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節日範本>重陽節>

【必備】重陽節的作文彙編六篇

重陽節 閲讀(1.59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重陽節的作文彙編六篇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當我翻開日曆時,我意識到了今天是重陽節,既然是奶奶的節日,我為何不去歡歌呢?

早上,我頭一回對奶奶説:“節日快樂,奶奶!”今天我頭一回不和奶奶發脾氣。我頭一回感受到了老人的煩惱。我頭一回對奶奶説:“奶奶您辛苦了。”每一次重陽節,我都沒有注意到奶奶的笑容,而今天,我看見了,奶奶那如開花般的燦爛笑容,重陽節在他們老人眼裏是那麼的重要。每一個小孩兒節,奶奶都説:“今天早上我煮的麪條,聽説呀,小孩節早上吃麪條走運。”

今天,奶奶的皺紋格外的少,白髮在奶奶的頭上顯得很稀有,奶奶的笑容很燦爛……

千言萬語在一躬,訴不出我對奶奶的愛:“奶奶,我愛你。”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賞菊花、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重陽日這一天,大家會從四面八方來欣賞五顏六色的菊花,因為菊花在古代象徵着長壽,也就是代表祝福老人們長命百歲。在賞菊花的同時,人們還會登上高山,眺望遠方,這樣可以達到心曠神怡、健身驅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聯繫的是吃重陽糕的風俗,因為“高”和“糕”是同音字。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糧食豐收,品嚐新糧的意思,後來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的習俗。代表了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在古代,茱萸是一種草藥,可以驅蟲避邪,並能消積食、治寒熱。古人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因此,人們喜歡在重陽節佩戴茱萸來避邪。

重陽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和“久久”是同音,包含着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我國把“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倡導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農曆的九月初九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 爺爺奶奶平時那麼疼愛我們,我們應該替他們做一些事情,比如經常給他們捶捶腿,揉揉肩,洗洗腳,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在爺爺奶奶眼裏我們卻是最懂事,最乖的。

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今天是外婆的節日,我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想出什麼好注意,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忽然我聽見門外有點腳步聲,我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外婆買完菜回來了。過了一會兒,外婆開始燒晚飯,我看到外婆忙得是滿頭大汗,我腦子裏靈光一閃。想到一個最好的禮物。想到做到,我立刻行動起來。我撒腿就跑,拿來了毛巾,我拿着毛巾給外婆擦擦汗,又端來了一杯涼茶給外婆解解渴。外婆看到我那麼懂事説:“任進真乖,懂事多了,沒讓外婆白疼你。!”“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我問外婆。“今天是什麼日子呀?外婆不知道。”外婆説。“今天是九九重陽節,你們老人的節日。”我説完馬上把外婆拉到沙發上,幫外婆捶背,“外婆你給予我的太多太多,你一生吃苦耐勞,烏髮變成絲絲銀髮,晚年仍默默奉獻,外婆感謝謝你。”我邊捶邊説。“哎,應該的。謝謝你給我捶背喔!”外婆説。“不用謝。讓長輩們老有所樂,是晚輩應該做的。”我説。

雖然重陽節過去了,但是讓我們行動起來給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多做一些關愛他們的事。讓天下老人盡情享受承膝之歡、天倫之樂。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秋菊的清香在空氣中飄蕩,她正傲放,展示着那一種清淨高潔,還有一絲絲耐人尋味的懷念。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值一年重陽,正是楓葉紅了樹梢的日子,帶着縷縷傷感,我雖家人健在,卻也生出幾分物是人非的悲傷思緒來。

我隨手摘了一朵雛菊,它細小扁長的白色花瓣裹着中間豔黃色的花蕊。母親説它又名延命菊,有天真、和平、希望、純潔的美以及深藏在心裏的愛之意。我把它夾入書中,送給了外婆,算是來自我的一份樸素的禮物。

迎着秋風,那點淡淡的花香縈繞鼻尖,帶着些思念,頗有些近人情味的。“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捲到更遠的地方,寄去我的思念。

走在蜿蜒向上的山路上,腳踏着有些潮濕鬆軟的泥土,踢着細碎的小石子,我緩步向山頂走去。路經好幾個老人,她們就站在那裏,目光投至更遠的地方。她們的瞳孔黑黑的,深沉卻又帶着淒涼,那或許是對親人的思念,或許是濃重的鄉愁,我不得而知。她們揹着手,安安靜靜地就站在那兒,風迎面吹來,帶着些濕意,吹起了老人們花白的頭髮和老舊的衣裳。我一一説了句“重陽節快樂”,卻又覺不太好,好像在提醒着她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老人們沒説什麼,只是朝我輕微點了點頭。

山頂是極為空曠的,但遍地長而密的雜草倒有些煩人,縱使它們早已枯敗。兩三棵樹站着,好似遙望遠方的老人,快要掉光了頭髮,躬着背,軀着腰。下面是清一色的黃色。

不一會兒已到黃昏,天邊翻起一髻兒金黃,一點一點蔓延。有些深色的陽光均勻的塗抹在山上,灑在孤寥的樹上,灑在枯敗的花草上。

我沿原路而下,那幾個老人已經離去了。我駐足呆呆地看了會兒那塊空地,心裏浮起不知名的情緒,是帶着苦味的點點思念之愁。

最後的餘暉被吞噬,黑暗已然來臨,望不見月亮,我體會不到陶淵明的“悠然”,心中瀰漫的,不過是那“倍思親”罷了。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説,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敍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裏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製成。清人筆記中説“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於垓下,以牛皮製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這裏所説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製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始有紙製風箏,出現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據記是出現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俗呼風箏。”唐以後,風箏盛行,並定清明節為風箏節,宋已後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從這以後,風箏的形狀已不侷限於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後,風箏製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

重陽節的作文 篇6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

重陽節是一個歲時節日。在中國歲時節令中有7個重複月日數字,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後成了習俗節日。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所以它在歲時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祕數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繫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