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熱】

端午節 閲讀(3.21W)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日記【熱】

端午節日記1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説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裏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玩的賽龍舟!

端午節日記2

今天是端午節了,已經習慣了在早上看新聞的我,早上起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今天新聞節目上的互動話題就是端午節,主持人也是微笑着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里過端午節時候的事情.

説到端午節,其實自己並不怎麼熟悉,而且我總覺得北方對這種節日好象並不象中秋節那樣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較重視一些,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麼説來,這個節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懷舊的色彩,這麼多的傳統節日中,好象端午節是唯一的一個紀念古人的節日?看來,中國人確實是對古人很是尊重,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吧.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粽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

是做成四稜形。我太婆説過,做成四稜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裏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鹹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粽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説,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説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

端午節日記3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又是一年重陽到。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為“重九”。在我國傳統節日中,重陽節是最能象徵孝道思親,尊老敬老的節日之一。

今天,我想對爺爺奶奶説些心裏話。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的成長;蒼鷹感激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我感恩我的爺爺奶奶,因為他們從我一出生就無微不至地照

顧我。現在他們已經越來越老了,腿腳不利索了,腰背也越來越彎了,可他們依然細心地照顧我。

我已經漸漸長大,學會了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也要回報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 記得有一次,奶奶頂着烈日買菜回家。看着奶奶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的樣子,我心疼極了。我立刻拿來毛巾給奶奶擦汗,給奶奶遞上一杯涼茶,有不停地給奶奶捶背。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奶奶,您還累嗎?”奶奶笑呵呵地説:“不累了,乖孫孫。”看着奶奶開心的樣子,我心裏美滋滋的。我發現關心他人也能讓自己得到快樂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 關於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為了感悟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們來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們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勝收的景色。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們登上山頂,看見了許多老人在香山頂峯上慶祝自己的節日---老人節。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慶祝。在他們中間坐着一個老爺爺和幾個老奶奶,老爺爺坐在凳子上用手風琴拉着《歡樂頌》,曲調歡快、優美,令人陶醉;旁邊的老奶奶則用小鑔和小鼓等樂器為老爺爺伴奏,樂曲在這個小樂隊的演奏下顯得非常動聽。周圍許多老人圍者這個小樂隊盡情地跳呀、唱呀,使人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一般。

遊覽完香山,我和爸爸媽媽就出發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們深深的祝福送給了老人。按照每年的習俗,今年重陽節村委會又給爺爺奶奶發放了慰問品,這體現出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和關愛,敬老、愛老之風傳遍了神州大地。

端午節日記4

XX年06月02日 星期四 天氣:晴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温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説,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裏面包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説,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説,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繫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着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 眾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裏,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端午節日記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傳説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那天,人們都會用包粽子、插艾葉、賽龍舟等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偉大的愛國詩人。

其實,對於我們家來説每一個節日就是我們全家團圓在一起的日子。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像往年那樣,全家高高興興地聚到爺爺奶奶家包粽子吃。由於我不會包粽子,便向“包粽好手”外婆請教,外婆爽快地答應了。

外婆説包粽子的準備工作很重要。只見她先把蘆葦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然後再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乾淨。等蘆葉放涼以後修理整齊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外婆手把手的教起了我,我也學得非常認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外婆手中的動作。外婆的手猶如魔術師的手那般靈巧萬分,手指在蘆葉間穿來穿去,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便包好了,我佩服地五體投地。我也開始像模像樣地學了起來,但是馬上問題就來了,我怎麼也包不好那幾個角,從而導致“米粒寶寶”時不時淘氣地從“蘆葉窩”裏跳出來。我有些氣餒,外婆一臉寵溺地看着我説:“小寶,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耐心呀,外婆相信你肯定會包出漂亮的粽子的。”最終,我做出了好幾個奇形怪狀的粽子,有的圓乎乎的像一個球,有的歪歪斜斜的像個小怪物,有的鬆鬆垮垮的像個懶散的胖子在睡覺。一旁的奶奶看着這些粽子在偷笑呢,瞧,兩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了。再看看外婆包的粽子,個個都筆挺地站立着,四個角稜角分明,比我包的粽子精神多了,看來我還得向外婆多學習呀。

爺爺接過我們包的粽子,煮了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半小時,鍋中便飄出了陣陣香氣,把我饞得直流口水。又過了十分鐘,爺爺便端着一盆熱氣騰騰的粽子走了過來,我立刻狼吞虎嚥。還別説,我包的粽子雖然形狀怪,但挺香的,我一口氣吃了四個,把我的小肚皮兒撐得溜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也都吃的直打飽嗝。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有意義的端午節,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

端午節日記6

我一年裏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着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裏拿出一瓶好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説:“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是心裏想着:“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麼。”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很多人在湖邊等着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眾都為哪條龍舟能奪冠猜測着。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好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着。那條綠色的龍舟處於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着,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着,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持的龍舟加油。觀眾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龍舟奪冠。我吶喊着,為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彷彿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划着。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為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希望他們能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於第一名齊頭並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終於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衝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着裁判員的宣佈,全岸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大明湖,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是它留給了我很多美好的記憶。

端午節日記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時間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在我國,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插艾草。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種説法,也有很多種過法。今年的這個端午節,是是目前為止我過到的最快樂的一個端午節。六月六號、雨、端午節。我們十多位同學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來到位於杭州靈隱寺旁邊的小竹裏客棧,體驗了自己動手包粽子,畫彩蛋的樂趣。

剛到那裏,一條雪白的,但造型有點怪異的狗狗就親熱地迎了上來,給人的感覺是夏天到了,它也脱下了棉襖,穿起了短上衣,沙灘褲,我知道,這就是傳説中的小白,一條會吃草的狗狗。老闆娘也親熱地上來和我們打招呼。等待的時間在我們和小白玩的時候很快就過去了,大家到齊以後,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今天的手工勞動——包粽子。對了,還有一位外國叔叔,看到我們這麼開心,也忍不住走了過來,和我們一起互動。同學蔡選的外婆給我們上起了課,如何選粽葉,怎樣放糯米,怎樣打繩結。看是步驟很簡單,等我們拿起粽葉的時候,一個個都傻眼了,看外婆包起來包起來這麼輕鬆,怎麼粽葉到了我們手上就這麼不聽話呢?看我們一個個笨手笨腳的樣子,邊上的爸爸媽媽們急了,也湊上來和我們一起動手,無奈他們自己水平也不咋地。難啊……就聽見耳邊傳來一陣陣“外婆,你來幫我一下”“外婆,我繩子扎不好”的大呼小叫聲。終於,第一個由小記者親手打造的粽子出爐了,可那造型有點怪怪的,和我們平時看到的粽子完全不一樣,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大家使出吃奶的勁,和手中的粽葉作鬥爭,動作快的同學完成了四五個,最少的也完成了一個。

來不及體會完工的喜悦,大家又抓過放在桌子上的雞蛋,拿起彩筆開始畫彩蛋了,有的畫笑臉,有的畫星星,反正就是怎樣開心怎樣畫。當家長們宣佈活動結束的時候,好幾個同學異口同聲地説:“讓我們在玩一會吧……”如果沒有親自動手,肯定是體會不到其中的快樂的。這樣過端午節,我喜歡。

端午節日記8

5月初5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説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端午節作文300字第七篇:一個人的端午節

清晨被地震搖醒,躺着牀上,懶懶不想起來,看着天花板,自己跟自己講着話,跳下牀,打開窗户,昨晚的雨下了一夜吧,空氣中都有雨滴的味道,把頭探出窗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給了自己一個開心的笑臉……整理牀被、把電腦打開,開了音樂,然後把昨晚燜的粥煮上,然後洗澡,洗完澡之後擦地板,這時粥已經好了,盛粥吃早餐……

一個人的端午節,也可以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是不是?

但不會很輕鬆,因為給自己安排了很重的任務,要在這三天裏寫出兩篇文章,答應了別人的一篇,還有自己的一篇任務,必須是要完成的,所以,也許輕鬆的時刻並不多,但我想這樣的過節方式對我也許更好吧?一個人的節日,唯有工作才會填補空虛和孤獨吧?

也許看似無奈,但其實是自己已經越來越習慣一個人了,也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的生活了……在未遇到真正有緣的那個人,是不會輕易放棄這種生活的,雖然“寧吃鮮桃一個,不要爛杏一筐”矯情,但我們何必要委屈自己呢,是吧?

端午節日記9

飾香包、包粽子、插艾草………6月20日這一天,端午節到了。

在我們家,最熱鬧的要數包粽子了,大家一起圍坐在一起,拿着綠油油的棕葉,包着各種各樣的粽子。邊包粽子,我問起爺爺今天為什麼叫“端午節”。爺爺解釋説:“端午節由來已久,它還有許多別稱,比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現在,我們過端午節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以前,它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祭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弟弟是個急性子,爺爺還沒説完他就插了嘴:“屈原是誰呀?為什麼要祭祀他?”。爺爺説:“別急,你聽我給你慢慢解釋。傳説,在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屈原居住的楚國也很強大。秦王就收買楚王身邊的人來去勸他投降。屈原看不下去,就去勸説楚王,經過許多次的勸説都沒有説服楚王。他自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家園滅亡。於是,他帶着的無比悲痛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之歌。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後來發展成為今天的棕子。往後每到這天,人們就會往河裏投放粽子,讓魚兒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在端午節這天,有的地方還要舉行龍舟比賽。據,説當人們得知是屈原大夫投江後,馬上划船撈救。一直找到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人們把船隻停泊在湖邊的亭子周圍避雨,待魚停後,再次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尋找屈原大夫。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在五月,外界氣候正是高温高濕,此時病媒細菌大量孳生,各種傳染病此時正式流行的季節。人們就在端午節這一天,將新鮮艾葉掛在門楣以驅除毒氣。用紅布製成紅雞心的袋子,內裝茶葉、米、雄黃粉,掛在小孩的胸前驅邪。還採摘艾草沐浴,稱為“百草湯澡”,去除穢氣。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飾香包、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的風俗。

聽完爺爺的解説,我的眼前彷彿看到屈原大夫帶着無比的悲痛縱身投入江中,他這種愛國,為國家着想的精神隨着端午節的傳統將源遠流長。

端午節日記10

今年的端午節,可跟以往的不一樣,在蝴蝶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端午節讀書會”。

聽説要開讀書會,我激動得不得了,這可是我第一次參加。早上我懷着興奮的心情,帶着媽媽包的粽子,興匆匆來到了教室。別説我了,看,同學們一個個臉上洋溢着笑容,每個人手裏都提着粽子。我盼着早點開始,只覺得時間過的太慢了,好像過了一年似的。終於盼來了語文課,蝴蝶老師笑咪咪地走了進來,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個字:又是端午粽葉香。她叫我和李一凡來當今天的主持人。我一聽,好激動呀。我可從來沒主持過,有點緊張。看着蝴蝶老師那信任的目光,我一下子有了自信,不再覺得慌了。我拿着稿子,抑揚頓挫的唸了起來,同學們給了我熱烈的鼓掌。接着,蝴蝶老師給我們講了有關端午節方面的知識。然後同學們又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有關端午節的手抄報拿出來,相互看着。看,我們的手抄報真漂亮呀,同學們發揮着自己的想象,一張張手抄報精美絕倫,那畫面,那色彩,搭配得當,絕不亞於買來的畫報。

最激動的時候到來了,當蝴蝶老師宣佈開始吃粽子時,一聲“??”的叫聲,教室裏沸騰起來,同學們六個一組,開始忙開了。那熱鬧的場面別提了,同學們五花八門的吃法一一展現出來。你看,楊博文拿起一個粽子,三下五去二就包開了粽葉,張開大嘴咬了一口,一下子就咬去了它的一半,然後迅速嚼着,他胖胖的小臉馬上就鼓起來了;李一凡手上套着一個塑料袋,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吃着,臉上露着開心地笑容;李明珊不慌不忙地拿起剪刀,先把粽子上的繩子剪斷,然後剝開粽葉,一口一口的慢慢吃着……..蝴蝶老師被我們的吃相逗樂了。看着我們吃得那麼香,她也忍不住吃了起來。霎時整個教室到處飄着粽香,我們快樂地吃着,你嚐嚐我的,我嚐嚐你的。時間過的太快了,下課的鈴聲響了,我們戀戀不捨地結束了這場讀書會。

讀書會雖然結束了,但它卻留在了我的心裏。我希望在我的童年裏,多留下一些這樣美好的回憶。我期待,我盼望,下一次的讀書會能早點來。

端午節日記11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早忘了哦!n在中關村市場徘徊,時不時問一些朋友今天如何重陽節也太。大多數人都陷入這種驚訝,眩暈的狀態。説到重陽節,我想到王偉的第一個單身在外國的陌生人,每一個節日的時候。傑出的兄弟登上寶座,一個山茱萸。詩歌的重陽節也是第19屆的節日。登山,享受菊花,喝菊花酒,吃粽子,崇拜祖先,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和温暖的假期。但在激動的經濟市場生活和生活工作的衝擊下,重陽節的黃金是與過去的秋天和慢慢退去。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個年輕人正在尋找一份工作在報紙上。他看着報紙,不時用一支筆看着它。年輕人,有些是精力充沛的,有些是精神的。攀爬不是話,但年輕人是深深失業的圈陷阱。他對我説了這麼一句話,沒有工作,吃東西就是問題,而且有一個長期眼光的心臟,月亮菊花酒不僅是他們親人的想法,在這個時候只有深埋心靈楊節等傳統節日,是節日的家庭團聚;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庭。在家裏,重陽節雖然沒有美味,但是山茱萸,吃蛋糕很普通。只要記住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奶奶會屠殺自己的雞和雞,通知所有的姑姑,叔叔誰來享受。事實上,培育感情,每個人都有。但是有多少人可以欣賞父母在這個時候親自宰殺的動物收集他們的孩子享受一對坐在家樂福門的真正意圖是剩下的老人,老太太,他們攜帶的手,似乎非常關。他們在重陽節有這種深厚的感覺,他們的孩子們整天忙着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來理解。今天,晚上買東西好,等他們回來吃飯的成員。許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忘記了母親節。還有人忘記了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節的老人節。

一個問候,一個長電話他們會知道甜蜜的微笑。中關村,市場忙,温度遠高於外面,但感覺不是很舒服。他們有一些坐在櫃枱,有些站在招攬,和一些大聲喊叫等。總之是特別快速。今天是重陽節,沒有孩子,老人出去漫步啊?能時間啊!工作如此忙碌,業務和如此黯淡的業務,不介意。這是一箇中關村八年的朋友,我説無奈的話。今天,中關村由於理性也是一個比較安靜的時期。這只是一個太冷和平靜。我從E世界到海龍,從龍到貿易,然後到太平洋,同樣平靜,同樣繁忙。只看不到九江崇陽的促銷活動。

端午節日記12

嗨,又快到端午節了,説到端午肯定要説到包粽子。你們會嗎?我可會呦!這不又要開始包了嘛。

經過一天的準備,我們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食堂裏包粽子。我和我的隊友麻利的幹了起來。我們拿來事先準備好的林料:棕葉,花生,糯米,紅豆,綠豆,鹹蛋,火腿腸,等。我們拿出一個盆子將佐料放進去。不過火腿腸和鹹蛋可要碎的`。看着這麼多豐富的佐料,我不禁口水延流三尺。好了事歸正傳。開包了!我拿起兩片棕葉準備包。疑!怎麼包來着?我使勁回想着之前做粽子的經過,可就是想不起來。不用怕我們的救星來了。廚房裏的阿姨有我們不會包便教起我們。看着她們的粗糙的雙手移動着。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照着阿姨的樣子包了起來,我將兩片棕葉上下放在一起,但左右不用對齊,婉轉的一轉,形狀便出來了。我勺起一勺糯米關壓實,怎麼漏水了,不用怕這是正常現象。然後我再勺起一勺佐料放進去,關再勺一勺糯米蓋住。再一捆,哈!還真行。一會兒就包好了一個。我的第一個粽子就出世了。

我看了看我們的隊友,他們自己也不賴嗎!包的很是好看。像是一個個穿了綠裝的石頭。再看看?e的組,個個專心致志,很是投入,每包好一個粽子臉上便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們真是太高興了。我繼續包了起來。可是一對比,就顯得我的好醜,不免被笑話一番。個個膘肥體胖,又鬆懈又鬆。不過我又鼓起勇氣包了起?懟U庖淮慰珊每炊嗔恕K?諼沂稚轄景戀奶勺牛?孟裨謁擔?魑慌笥鹽倚律?耍?:刈:匕桑?/p>

我加快了手步,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六個綠小子。再看看別人,也不賴嗎!聽説下午就可以吃到我們親手做的粽子,真是開心死了。

隨着時間的飛逝,我們結束了包粽子的過程。就等着下午開吃了。隨着一箇中午的煎熬,我們終於迎來了下午。當我和我的隊友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別才是有多高興了。不過唯一不足的是鹽味不足。不過總體來説還是挺好吃的。我們不會兒使狼吞虎嚥的挎定了它們。摸着自己的圓鼓鼓的肚子,回味着它的味道,真是舒服極了。 經過這一的活動,讓我們的知道了食物的來之不易,它是要經過層層的加工才來的。讓我也知道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

端午節日記13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湧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歎,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歎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歎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湧,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起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為中國的傳説。為了什麼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着這耐人尋味的端午節,為的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日記14

首先,我看見媽媽在挑粽子,媽媽説:“粽子要軟一點的,不能太硬,否則切的時候容易碎。”接着媽媽就把粽子切成一片一片的,象年糕一樣。然後,媽媽往燒好的鍋裏倒入油,當然油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等鍋冒煙了,媽媽用筷子把粽子擺到鍋裏,讓它烤一下,過一會兒翻過來,再烤一下。等到粽子差不多軟了,媽媽便把打好的蛋放下去。蛋熟了以後,媽媽再把醬油、葱、味精一一放到了鍋裏,輕輕地炒拌一下。就這樣,一盤美味佳餚烤粽便在我們面前出現,紅的粽,黃的蛋,綠的葱,“哇,好香好誘人啊!”我脱口而出。爸爸也興奮地説:“一定很好吃啊呦。”我從來沒有吃過這樣好吃的粽子,我吃了好多,也想了很多:只要肯動腦子,什麼都能變出新花樣來。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15

我的家鄉有一種風俗,每年的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那天,人們都要早起採艾蒿。

今年的端午節,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將我推醒。“這麼早幹什麼呀?”我睜開蒙?的睡眼,滿臉不悦地問。媽媽説:“晚了,災難就降臨了!”聽媽媽這麼一説,我一翻身下了炕,穿上衣服就跟着媽媽走出家門。

路上,媽媽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傳説早年間有一夥惡魔,夜裏經常出來害人。有一位善良美麗的牧羊姑娘摸到了這夥惡魔的底細,知道他們在太陽出來之前最怕艾蒿,因為艾蒿會使他們的魔法喪失。有一天,這夥惡魔到一塊兒商量起來,説是要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太陽出來之前把村子裏的人都吃光。這話恰好被在山坡上放羊的姑娘聽到了,她想:要是在太陽出來之前把艾蒿插在房子的周圍,再用艾蒿水洗個澡,不就可以免除災難嗎?姑娘趕緊下山把這個想法挨家挨户地告訴了村裏的人們,大家按照她的話辦了,惡魔果真沒敢來。從此,世代相傳一直延續到現在。

“喲,你們娘倆嘮啥呢?”隨着一聲招呼,三娘提着土籃兒從後面攆了上來。媽媽回頭對三娘説:“快走幾步,南河沿到了。”我停下腳步,前後左右打量一下,嗬,採艾蒿的人真多呀!山坡上、毛道旁、壕溝裏,到處人頭攢動,歡聲笑語。我們三人趕緊俯下身子尋找起來。我瞪着圓溜溜的眼睛,用手在草棵兒裏翻來覆去地扒拉着,怎麼沒有呢?咦,那兒有一株!我欣喜地跑過去拔下來。呀,這一大片不都是嗎?我一邊磕打土,一邊喊三娘和媽媽過來,我們採着採着,三娘一抬頭,説:“天放亮了,咱們回家吧!”“嗯!”我一邊答應,一邊雙手合掌,拉着長調説:“要不然,災難就降臨嘍!”媽媽一聽我鑽了她的空子真有點兒急了,脱口就説:“死丫頭,胡勒啥哩?瞎話當不得真!”“對,那是哄你們小孩玩的!”三娘也附和地説。我衝着她們扮了個鬼臉,笑着跑開了。

回到家,媽媽把艾蒿浸泡在臉盆裏,屋裏頓時充滿了濃郁的清香味。我問媽媽:“這不算迷信嗎?”媽媽説:“人們是用它來增添節日的歡樂氣氛,要不然,咋會形成風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