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精品[15篇]

端午節 閲讀(2.9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 ,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精品[15篇]

端午節的作文 1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據説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説的正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我喜歡端午節是因為這一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粽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比賽,這對於小朋友來説是最開心的了。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有着特殊的意義,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五日”……端午節小孩子們都會佩帶香囊,端午節大家都會在家裏團聚,一起吃粽子,在這一天,我們都很開心。

前年,奶奶還在家裏自己做粽子,我在旁邊看着,聞着極香的糯米味、攪拌着盤裏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美味的粽子,奶奶説:“看你饞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會吧!”我聽了一臉不高興,吃不到了,“好了之後,先給你吃。”小時候,我一聽到有人大聲叫喊:“賣粽子了,一元一個,絕對是純手工,”我就吵着讓奶奶給我買,奶奶沒辦法,只好給我買我拿着粽子十分高興,不知怎麼,長大之後一聽到那個叫賣聲,我還是那麼幼稚吵着讓媽媽給我買。

我只是認為,粽子是一種吉祥和安樂的象徵,認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端午節還要賽龍舟,説起賽龍舟我是很在行的,賽龍舟在我國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直到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可以吃到我喜歡的粽子,因為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向屈原致敬,為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以後我也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端午節的作文 2

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爸爸一大早就帶我來到了邯鄲市國際會展中心,參加“我是晚報小記者,我要我的青春派”活動。

我們所有的小記者在廣場集合,分成三隊,分別由各自的帶隊老師引領進場。進場後,第一隊學習攝影知識,第二隊與陌生人交流,第三隊瞭解汽車文化,各隊項目依次開展。

我被分到了二隊,來之前看了活動預告,還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的,但到了現場真要向許多陌生人進行問卷調查時,我開始有點兒害怕起來。這個人會不會很兇?這個人會不會不理我?他不接受我的問卷調查怎麼辦?他沒時間接受我的問卷調查怎麼辦我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看到旁邊的'小記者都在向周圍的叔叔、阿姨們做問卷調查,可我的問卷調查任務該怎麼完成呢?我還想取得個好名次呢!想到這兒,我不知道從哪兒來的一股勇氣,直接走向了對面的阿姨,向她發起了“進攻”

“阿姨您好!我是邯鄲晚報的小記者,請您幫我完成這份問卷調查好嗎?”其實這個過程並沒有我想象得那麼害怕。完成一個問卷,我又大膽地走向了右邊的一位叔叔漸漸地,我發現如果能找到一桌子的人,他們要都能接受我的問卷調查,那不就可以同時收回好幾份兒嗎?於是,我向一桌子的人走了過去哈哈!一下子就收回了四份兒,我的膽子越來越大了

在規定的時間內,我完成了九份問卷調查,奪得了第一名,真的好開心!緊接着是學習攝影知識和了解汽車文化。最後,所有的小記者們照了一張合影,我們把今天的快樂都記錄在了這張照片上。好期待下一次的活動早些到來!

端午節的作文 3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安順市,家鄉的民族傳統節日有抬汪公、跳花節、四月八、端午節、六月六、牛王節等傳統節日。

在這些節日裏,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屈原是在這一天跳汨羅江而亡的。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家鄉的'人們過端午節很熱鬧,家家户户要灑掃庭院,掛菖蒲、艾條於門前,而且還有“遊白病”的習俗。這一習俗就是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四處遊走,有的登山,有的逛街,把一年可能染上的疾病全部拋掉,讓百病遠離自己的身體。這是多麼有意思的風俗啊!

在這天,百草都是藥,周邊鄉鎮村寨的農民會把從山上採來的各種草藥帶到城裏,供人們逛街時購買。無論城鄉,端午節採藥購藥都成習俗,人們將適合自己與家人需要的草藥帶回,以治病防病。街道上到處都瀰漫着透人心肺的藥材清香,久久不散。

到了晚上,人們把雄黃和蒜泥、白酒等混合,撒在房前屋後,起到驅蚊蟲、防毒蛇的作用,還用白天帶回的草藥放在熱水裏,讓一家老小痛痛快快泡個熱水澡。據説用草藥洗澡能驅除身體裏的病毒呢!

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説呢!據説屈原投江後,他的魂魄告訴人們,人們給投到江裏給他的食物都被魚兒吃掉了,他沒有得到。於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粽葉把米飯包起來,魚兒就吃不到了。而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就一直流傳到今天。我的家鄉的粽子非常有特色,是把糯米、草木灰、板栗、臘肉等原料用荷葉包在一起,形狀像枕頭,有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油而不膩,又好看又好吃。

小朋友們,端午節快要到了,歡迎到我的家鄉來,嚐嚐獨特的粽子吧!

端午節的作文 4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有熱熱鬧鬧的元宵節,有闔家團圓的春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

去年端午節那天,我早上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在認認真真地包粽子。我興致來了,就問媽媽:“可以讓我試試嗎?”“當然可以!”媽媽一口答應了。我先觀察媽媽包的.步驟。媽媽手法嫻熟,只見她拿起三片嫩綠的粽葉,交錯着排好,然後把粽葉捲成一個小漏斗,接着往裏面倒滿米,用手指壓實,最後把粽葉左右翻折幾下,用棉繩一捆,一個精緻的小粽子便出現在我眼前了。我連忙照着媽媽的樣子,也迅速包了一個粽子。連試了好幾次,我才成功。

包完粽子,媽媽就帶着我去江邊看划龍舟比賽了。還沒走近,我便聽到一陣震耳欲聾的鼓聲。我一看,原來岸上划龍舟的人正把龍舟往水裏抬。準備就緒後,幾支隊伍便開始比賽了。他們劃得好整齊啊,果然是非常團結的隊伍。槳手在隊長的帶領下,整條船沒有轉過一點彎,直直地向前進。不一會兒,幾隻船就齊頭並進,劃完了2000米。岸上的人都忍不住吶喊起來。

晚上的時候,我們打開電視看划龍舟的節目,我覺得太好看了。他們連船倒了也不慌不忙,把水抖一抖,爬上船繼續劃。我看了好久才開始吃粽子。我挑了我包的粽子,真好吃啊!

我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它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説到端午節,我就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端午節是為誰立下的呢?”下面讓我來給大家講-講:據《使記》“屈原費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那麼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呢?請繼續聽: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抱來一罈雄黃酒,“咕都咕嘟”地倒入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棟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多麼有意思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作文 6

端午節在我家地位是十分高的,在前三天就開始準備了。

第一天,全家一起去山上摘粽葉,摘來的粽葉先在水裏泡個八小時,泡好洗乾淨,上鍋蒸煮三分鐘,這樣起到了殺菌的作用。第二天,去集市上買粽繩,糯米還有餡料,粽繩能讓包好的粽子不散開,糯米作為粽子的主料,而餡料只是增加粽子的味道罷了。第三天,便到了激動人心的——包粽子。

包粽子可是個"功夫活"。媽媽先示範了一下,她先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放入泡好的糯米,中間夾着一塊瘦臘肉,最後用糯米封頂,折上封口,紮上粽繩,一個臘肉餡的粽子便成了。看完後,我心想:沒想到啊!包粽子那麼簡單。我立刻學着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可是剛準備封口時,糯米調皮的從它的綠衣服上露了出來,再試一次,這下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完成了。可就在我扎粽繩的時候,麻煩它又出現了,媽媽細心的教我,總算將一個綠豆餡的粽子包好啦!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包了許多,雖然樣子醜醜的,但裏面全是我一天的心血,煮起來香噴噴的,美味極了!

在端午節,下午我走到公園,正好碰上了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只要你運氣好,總會碰上。隨着觀眾的增加,隊伍做好準備,"砰"的`一聲龍舟出發了,從上游到下游成一個s形,女子隊又九的劃漿總算與男子對並肩同行,兩隊你追我趕,將把湖水劃出一道道波浪,最終兩隊打成了平手。

這便是我家鄉的端午節,你家鄉的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端午節的作文 7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我們家鄉還把端午節叫做“五月端午”,因為它是陰曆五月初五這一天。而我更願意把它叫做“粽子節”,因為在這幾天,我都可以吃到美味香甜的大粽子。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很多呢。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雖比不上春節、中秋那般隆重,但是家家户户也是很重視的。就拿我們家來説吧,在進入陰曆五月七年級這一天,媽媽就把提前買好的紅葫蘆貼在了門口,和窗櫺外面。貼葫蘆也有講究,葫蘆的口要朝上,我就不明白了,問媽媽為什麼要貼葫蘆,還要這樣去貼。媽媽説:“端午節貼葫蘆,掛葫蘆是為了趨災避邪保安寧的。”“那為什麼口朝上呢?”“聽老人們説是為了把毒蟲,災難全都收起來,讓家家户户安寧。”媽媽笑着説。原來如此啊。當然貼葫蘆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到了五月,正是蚊蟲開始活躍的時候了,家裏的老人們,也愛把剪好的葫蘆縫在小孩的衣服後背上。在肩頭還要縫上一個小布老虎,以求平安。媽媽説我小時候就有這樣的衣服,但是我已經不記得了。七年級這一天我們還要吃雞蛋,至於什麼原因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媽媽這天早晨要煮上一大盆,家裏的每個人都要吃上幾個。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門口都插上艾草,也是驅蚊避邪的。曬乾的艾草還被姥姥做成了小香包送給我,當然這也是保平安的。這一天重頭戲就是吃粽子。媽媽早早的就把米、棗、葉子泡上。泡好後大家就開始包,一個個粽子就在大人們的`手中包好了。煮熟的粽子透着葉子的清香,咬一口,米黏黏的,棗甜甜的,真好吃!

我真的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傳統節日中藴含的美好祝福。

端午節的作文 8

放學回家,媽媽問我:“明天星期幾?”我想了很久,答道:“明天是端午節!”母親又問:“端午節怎麼來的?”我答:“戰國時,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有一次,楚國和其他國家打仗,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即將毀滅,只能一臉茫然,就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河裏。為了防止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楚人用糯米做了許多粽子,扔到河裏讓魚吃。後來,人們製造了許多木船來尋找屈原的屍體,但他們找不到。後人為了紀念屈原,把屈原跳入河中的那一天稱為端午節,恰巧是5月5日。5月5日,人們的大都會做了許多粽子扔進河裏,這就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母親聽了,滿意地點點頭,説;“明天帶你去姥姥家。”我高興得跳了三尺高,以為又可以去外婆家了。多好!第二天,我爸爸開車送我們去我奶奶家。我奶奶高興地叫道:“進來,進來!”媽媽給了奶奶幾串粽子,説:“祝你幸福如東海,生活比南山好!”奶奶笑得合不攏嘴。老爺爺一如既往,同樣精神地笑了。

中午,奶奶留了幾個粽子。我和哥哥看到我們快要死了。突然,我姐姐拿着一瓶可樂進來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口吐三千尺,搶過粽子和可樂。哥哥見他不吃東西,就讓獅子吼了起來。“哇,哭”我耳朵都快聾了。我佩服的.説:“哇!”它不愧為獅子。”小弟道:“貨你懂的”,就把粽子搶走了。

突然,奶奶説:晚飯好了!其實我的肚子已經唱過《空城計》了。我聽着飯,像箭一樣衝過去。我最喜歡的菜是裝在盤子裏的,那是肯德基的肉,我一口吞下去。哥哥看到我就過來了,大人們都吃了。説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受到全國成年人和兒童的喜愛。我也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嘿,這首兒歌唱出了不少端午節的習俗呢!

端午節不僅在漢族中流傳,還廣泛流傳於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地區,甚至漂洋過海,傳到了國外。每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都會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生長。端午又叫“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端午節這一天,大人們就會用五色絲線做成長命縷,系在小孩子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有的地方還製作彩色香囊,在香囊裏放入檀香、草藥等,據説這樣能辟邪祛病。這不,端午節這一天,奶奶給我戴上了香囊,可美了!家鄉的香囊樣式多着呢,有虎頭狀的、斧頭狀的,還有心形的……我們如皋的百歲老人做的香囊還上了中央電視台呢!

我國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鱔,還要在家中插艾葉。而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重頭戲。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餵飽魚蝦,這樣,魚蝦就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了。

我們蘇中地區不常見賽龍舟,這更讓我對賽龍舟充滿了嚮往。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來到龍遊湖邊,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我彷彿看到了龍舟隊員們奮力划槳的身影,聽到了震天的鑼鼓聲……想着,想着,我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

同學們,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你也來介紹自己家鄉的端午節習俗吧!

端午節的作文 10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個節日對應一個節日。在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5月5日是端午節。一大早,大街小巷裏瀰漫着清新的粽葉香味。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所以生意人和普通人都很早就泡粽葉,準備糯米和餡料,準備粽子。不,一大早,粽子被包裹起來,像魔術一樣烹飪。這時,焦急的孩子們看着熱氣騰騰的粽子,爭先恐後地要吃,而大人們則耐心地哄着説:“不要吃粽子。”;請稍等片刻,然後用冷水將其取出,然後再食用“最後,我可以吃了。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要剝下粽子的葉子。美麗而粘乎乎的.粽子露了出來。一口真的很好吃。三口兩口之後,孩子們通常都要吃。是誰讓它這麼甜這麼好吃呢?大人們經常笑着説:“吃,吃,多吃,因為只有一條龍蟒。”今年的中秋節,只有在這一天包好的粽子在人們嘴裏吃的時候才會有不同的味道。

説到端午節吃粽子,還有另外一個故事。在中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最終投河自盡,因為他的國家垮台了,拒絕向敵人投降。為了紀念他,後人選擇在這一天製作粽子並將其扔進河裏。從那時起,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還有其他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在這一天舉行龍舟比賽。在這一天,大人和孩子們成羣結隊地來到人們期待已久的比賽場地。在我們這裏,我們不僅做粽子,還買一些艾草葉放在家裏。更有趣的是,街上會有一些小裝飾品。這些裝飾品是孩子們戴的小袋。它又小又精緻。

端午節的作文 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了,它是用來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秋瑾的。在春秋末期,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投粽子,讓江裏的魚兒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賽龍舟也是因為要打撈屈原的屍體得來的。

你知道它有什麼風俗嗎?嘿嘿,不知道吧?那就是我來告訴你吧!端午節的'風俗有很多。例如:吃粽子、賽龍舟、和雄黃酒。而我,就經常吃粽子。粽子有三角形的,像一個金字塔一樣。

它的種類有很多,例如:肉粽、白粽、紅棗粽、蛋黃粽、豆沙粽……顏色非常的鮮豔,肉粽的糯米是黃澄澄的,看起來十分美味,白粽的糯米顧名思義是白色的,蘸蘸糖,甜滋滋的,讓人回味不絕。

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肉粽了。黏黏的肉粽不時地在嘴裏散發吃一絲絲鹹味鮮美的肉汁從中溢出,猶如波濤一般在口中翻滾,又好像鞦韆一般在其中搖晃。臘肉更是鮮美,臘肉看起來膩膩的,可以放到嘴裏卻截然不同軟軟的臘肉鮮而不膩,鹹鹹的粽子配上鮮美的臘肉讓人吃了還想吃。

雖然粽子很美味,但也不能多吃,因為粽子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所以為了健康和安全,只要吃一至兩個就夠了,多吃不好哦!每當吃粽子時,總會讓我想起偉大詩人屈原;孝敬父親的曹娥,使我對端午更產生一種特別的情愫。

端午節的作文 12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啦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説這樣做,是為啦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啦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啦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的作文 13

端午節到了,街上賣粽葉的又多了起來,空氣中到處都飄着粽子的清香。在這個全民族的傳統節日裏,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豐富的民俗文化,更是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節那天,都有很多的風俗: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等等,而這一天也是我們全民族團圓的節日。每到那

天奶奶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清水泡着,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用粽葉裹緊煮熟。到了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着清香的粽子,那是一種多麼>温暖的親情氣息。

相傳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其中包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説,很久以前,愛國大詩人屈原為了堅持他的愛國主張卻被別人陷害,遭到流放,痛心疾首的他憂心如焚,在極度的失望和痛苦中懷抱石頭自盡於又急又寬的汨羅江中。聞訊而來的百姓,怕江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便用葦葉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龍舟競渡是人們為了競相撈救愛國詩人屈原而延續下來的。正好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千百年來,汨羅江邊,江水悠悠。正是屈原的這種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着我們的中華民族不斷奮勇前進,人們在每年的這天都對他寄託了無限的哀思。我們要從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力量來熱愛我們的祖國,建設我們的祖國。

端午節的作文 14

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在山上,我還聽説,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衞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裏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裏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正文: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説端午節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瞭解了這一祕密,我馬上學着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還聽説,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衞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裏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裏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的作文 15

家鄉的端午節是菖蒲艾草味的。每到五月初五,我們每家每户的門口都會掛上菖蒲和艾草,大人們也會把艾草煮水給一家老小喝,還用艾草水給孩子們洗澡,使得記憶裏的端午節,總是一股菖蒲艾草的味道撲面而來。

我的家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裏植物甚多,連着山水,讓人長在裏面的人都親近着大自然,熟悉的大自然。然而,每到端午時節,也就是五月初五這一天,我們似乎就聞不着其它植物的清香了,撲面而來的都是菖蒲的`味道、艾草的味道。到了這一天,大家都會去山上摘許許多多的菖蒲和艾草回來,有的掛在了自家門上,有的幫着掛到了鄰居家門上,還有剩的許多艾草,人們會用來煮水,喝一點,更多的是用來給孩子洗澡。

從小我就是洗着這種艾草水長大的。每到端午時節,我每天都會用上家裏的大木桶洗澡,爸爸媽媽會把艾草煮出來的水給我當做洗澡水。據説洗了這樣的艾草水,小孩子就可以不長痱子了。我不知道我從小不長痱子是不是因為洗了艾草水的緣故,總之別人夏天裏會長在身上的那密密麻麻的小紅點,從來沒有在我的身上長過,或許這真的可以歸因於端午時節每天都會用艾草水來洗澡吧!

家鄉的端午節,其實也會灑雄黃酒、吃粽子,不過因為我不喜歡雄黃酒把白素貞變回一條蛇的故事,我也就忽略了雄黃酒這個習俗,至於吃粽子,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是一個愛吃糯米食,腸胃又消化不了糯米食的小孩,或許你也會像我一樣,在端午時節不去掛念粽子,不去惦記着別人都可以好好享用的粽子了。

回想下來,家鄉的端午節還是氣味讓我更加難忘,那菖蒲和艾草的味道,讓人聞了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