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中秋節>

【精華】中秋節的介紹作文錦集六篇

中秋節 閲讀(3.1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介紹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中秋節的介紹作文錦集六篇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1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這一天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這一天也預示着“月圓,人團圓”這不,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又要來了。我高興不已。

學校放假了,爸爸媽媽也放假了。爸爸説中秋節對於我們國家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今天要和全家人一起吃月餅,看月亮。這是中秋節的習俗。

奶奶和媽媽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大家都來了,姑姑、哥哥、妹妹都來了,媽媽買回來一大盒月餅,口味各種各樣。我們全家人一起坐在桌子前,吃着可口的飯菜。品嚐香氣撲鼻的月餅。爺爺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月餅的傳説。朱元璋起義時當時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厲,給各路人馬傳遞消息非常困難。此時朱元璋的軍師想出一條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進餅子裏面,派人安全的傳遞到了各地起義軍中,八月十五當晚起義成功了。得知勝利消息的朱元璋下旨將藏有紙條的餅子命名為月餅,從此就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

吃完晚飯,哥哥領着我和妹妹去看月亮。月亮像玉盤一樣懸掛在天空。妹妹驚訝的大聲説“今天的月亮好大好圓”。

大家都笑了,爺爺笑的很爽朗,奶奶笑得很慈祥。大家都沉寂在幸福中。而此刻的我彷彿理解了中秋節的重要意義,“團圓”。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2

近些年來,每當中秋節到來時,我總是借探親之機帶點瀋陽產的名牌月餅給父母,可是對年邁的父母來説,想完整地吃完一塊月餅乃非易事。

因為家裏窮孩子又多,吃月餅顯然是一件非常讓人奢望的事,不過再窮過中秋節時家裏也要買上幾塊月餅,以保證節日當晚每人能夠分得半塊或一丫。説起過中秋節,老家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儀式呢!這個儀式叫供月亮。在月亮即將出來的時,家家户户將月餅和瓜果桃梨裝擺放在屋外窗台上,意思是讓月亮先享用。在東西擺放停當後,母親常常會衝着月亮口中唸唸有詞,大概的意思是感謝月亮給我們帶來了好年景,保佑一家人平安和團圓。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中秋節當晚供過月亮後,一家人便圍坐在一起,每人分得一份月餅,外加一個蘋果或幾粒棗(有時候還可以得到一片西瓜)。我對屬於自己的一份月餅吃的總是非常仔細——反覆咀嚼、品味,絕不會幾口吞下。現在想起那時候過中秋節的場景,那氣氛真是温馨快樂啊,感覺那時候的月餅是那麼的甜、那麼的香、那麼的令人回味!

那時候,月餅的品種十分單一,無非就是棗泥餡、豆沙餡、紅糖、白糖餡。特別是紅糖白糖餡的月餅,裏面有的有冰糖、青絲(紅絲)、花生仁甚至核桃仁。如果發現了花生仁和核桃仁,我常常會把它保存下來,一時半會兒捨不得吃掉。現在經濟發達了,日子富裕了,月餅的品種和花樣也越來越多,什麼玫瑰餡、椰蓉餡、桂花餡,甚至還有各種肉餡的等等,花樣真是層出不窮,難以計數。可是不管什麼餡,什麼風味的月餅,我幾乎都不怎麼感興趣了,兒時那月餅的味道是現在的任何月餅都無法取代的。儘管那時候生活清貧,物質匱乏,但人們的精神是那樣富足和樂觀。如今,我已過而立之年,在憧憬美好明天的同時,我常常會回想起過去的時光。

有位名人説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其實我認為,忘記了過去倒算不上是什麼背叛,起碼是缺少了一種前行的力量吧!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往昔艱苦的經歷會令我重新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每當貪圖安逸和享受的時候,往昔艱苦的經歷會催我警醒,讓我前行的腳步不會輕易停滯下來!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3

懷着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迎來了上中學以來的第一個中秋佳節。

原本打算好好賞一賞月的,我家樓頂是最好的賞月場所。

可是原計劃糟到暗算,學校在中秋節那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總之破壞了我原來計劃的駭人消息:按上級領導規定,中學生中秋節將在學校度過,晚上6點30分到校組織看露天電影《走進》,全部學生自帶報紙“席地而坐”。我們一聽,全部傻眼了。接着,發出一聲聲歎息:“唉——”“真討厭——”剎時全班變成菜市場。 可再怎麼叫也沒辦法,我們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就要使這個中秋節過得別具一格。於是,我們便密謀了一個開心的“賞月計劃”。 中秋節晚上,我“密謀”的要求,帶了一個雙黃月餅。呵呵,着不是單我一個人吃的,是……哦,My got,不能説,説了這個計劃就完了。 一到校,剛好六點半。我們在憤罵聲中勉強坐下後,便把報紙連接鋪在一起,那時準備用來放月餅和吃月餅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們將在這裏一起吃月餅! 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後就是擠成一堆聊天。

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抬頭望月。呵,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這顏色也真倒挺另類。不過,我們的計劃也很別樣,也就不計較這麼多了。紅月亮就紅月亮,月亮還不一個樣,顏色的差異或許會更具吸引力。 八點種悄悄地來臨了。這是我們吃月餅的'“神聖時刻”。徐倩華、鍾偉、我、李瀾濤各自帶了一個不同的月餅來吃,恰好湊成一盒多元素月餅——白蓮蓉、哈密瓜、雙黃蓉、五仁香。我們興致勃勃地切開一個又一個月餅,六七個人圍成一圈“品嚐”四種不同味道的月餅,氣氛熱熱鬧鬧,輕鬆搞笑。邊吃又邊看電影,還在“賞月”(實際上就是隨意看一眼,沒有多少人認真看它)。班長陳秀燁發話了:“我們吃得這麼開心,不妨把廖韶婷的雙黃給老師吃吧。”不愧是班長,我們舉雙手贊成。

如果老師也能分享我們的快樂,那豈不是“皆大歡喜”?因為“快樂也是一種傳染病”,把我們鬧翻天的快樂通過一個小小的蛋黃月餅所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也和我們一樣過個開開心心的中秋節。 這個中秋節十分特別,這或許是上中學的第一份“友誼加固禮”吧?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4

中秋節源自於人們對月亮的崇拜。

我國是古老的農業國家,古人經長期觀察認為,月亮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係,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禱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祭祀活動。

《周禮》中就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這樣的話,記載了當時中秋之夜擊鼓賦詩以“迎寒”的活動,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舉行“夕月”儀式。 當然,這一記載中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並無節日之意。

春秋戰國時,日月神分別稱為東皇公、西王母。後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變而來。

北魏、隋唐以來,歷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禮儀。人們為了祈求月神為農業發揮有利作用,或為了慶祝豐收,答謝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視祭月、拜月禮俗,現在北京的月壇公園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壇場。

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在祭月拜月的同時,又出現了賞月的習俗。晉代文獻中已有中秋賞月的記載。

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大約是在唐代。 是由仲秋時節的月神祭祀發展而來。實際,縱觀華夏諸多傳統佳節,或早或晚,多由節令演變而來,由紀而祭,由祭而慶。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

到了明清,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中秋上升為與新年、清明、端午並重的民俗大節,節俗活動豐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圓之日,又是親人團聚、團圓之時。自古以來,團結、團圓、慶豐收,就是中秋節的主題。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由家人團聚、團圓、和睦相處,達到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中秋節,是不折不扣的“祭月之節”“月神之節”“團圓之日”。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5

今天,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中秋節到了,大家又要回家,和家人團聚了。這不,我們家裏已經是熙熙嚷嚷了,好熱鬧。好多人都來到了我們家裏做客,有爸爸、媽媽、叔叔、阿姨、舅舅、舅媽、我、弟弟和奶奶。

要吃午飯了,大家圍坐在餐桌邊,一邊吃,一邊談笑風生。可是,我的弟弟,卻説是早上吃了四個小饅頭,午飯吃不下了,就到客廳裏去玩了。無論我們怎樣勸他,他也不肯過來吃午飯,真是拿他沒辦法。

由於是中秋節,我們當然要吃月餅了,於是老媽便讓我去超市裏買一些月餅。我飛快地來到超市裏,超市裏人山人海,到處都是人擠人的,我擠了老半天才擠到賣月餅的櫃枱前,但是,接着我又犯難了,這麼多的月餅,到底該拿哪一種呢?那月餅有圓的有方的,有甜的有鹹的,看得我眼睛都花了。但是,最後我還是把這件事情給搞定了。

回到家,我們慢慢地品嚐着月餅,“真好吃!”我説道。不一會兒,我買回來的十個鮮肉月餅,已經被吃個精光了。

這些月餅被打發掉之後,我們便“各行其道”,我和弟弟在書房裏玩,老爸就去上班,剩下來的人,就全都在客廳裏面,有的打牌、有的看書、還有的聊天。

可是,我和弟弟卻發生了矛盾(但是我以後在也不會這樣),搞得弟弟回家了,舅舅和舅媽也走了。這個中秋節就這樣完了。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6

中秋節 六年一班 任鑫齊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叫團圓節和八月節等。 中秋節這一天,在外的遊子們都要趕回家來,和家人共同度過這個象徵團圓的節日。中秋節的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亮,就像晶瑩剔透的玉盤,掛在幕布般的夜空中,十分美麗。和家人一起品嚐着月餅,一面是歡聲笑語,一面是如玉如盤的圓月,還能有比這更令人感到幸福、滿足的事了嗎?團圓的日子,因為這月亮,又增添了幾分美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一天不論人們在哪裏仰望着這輪十五的圓月,都是那麼的皎潔,心中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而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正如杜甫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秋節不僅是團圓的節日,還是傳遞思念的節日。 中秋節的另一個習俗,便是吃月餅了。月餅是圓形的。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月餅最初是用來祭拜月神的供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必備食物。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吃在嘴裏,甜在心裏,這才有了中秋節的氣氛。 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形式,和家人在一起,是令人最幸福的一件事,中秋節,使人們真正體會到了“團圓”這兩個字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