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9篇

清明節 閲讀(3.0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9篇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家鄉河脣,想起家鄉清明節掃墓祭祖的風俗習慣。

清明節那天一大早,大人就起牀殺雞、鴨,買豬肉並將其煮熟,接着開始捏飯糰。捏好的飯糰一個個又大又圓,白花花的,晶瑩剔透,看起來非常美味可口。做完這些後,鄉親們有的拿着鋤頭、有的拿鏟子,有的抬籮筐,出發去掃墓。

有的在村子附近山頭掃墓,有的要去村外很遠的地方去掃墓,去遠的地方掃墓,就要開車去。一下車,大家紛紛將工具拿下車,分配好工作就熱火朝天地開始掃墓了。

待祖先的墓地修整得乾乾淨淨後,小孩就搶着在墳頭上放白紙,墳頭正中放三張,兩邊放七張,表示三魂七魄。幫大人擺放祭祀品後,小孩子最開心的是能燒冥紙,放鞭炮啦。一切步驟完畢,眾人就會雙手合攏祭拜祖先。你看,伯母正雙手合攏雙膝跪着且口中唸唸有詞,奶奶則邊拜邊説:“保佑我的子孫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孩子們雖然不明白奶奶在講什麼,但是都會不約而同地學着奶奶的樣子虔誠祭拜。這時祖先的墓地彷彿是一座寶殿,裏面坐着一個天君,庇佑着我們這些子孫後代和睦相處,生活富裕

祭拜完所有祖先後已經下午了,大家都餓得前背貼後背了,紛紛拿出飯糰吃了起來,可能是餓了也可能是老祖宗賜品吧(以前奶奶總説,吃老祖宗吃過的飯糰會身體健康,諸事順利),個個吃得津津有味的。

緬懷祖先,寄託哀思,在祈求祖先保佑的同時,更是家鄉人民立下勤勞儉樸、和睦相處、共同致富的心願!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説的那樣。那天我起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麼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與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半山腰可就不一樣。那裏雜草叢生,雜草高出我一個頭。走着走着,我們來到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與雜草,它們彷彿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唸唸有詞,報告着這一年來家裏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後,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等燒完還用帶來的水滅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裏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麼要這樣呢?”爺爺説:“表示祖先與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麼會與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爸爸再檢查一遍,我們就下山。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説有笑,心情非常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3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 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 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

清明節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按照我們家鄉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 在墳上,然後按長幼次序進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大家分吃掉酒食回家,據説這樣會得到先人的庇佑。現在的習俗是逐漸的中西合璧,在舊習俗的基礎上,年紀的人都會帶上一兩束鮮花放在已故親人的 墳頭,取代焚燒紙錢的習慣,這樣一來既方便,又環保,再者又安全。要不,特別是私墳的山頭,那些護林員們每逢這幾日都是如臨大敵,嚴陣以待。所以現在每每到清明時節,鮮花店的生意卻是最紅 火的,少則五元,多則上百無的鮮花,都會銷售一空。再有就是現在的人們對這個節日越來越重視,加之放有國假,故每年的4月4日——4月5日這幾天各大通往公墓的道路那個真是車水馬龍,場面絕對不 可謂不壯觀啊!

在祭掃完已故親人後,另一半的重頭戲就是郊遊踏青,平時也難得有時間,趁此機會正好和家人,朋友小聚一下,賞春遊園,而比如此時的梅園、黿頭渚正是山花浪漫,風景如畫時,卻是再好不過的去 處了。或是放放風箏,或是垂釣小憩,對於現在整日奔波忙碌的人們來説,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了。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4

清明節是我邦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從我記事開端,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齊家人皆會帶上祭奠品去“拜山”。可能很多敵人對“拜山”一詞並不懂得。爾給大家説明一下,二廣人(廣西、廣東)通常把清明節掃墓上墳稱為“拜山”,因為,陳時兩廣人的墓園通常都在山上,因而,在廣西,清明節上墳掃墓就稱之為“拜山”。

廣西己的宗族觀點比較沉,也比擬傳統,廣西人把“拜山”望作一年中十分主要的節日,預備“拜山”用品猶如準備春節年貨一樣穩重。聽爸爸説,至昔,廣西許多處所,尤其在鄉村,良多野庭在“拜山”的時候要扛着小豬,帶着鵝肉往拜山。鄉市面由於沒那麼便利購到小豬之種的祭品,於是商家就籌備了廣西的特產“巴馬小臭豬”(烤乳豬)去取代。清明節的祭品為什麼偏抉擇“烤乳豬”,“燒鵝肉”呢?篩選烤乳豬息為祭品,有“銅皮赤壯”的寄意,就是盼望逝世的先人可能保佑子孫健康安全。燒鵝則果替鵝有髻棄後繼有我之意。除此之外,祭品裏比較廣泛的有“生菜包”跟“五色糯米飯”。

廣西人“拜山”的程序並不算特別,通常上午一家人浩浩大蕩就動身了,趕在午飯前祭掃結束。廣西大局部地域,要在祖先的宅兆焚抬鞭炮,建整、打掃祖墳,晃放祭品,燃香燒紙祈禱,有的則是全家人墳前叩拜。祭掃完畢後,要在墳頭壓上紙錢或元寶串(俗稱“掛紙”),最後再一次燃放鞭炮,告訴祖先,子孫們要歸去了。把祭品整理伏來,全家聚餐時再拿沒來分享,意為“祖先享受祭品後的賜福”,子孫吃後能夠得到祖先的保佑和祝願。當初倡導文化祭掃,有的家庭除了帶祭品,就不再置鞭炮、燒紙錢了,與而代之的是一束束漂亮的紅菊花、黃菊花。

至於祭掃的時光在廣西也頗有講求有所謂“新喪頭年不功社(春社日)二年不外清,三年在正清(選正清明日)”之説,第四年當前就不管了。

不愧是咱們中華官族的傳統節日啊是那麼有意思,是這麼乏味,又有運動,又有學識,還有好餚,比東方的節日有趣多。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不只是因為巧合還是因為什麼,只要每到清明節總是會淅淅瀝瀝的下着小雨。

我望着窗外,看着雨珠“滴答,滴答”打在窗户上。走到外面,一滴,兩滴,三滴。滴到脖子上,感覺冰冰涼涼的,讓昏昏沉沉的我清醒了不少。站在空地上,抬頭向遠處望去,天空依然不知疲倦的下着。想再看遠一點,可是老天好像故意和我作對,給她穿上了潔白的輕紗,神神祕祕的。

清明節來了,我準備了一些小白花和紙錢。小白花你可以在商店裏買到,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動手做,非常簡單。只需三個步驟——1。將一張張長方形的紙放在一起,角和角之間對齊,再折成波浪狀。2。找到中心,套上鐵絲。3。將紙分開,在進行調整。一多漂亮的小白花就呈現在了我的眼前。之前和其他東西當然是媽媽準備啦,媽媽做這些東西可都是老手了,眨眼間,媽媽就完成任務了。

萬事俱備,該去掃墓了,我們拿起了我們早已準備好的.東西,去“爺爺家”了,到了“爺爺家”爸爸就拿起鋤頭開始為“爺爺家”清除雜草,我和媽媽也在一旁幫忙。這些都是我們這兒的規矩。

打掃乾淨了,可以開始獻花了,燒紙錢了。媽媽點燃了一些香,分了一些給我和爸爸。媽媽在輕聲禱告,我和爸爸在心裏禱告。禱告儀式結束了。我激動得把我親手做的小白花獻給了爺爺,我想爺爺應該會很開心吧!

開始燒紙錢了,是我和媽媽一起完成的。在我們這兒有一個奇怪的規矩——燒紙錢的時候必須點過,這樣才是你獻給祖先的錢。

清明節,人們都來來往往的掃墓,真是“路上行人慾斷魂”。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6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着鐵鍬還有黃紙與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着。

不知道為什麼,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與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户户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裏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説,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説,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户人家的門口,這户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解到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後,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聖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誤以為皇上要殺他,於是乘天黑,揹着八旬老母躲進深山老林裏面。皇上派人找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於是想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與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裏,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屍體時候,無不歎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後也後悔不已,為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清明時節家家户户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許多年,習俗保留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吟誦着杜牧的清明古詩,我便想起了家鄉的清明節。

星期六,爸爸一大早就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説:“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

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惹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

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得起父母”

最後,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到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説:“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着爸爸的“清明果”體味着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8

“清明艾餃松花糕,上墳芽豆呱呱叫。”每到清明,在我們紹興農村,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因此也叫艾餃,但味卻截然不同。

清明之後,天氣轉暖,多雷陣雨。田埂上,小河邊,草叢裏,一篷篷,一簇簇的的艾草長的旺盛。雙休日到了,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手提竹藍,三五成羣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不一會兒,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裏,煞是好看誘人。

回家後,媽媽將青艾或黃花果草洗乾淨,在煮一下,放點食用鹼,艾草容易搗爛,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頓時變成碧綠色的粉團,鮮嫩欲滴,還是半成品就讓我垂涎。準備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餡也是很講究的,常見的有芝麻白糖,也有筍絲豆腐乾加鹹菜的。

我與媽媽開始包艾餃了。這包果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緻些,那褶折得就像花邊一樣,一個個碧綠剔透,可愛極了,看媽媽包清明果也是一種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藝術品從媽媽手中飛出。那一個個碼放整齊的艾餃讒得我只得嚥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大約蒸了二十分鐘,蒸熟出籠的艾餃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人們用它掃墓祭祖,媽媽總也忘不了在城裏的親朋好友,總在清明時節給他們送來自己做的清明果,那親情,那美味令人難以忘懷。俗話説“清明吃艾餃,不怕陣雨澆”。

每年清明,我是最高興的,因為不僅可以出遊上墳還有一種食品,叫作芽豆,也是必需的。而上墳為什麼要用芽豆?也是大有寓意的。因為“芽”再進一步就是“苗”,芽和苗都是有希望有想頭的東西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9

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叫我起牀,説:“今天是清明節,我們要去老家上墳”。我聽了很高興,一咕嚕地爬起來。這時,爸爸、媽媽已經把一切準備好了,我們很快就出發。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但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漫山遍野的美景吸引着我,經過兩個多小時,終於到了歸朝舊寨的老祖墳前。

陸陸續續來了六十多人,都是我們的家族來給老祖掃墓的。大人們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大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祖墳整理得乾乾淨淨。接着,大人們有的殺雞、有的燒香、還有的拿準備好的糕餅點心、水果飲料、花糯飯、豬肉等供品擺在老祖墳前。這時,爸爸對我説:“佳宇,這些供品是給老祖先吃的,紙錢是給老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對老祖的孝心”。隨後,家族們排隊站在老祖墳前,由爺爺組織,他先介紹那三個老祖墳,從爺爺的介紹中,我知道中間最大一個是我們家族中最老的老祖墳,其邊上的一個是當時專為老祖拉馬的,另一個是老祖的妻子。聽説那裏是個寶地,前輩們花了許多金銀錢財,好不容易把老祖從50多公里遠的老家抬到這裏來埋的。聽完爺爺的介紹後,我們都拿着香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並在墳前燒了許多紙錢,許下各自的心願,祈求老祖多多保佑。然後,大家燒起了鞭炮,有的燒大炮、有的燒小炮、有的燒禮花炮、還有的燒。整片田野一下子熱鬧起來了。鞭炮燒完後一切迴歸了寧靜。最後,我們把五顏六色的墳標插在墳土上,日久未修的老祖墳頓時面目一新。

這一整天我們雖然好累,但感觸很深,覺得家鄉的清明節卻十分有意義,讓我對我們的老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