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推薦】

清明節 閲讀(3.23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推薦】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一個緬懷逝者的日子,被詩人杜牧用千萬縷飄飛的雨絲勾兑的悲傷滿懷。

然而,對於像我一樣在鄉鎮工作的人來説,詩中描繪的天氣總是那樣罕見,大部分的清明節卻是豔陽高照、春風習習,“雨紛紛”竟成了我們的奢望和企盼。

我從20xx年9月被組織上分配到潞城市**鄉政府工作,彈指揮間,竟有10餘個年頭了。每年的清明節前後三天,只要不是“雨紛紛”,按鄉政府的慣例,除去值班人員,剩下的機關同志都會被化整為零,分配到轄區的村莊護林防火,今年也不會有例外。

這時候的我們從來不分領導和被領導,從來不分長或青、男和女,一律穿着迷彩服和支、村委幹部們、護林員們一起巡邏在林間山頭。

這時候的我們每個人兜裏都有一沓傳單,遇見路人一邊發放一邊叮嚀“不敢點火啊”亦或“看住把火弄熄”。

這時候也總有鄉政府的流動宣傳車一路廣播着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遠遠地招個手,鳴聲笛報個平安,就是最温暖的感動。

這時候的我們也會向着親人長眠的方向登高遠眺,默默無語,百感交集……

十年來,我欣喜地看到護林防火意識在村民們的心中逐年提高,火災火情逐年遞減;十年來,我欣喜地看到鮮花祭祀、網絡祭祀之風悄然興起,且愈演愈烈。真希望有一天,祭祀中的一些陳規陋習能完全被文明祭祀所取代,那時的我們也能踏着青青綠草去祭拜一下先人......

掬一把黃土迎風而撒,遙祭遠方長眠在地下的親人。

採一束野花沿河飄走,請捎去我們切切的念之痛。

又是一年清明節,向 “戰鬥”在護林防火第一線的兄弟姐妹致以平安的問候!!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像是預言般,我印象中的每個清明節總是伴隨着斜風細雨。

清明萬物復甦,清潔而明淨,猶如畫師筆下的潑墨山水,總給人以醉情與山水的淋漓暢快。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作為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有着悠長的歷史,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年曆史。原本,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後,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清明節又個祭拜先人的日子,可為何要在這天去祭拜呢?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於是在清明節到來之際,總有人來組織緬懷先祖為主題的活動,通過敬獻花圈,鞠躬,默哀等方式表達對先人的尊重和緬懷。從而喚起人們對這個節日的情感。

古代的清明節莊重而又繁瑣,除了祭祖,還有踏青,植樹,插柳,吃菁餅,放風箏等。《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縱是這樣莊重的節日,難免會有放鬆的時光,黃髮垂髫都拿着紙鳶,在祭祖之後的娛樂活動中,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而現在的清明節,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諸多繁文縟節已經被人們簡化,但對先祖的緬懷與祭奠,一直被人們保留着,中華兒女的心中一直留着對先輩們的孝意。有言:百善孝為先。這也正是中華的立足之本。

思緒隨着時間的長河逆流而上,彷彿置身於千年之前。遠處山頂有個白衣老者,臨風而立,我想他也在思念先人罷!否則,我又怎麼會依稀聽得: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這麼悲慼的絕唱。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3

又是一年清明時,一大早,爸爸媽媽和其他親戚朋友們,吃完早飯就拉着我上山拜祭祖先去了。

我們到了山腳下,要開始爬山了,在上山的路程中,路面特別滑,我滑倒了好幾次,再加上有許多山地離下面的地面高了許多,需要一個人先爬上去再拉另一個人上去才行,有時候在下面的那個人太重了還有可能把上面那個人拉下來呢!在上山的小路旁邊的草叢裏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大坑,媽媽告訴我這一些大坑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被尋找寶藏的祖先挖出來的,所有大坑中都十有八九是埋藏過寶藏的。

我們來到了第一個祖墳,這一個祖墳下面是一位婆婆,我還記得,在我五歲那年,我在給她的墳墓上香之後,從上面滑了下來,結果扶了一下墳墓前面刻字的地方,一個東西從上面掉了下來,媽媽説:“那個可是婆婆在天之靈戴的帽子,現在你把它弄壞了我們又要重新買一個給婆婆了!”

“弘宇!”我的堂哥在叫我,“你在想什麼呢,我們去給婆婆上香吧!”我從回憶中又回到了現實的世界裏,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給婆婆上香,那香上面冒出的煙把我的眼睛薰得眼花繚亂,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嚏,那種感覺特別難受,鼻子也酸酸的。

我們來到了最後一個祖墳。從這個地方望下去,可以看到半個徐家村,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公公埋在這呢?”媽媽説:“這個地方是公公自己選的,他説在這裏可以看到子孫後代在開心的生活。”

我們拜祭完祖先後就下山了。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首詩,想必人人都耳熟能詳。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清明節的來歷跟意義呢?恐怕為數不多……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人們用這一天祭祀死去的親人、朋友或自己崇敬的人。從“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到“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盎然似野僧”的特殊氣氛;從“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到“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的縷縷情思;從“梨花風起正清明,柚子尋春半出城。”到“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添上孫子來”的鄉土氣息……這一句句的名詩名詞,無不述説着濃情的清明故事。我們從不同的側面感受這個傳統節日的魅力。

從兩根繩索加踏板的鞦韆到清明必備的蹴鞠,孩子們歡歌笑語,快樂無比;從人們最喜愛的踏青遊玩,到自古以來傳統的植樹栽花,人們尋春覓景,充分享受春日的清新與美好;從放飛在天翩翩起舞的風箏到廣場之上慢慢武動劍戟,人們在這假日裏放飛了思緒,放飛的心靈。新的時代賦予清明於新的含義,人們在這一天呼朋喚友,走出家門,在自然跟諧之音中尋得片刻休憩。

是的,“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讓我們在緬懷已故親人的同時,邀他們一起感受現時生活的美好。讓我們賦予“清明”,這個原本悲傷的節日於新的內容跟含義。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5

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我想緬懷一位革命先烈——邱少雲。早上起牀,我打開電視機,找到了邱少雲烈士的一段視頻,讓我很是感動。

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戰鬥中,敵人被圍在一個391高地,邱少雲和戰友們商量着在晚上伏擊敵人,他們把自己偽裝成草叢,從遠處一看根本發現不了。敵人似乎感覺到了危險的存在,但看又不敢下來查看,於是,敵人就用炮彈對周圍狂轟亂炸一番,炮火一直持續到下午。

喪心病狂的敵人又向遠處扔起了燃燒瓶,火勢蔓延到了邱少雲的身邊,只要邱少雲站起來或在地上打幾個滾就能把火滅掉,但是這有可能會暴露他們的位置,這次的任務就完不成了。可是邱少雲卻沒有這麼做,他為了身邊戰友的安危,為了消滅敵人,為了這次戰鬥的勝利,他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裏一動也不動。大火在邱少雲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慢慢滅掉,這個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後也沒有發出一聲呻吟。邱少雲烈士用自己的犧牲不僅保全了戰友的安危,更是換回了整個戰鬥的勝利,他那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地學習和傳承。

清明節是緬懷革命先烈的日子,我們為革命英雄的獻身精神而感動和自豪。我想,對他們最好的緬懷莫過於傳承吧,傳承他們捨己為人、一心為國的崇高精神。我們一定要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鑽研學問,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努力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和紙錢去墓地悼念死去的親人。

今年的清明節天氣特別冷,時而大雪紛飛,時而狂風大作。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二十幾人要到太爺爺的墳墓前祭奠。坐車來到了山腳下,大家都沉默不語,過了十幾分鍾,走到了半山腰,那裏雜草叢生。走着走着,就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墳墓周圍到處是雜草,它們彷彿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一點生機。

爸爸和叔叔、姑奶等人先把墳墓周圍的雜草除去,接着爺爺在墳墓上用小泥塊壓了一張黃紙,然後在墳墓前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和爸爸跪在太爺爺墳墓前,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墓前唸唸有詞,訴説着這一年來家裏的大事小情,還讓太爺爺保佑我們一家大小平安。我心裏想,太爺爺一定會聽到我們的話,我要好好學習,他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最後,我們把紙錢燒了,爸爸用土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的墓前有幾塊大石頭,我們坐在大石頭上休息吃東西,這時爺爺把酒灑在墳墓前,我好奇地問“為什麼要灑酒呀?”爺爺説“我來敬酒,太爺爺會和我們永遠在一起的。“人死了,明明就什麼都沒有了,怎麼會喝酒呢,怎麼還能和我們在一起呢?哦,太爺爺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吧!下山的路上,大家説説笑笑,看起來很輕鬆的樣子。

這次掃墓,我知道了清明節掃墓是對親人的懷念,也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好時機。這個清明節過得很有意義,明年我還會去看太爺爺的。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節,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對先輩的追憶之中,人們用各種方式祭祀逝去的親人。在這個滿是淚水與情思的日子裏,我想起了我的最親愛的外公。

記得在我10歲那年,死神無情地奪去了我外公的生命。每當看到別人和他們的外公聊天、嬉戲,一起談笑風生時,我是多麼羨慕他們呀!可我再也不能回到從前了,外公那慈祥的音容笑貌只能永遠停留在我的記憶裏。

清明節到了,在今天這個特定的`日子裏,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外公的墳墓祭掃,來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

爸爸在車上裝了菊花等祭品,我們出發了。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開得歡暢而肆虐,偶爾一陣風吹來,黃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可我的心情卻沒有這麼爛漫,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深的回憶裏。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外公的墳前。好長時間沒有打掃,墳前落滿樹葉,各種雜草快把墓碑遮沒了。我和爸爸馬上開始動手打掃、清理,不一會兒終於把外公墳前打掃得乾乾淨淨。接着我們就恭恭敬敬的擺放好祭品,獻上菊花,我們久久的默哀,深深的鞠躬,喃喃的祈禱,只希望外公在天堂也能和我們一樣過着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回來的路上,媽媽還在抹眼淚,我也久久陷入沉思,回憶和外公在一起的歡樂時光,總感到那麼刻骨銘心。真希望時光可以倒流,外公還可以抱着我,和我一起玩耍、嬉戲……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8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後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瞭,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於是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後,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着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後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昨天還是朗朗晴空,今天就陰沉了下來,彷彿是為了應和了我們給親人和烈士掃墓的心情。今天我們要去給爺爺掃墓。 我們先來到鮮花店,精心挑選一束菊花和一束百合,讓花店的阿姨悉心包好,爸爸又從花市上買了一株梅花和一株桂樹。媽媽説我們要文明祭掃,所以以後不用買紙燒紙錢了。 一路上,爸爸向我講起了爺爺的故事。爺爺去世時,我還不到三歲,所以印象已經十分模糊了。在爸爸的話語中,爺爺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爺爺曾經參過軍,守衞過祖國的西北邊疆,後來回到家鄉,一直是鄉政府的一名幹部,他為人寬厚耿直,清正廉明,在羣眾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然而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早早地離開了親人,離開了我們。聽媽媽説爺爺在病重期間,每天還是用小童車推着我四處轉呢,而我也是他病痛中最大的安慰。 很快老家到了,墓地到了,在蒼茫的山間,爺爺的墳墓是那麼的矮小,然而在我眼中卻是那麼高大。我捧着鮮花小心地放在爺爺的墳頭。我在心中暗暗地説:“親愛的爺爺,您最疼愛的小孫子來看您了。我們全家都很好,我已經長大了,一定成為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我永遠記得您的愛的……”

我和爸爸小心地把梅樹和桂樹栽好,希望有小樹的陪伴,爺爺永不孤單,願爺爺安息。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逢清明時節,我都會和姑姑、表弟來到我已逝的母親墳前,祭奠我那九泉之下的飽經風霜的母親。

我的母親去世已經三年多了。二零零八年農曆八月十二日,一個讓我刻骨銘心的日子——母親因到河邊淘米溺水而亡。舅舅説,其實我媽是會游泳的,可能是勞累過度,再加上營養不良,導致頭暈栽進河中。聽到舅舅的這番話,我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內疚……是的,我的家庭條件不好。爺爺、奶奶都是近七十歲的人了,爺爺又長年癱卧在牀。爸爸在鞋廠上班,每個月也只能掙一千多元。媽媽在世時做完農活,不是去鞋廠做零時工,就是出去做雜工。哪兒掙到錢,母親就往哪兒趕。

媽媽不僅辛苦,還很節儉,遇到可口的飯菜從來捨不得吃。記得那年冬天,媽媽隨幾個人到漢留國小旁邊的河堤上挑土。當時他們十幾個人自己燒飯,每次吃飯時,媽媽總是把可口的魚肉夾到一個小盆子裏,然後送到學校給我吃。我當時是那麼不懂事,居然津津有味地吃了個精光。現在想想,我真內疚啊!我怎麼那麼饞呢?媽媽那麼辛苦,她也需要營養啊!

一眨眼,媽媽已經走了三年。在這三年裏,我學會了做許多事。比如:我會燒一桌可口的飯菜等。在這春雨綿綿的清明時節裏,我又來到了母親的墳前。我端上了我親手做的母親在世時總捨不得吃的菜,讓我已逝的母親也來品嚐品嚐。媽媽,您在天堂裏可要保重身體啊!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11

清風魂,離人魄,斷卷殘言心傷逝,戀眷人魂路。雨淅瀝,窗濕簾,行人匆匆,傘遮面,無人相語。

目落天際,心傷淚,愁更愁,離別朝夕又一夕。

又是一年清明節

又是一年魂傷日

孤身長言

哀聲歎

三年前的那對魂神影,如今卻只餘一人孤零人世,殘喘。

曾經的那句玩笑的誓言,你説死去後彼此相互祭奠,輕落兩行清明淚,以為永遠都不會實現,卻在眨眼間已到眼前,心淚,濕潤了眼睛,迷茫了心靈,究竟什麼才是永恆,我尋不到,究竟你的身影在何方,我覓不到。

轉身,青衣入雨

雨中覓,覓亡魂

輕雨飄柔,似撫似摸似安慰雨漣化形,你,便在雨中靜,在眼前,嘴角那一抹微笑,似張似閉似呼喚,玉臂揮,呼喚我的聲音。我伸過手去觸摸,卻只是,一絲雨線,一點珠露,憐人無。

輕輕的繼續走着,向城外,向郊區,向墓地,向歸宿,泥戀衣裳,濕心腸。

石碑前立,無言語,無聲言。欲淚落,無淚愁,已而淚灑年日,哭幹淚水。水沾目,雨化淚,續哭訴愁。

欲尋你,天堂,地獄,虛無,永世相隨。

卻尋不到,來時的路,來時的人。眼輕紅,淚濕角,散落青虹,衣魂濕;輕抹淚,淡試衣,月舞輕語,髮絲愁。

魂人叢叢,叢叢人,叢叢行;耳畔輕泣,泣幽咽,泣幽魂。

默視

回頭

雨已止

雲緩緩的推開那一絲縫隙,一縷光芒劃破天際,透過水珠,凝聚,編織,那一座七彩虹橋。

靜靜地站着,思緒飛向遙遠的遙遠。那裏

你似乎在笑

是你在向我招手嗎

是你在向我呼喚嗎

等我

不會太久

不會

清明魂傷淚,我為你落

明年

誰會在我墳前哭泣

或者沒有

唉……

又是一年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12

又是一年清明節,這使我不由地想起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但是這個已有二千三百多年曆史的節日,依然銘記在大家的心裏。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氣温,降雨等方面的變化,所以清明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我們在家裏準備了一些點心,水果,小吃和酒等祭拜物品,然後又去鮮花店買了白菊花和黃菊花。我們本想買十六枝菊花,但是鮮花店的阿姨告訴我們:“給逝去的家人買菊花的時候要買單數,不要買雙數。”所以我們買了十五枝菊花。這下,我又學到了一點小知識。我們一路上看見了很多拿着鮮花的人們,這些人們大慨也是去掃墓的吧,他們的神情都很嚴肅,可能也在思念自己的親人吧。

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墳山上,看見許多墳山已經掛起了上墳錢,還有一些祭上了鮮花。我們也擺上了祭拜的物品,表示我們晚輩的孝心。大人們分工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許多。最後大家按從大到小的輩分輪流磕頭祭拜,口中還唸唸有詞。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明白了:“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綠之時,逝去的親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了,千家萬户都開始忙碌起來了。

清明前兩天,奶奶便忙活開了,首先去超市買了五花八門的食材,有豬肉、豆麪、胡蘿蔔、豆腐、筍……等等等等,然後剁成小塊“丁”狀,再將它們一骨腦倒進大油鍋裏炒熟。接着到山上去採來艾草,碾成青色的汁水,將其融進雪白雪白的糯米粉中,揉成一個個光滑的小麪糰,再放進蒸籠裏蒸,不過半小時,一個個如翡翠般的小青團便出籠啦!色調統一,是上等玉料的顏色,咬下一口,濃肉香伴隨着清草香一起來到舌尖舞台上,讓我吃了一個還想吃。

清明前一天,媽媽帶回來了許多祭品,如老酒、小菜、水果、蠟燭、香、紙錢……一切準備就緒,第二天奶奶帶着我們去掃墓了。我一邊走,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樹木成兩行一字排開,鬱鬱葱葱,直入雲霄。微風拂來,小花朝我們頻頻點頭,像是在向我們打招呼,偶爾還可以聽到一兩聲鳥叫。

走了半天,終天走到墳前了,放眼望去,只有這座墳,孤零零地聳立着,而且四周和上面野草成羣,爺爺和爸爸趕忙拿起鐮刀除草,媽媽奶奶也不甘示弱,快馬加鞭地鋪好毯子,擺上酒菜和筷子。她們還在墳前小心翼翼地插上蠟燭和香並點燃,不一會兒,它們全部化成了一堆蠟油。

這時,奶奶對我説:“寧寧,可以拜了!”於是我便跪下,雙手合十,恭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家人在一邊唸叨:“老太公,老太婆,保佑小寧寧考上清華北大!”

“我一定會好好學習,讓張家開始新的輝煌,新的榮耀。”站在先祖們的墓碑前,我的心中立下了凌雲壯志。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14

都説“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年的清明節並沒有下雨。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農民伯伯們也都要忙着幹農活,投入到了繁忙的耕種季節。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初升的太陽,透過窗户顯得特別的迷人。然而,它的魅力卻不吸引我去欣賞。此時此刻,我的思緒遠了……因為今天是4月5日,我要跟隨着爸爸媽媽與同行的叔叔伯伯們一起去祭奠祖先,懷着對祖先的思念踏上了祭祖之路。在路途中,大伯給我講起了曾祖父,他説曾祖父是一個幹活利索的人,那個時候正是抗戰期間,曾祖父為救他的戰友而犧牲了,曾祖母是一個身材矮小的人,但她卻很堅強。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時候的先烈們是怎樣頑強的進行抗戰的。我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所感染。我們少先隊員佩戴的紅領巾不就是無數的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嗎?身在這樣幸福而又和平的年代,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本領,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本領。

清明節,是我們祖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説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正因為這個,我忒兒喜歡清明節。而且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幸福的生活不是靠説和想象去實現的,而是靠勤勞的雙手與聰慧的大腦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

酒泉市肅州區果園學區北閘溝國小

又是一年清明節作文15

天空裏浮則淡淡的灰色。地面上籠罩着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靜。忽然有一縷縷輕紗密密的劃破乾燥的空氣,輕盈的在地面上濺起一圈圈漣漪。這個世界彷彿被雨切割成零零星星的碎片。這就是農曆二月廿八日,一個充滿時間差的日子。

清晨,我懷着沉重的心情到烈士陵園緬懷烈士。我踏着被雨水浸濕的石子路,”嗒嗒——嗒嗒——“彷彿聽見戰爭的馬蹄聲。風輕輕在我身邊飛舞,猶如沾着血腥味的絹帶。雨柔柔的在握身上綻放,好比我內心的淚水,在這平靜的空氣中跳躍。

這風呼號着。翻滾。升騰。捲起。繚繞在雕像身邊,揮灑淡淡而閃爍的光輝。

我雙手緊握着一束小白花,微微低下頭,向他們深深地鞠了一躬。忽然聽見一聲雄渾有力的吶喊,我抬頭仰望那直插雲霄的雕像,似乎嗅到了一股殘弱的氣息,就連心跳也在共鳴。我發現這熾熱的靈魂在微微地顫動,他的雙眼永遠注視着前方,堅定而充滿希望,彷彿洞悉了千年的未來。他的嘴角掛着淺淺的弧線,眼睛裏卻浸出捉摸不透的哀傷。我展開首,拭着他肩膀的灰塵,我認為我讀懂了他的哀傷。

又一縷輕風,喚醒世間萬物。

時代在變遷,烈士們的傳奇也慢慢陷入歷史深處。也許,他們只是一朵朵凋零的花朵,而清明的雨水就是他們曾經存在的見證。

我們會不忘記清明,不會忘記我們為什麼活着。不管經過多長的時間,烈士們永遠綻放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