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合集15篇

清明節 閲讀(4.15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合集15篇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與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説:“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與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説:“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因為沒個人都有自己的落點與高處。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2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家人一起回家鄉掃墓。

我的老家在潮州。天剛矇矇亮,我們一家便趕路了。説來也怪,昨天還是陽光燦爛,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卻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夾雜着陣陣涼風,讓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們的車子被籠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車流交織在一起,行進變得十分困難,莫非真應了那句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難道上天刻意安排了這樣的天氣,讓人們在憂傷肅穆的氛圍中去幾百祖先,緬懷故去親人?

我們來到鄉間時,雨少了一些,我們開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爺爺不時的在和似曾相識的路人打着招呼。或許他們正是兒時一起玩的夥伴?而我卻被路旁的景緻所吸引:紅磚壁瓦的矮房,搖着尾巴的家狗,水井邊搓着衣服的農婦,這些都是我在城裏從未見過的景象。還有那葱鬱碧綠的毛竹,鮮豔欲滴的映山紅,整齊劃一的田埂,匯成了一幅生活的農家山圖

終於來到了墓地,家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蠟燭,一邊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後鬆土,準備停當後,接着,爺爺讓我們在墓碑前三鞠躬,並許下自己的心願我想我就祝願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而我自己也學有所成把。“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點燃了鞭炮,在升騰的煙霧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掃墓活動。

走在下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我忽然發現爺爺的臉上寫滿了憂傷,想必是在思念故去的親人吧。我們都不忍打擾他,大家開始沉默不語。下山的路因為雨水而變得濕滑。爺爺一個踉蹌像要滑倒,一旁的爸爸眼疾手快,攙住了爺爺的手臂,爺爺習慣性地拉住我,把我的手緊緊地抓在自己手中,我的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我知道爺爺愛我勝過愛自己。雨霧中的爺爺顯得有些蒼老,但他對親人,對我們的疼愛是那樣的分明,此時,我似乎能體會到他深深思念故人的感情夜理解了也理解了他帶領我們前來掃墓的用心。想着這些,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對爺爺説:“你放心吧,我會自己小心的。”説完,我撇過臉,拉緊爺爺的手,朝山下走去……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3

每當清明節來臨之際總耐不住思念想寫一些懷念母親的文字,卻又不知從那裏開始。母親離開我們已經十四年了,多少次在夢中見到您——-母親:您還是那樣慈祥地微笑。

母親為我們這個家傾注了畢生心血,在我三歲時父親因病撒手人寰,扔下哥哥、姐姐和我,靠着母親微薄的工資根本養育不了我們三個子女。母親和繼父從新組織了家庭,1966年繼父又因突發腦出血撒手人寰,扔下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當時小弟弟才三歲。真是難以想象當時母親那悲痛欲絕的心情。母親您為了養育六個兒女承受了人世間的多少苦難。當您竭盡全力把兒女們都拉扯大了,本是您應該生活得更幸福一些,應該得到兒女更好的孝敬,可以更加開開心心的享受兒孫繞膝的更多天倫之樂的時候了,可您竟然撒手人寰匆匆而去。1999年3月2日是個平常的日子,然而,對於我們來説是個悲痛、天塌下來的日子,因為這一天至親至愛慈祥的母親終於忍受不住疾病的折磨,靜靜的離開了我們。從母親患尿毒症的那天起我就害怕這一天會到來,但是,我卻從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急速,如此匆忙!我想,一定是母親不忍再拖累我們,所以就這樣匆匆地走了。您離開的那個夜晚,是那麼的寒冷。母親啊,任憑兒女們怎樣搖動您,您也一動不動;任憑兒女們怎樣千呼萬喚,也換不回您的一聲迴應。母親啊,你知道嗎?那時兒女們是多麼期望能夠從死神手中把您奪回來,讓我們永遠生活在一起。但是母親您還是去了,看到您的臉那麼蒼白,那麼消瘦,不再有往日的容顏,兒女們的心像刀割一樣。

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失去了母親的關愛,失去了母親的叮嚀;再也看不到母親的音容笑貌、慈愛的目光。悲傷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千言萬語也訴盡心中的傷痛。兒女們只有用淚水送別您,用淚水告慰您遠逝的英靈!也讓淚水去撫慰心中的傷痛,但是任淚飛如雨也表達不盡對您深深的依戀和思念之情。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4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説。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咱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咱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咱們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的墳前,咱們要給敬愛的掃墓了。

奶奶和母親忙着給上香,擺祭品,我和父親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母親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咱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母親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題記

我至今仍記得那年清明發生的事。

天氣不很晴朗,我們一家子一起去祭奠逝去的親人。到了墓地,突然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一行人默默無語地走在墓地中。似乎陰雨綿綿的天氣更能襯托出大家憂傷的心情,儘管那時年幼的我並不懂得什麼,但卻被大家渲染的悲傷氣氛感染了,不自覺也有些難過。

那是我第一次掃墓。

大家默默屹立在碑前,瞻仰着他們的遺像,媽媽把一捧菊花放在碑前,姑姑和表姐輕輕地掃着墓前的落葉。我站在後面,突然覺得這情景很好笑,不由得“噗嗤”一聲樂了出來。

全家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似嗔怪,又像無奈。父親向我揮揮手,示意我過去。我不明所以地跑過去,父親語重心長:“三兒啊,我們是在掃墓,是在祭奠親人,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你為什麼要笑呢?”我如實回答,察覺到自己似乎錯了,我聲音細若蚊吟,雖然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父親聽了我的回答,又好氣又好笑,卻表情嚴肅地對着我説:“三兒,大家都那麼難過,都在懷念逝去的親人,你怎麼能這麼不懂事呢?大家因為你現在還是小孩子才沒有怪你,可是你難道不想念爺爺嗎?”

我的身體一瞬間變得僵直,是的,爺爺,最疼愛我的爺爺,去年他已經走了。還記得那天我居然沒有流淚,從那以後我才明白原來真正難過的時候,眼淚是不存在的。胸中彷彿有灰色的火焰,將一切焚燒殆盡。

風中是無法讀懂的細碎聲音,我怔怔地站在那兒,明白了什麼。父親拍了拍我的頭,轉身走了。我懂了,清明中最美的那一刻便是真正對失去的親人懷念,第一次的掃墓讓我懂得了清明的真正意義。我走回墓前,接過表姐手中的掃把,我輕輕地掃着爺爺的墓。

在我眼中,清明永遠是最美。而每一次掃墓的記憶,我都會深深銘刻在心中。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6

這次去跟姑奶掛親的有伯父伯母、爸爸媽媽、姑媽、大姨、米多姐、米多姐的哥哥、九里哥、樑浩鑫、小姑和我。小姑是我姑奶的小女兒,她有一個姐姐。姐姐早以出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小姑的爸爸又一次組成了新的家庭,以後就一點都不管她的死活。她一個人獨力維持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苦,更談不上上學讀書了,從沒踏進學校的大門。其實她很渴望讀書。她家和我們家距離很遠,自從姑奶去世以後,就失去了聯繫。今年我伯父偶爾一次機會聯繫上了小姑,終於在凱里見了面,於是約我們大家一起去跟小姑的媽媽掛親。知道她的身世以後,我非常同情她。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知識文化去幫助她學習。彌補她沒進過學校讀書的願望。我們從雷山乘着伯父的小轎車到固魯寨門,下車後就順着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走,一路上我們活蹦亂跳、有説有笑。小姑也和我們一樣的很開心!

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大雨。在大雨中我們互相照顧,小姑拉着我的手,我拉着樑浩鑫的手……,我們相互用自己的衣服去為對方摭風擋雨。一路上風風雨雨、行走非常艱難,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到達了姑奶的墓地。走到墓地之後,一片綠色的草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位於草地中間的一個土包包就是姑奶的墳墓。雨還是下個不停,爸爸和伯父一邊吩咐我們一夥小朋友去避雨。一邊忙着清理墓地上的雜草,他們顧不上自己身上的雨水,七手八腳地忙着料理墓地半個小時後,終於完成了。然後伯父叫我們下來,我們這一夥小朋友爭先恐後地下去和大人們一起分享祭奠姑奶的食物。每個人一手抓糯米飯,一手抓着大塊肉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們吃得可香了!雨漸漸變小了,我們在細雨中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個空曠而美麗的地方。一路上我在想:這不就是活着的人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思念嗎?其實掛親就是一種孝敬長輩、關愛親人的一種活動。

雖然這次去固魯掛親很辛苦,但我還是感到快樂,正因為這次去掛親,我認識了小姑,也讓我懂得了怎樣去關心他人、關愛長輩、關愛親人的道理。每想起掛親的這一天,我就自然而然地感到開心和快樂。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7

今天是清明節,我高興極了,因為爸爸媽媽答應我出去掃墓、踏青、春遊。

上午,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時,爸媽我三人先到花店買了花,然後去梅林的烈士陵園,對革命烈士進行緬懷。由於塞車9:30才到,沒去時想象不到人會這麼多,到了才知道,成了人海花海的世界,有一隊隊學校的學生有組織的隊伍,還有好幾對的蝴蝶翩翩起舞,好象它也是悼念革命先烈的英靈。“吃水不忘挖井人,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獻花時爸重複了幾遍。

我認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他們為我們拋頭,灑熱血。難道我們不能表達他們嗎?比起烈士們做的,我們做的事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呀!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聽我爸説,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今天來深圳梅林的烈士陵園,對革命烈士進行了深切的緬懷,這是最有意義的。

下午,我們到了紅樹林,紅樹林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的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紅樹林是以紅樹科植物為主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羣落,因樹幹呈淡紅色而得名。這裏自然生長植物有海漆、木欖、秋茄珍稀樹種,這裏也是的鳥類保護區,是東半球候鳥遷徒的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我們雖然沒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但對保護了生物鏈就是保護了我們的生態環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到了17:30走得有點累了,但累中有樂,因為增長了見識,今年的清明節真有意義,掃墓、踏青一舉兩得。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8

清明時節,春雨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地飄落下來,像牛毛?像細絲?還是春姑娘掉在人間的繡花針?都是。“沙沙沙……”春雨滋潤着人間的萬物:梨花更加雪白、晶瑩,杏花粉嫩極了,桃花被春雨滋潤後,花瓣上的雨珠像滑滑梯一樣滾落下來,淘氣極了!各種各樣的花朵爭奇鬥豔,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嬌翠欲滴,有的……連小草也不甘示弱,趕緊換上了新衣裳!山中的一切都被煙霧籠罩着,美不勝收。

可是,就連這樣也不能打動詩人。他身穿長衫,戴着大斗笠,掛着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他獨自在這荒野小路上走着,突然看見許多人在掃墓,於是,他便想起自己不幸的遭遇,他想,這時我本應該和家人去祭拜已死去的列祖列宗,或者和親人朋友一起去踏青……想到這裏,他哀聲歎氣,悲傷萬分,心中有數不盡的憂愁。

怎麼才能消除我的憂傷呢?對了,只有酒才能徹底消除我心中的煩惱!酒才是我憂愁時的伴侶!哪裏有酒呢?這荒山野領,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怎麼有酒呢?詩人想着。忽然,這時傳來了悠揚清雅的笛聲,詩人兩眼發亮,頓覺喜從天降。

只見一頭年邁的老黃牛慢悠悠地向前走着,背上還揹着個小牧童,牧童戴着個小斗笠,身穿紅色的小衣服,穿着綠色的褲子,兩隻眼睛圓溜溜的。小牧童一見詩人,立即停下了吹笛子。詩人走上前去,恭敬地鞠了一躬,笑容可掬地問道:“小哥,請問這附近有酒家嗎?”牧童將此人大量一番,看起來還像個讀書人。於是,牧童説:“酒家呀,有有有!你先穿過一片柳樹林,然後走過一座小橋,再翻過一片田野,看到“杏花村”,最後往左拐,就看到“杏花酒家”了!”詩人大喜過望。

牧童又滔滔不絕地説:“聽説呀,這杏花村裏到處開滿了杏花,可謂“人間天堂”,老闆娘做的飯菜香甜可口,那酒可是陳年老酒,到處都是美味佳餚,那兒可是世外桃源,當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只要進去了之後,一定忘記一切煩惱和憂傷,您就去享受吧!”詩人聽了,更加喜出望外,欣喜若狂。謝過牧童後,大步流星地向杏花村走去……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9

很小的時候就背誦過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杜牧在行路中,可巧遇上了雨。雖然清明是春光明媚柳綠花紅的時節,可有時候也往往是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

而我恰巧也碰上了這“如酥”的雨。這雨很温柔,温柔地飄落在臉龐間,温柔地飄落在保持着弧度的那嘴角上,温柔地飄落在我那灼熱的手心中。

……那天,天上派來了許多活蹦亂跳的小精靈,他們來為農田增加一些水分,來為空氣增添一些清新,來為正在上課的我們增添一點“生機”。我正在上課,忽然聽到外面滴滴答答叩擊萬物的聲音,感覺天籟一般。當時我的心早已從枯燥無味的課堂上飛到了九霄雲外。

放學後,我和幾個同學迫不及待地一起走出校門。儘管細雨霏霏,可出校門才發現身上已經有些濕淋淋的。我正擔心回到家自己會淋成落湯雞呢,忽然看見爸爸在那兒等我,我的心裏一陣激動和温暖湧上來。

我快速地跑到爸爸的身後,坐上爸爸的車。爸爸無意之間一回頭,我看到爸爸眼睛下的黑眼圈,在陰沉沉的暮色中顯得格外憔悴。爸爸臉上又黃又黑,眼角的皺紋密密麻麻,耳鬢間裏還夾雜着幾根刺眼的白。

爸爸還不到四十歲啊,可是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日夜操勞,過早地變老了……天空中飄落下的絲絲雨滴飄進了我的眼睛,我的眼睛變得濕潤起來,我知道那不僅僅是雨水。這時我的心裏好像也在哭,爸爸頭上那幾根刺眼的白髮好像如一把把鋭利的刀刺向我的心,讓我覺得很疼,很疼。

雨還在紛紛地下着,看樣子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坐在爸爸的車後座上,看着爸爸微微有些彎曲的脊背,聽着爸爸急促的呼吸聲,一種委屈的幸福感湧上心頭……

清明的這場雨很美,這個清明很美!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0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紀念離我們而去的親人,也是掃墓的日子,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今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我奶奶的墓前來掃墓,沒想到墓園有那麼多人和車,這真是人山人海,路邊擺放着一輛又一輛的小車,遠遠望去就像一條蜿蜒曲折的長龍,再往裏走就聽到墓園裏放的悲傷的音樂,看着人來人往,再看看墓碑一個接着一個,我當時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這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真是活着的人來這裏紀念着離我們而去的人,你聽鞭炮聲一聲接着一聲,但卻聽不出熱鬧的氣氛,只感到一陣陣悲傷。

我們來到奶奶的墓前,媽媽拿着一個小掃帚在奶奶的墓碑周圍開始打掃,爸爸手拿濕毛巾把奶奶的墓碑擦得乾乾淨淨,打掃完以後,我們開始擺放奶奶平時最愛吃的水果和點心,開始放鞭炮,我們來時折了幾枝嫩綠的新枝把它擺放在奶奶的墓周圍,又將紙錢焚燒,媽媽説:今天是奶奶的節日,今天你講到的話奶奶都能聽到,她還能看到你,想和奶奶説啥,就盡情地説吧!

雖然奶奶和我們陰陽兩隔,但是我不會忘記我們曾經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在她的墓前除了傷心、懷念,就是想在這時和她多聊會天,因為她能看到我還能聽到我的講話,我問她前幾天我給她寫的信她看到了嗎?我又囑咐她在那邊要照顧好自己,別仔細了,不要再操我們的心了,我們都很好,要她在天上好好的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一切順利,還有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將來長大有出息。

最後所有的儀式都進行完了,該説的話也説完了,就要和奶奶告別了,我的心裏又是一陣難過,給奶奶磕頭、行禮,再見!奶奶,我會每隔段時間給您寫信的,不要您在那邊寂寞。

哎!雖然我每年都過清明節,但從來沒有這樣過過,這一次可是我親身體會的清明節,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次,今年的清明節過得可是真有意義呀!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1

放風箏是清明前人們最愛玩的遊戲。風箏,在我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説,在春秋時期,有位公輸般,即神話中的“魯班”,會做木鳶,削竹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時期,樑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軍圍困,大臣羊侃曾用風箏繫上詔書,招來援軍救駕。風箏最初的作用只是軍事上傳遞消息的工具,以後逐漸演變為一種娛樂玩具。

放風箏,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唐代詩人高駢寫有《風箏》一詩:“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入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風箏真正的命名,《詢芻錄》記載: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為對,後於鳶首以竹為笛,風入笛管發出悦耳之聲,好似“箏”鳴,俗稱風箏。

起初只限於皇宮貴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賞,到了宋代以後,才成為民間羣眾喜愛的一種活動了。風箏既是一種美麗的民間工藝品,又是大眾娛樂品,歷來愛到文學家的傳唱。《北京竹枝詞》也對風箏有生動的描繪:“風鳶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樣巧,一行習上碧雲端。”早在清朝時,風箏已在扎、糊、繪、放四藝上發展到相當精緻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窮居著書”時,細究風箏扎糊之法,還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翼燕、雙鯉、彩蝶、螃蟹、寵妃、雙童等四五十種風箏的扎、糊、繪、放等技法和工藝。此外,古代放風箏又是與放晦氣聯繫在一起的。《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林黛玉不妨將製作精巧的風箏放掉。李紉勸她:“放風箏圖的就是這一樂,所以叫放晦氣,你該多放些,把病根兒帶去就好了。”而當紫鵑要去拾斷了線的無主風箏時,探春又勸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個忌諱?”可見古時放風箏是人們消災祛難的手段,不能去拾別人的風箏,以免沾上別人的'晦氣。也有人在放風箏時,把所有的煩惱寫在紙上,讓它隨風箏飛上藍天,認為一切煩惱都會隨風而去。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2

清明節是傷感的,清明節的雨是天空的淚水,是悲傷的淚水。

——題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寫,每當想起這首詩我總會思緒萬千。

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看,農民們正忙於農事,為來年播下豐收的種子,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關於清明還有個故事呢!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後來,重耳回國做了君主。

介子推不要當官只想侍奉老母,揹着母親躲進了深山,有人出了個主意,三面點火,只留一面,讓介子推自己出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還是沒有出來,晉文公悲痛欲絕,。

為了紀念介子推,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在清明節這天,人們總會帶着淡淡的憂傷祭拜祖先,緬懷已故的親人;想到如果沒有先輩的辛勤創造,沒有烈士的鮮血,哪裏會有我們美好的今天。所以,在這一天,我特意為先輩們送上鮮花,為活着的人們祈禱並獻上自己的祝福。

今年清明節的時候,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在去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死去的同胞的親人,在今年的清明節,也該會祭拜自己已故的親人吧!願在大地震中無家可歸的同胞早日住上新房。我也為在大地震中死去的同胞默哀!願他們的親人能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

風兒還在吹,雨兒還在飄,葉兒還在落,曲兒還在唱……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寂靜和悲傷之中。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3

燕子飛走了,有再飛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親愛的奶奶,您走了,卻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孫女千呼萬喚再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能不讓孫女悲傷,痛苦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一去不回。沒有奶奶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濛的,走在去奶奶墳地的路上,看到綿綿雨絲讓我心情更加沉痛。春雨啊,請你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奶奶您怎麼就再也不回來了呢?

透過蒙蒙的細雨,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麥田。麥苗還是那樣嫩綠,風一吹,猶如碧綠的海洋,可今天,卻缺少了您的身影;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在路邊,可今天,卻缺少了您慈祥的面龐;還有那河邊青青的垂柳,它們依舊在風中搖擺着苗條的身姿,可您再也不能為孫女編織綠草帽了。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奶奶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您做的燕子風箏的線軸,歡快地在田間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老人不正是奶奶您嗎?你一邊小跑,一邊不停地喊着:“慢點,別摔倒了。”可您早已累得臉色蒼白,卻不肯停下休息,我明白您是害怕孫女摔倒啊!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奶奶乖乖地在田間挖野菜。在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奶奶時常頭上冒出的冷汗,手捂肚子時眼中的痛苦,你只想到自己的快樂,而奶奶您卻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你的快樂,直到無奈的離開人世。

奶奶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奶奶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此時的我早已淚如雨下,站在奶奶的墳前我輕輕低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4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

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説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裏。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着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着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説“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着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5

春雨驚春清谷天——題記

原來時光可以過得如駿馬飛奔一樣快。或許我的比喻有些不恰當,但是冬天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春天來了,時至清明。

清明,是萬物復甦的重要節氣。“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是有一場雨的。雨過後,天晴色,誰家門前碧絲出。生命開始生長了。清明時的生命是最有噴薄力的。他們勢如破竹般的生長着,攔也攔不住。於是,不知何時,牆壁上的爬山虎開始掙扎着向上爬;不知何時,門前的地面上,開除了星星點點的嫩花;於是,我們處在了清明。

我們的清明,是生命中的清明。這是我們正值少年。應鮮衣怒馬,迎風長嘯。寫得傲氣的文字,有桀驁的性格。應像草原生無法馴服的野馬一樣,張狂的宣傳着自己時代的來臨。這是我們的清明。

更多是,我們印象中的清明,應飽含着愁苦與憂思到先人的墳前,虔誠的祭奠。所以清明,不應是有生機的節氣。但是她是春天的節氣啊。清明的祭奠,不僅應有對先人憂愁的懷念,更多的應是對他們的敬仰,而正是由於這種敬仰,更賦予了清明另一種生機。

清明時的生命是嬌嫩的。所有的一切都剛剛開始勝仗,他們還小,需要他人的愛護。我們會在外出踏青時關注大自然的生命,那我們本身,正值清明的生命哪?是什麼使一個又一個未長大的生命,就消失於世界了呢?身邊不斷出現少年少女以各種原因而放棄生命的的新聞的新聞。如果自然中的生命消逝是因為人類的破壞,那麼我們生命的消逝是什麼破壞的呢?是環境賦予的沉重壓力吧!清明時的生命處於開始的生長,他們還未經歷人生的風雨,所以就讓他們自由的生長吧!

清明時的生命是最簡單的,他們簡單都不想世俗的事情,一心的只想要自己的綻放作出努力。就那麼不懈地努力着,最終將水滴石穿!他們的努力是一顆雨露,一抹清風,他們的努力不想夏時的盛大,不似秋冬的苦苦掙扎。如同細溪涓涓不斷相聚於大海。問的何時春常在?只言清明記心間。原來廳舞甦醒的春,都抵不過清明時的生命。清明是春日節氣中靠後的日子,但生命在此的成長卻不晚,因為早春時間天氣稍寒,那小小的生命都會縮腳。時至生命、天氣回暖,於是他們開始大膽的成長。

清明時的生命,是成長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