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校園範本>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通用15篇

讀後感 閲讀(1.72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讀後感通用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文字雖少,內容卻博大精深,我們學的還遠遠不夠,其精髓絕不是短時間內我們能感悟透的。但有一點,我認為:《弟子規》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提法、做法與現代社會不符,我們不能全盤肯定;而其實質性的東西並沒有改變,如講孝道、講友愛、講文明、將禮儀、講誠信、講修養等這些精髓的東西沒有變,而且永遠也不會變。這就要求我們學《弟子規》的知識及在踐行方面做到: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結合時代特點,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為其增添新的內容,做到日新又新我常新.

普及以國學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將對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帶來深遠影響,亦將是我們民族復興經濟騰飛的堅實基礎和原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做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和弘揚者。

做,始於《弟子規》,為人之本也!

弟子規讀後感2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

這些足以讓我心悦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着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弟子規讀後感3

在我國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中,《弟子規》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本書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它還是一本教育兒童如何遵紀守法,規範做人的經典啟蒙讀物。

從一年級時,我就開始背誦《弟子規》。這本書讓我領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幫助我們開闊思路,培養品格。教育我們如何對待父母兄弟,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讀書學習和修養品德的禮儀與規範。《弟子規》是學習古人為人處世的`典範,也是我們當代兒童學習的典範和榜樣。

我喜歡《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4

一年級上學期,老爸給我一本《弟子規》,他神祕地説:“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半信半疑中,我開始讀《弟子規》。每天晚上,我和老爸一起坐在小板凳上,一句一句地讀,聽他講裏面的故事。老爸講得很認真,但是也有字不認得,還要查字典,不像老師。有時候想偷懶,老爸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學了《弟子規》還不聽話!”我心裏不高興,但是還得讀。一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自己都記住了!老爸不信,我就背給他聽,還沒背完就被他一把摟住,半天不説一句話……

我總覺得《弟子規》是大人寫來管小孩的,我長大了要寫一篇《老爸規》,也管管大人。不過到那時我也是大人了,不知道還願不願意去寫。也許我和現在的老爸一樣,拿着一本《弟子規》,一本正經地教我的孩子。我會把老爸教我的東西一字不漏地教給他,我還會告訴他:“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弟子規讀後感5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發點。如果每個孩子,每個人都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不會有中國小生從樓上跳下事件發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一個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獨立不倚,不為外界利慾所搖奪,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標準,這就是立身。做事的時候,他的進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軌,不妄行,有始有終,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為眾人所敬仰。他的的父母也將因兒女德望光榮顯耀起來,這便是孝道的完成。

如果每個孩子能站在生命的高

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因為裏面的每一句話,都藴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

以前,我對爸爸媽媽的批評總是不以為然,認為他們經常為一點小事跟我嘮叨。讀了“父母教,須敬聽”後,我的思想和行動有了很大轉變。記得有一次,我做數學家庭作業,把“1·1﹤2”,誤寫成“1·1=2”,媽媽知道後當着全家人的面,狠狠地批評了我,説我做作業態度極其馬虎,並加罰了十道數學題。對媽媽毫不留情的批評,我的眼眶濕潤了,我知道媽媽“發火”也是對我的關愛,我沒有頂嘴,反而很快地完成了加罰的十道題。當我捧着完成的作業交給媽媽時,媽媽會心地笑了。

今後,我要按《弟子規》的要求,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對長輩和老師的教導,要恭恭敬敬去聽,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7

《弟子規》成書於清康年間,以《論語·學而篇》的“弟子規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講述了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學習上的守則規範。

在《弟子規》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意思是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但循序漸進,常人也是可以達到的。

我們就像一株株幼小的苗,一朵朵嬌嫩的花,需要精心的呵護和培養,才能健康成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少不了好書的陪伴,因為好書就是那暖暖的春風、涓涓的小溪、輕撫、滋潤着孩子的心靈,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料。

這本書能告訴我們很多,古人的禮儀!

弟子規讀後感8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弟子規讀後感100字。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那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正因,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弟子規讀後感9

媽媽今天讓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明確提出了孝順父母的四個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做到的八件事情。書中有幾句給我印象特別深,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要求我們在父母呼喚的時候應該很快的答應;父母命令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應該以各種理由推託,應該很快地按父母意願去做;父母教我們的時候,應該恭敬地聽;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該順承他們,不能狡辯。就這幾點,我就做的不夠,可能大多數小朋友也做的不到位吧。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的行為與書上所説的相差甚遠。這本書告訴了我應該怎麼樣去孝順父母,還告訴我必須先學會孝再學文。當今社會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卻忽略了對孩子“孝”的教育。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就是以孝為先,古人尚能如此,為何我們現代人就做不到呢???

弟子規讀後感10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總敍的內容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根據聖賢先師孔夫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

它教導我們: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其次在日常言語行為中要有禮數、講禮貌、講信用;要博愛,向有德行的人學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更應該好好學習。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品德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後感11

讀過《弟子規》後,我感覺很慚愧。在那裏面,我只做到了有禮貌、愛勞動,但是我沒有做到的,比我做到的多很多。

一到三年級,在上課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做小動作或説話。現在想起來,十分不應該,不僅耽誤了自己的學習,也是對老師的一種不尊重。

現在,我上四年級了,爸爸説我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更加懂事了,要學會認真學習、獨立生活。我覺得爸爸的話很有道理,我決心以後改掉這些壞毛病,嚴格要求自己,尊敬長輩、團結同學,向《弟子規》裏的那些主人公學習,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12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屬於傳統蒙學讀物中面世較晚,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一種讀物,這本書分“入則孝”,“出則 弟”,“謹”,“信”,“泛愛眾”,“親仁”等幾個部分,特別講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學了《弟子規》,我學到了先做到孝敬父母,與兄弟姐妹互敬互愛,日常語言行為要小心謹慎,對人要有誠信。我也要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要有禮貌,多和品行好的人在一起。要養成好的習慣,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不在背後議論別人,談論別人的缺點。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和待人的禮節,我很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1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一踏進校園,這整齊的讀《弟子規》的聲音,我就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誦起來……

追溯到古代,大人們對小孩的教育總是格外細心,都抱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弟子規》就誕生了,它讓不少的孩子從中受益。

《弟子規》不僅可以教育古代的小孩,對我們現代兒童的教育也很有幫助。

只要一説起《弟子規》,我們就心血來潮,忍不住背出幾句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訓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

因為我們除了在學校,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裏,就一定要記住這幾句古訓。父母叫你時,不能慢吞吞地答應;父母讓你幹什麼,立馬就去幹;當長輩教育你時,必須恭恭敬敬地聽着;長輩責罵你時,不能頂撞。

《弟子規》是兒童必須讀的書,它是教育文化的結晶,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們必須牢記《弟子規》中的每句古訓!

弟子規讀後感14

在這之前,我幾乎沒有仔細的閲讀過整篇《弟子規》,趁這個寒假,我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讀完之後,感受頗深。

《弟子規》是古聖先賢留下的教誨,至今還影響深遠,這足以證明它的重要性。讀着整本書,好像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講到人與人的關係,兄弟之間應該“兄道友,弟道恭”,這樣才能和睦相處,在財物上要看輕些,傷感情的話要忍住不説,這樣才不會傷和氣。朋友之間交往要避免“聞過怒,聞譽樂”,否則就會“損友來,益友卻”,而且我們平常要多接觸品德高尚的人,如果我們的道德,學問和才幹不如他人時,就應該自我勉勵,努力趕上,做一個真正的有用之才。

弟子規讀後感15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