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合集9篇

清明節 閲讀(3.18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合集9篇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使我想起我們的祖先,想起為國犧牲的烈士們。隨着清明節的到來,人們都紛紛回家鄉掃墓。

我的家鄉在xx,大家知道xx的清明節習俗嗎?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xx每逢清明時節這天,家家户户都去掃墓,xx人還把清明節掃墓稱作“掛主”或“ 拜山”。這天大人們準備好一些物品:有金銀元寶紙錢,為的是讓自己的祖先生活有錢;有紙紮的房子、車子、傢俱等,為的是讓祖先生活得更好!還有燒豬、燒鵝、包子、水果、酒飯、鮮花等等帶上去“掛主”。清明節的“掛主“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祖先的紀念,也教育年輕人不忘祖先的教導,要孝順老人,孝順父母。

xx的清明時節還要“踏青”,因為清明節也被稱為“踏青節”。“踏青”就是春遊,出去有花有草的地方遊玩…。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習俗。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廣東省興寧市,這裏的清明節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而且還要寒食,清明節有這種活動是因為為了紀念古時候一個叫介子推的人。這個節日中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得瓜”“植林造木,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接近寒食節,而寒食節是民間禁火寒食的日子,漸漸的兩個節日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節也成為清明的別稱。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這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這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這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

民間傳説寒食就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這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這也是清新的陽氣。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這裏過節總有自己的特色。

現在我就給大家説説我們這裏過清明節吃的兩種特色食品—鬆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吧。臨近清明時,家家户户都去山上砍松枝,揹回家裏,用刀把粗糙的老松樹皮輕輕削去,再用手把裏層新鮮的松樹皮剝下來,曬它個三五天。松樹皮曬乾後,又將它放在罐子裏,再放入適量的水和柴灰,把蓋子蓋上,用火將松樹皮煮熟,這時候松樹皮已經變成紅色的了-煮鬆皮是做鬆皮子粑粑的一大主料。(聽外婆説,罐子裏的灰要好,木匠師傅做木材時推出的刨花就不行,如果把刨花燒成的灰放到松樹皮裏,既不能把鬆皮很快煮熟,也不能使鬆皮變紅,做成的粑粑也不會好吃。)鬆皮煮熟後,又將它從罐子裏倒出來,進行清洗,直到沒有任何灰燼為止,然後把它舂細,待用。做鬆皮粑粑的另一大主料是糯米。將糯米提前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去推磨,將糯米磨成粉,拿到家中將米麪和舂細的鬆皮混合揉成一團面,混合時要加點水,這樣麪粉和鬆皮才能融為一體,還要放適當的鹽,這樣煎出的粑粑才有鹽有味。鬆皮子粑粑的煎法和煎一般粑粑的方法一樣,揪出一團面,捏成一個個圓餅樣的小粑粑,油辣後放入鍋裏,不一會兒,香甜美味的鬆皮子粑粑就煎熟了。

那清香的味道,很遠就能聞着,讓人垂涎欲滴,讓人越吃越愛吃。除了鬆皮子粑粑,我們這裏有名的還有茴香粑粑。顧名思義,茴香粑粑便是以糯米麪和切細的茴香為主料做成的粑粑,茴香粑粑也很好吃,但我還是喜歡鬆皮子粑粑那清香宜人的味道。

我們這裏過清明節,其它習俗與別的地方大同小異,我就不説了,只是不知道看了我的文章,你是否想嚐嚐我們的鬆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呢?如果想吃,就來和我們過清明節吧。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5

“為何要放假呀!”大人們説是清明節的假期,清明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是給逝去的人掃墓的日子,又叫踏青節,春光明媚,天氣轉暖,也是外出踏青春遊的好時候哦!

假期的第二天我就和和媽媽回到老家,姥姥折了好多柳條掛在大門上,媽媽還給我和舅舅家的弟弟妹妹編了柳條帽,我們帶上後可神氣了,他們還念着:“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哇!這是個多麼神奇有意義的節日呀!

清明一大早醒來,姥姥和舅舅帶着水果等去掃墓,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妹妹去踏青,剛走出村口,就看到綠綠的麥苗象超大的地毯鋪在田野裏,天空藍藍的,暖暖的太陽照在身上,高高的白楊樹鑽到了雲彩裏,喳喳叫的喜鵲在我們頭上飛來飛去,好象在説歡迎我們呢!走進麥田,綠油油的麥苗可茂盛啦,一壟壟排的整整齊齊,就像我們班放學排起的隊伍一樣,這景色實在太美了!

更有意義的是,我們在麥田裏拔了一些青草,回家餵給鄰居的小兔子,小白兔吃着我喂的青草,高興得鬍子一翹一翹的,讓我也高興的不得了,我好喜歡家鄉,喜歡在這兒過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杭州,杭州是個世界聞名的遊覽勝地。杭州西湖更是世界聞名的名勝古蹟。那杭州的清明節又是怎麼過的呢?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我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吧!

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山上採艾草。艾草香香的,有一股中藥的清香。艾草有驅毒、驅邪的作用。艾草要採多一些,這樣做出的清明糰子才會更香。採來的艾草必須要與空氣隔離,用塑料袋裝好,注意不可放在冰箱裏保存。

第二天,先把艾草在熱水裏煮半小時。用漏勺撈出,再把艾草在大鐵碗裏用擀麪杖搗爛,注意是一點一點搗。大約一次搗2—3分鐘,直到搗爛為止。差不多的時候,把糯米粉一點一點慢慢揉進去,直到能揉成團,在中途不需要加一丁點兒水。

皮做好了,可以放餡了。餡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鹹的,這就要看你的口味了。我用的是肉餡,鹹的。在包的時候要做到:

①皮要薄,肉要多;

②皮成碗形;

③要輕輕揉,把口子慢慢的封合。

做到這幾點,清明團就既好吃又漂亮。

開始煮了,我用粽葉墊在底下,這樣清明團就不會粘牢了。煮的時間也要控制好,不然要麼太爛了,要麼太生了。時間要控制在10—15分鐘之間,做出來的清明團口感又好,外表也很美觀,還不生不爛,特別好吃。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7

清明節的那天。早晨,我們一起牀,看天正下雨在我眼前晃動,時間大概在六點十三分左右,爸爸問我要不要與他一起去掃墓,我爽快的答應了。在路上我突然發現爸爸手裏比以前少拿了一樣東西,呦!是少了鞭炮,我大聲説:“爸爸你好像少帶了鞭炮啦!”

爸爸聽了我的話,回過頭來,親切的對我説:“是啊!爸爸今天確實沒有帶鞭炮,”爸爸的話音剛落,我立刻接上來説:“為什麼不帶呢?”我帶着疑問看着爸爸,爸爸摸着我的頭,温和的對我説:“那是因為今年的火災太多了,所以不準放鞭炮,難道你不知道嗎?”聽了爸爸的話,我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張告示牌:上面確實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那幾個大字。

沒想到爸爸聽遵紀守法的呢!

在掃墓的時候我看到許多來掃墓的人,他們好像沒有把高是放在眼裏,在墓前噼裏啪啦炮竹放個不停,他們跟我爸爸比起來,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此時的情景,我心裏想到社會上有許多不遵紀守法的人,雖然這只是件小事,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要是人人都能遵守法律的話,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8

我的家鄉介休是定陽大地上的一座名城,原名定陽。介休的得名,卻是源於一個傳説。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重耳的.王子,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跟隨他的臣子中,有—個叫介子推的人,“割骨奉君”。重耳做了君主後,卻忘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重耳親自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不願見他,揹着母親上了介休的綿山,最後重耳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抱樹而亡。晉文公重耳便下令介子推死的日子,定為寒食節,但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近,便兩節並一節。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固定在農曆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之間。

清明節的習俗非常多,比如盪鞦韆、蹴?、踏青、植樹、放風箏等等。但在這裏面最重要的是祭相和掃墓。而今,綿山又成為清明寒食節的一個必到之所。

瞧!媽媽把那用白麪做成的活靈活現的“蛇盤兔”,還有“小蛇、小兔、小燕子”等打裝成一個包,還時不時找些香、紙錢。爸爸在一旁又趕緊裝起了糕點、酒和飲料。看着他們忙碌的身影,我打趣地説到:“原來你們這麼迷信啊!”爸爸在一旁鄭重其事地説:“這不是迷信,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它是讓生者紀念死者的一種活動。是告慰亡靈的-種活動。”

“走,兒子!”隨着一聲吆喝,弟弟活蹦亂跳地出去了。

“我也要去。”我着急地説。

“你一個女孩子家,不能去。”爸爸説。

“為什麼不能去?”我問爸爸。

“那好吧,你去了也只能在路邊看。”

終於到墳地了,我停在路邊,只見爸爸和弟弟虔誠地擺上供品磕頭、燒紙錢,嘴裏好像還在説着什麼。我心裏憋了一股火,憑啥我不能靠近?也不知老祖先是怎麼留下來的規矩!我真替女人抱怨叫屈!

過了一會兒,爸爸、弟弟出來了,漸漸地路上上完墳的行人也多了,一路上天氣陰沉沉的,好像連空氣也是濕潤的,再看看行人們,個個都沒有先前來時那麼興高采烈,這時我不禁想起一首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它不正好和了這首詩的意境麼?

過了不多久,我們這些小孩兒們才耐不住沉悶呢!我們個個手拿柳條,頭戴柳環,踩着那剛剛探出腦袋的小草,一路歡蹦而去……

這就是我的家鄉——介休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濰河邊,緊靠山東第一大水庫---峽山水庫,清明節的風俗是豐盛乏味的,有抬鷂子、盪鞦韆、掃墓、插柳、禁火等一系列風氣運動。因而,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逝世離的哀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啼聲,是一個富有特點的節日。

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春風颳訖來,孩子們就到河邊放八卦風箏,誰的風箏置的高,誰就本事大。人們不僅紅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幾個彩色的小燈籠,象閃耀的明星,被稱為“神燈”。從前,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即剪斷牽線,聽憑清風把它們迎返天南地北,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本人帶來佳運。

清明節前家鄉有打鞦韆的弄法,家家户户大人們就地取材,在自家的院子裏,樹伏二根杆子或應用梧桐樹,綁上一根橫木,橫木離地很高,上拴兩根軟繩,距地半米左左的兩繩下端,綴一寬度適宜的踩板,如斯這般,一架鞦韆幹惡。盪鞦韆不僅可以促進健康而且可以培育英勇精力,至昔為人們特殊是兒童所愛好。清明前後這多少天裏孩子們一個個笑容花朵般綻開,你爭我搶卧上往越蕩越高擊鞦韆,吵喧嚷嚷,嘰嘰喳喳,像羣吵架的小麻雀,連吃飯皆記了。

掃墓謂之對先人的“念時之敬”。故鄉冷食節家野户户有祭奠的習慣,大己領着孩子去到從家的老墳前,前晃饅頭、糕點、炒菜、生果等供品,燒臭燒紙,祭祀跟追思祖先取未故疏人,燃化時,劃一大圈,按墳處所向留一缺心。燒完之後齊家依尊亢長幼向祖先磕頭還禮。屆時要建整宅兆,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洋,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望了曉得此墳尚有後我。春地風大,在墓前柏樹、松樹被東風吹的吸呼的直響。

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告氣象,古諺有“柳條青,雨蒙受;柳條幹,晴了天”的説法。楊柳有強盛的性命力,俗話説:“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口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拔到哪裏,活到哪面,年年插柳處處成陰。柳在人們的心綱中有辟邪的功能。蒙佛學的影響,人們以為柳能夠卻鬼,而稱之替“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清明節前後值此柳條領芽季節,人們天然紛紜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寒食節到,不生火,大人們前一天就早早地提前烙賴三頁餅,煮上雞蛋,染上紅色彩,依據年紀大小孩子們每人分到幾個,孩子們一邊吃着、一邊説着:“三頁餅舒雞蛋,吃到肚裏實舒坦”,在春天這算大大改良生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