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冬至節>

冬至日記集合9篇

冬至節 閲讀(1.68W)
冬至日記 篇1

今天是20xx年12月22日,是農曆的冬至。冬至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這一天太陽處在北迴歸線上,以後就會漸漸地向北移動。在我的家鄉,就有“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説法。意思就是過了冬至這天,婦女納鞋底用的線,逐日就得多用一根,也就是説白天變得越來越長了。

冬至日記集合9篇

立冬是一年中冬天的開始,冬至的意思則是表示冬天過了一半。冬至實際上表明北方寒冷的冬天才剛剛開始。古人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就説明一九、二九之後的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冬至剛好是頭九的第一天,過了九九八十一天,氣温就會漸漸升高。九九就是九個九天。具體來説,就是從冬至這天算起,向後數九個九天。第一個九天稱“一九”,最後一個九天稱“九九”,一共是八十一天。在每個九天中,氣温的冷暖變化不一樣。在豫東,流傳着這樣一首冬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柳,七九、八九狗伸舌頭,九九八十一,老狗卧陰地。冬至過後,就是小寒和大寒。在大寒這個節氣過後,接下來就是立春。立春意味着冬天過去,春天已經來臨。立春是在六九的第一天。農諺有“春打六九頭”的説法。即使過了立春,北方的天氣還會再冷上一陣子,“九盡花不開”嘛!

立冬在二十四節氣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接下來的一年中的天氣和收成有着密切的聯繫。勤勞的華夏先民在與大自然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冬季、春季的物候現象,發現和總結出一些規律,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寶貴的經驗。“頭九好天,九九好天”,説的就是冬至這天要是晴天的話,在九九這天也必定是好天氣。“頭九一場雪,九九像六月”的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天氣冷得很,就説明天氣冷得比較早,那麼到了九九的時候,也就是驚蟄的時候,天氣就會很熱。“冬至濕了老鴰毛,麥從水裏撈”中的老鴰就是烏鴉,這句話就是説冬至這天如果是雨雪天氣的話,烏鴉的羽毛會被打濕,那麼來年的麥收季節,也就是在芒種節前後,必然是陰雨連綿的天氣。有經驗的老農會在冬至這天關注天氣,如果是晴天的話,他們會很高興;如果是陰天,他們會企盼天公千萬不要下雨雪;如果這天恰好是雨雪天氣,他們一定會唉聲歎氣。不過,時代變了,老歌子也不是那麼靈了。

在我的家鄉,有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民間有冬至這天不吃餃子的話,耳朵會被凍掉的説法。在豫東平原,節日往往會和吃聯繫在一起。過春節自然就不用説了,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我們這裏還有“十五圓,十六扁,十七、十八擀蒜面”的順口溜。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這天晚上,人們要吃湯圓;在正月十六這天中午,大家要吃扁食(餃子);到了正月十七、十八中午,家家户户就該吃撈麪條了。農曆的二月八年級早上,大家吃煎餅,出嫁的女兒在上午的時候還要給孃家人送去一些。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吃粽子。農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節,家家户户要吃小米飯。在八月十五這天吃月餅。在我們這裏,農曆的十月七年級也是一個節日,這是一個祭祀去世親人,給他們上墳、燒紙的節日。我們這裏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説法,就是説每年給去世親人上墳的時間有兩個:上半年要在清明節之前的幾天,下半年得在農曆十月七年級以後,一般就在八年級或者初四,再晚也不會晚於十月初六。在清明節這天,沒有説吃什麼東西,但在十月七年級這天要吃上一頓餃子。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冬至十天陽曆年”,在陽曆年,也就是元旦這天,家家户户中午也通常包餃子。臘八這天,大家中午吃大米飯,晚上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又到了吃祭灶糖的時候了。現在想來,這些習俗的形成大概與豫東人民勤勞睿智、善良淳樸、順應自然有關吧!

我是一位七零後,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我們當地剛剛解決了温飽問題,一部分農村家庭還不能夠每頓都吃上小麥面。像我這樣的大多數的小孩,冬天就單穿一身棉襖和棉褲,裏面也沒有秋衣秋褲。上國小的時候,每到下課我們一到教室外面,便凍得瑟瑟發抖。男孩子們便順着牆站成一排,互相擠來擠去地來禦寒。即便到了每年的春節,家長也不能保證給每個孩子都添上一件新衣服。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過老二穿,一直往下面愛心傳遞。父母給我們幾分錢讓去買水果糖吃,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平時能吃一頓撈麪條就是改善一次生活。因此,我們小孩子對過節都充滿了期盼,吃上一頓餃子往往會高興上幾天,儘管平時吃的大多是素餃子。進入八十年代後期,農村的經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吃餃子和吃撈麪條已經成為家常便飯。近十年以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天天就像過去過年過節一樣,現在反而有很多人想吃雜糧了。

我今年正好四十歲,對於祖國三十幾年來迅速的發展,我是一位見證者,更是一位受益者。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富強、民主,我們的日子過得會越來越好。

冬至日記 篇2

在冬至那天,我們烹飪一班舉辦了“包湯圓,迎冬至”的主題班會。

同學們對這次包湯圓活動的興致都很高,來到紅案實訓室,大家就分工明確,忙的不亦樂乎。同學們用水磨糯米粉揉成團,剩下的同學就拿出老師事先調好的`三種餡料開始包湯圓和煮湯圓。

經過同學們的相互配合和老師在一旁的教導,同學們精心包制的湯圓終於下鍋煮了。我們每個人都都嚐到了自己親手包制的“戰利品”,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們班的同學在分享美味時,當然也不會忘記任課老師們。課代表們給每位任課老師也帶去了甜蜜滑膩、裝滿我們滿滿祝福之意的湯圓。這次,我們舉辦的主題班會還得到了系主任們的贊可,對我們班來説是個莫大的鼓勵。

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互助能力,也增進了我們對專業課實踐學習的興趣。

冬至日記 篇3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媽媽告訴冬至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將要到來的意思。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的這一天北方要吃餃子,南方要吃湯圓。今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天氣漸漸變得更冷了,冬眠的動物們都在洞裏睡大覺,人們都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寒冷的冬天到來了。

冬至日記 篇4

今天下午,有好幾位爸爸媽媽來教同學們做湯圓。為什麼要做湯圓呢?因為明天是冬至,那麼怎麼做湯圓呢?老師對同學們説:“先把芝麻做的麻心餡揉起成一個小圓。每一組揉五十個,再把皮揉成一團用指頭搓一個凹形,把麻心放到裏面去,再把整個揉成圓形,做好後叫身旁的媽媽幫忙煮。”我們這組開始做湯圓,我們拿出麻心開始揉,每個人都揉了十個。我揉到一半就覺得麻心很粘,我的手都被粘住了。我拿出皮把它壓的扁扁的,媽媽給我做了一個示範。我還是做的扁扁的,我看看其他的同學的湯圓全是圓圓的,我做得每一個都一大一小,惹得我哈哈大笑。

湯圓做好了,我請儲揚媽媽幫忙煮,不一會兒湯圓就浮上來了,我媽媽在湯圓外面裹上點豆沙粉,我一嘗怎麼苦的呢?可能是沒有吃到裏面的麻心,為了能吃到麻心,我把湯圓拉成兩半,同學和老師都笑我。

冬至日記 篇5

今天是冬至,媽媽帶我去小關廟那一塊的“羊肉湯集中地”吃羊肉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冬至要吃羊肉湯,反正有美味上門就吃嘛)。

那兒兩條街上都有五六家大型羊肉店。我們選中了一家“一品鮮羊肉湯鍋”,一斤羊肉50元!真是“敲棒棒”。那家店的店員忙得不亦樂乎,所有的位子都被預訂了,幸好我們來得早,佔了一個位子,後來要吃的人可是排長龍啊,他們可一直沒有位子。我們也是坐着舒舒服服地吃羊肉呢!

我們一邊吃,一邊看着絡繹不絕的客人進來,老闆索性在店堂裏大吼:“六點鐘以前必須吃完!不然就不賣了!”他是想盡快讓一下一批客人又進來吃——生意真好啊!

羊肉的味道真不錯。店面外有一個鐵架子,掛着一隻只宰好的大羊,它們不斷地切成一大堆肉片,煮好後放入我們的羊肉湯裏。再往湯碗里加些調料,浸入熱騰騰的羊肉……美味啊

到了晚上,那個地方變成了熱火朝天的“羊肉城”,每個人都在興致勃勃地大吃羊肉,也有些人專門拿個鍋來打包外帶。不管怎麼説,我第一次過了一個真正的冬至!

冬至日記 篇6

記得每年冬至,家家都要吃餃子,我家自然也不“落伍”。

那天,我剛從哥哥家回來,看到媽媽正在包餃子,幾十個胖胖的餃子像堅守崗位的士兵一樣在那矗立着。我看了以後便説:“媽媽,讓我來,看我的吧!”我洗了洗手,胸有成竹地來到案板前,拿出一些餃子皮,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在桌上撒些麪粉。我把餃子皮小心翼翼地放到手中,生怕掉了似的。我左手拿餃子皮,右手拿着筷子把餡子一點兒一點兒地“移”到餃子皮上,便慢慢地捏了起來,突然,左邊合不住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急中生智”,把“受傷的餃子”扔到麪粉裏面去,本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可當我拿出來時,餃子已經完全沒有餡了。站在旁邊的媽媽笑得合不攏嘴,説:“餡不能填那麼多,如果填多了,你往哪‘扔’都是不行的。” 説着,媽媽拿出一個餃子皮一點一點地教我包餃子的技巧。於是,我便按着媽媽教的步驟認認真真地包了起來。包完了,我把自己的“傑作”和媽媽的一比,不免有些失望。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説:“不錯,比我第一次包的餃子好多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只有反覆練習,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冬至日記 篇7

×月×日星期×天氣×

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餈沒見過麻餈是怎麼做的。今天晚上,在鄉下老家我終於看見別人怎麼做麻餈了。

我們在爺爺家吃晚飯時,有一個爺爺的朋友來串門,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後要“搡麻餈”。爸爸説等會兒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也能讓我瞭解家鄉的風俗。爸爸很興奮地説他小時候爺爺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餈”的風俗習慣,那時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圍着大人們“搡麻餈”,等待享受這香噴噴的麻餈,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憶。

吃完晚飯,爸爸興高采烈地帶着媽媽和我奔向村裏那户打麻餈的人家,一進那户農民伯伯的家裏,我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看見火爐上正用木桶蒸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過了一會,他們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臼裏,幾個大人輪流用木槌擊打這個糯米糰,一個大人的手一邊沾着水一邊不斷的翻動着這個糯米糰,直到把這個糯米糰打糊了,才把這個糯米糰放到竹匾上,我還發現竹匾的底面上鋪了一層粉,爸爸説這是玉米粉和黃豆粉,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然後在上面灑了一層芝麻和紅糖,再用菜刀把大圓餅切成一塊一塊的麻餈,主人很客氣的把多放了些紅糖的麻餈分給傍邊的小朋友每人一塊,我也分到了一塊香噴噴的麻餈,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比上次媽媽買來的麻餈好吃多了。

冬至日記 篇8

餃子,我所欲也。都知道過年要吃餃子,小時候家裏也不寬裕,所以都盼着過年,就能吃到美味的餃子。

有一次過年,我在屋裏看電視。媽媽叫我到廚房幫忙包餃子,我極不情願地洗了手過去幫忙。我包的慢不説,還包不好,所以只好擀餃子皮了。擀了一會兒又不想擀了,於是我也開始包餃子。突然看到了旁邊碗裏盛放着辣椒,我眼睛一亮就説:“ 在餃子皮裏包點辣椒吧!做一個辣椒餃子。”媽媽笑着説:“你是像整人呢?還是想看誰有福氣?”我嘿嘿一笑説:“都差不多吧!”於是,我拿了一個餃子皮,挖了些辣椒,把餃子塞得鼓鼓的,捏好後和其它的餃子放在一塊。包了一會兒,就又去看電視了,我卻把這“辣椒餃子”完全忘了。

餃子熟了,我舀了一碗,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吃了沒幾個後,又咬到一,“哇”的一聲叫了出來。是那個“辣椒餃子”,都進水了。裏面的辣椒連汁一起噴湧而出,而且又辣又熱,滿嘴都是紅辣椒。媽媽也大笑起來説:“還是你有福氣,今年肯定能紅紅火火。”我吸溜着嘴也笑了起來。

冬至日記 篇9

冬至(一)

12月22日星期四晴(太陽公公微微笑)

今天,王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地理課。我知道了,地球這個球體每天都圍着太陽轉,今天太陽照射到了南迴歸線,今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從今天以後太陽會往地球的北邊照射,照到赤道的時候我們這裏就是春分,越往北來天氣越暖和,照射到北迴歸線我們這就是夏天了。老師讓我們回家做實驗,看看

同一時間陽光的位置會不會有變化。我一回到家就奔向我的卧室,可找了幾分鐘也沒找到陽光,可把我急壞了,又找了廚房、衞生間、書房,最後在陽台和大卧室找到了,我來到大卧室,一拉開窗簾,陽光就像一隻只飢餓的老鼠來偷吃油一樣聚到一起。“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是鐘錶報時了,就選12點吧,我趕緊拿起筆在陽光照到的位置畫上了線,牢牢的記住這個位置。為了保險起見,我又到陽台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線。要是爸爸下午回來給我擦了怎麼辦?我想到了,爸爸回家晚,我有時間把我的實驗告訴他,相信他會支持我的。看着這條線,我真希望明天快點來,好看看老師是不是説謊。

冬至(二)

12月23日星期五晴(太陽公公真歡喜)

今天放了學,我邁着焦急的步子往家趕。

路上,媽媽要去買菜,我不情願的跟着去,買了些茄子和水果,我們就跑回家,進門一看錶,11時59分55秒,還有5秒鐘就12時了,險些晚了,我趕緊拿起筆朝大卧室走去,拉開窗簾,關好門,找到昨天的記號,看看新的光線,果然移動了位置,看來老師沒撒謊,光線向南走了一大塊,約有2釐米,我趕緊又畫了個記號,原來的記號擦不掉怎麼辦?我怕兩個記號弄混了,換筆又來不及了,對了,

畫一條交叉線吧,這樣就不會混了,還能鮮明地對比,我太聰明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冬至(三)

12月24日星期六晴(太陽公公露笑臉)

今天沒去上作文課,我昨晚數學作業11時半了,等着12時去畫記號。

我找好彩筆,盼着,望着,盼望着,終於盼到了十二時,我趕緊跑向大卧室,拉來窗簾,陽光照到地面上,果然朝南移動了,不過一小塊,我很奇怪,就問媽媽,媽媽説:“地球圍着太陽公轉時,也在不停地自轉,今天可能是往赤道照射時有些慢了,所以只移動了一小塊,或者是不動。”“哦,是嗎?”我似懂非懂的答道。“我説的也不一定對,你查查網上,也許會有更大的發現。”

冬至(四)

12月25日星期日晴(太陽公公眯眯笑)

昨天,我查閲了電腦,有了許多新發現。在太陽往南迴歸線照射時,每一天都不會重合。今天我有些急躁,剛到12時,還沒報時我就想畫,仔細觀察了一下,第一天用的橙色,第二天橙色的交叉線,第三天黑色,今天拿的是紫色,跟黑色有些相似,換彩筆?來不及了,再畫一條交叉線?不行,會分不清的。對了!畫條波浪線吧,我趕緊照着光線畫上,沒耽誤時間,真的,光線跟昨天的沒重合,雖然只動了一點點,看來知識不是光從課本上學來的,電腦、電視、課外書等都會交給我們更多的知識。

冬至(五)

12月26日星期一晴(太陽公公不休假)

今天12時,我又準時畫了線,今天這條線比昨天又向南移了一釐米半,也不知道明天光線會走幾釐米,上午聽有的同學説“我家的光線移了七釐米。”我有些不相信,也太長了吧?都趕上我們的中指長了,我跟媽媽説了,媽媽也不相信,我們又把這幾天的線量了量,最長的才間隔三釐米啊,是他們沒量好,還是各家的光線不一樣?我一定要親自探個明白。

冬至(六)

12月27日星期二陰(太陽公公請假了,烏雲奶奶來加班)

因為急着回家畫線,一放學我就衝出教室,路上走的也很快,到家時才11時52分,還好,沒到時間,這次我找了個綠顏色的筆,來到大卧室等着報時,怎麼沒有陽光?拉開窗簾,沒有,打開窗户,沒有,怎麼回事?我急得團團轉,“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怎麼辦?都12點了,快找,窗户底下,門後面,牀底下……都沒有,這時候媽媽走進來,笑着説:“傻孩子,今天是陰天,你找不到陽光的。”啊?陰天,怎麼會陰天?那我的線怎麼辦?我心裏空落落的,連吃飯都沒了興趣。好不容易見了點陽光已經一點了,沒什麼可對比性了,哎,早知道當初選下午一點這個時刻好了。

冬至(七)

12月28日星期三晴(太陽爺爺回來了)

一回到家,我就選了一個黃色的筆,畫下了今天光線照射到的位置,我量了一下只比上條線南移了一釐米,不對啊,我同學説他家的線移了五釐米,我的怎麼才移了一釐米?再説昨天沒陽光沒法測量,不可能兩天才長一釐米吧?我越來越糊塗了,再量了一下前天和大前天的線的差是兩釐米,這次地球怎麼轉的這麼慢啊?我想起陽台也有陽光,我就在陽台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線,好在第一天測量的時候陽台也畫了線,我把兩條線之間的距離測量了一下,是8。2釐米,用計算器平均一下,每天移動1。17釐米,我又計算了一下卧室測量的平均值是1。10釐米,這麼不相等呢?媽媽説測量是存在誤差的,這個誤差不大,可為什麼我與同學的測量結果差距那麼大呢?

冬至(八)

12月29日星期四晴(太陽爺爺初上班)

今天,那條線向南移了兩釐米,昨天是半釐米,今天成了兩釐米,地球轉的又快了?這麼越來越沒有規律?我本來以為,光線是以每天兩釐米的速度向南移的,可結果不是,我還以為,光線是以每天快幾釐米或者慢幾釐米的速度移動的,可也不是,甚至沒有規律可言,哎,地球你是怎麼了?人類亂砍亂伐,污染嚴重,把你的腳步也整亂了嗎?

冬至(九)

12月30日星期五晴(太陽爺爺很高興)

今天中午那條線又朝南移了兩釐米,和昨天一樣,莫非地球運轉規律了?我又想起了一個新問題,老師説冬至過後太陽的光線慢慢朝北赤道的方向照耀,那我們觀察的光線也應該朝北移動啊,怎麼是朝南移呢?我問媽媽,媽媽説我得推理對啊,她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大人也有

不明白的問題,真是學無止境啊。

冬至(十)

12月31日星期六陰(太陽爺爺生病了)

回到家,正好12點,我急忙去畫線,又找不到陽光了,噢,今天陰天啊,我想驗證今天是不是兩釐米,看來沒法畫線沒法驗證了,只好明天了,祈求明天不要陰天了。

冬至(十一)

1月1日星期日晴(太陽爺爺露笑臉了)

今天是個大晴天,雖然天很冷。我懷着喜悦的心情靜等着12時的到來,時間一到我就衝進大卧室,在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直線,拿尺子量而來一下,比前天的動了3釐米,這兩天平均動了1.5釐米,不是兩釐米了,地球運轉又不規律了,那明天會是多少呢?會不會是4釐米?目前還是個謎,神啊,請賜給我力量吧!

冬至(十二)

1月2日星期一陰(太陽爺爺舊病復發,不能上班,烏雲奶奶來幫忙)

昨天沒有祈禱上帝,今天又陰天了,不能畫線不能測量了,好好做作業吧。上帝啊上帝但願明天是個晴天,一定要晴,不然又不能畫線了。

冬至(十三)

1月3日星期二晴(太陽爺爺被上帝治好了重新上班,看來祈禱有效哦)

今天上午,那條線南移了六釐米,是上次的兩倍,也可以這樣想,昨天光線向南移了三釐米,今天向南移了三釐米,比前幾天快了點啊。但依然沒找出規律。

冬至(十四)

1月4日星期四晴(太陽爺爺眯眯笑)

中午12點,我又準時在老地方畫下了一條線,這段時間,畫線已經成了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連媽媽每天中午都嚷嚷:畫槓了嗎?畫槓了嗎?甚至在我還沒到家時,她都準備好筆替我畫,可見畫線多麼重要!我測量了一下,今天向南移動了三釐米,和前兩天是一樣的,感覺又有點頭緒了,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那明天會是幾釐米呢?我經常這樣想,也經常這樣猜,可總是猜不中,我猜明天是三釐米,那我就能從實踐中得出規律了。看看我猜的準嗎?oh,上帝保佑!

冬至(十五)

1月5日星期五晴(太陽爺爺笑眯眯)

今天那條線向南移了,竟然是六釐米,我的天,太多了,太快了,太不可思議了!今天是測量畫線的最後一天了,我也沒從畫線中得出什麼結論,也沒找出光線移動的規律,老師會不會批評我呢?地球有時快有時慢,有時一天挪一點點,有時又邁一大步,是不是這樣吸引着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地球的奧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