在孤獨修己時創造一個世界……一個"新"的"心"世界。每當我孤自一人看書寫作時,腦中常會出現一個潔淨無瑕的"心世界",一個真正屬於我、有我的天地的世界。赤子之心,無論處於何方,都能讓它化為我思想的中轉站,以及我內心中的一面大明鏡,讓普天之下的赤子們都可以成為朋友。

孤獨的赤子之心,無論是古是今,都是赤子們的靜心創造自己"心世界"的鑰匙。願天下所有的赤子之心,都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家書》這本書主要講了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他的夫人寫給他們孩子傅聰的家信。這一本書是一部映射傅雷思想的著作,字裏行間體現了傅雷作為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這也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讀物,是教育孩子的經典名作。這些信是1954年傅雷遠赴波蘭留學時寫的,終結到1966年傅雷夫婦自盡結束。傅雷整整十二年寫了上百封信給兒子,教育孩子先做人,後成家。傅雷是中國父母的榜樣!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偉大的父親,不管這個父親是一個知識淵博還是一個無權無勢的父親,他們都是一樣的,一樣的偉大。他們都教育着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父親永遠都是我們人生的導師。

在讀《傅雷家書》時,書裏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洋溢着濃濃的親情。他們雖然不在同一個城市,雖然隔着萬里之遠,但是父親卻通過寫信的方式來了解兒子,寫下了一封封感人的信。信中傅雷有對兒子學業上的指導,還有對兒子人生的指引,這每一句話都藴藏着真理。

記得離別之時傅雷自責地對兒子説:“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之前不敢向你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俗話説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在平時父親打我們罵我們的時候,心裏總會有怨氣,即使嘴上説着答應了,可心裏還是不快活的。我們應該抱着理解的態度,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都是為了我們好。

家書是真情流露,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過多的修飾,它卻是無價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4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脱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職責。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閲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並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可是我明白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並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可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閲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明白,此刻應當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並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5

父愛總是難以摸索,而《傅雷家書》中展現了傅雷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深切愛意,即使作為旁觀者的角度,用“冷讀”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過千里萬里,父子之間的濃濃關心,相信它會給我關於父愛的所有解答。

細讀家書,信中最使我記憶深刻的無過於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失意時寫下的一段話:“人的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素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選自1954.10.2

確實,人不可能一輩子永遠都停留在高潮或低潮,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沉沉浮浮中流逝的,這時,我們好像總是缺了一股勁——家人的引導。這並不難想到,傅聰的成功,離不開他父親傅雷對他的諄諄教誨,他的父親關心他的方方面面,關心藝術,理財,愛情,哲學,文學,健康等。這些信息,散落融入在每一篇家書中,真摯而情深,彷彿讓人可以看到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和一位遵父教誨的兒子的親切對話,這一封封家書,也貫徹了這對父子的十二年歲月,化作燈火輝煌,陪伴傅聰度過了人生的坎坷與磨難,變為刀鋒劃破了沉鬱的低谷,透出了波濤洶湧後的風平浪靜與陽光燦爛。

我想,大抵每個父親都是如此吧,用各種方式關愛着孩子。我的`父親,嚴肅而沉默,偶爾在微信上問我的學習和生活。言辭簡單,帶些笨拙的温柔。他不像傅雷那樣學識淵博,他很普通,普通到好像僅僅因為身上的擔子和“父親”這兩字才變得強大起來。我知道,父親是愛我的。沉默的父愛往往難以讀懂。但我覺得,讀懂父親的愛也是成長重要的一步。天下的父親,往往不像母親那樣天天守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直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後感6

暑假是閲讀的好時期,想想在涼爽的空調房裏,手中捧着一本·經典·,茶几上放着一杯飲料,自己則選擇最舒服的姿勢。這樣看書何止,是享受啊!這麼好的時光別浪費了,

這個假期我看了三本書,不過受益匪淺的還是《傅雷家書》

家書,現在已不復存在了吧,手機,電腦等早已取代了家書,即使你和你的家人遠隔千里,遠用手機互聯網就可以在身邊,但也正因為如此,家書就顯得特別珍貴。

一封封黃頁紙的家書最容易勾起人們的回憶,更能體會親人的情感。

杜甫不是曾説“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它是家人的定心劑,放心藥。它是遊子在外奮鬥的動力,更是支持他的堅強後盾,它甚至在人孤立無援是是那無形的力量。

有了那麼多的期待,細細頻度《傅雷家書》,特別給人心動的感覺。傅雷一位翻譯家,他認為兒子的道路跟他是那樣相似,所以他利用了自己年輕是積累的豐富閲歷,所接觸的人情世故一一交給了兒子,使他的人生道路更加通暢。

排除他的身份,他也是一位嚴厲,有時也感性的'父親。不過他不避諱自己的情感,他與孩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而是兄弟,所以那種架子是完全沒有的,在他寫給孩子的書信中,除了他對兒子的祝福,對他的建議,還有他明白的寫出了自己對兒子的那種思念,顯得非常感性,這位父親給我帶來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等到幾年後在此翻開這本書時,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吧,因為它常讀常新。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每個人都體驗過父母的慈子與教誨,而這些正是生活中所通過不同方式體現出來的。而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愛便體現在家信之上。

所有的家信一直都圍繞愛、笑、人生和藝術來寫。

愛,體現在當傅聰經受痛苦時,父親會説:“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塵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入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

孝,在於雖然傅聰在國外,卻願將他所有的事情分享給父母,並把關於自己鋼琴進展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與父母分享自己比賽時的'緊張,受到波蘭人民、音樂家們喜愛時的激動和歡喜。雖然回信會常常慢些,但他內心卻一直敬、愛、孝着自己的父母。

人生和藝術在於傅雷話語之中。“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脱在小我之上。”“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有創造性的藝術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須是有創造性的演奏家……

為了指導兒子把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傅雷不知寫了多少封信,用了多少紙、墨。

問我為什麼喜歡《傅雷家書》?原因無非這是這本家書不讓我讀到了父愛、母愛。傅雷在教育傅聰的同時也一併教育了我,讓我明白瞭如何處事,感悟了許多人生中藴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古人説:“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往往一個小數點,一個螺絲釘的失誤就有可能滿盤皆輸。魯莽者常常功虧一簣,成功的人往往贏在細節。

一個人的修養,通常能從細節中觀察出來,傅雷告訴他的兒子,對外只談藝術,言多必失,有事多與老輩商量,三思而行,生活要節儉,用錢要計算。這不僅僅是生活中的習慣,也是一個人的素養的表現。這樣的處事方式,無疑能少走許多彎路。

不光對於生活,電影《蝴蝶效應》裏説到:“即使細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動千里之颶風,”每一個細節都是一個小小的成功。文學創作、待人處事、學習知識,同樣也需要細節,比如標點、收禮和回禮、餐桌禮儀,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卻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素養。

人擁有了細節,就像樹木擁有了葉片而顯得更加青葱欲滴,就像小草擁有了雨水而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就像森林擁有了小溪而變得更加靈動自然。注重細節聽上去簡單,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在意。數學作業上,總有幾道鮮紅的筆跡;作文裏,總有幾個調皮亂跑的標點;吃飯時,總有碗筷碰撞叮噹響的聲音……這些細微的小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很多人常敗於細微之事,這些眾多的小細節,最終會聚成一個大失誤。

成功總是留給於細節之處細心謹慎的人,抓住細節,讓細節成就完美。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傅雷家書》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説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正的父母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看了《傅雷家書》之後,我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寫給出國在外學習的兒子傅聰,傅雷用自身經歷來教自我兒子做人的原則、對藝術的修養、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其中,讓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傅雷説過的“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我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我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我,先改自我的。”還有傅雷先生在聽完兒子的協奏曲鋼琴部分錄音後,並對他兒子提出了自我的看法,並且勸導兒子不要為了技巧而煩惱,要靜下心思考。

傅雷先生經過這種平等的傾心交流方式和兒子談藝術,會讓兒子一天比一天長進。傅雷先生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教育兒子的同時,總要將自我擺進去,引導兒子認真對待自身的.不足。

我一向認為愛子之情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為兒子樹立了一個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榜樣,讓兒子聽其言,又學其行,成才道路上才會穩步前行。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自我的父母,想起了他們的諄諄教導,他們不是什麼偉人,也不像傅雷那樣説出立身處世的大道理,但他們做什麼事都會為我着想,為我研究,為我打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

濃濃的親情總是令人感動。《傅雷家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傅雷是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傅雷家書》是一本書信集子,主要收集了1954年到1956年之間傅雷夫婦和兒子的書信內容。這本書不僅在問世之初轟動了世界,更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學生,根據教育價值,可以指導我們學習和成長。

起初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立刻去閲讀,因為我覺得書信體的著作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但一讀之下,感觸頗深!書中不僅有傅雷夫婦和兒子之間對於家庭瑣事的交流,也有大量對人生的探討,還有對文學藝術的思索,其中不少內容具有很強的哲學反思和教育學價值。例如:“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讀後感。這句話表達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關心,尤其是對他們的成長十分關切,也讓我們看到了父子親情的深厚。再譬如:“特別是閲歷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句話讓我們看到了傅雷夫婦的人生觀,他們認為人需要閲歷才會真正的成長,成為一個有意志力的.人,而得到這些,需要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和經驗。

這本書涉及的領域很多,政治思想、文學藝術、家庭與相處、人生觀、世界觀等等,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深厚情感的表達,傅雷的教子之道讓我們收益良多。

我向同學們推薦這本書,因為它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同時,對我們的學習具有指導性意義!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內容,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湧的年代裏,傅雷通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不可多得的文學之作。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在老師要求下,我極不情願的打開了在牀頭的那本書——《傅雷家書》,我本是不願看的,心想:一本家書,往來的信,不就是父母對孩子常説的教導嗎?

但當我打開後才發現,傅雷對兒子的教導絕不僅僅是我想的那樣,不單單是“飲食寒暖要極小心一點兒差池不得”“不要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飽滿)的精神”,更有“現在正是設計你下一階段生活的時候,應當振作精神,面對當前,眼望將來,從長考慮”“希望你們二人除了相親相愛之外,永遠能互相尊重事事商量,切勿獨斷專行”除此之外,更有自己對生活,對藝術的理解“你説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傅雷言語間透露的温情,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他沒有傅雷高深的學問,沒有傅雷對藝術的感悟,更沒有傅雷對生活的樂觀。但傅雷面對兒子出國時的傷心,面對兒子不來信時的急切,和我的`爸爸對待我的擔心一樣。我想,這更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

我的爸爸的確在有些方面不如傅雷,但是他會在下雨天幫我打傘;在天冷時給我加衣;會在我驕傲時提醒我做人要謙虛;會在我迷茫時給我指示前方的路;在我無助時給我光的希望。他是我的偶像,更是我的英雄。

當我們在父親面前任性地逆反時,有多少人發現父親雙鬢的微白?

我們漸漸成長,父親卻在一天天老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在的我們更應該懂事,不讓父母操心,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儘自己所能理解父母。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令我深有感觸的書——《傅雷家書》。這一封封書信,集成了厚厚一本大書,不僅是傅雷父子間溝通的橋樑,也是使我們的思想通往更高階梯的橋樑。

傅雷在藝術和文學方面有着不凡的造詣。家書中有大量篇幅涉及美術、音樂、文學作品。在對傅聰進行在藝術上的引導的同時,也關心着兒子的生活。在關於日常生活上的問題這方面,傅雷也對兒子提出了很多建議。比如如何正確理財,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上的'問題,如何勞逸結合。在讀書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雷多次提醒兒子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哪怕是找個村莊住上個三五天也好。每當讀到這樣的地方,總會感歎傅雷對兒子近乎要溢出來的疼愛和良苦用心。

父親對兒子的愛是無私的,深沉的,如同太陽的光輝温暖着孩子,傅雷對傅聰的愛就是如此。傅雷與妻子收到兒子的來信總是欣喜若狂,一封信會翻來覆去讀上三五遍還覺得不夠。他們會因多日收不到兒子的來信而擔憂、難過;會因信丟在了路上而遺憾、可惜。這樣的愛是多麼的高尚、純潔、無私啊!它盪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只剩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情啊!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它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瞭解了許多藝術作品,提高了藝術素養,更使我體會到了父愛的無私與高尚,體會到了父母對我殷切的關心和愛護。讀了這本書,我才意識到,原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這麼的純粹、無私、美好,無時無刻不在温暖着我們,滋潤着我們。

感謝您,傅雷先生,感謝您在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導,讓我明白,父母的愛的偉大和無私,值得所有人去珍惜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