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中秋節>

週記中秋節範文彙編九篇

中秋節 閲讀(1.13W)

時光匆匆,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是時候認真地做好週記了。怎樣寫好週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週記中秋節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週記中秋節範文彙編九篇

週記中秋節 篇1

俗話説:“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懷着渴望的心情,盼望着,盼望着,終於,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來了!從古至今,許多的詩人借用中秋來表達對家鄉、愛人、親人的思念之情。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表達了詩人對愛人的想念之情。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相傳,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莊家燒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一天,他爬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並命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來,他娶了嫦娥,一天,后羿把不死藥給嫦娥保管,不小心被小人看到,逼嫦娥交出來,嫦娥無奈便一口吞了下去,飛到了月亮上成仙。后羿因思念妻子,而擺上了她最愛吃的東西。從此便有了中秋節這個節日。

中秋節不僅有一個動人心絃的故事,一個悠久的歷史,還寄託着每個人對親人,家鄉的思念之情。在這天,每家都有各自的風俗習慣,而我們家的風俗則是——“團圓飯”

皎潔明亮的月亮高高的懸掛在天空中,為這簡樸的黑布鑲上一份銀白。它似乎擁有魔力,使我沉迷於這皎潔與美麗之中,卻渾然不知已經到了吃晚飯的時候了。爸爸喊我,吃飯了,吃飯了,這是我才回過神兒,我激動的走近廚房,嗅了嗅:“哇,真是太美味了。”爸爸笑着説:“好吃就多吃一點唄!”我瞪着一雙大大的眼睛,仔細看了看,桌子上擺滿了美味佳餚,有許多我最愛吃的,對於我來説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啊!上了桌,爸爸敏了一口老酒,豎起大拇指説:“嗯!這酒很好。”還不禁得點點頭,表現出一副滿意的表情。

媽媽在一旁損着爸爸:“酒好喝,那晚上睡覺時抱着它睡吧!”我們在一旁哈哈大笑,都已經笑彎了腰,快喘不過氣了。我和哥哥則是談了關於中秋節的許多有關知識,我們不亦樂乎?頓時,整個廚房都變了一種氣氛,活躍起來了,沸騰起來了,瀰漫着我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喝着酒,過着菜,談着話,説着笑,不一會兒,我們就吃完了飯。來到庭院,坐在椅子上,深邃的眼眸望着那皎潔的月亮,吃着甜甜的月餅,嘴甜甜的,心裏也甜滋滋的了。我想,這是我們的心也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永遠,永遠……

中秋節也稱“團圓節”,我盼望着,盼望着。雖然這年的中秋已經在此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但同時,我也更加的期盼着,期盼着,下一次中秋節的到來。

週記中秋節 篇2

後來,雅上了國小,再後來,雅上了中學。在生活中,爺爺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做一個能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人;在學習中,爺爺同樣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解那些複雜的證明題,雅常常在心中念:“爺爺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日子就這樣平淡而又充實的過着,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神福”。雅的爺爺忽然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得了肝癌。

雅的爺爺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雅,因為,他不想因此讓雅不開心,他不想因此讓雅耽誤學習;他更不想因此讓雅對生活失去信心。

可,雅還是知道了這一切,因為,爺爺已經卧不起,雅的心裏明白,爺爺可能活不長了,可,中秋節快要到了,雅希望能和爺爺一起再在人間過這個屬於爺爺的最後的一箇中秋節。

雅每次放學了都會守在爺爺身邊,跟爺爺彙報自己每一天的學習情況。爺爺的臉色雖然已經蠟黃,肝雖然已經疼的歷害,但,他卻仍然強忍着疼痛,面帶微笑的聽雅講述這一切。

中秋節一天一天的臨近了,雅的心情也一天一天的繃緊了,因為,爺爺的精神已經一天比一天差。

每次當雅掉了捷毛,她都會小心翼翼的用捷毛許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

週記中秋節 篇3

每一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也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節日,在中秋節這一天,我們除了吃月餅之外,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賞月。

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吃飽之後再庭院裏拿着凳子坐下來,一邊吃着月餅,一邊觀賞月亮。今晚的夜空真美啊!我仰望着夜空,看着黒黑的夜空點綴着零星的.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又大又圓又亮的月亮,真像一個銀色的玉盤!我想起一句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在月亮的旁邊還有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雲,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

過了一會,遠處飄來了一片薄雲,慢慢的將月亮遮住,月亮好像蒙上了一層面紗,又過了一會,薄雲變得越來越厚重,慢慢地升高,遮住了月亮的半邊臉。最終黑雲把月亮給吞沒了。見證了一副雲遮月的奇觀,過了幾分鐘,月亮周邊閃出一道白光,然後越來越大,半邊天開始明亮起來,噢,月亮又露出臉來了。黑雲漸漸的向遠處飄走,此時的月亮,比剛才更加明亮、更加圓潤。不禁感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願天下之人在花好月圓夜與家人共團圓,回到了思念的人身邊,一起共度美好的時光。

在這迷人的夜晚,吃着月餅,觀賞者月亮,看着那一輪明月,如夢境,似仙境,多美好啊!

週記中秋節 篇4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我和爸爸、媽媽到奶奶家去吃團圓飯,吃完晚飯後,爺爺、奶奶拿出月餅來賞月;月餅的種類可真多呀!有火龍果味的,蘋果味的還有西瓜味的.......看着這些豐盛的月餅饞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我忍不住的拿了一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吃着吃着我就好奇的問爺爺為什麼中秋節這一天要吃月餅賞月呀?

爺爺就講了一個故事給我聽。在很久以前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有一個名字叫后羿的大英雄,他力大無窮,一次他登上崑崙山頂,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並讓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不久后羿取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一次嫦娥一不小心把長生不老的藥吃了,成了神仙飛到了月亮上去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從此就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半夜裏我做了一個甜美的夢。我夢見五十六個民族的小朋友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

週記中秋節 篇5

又是一箇中秋佳節,又是一個團圓之夜,古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咬着口中香香軟軟的月餅,心裏那段塵封的回憶正在被慢慢喚醒。

關於老家的印象,我只是模模糊糊的記得低矮的土房,齊腰的雜草,曲折的小路和聒噪的雞羣。我唯一記得清晰,沒有忘記的便是我的曾祖母。

曾祖母是我們那一片很出名的“人物”,大家説她命苦,在那個缺衣少糧的時代,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她呆在家裏把八個孩子拉扯大,把那段美好的年華祭給了柴米油鹽。我那時還小,還不懂這些,但是我記得在人前的曾祖母是從不會低頭皺眉的,她總是笑,彷彿那段苦日子與她無關一般。時光把她的頭髮染白,讓她佝僂了身軀;歲月在她的臉上雕刻,疾病纏上了他的身體。可是她的笑從未變過,依舊是那樣爽朗,那般明晰。

曾祖母待我很好,我是這一代兄弟姐妹中最為年長的,彷彿是因為這她把更多的情感給予了我。對一個未經世事的孩子來講,食物是天底下最美好的東西了,我每次回老家,曾祖母都會塞給我大包小包的零食,而因為零食,我也常常到曾祖母家串門。後來家裏的孩子漸漸變多,我們就一羣一夥地擁往曾祖母家,曾祖母也很慷慨的把家裏的餅乾果凍之類拿出來讓孩子們分享。她對那些孩子就像對我一樣,給予了全部的疼愛,我有時也會不滿的抗議,曾祖母也只是笑,用她的手輕輕摩挲我的頭髮,那乾枯如樹枝的手指卻傳來了足以温暖我一個童年的温度。

曾祖母雖然對晚輩們毫不吝嗇,但是她是個很精明的人。我有好幾次看見她拿着一個綠色的小本子打着算盤,還有好幾次看見她在家庭會議時坐在最主要的位置上。我們老家是很落後的,前幾年一直沒通自來水,大家都是拿一條扁擔、兩隻木桶到河裏去挑水,我父親幾次要幫曾祖母挑水,曾祖母都拒絕了,我記得她每次都笑着擺擺手,顛着腳挑了一擔,又一擔。

我還記得,曾祖母的生日就是在八月十五中秋節,每年這個時候,家裏的孩子們都會回老家為她慶生,可是我們去年沒回去,前年沒回去,上前年沒回去......整整六年,我們都沒回去。因為在她的第八十二個生日之後,我們再也沒法為她慶生了,她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了。

“吧嗒”有什麼東西打濕了月餅,“嚶嚶”又是誰在低聲抽泣?淚眼朦朧中,我彷彿又看到曾祖母在對我微笑,對我伸出那乾枯如樹枝的手,我聽見自己在嗚咽着呢喃——

“您在那邊,過得好嗎?”

“您那裏的月餅,是您喜歡的味道嗎?”

“還有,曾祖母,祝您八十八歲,生日快樂。我想您了!”

週記中秋節 篇6

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中秋佳節,關於中秋節起源的説法有很多種。最值得一提的是中秋節與我們喜愛的春節清明節以及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每年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都會趕到姥姥家和她一起過中秋節。雖然沒法在中秋節這一天出去玩了,但是姥姥一個人在家太過孤獨,所以每一次我都很願意去陪姥姥。在去之前我們去買了一些姥姥愛吃的東西還有兩盒月餅。

買月餅的人很多,形形色色人頭傳動,大家都忙碌着挑選月餅,月餅的形式多樣,有大有小、花紋不一、形狀各異,真漂亮。

到了姥姥家,姥姥真高興,立即迎接我們,我們異口同聲地説對姥姥説:“中秋快樂!”姥姥把早已準備好的香噴噴的餃子餡拿出來,開始和麪、擀麪,媽媽負責包,我和爸爸都沒幹活,但是真的非常熱鬧,大家在一片團圓的氣氛中渡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節……

我們在一起吃完飯後天剛好黑了下來,我馬上拿出我的望遠鏡對着像“白玉盆”的月亮望了起來,我看見了月亮上的許多黑色的陰影,真像神話故事中的吳剛砍桂花樹的傳説啊!

我拿起了一塊月餅吃了起來,我發現月餅裏的白蓮雙黃餡還很好吃呢,我想起了一個神話傳説,傳説古代的時候,嫦娥下凡時在天間撒下了無數的月餅,而那天正好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所以就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

週記中秋節 篇7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我和爸爸、媽媽買了月餅去外婆家過節。

傍晚,外婆把飯做好了,我們一家人就團團的坐在桌子面前開始吃飯了。吃過了飯,我們又開始吃月餅,雖然晚上因下雨看不到天上的月亮,但月餅圓圓的,就好像天上高高掛着的月亮。然後我們邊吃月餅邊背詩,我先背誦了一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接着爸爸媽媽又背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千古名句。

今年的中秋我們一家人過的真快樂!

週記中秋節 篇8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餅”和”月”了。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説是當時老百姓們為推翻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裏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推翻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説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悦與高興吧!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

週記中秋節 篇9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古人如此喜歡月亮,因為它象徵着團圓,也代表着美好的祝福。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帶着我和弟弟回老家,和奶奶一起過中秋節。

中午,我們吃了一頓原汁原味的農家飯。我們在院子裏燒上柴火,爸爸親自下廚,給我們炒菜,我和弟弟一個勁兒地添柴,甚至拿起點着的柴火在院子裏來回追逐跑着玩兒,那高興勁真的是難以形容。不一會兒,飯做好了,我們圍着桌子説説笑笑地吃着飯,雖然只有一些家常小炒,沒有什麼大魚、大蝦,可我還是覺得非常鮮美,因為這是最原生態的做法,是全家人一起用心做的飯,更是團圓飯,我們以水代酒祝願奶奶身體健康,快樂幸福。

吃完午飯,我們都沒有睏意,爸爸説帶我們去河邊玩,我們興奮地手舞足蹈,河的兩旁是金黃的稻田,顆顆稻穗都沉甸甸的低着頭,準備讓農民伯伯來收割它們,爸爸讓我看了幾粒稻米,告訴我這就是大米的原始樣子,我又增長了見識。

在小河裏有好多小魚,我和弟弟想去捉它們,但是這些小魚遊得真靈活,怎麼也捉不住。於是我和弟弟就去撿石頭搭石頭橋,正搭着高興,忽然弟弟旁邊冒出一條小青蟲,我們嚇得又蹦又跳,一抬頭看見爸爸、媽媽哈哈大笑,原來是爸爸逗我們玩兒呢!我們搭着石頭橋,鞋子都濕了,衣服也濕了,但我們卻一點也不覺得涼,因為這些都比不上我們玩兒的快樂。玩着玩着,聞到了微風中稻田的清香,一抬頭,滿眼都是金黃色的波浪,心情真是舒暢,這個中秋節真快樂!

這個中秋節,我會永遠記着它——我們吃了一頓温馨的團圓飯,還在田間、河邊痛快地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