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設計>

五年級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設計 閲讀(4.37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教材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些知識的延展,也是實際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另一方面還能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情分析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基本圖形的感知和認識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計算圖形面積和解決圖形問題的方法。但本班學生分析思考能力較差,基礎較薄弱,所以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團體合作精神,善於去交流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1、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

2、學生通過參與探索活動,思維得到拓展,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掌握了多種解題策略。

3、通過小組探索研究,使學生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合作意識。

過程和方法:

1、在解決組合圖形面積時,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

2、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從而經過比較選擇最好的解題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正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難點: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正確選擇計算方法並解答。

五年級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2

教材簡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為通過學習數學的內容,讓學生可以提升判斷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直覺判斷等能力,本教學設計資料適用於國小五年級數學科目,學習後學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本內容是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的編寫,可以放心修改調整或直接進行教學使用。

教學內容:

組合圖形的面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p92-93)

設計思路:

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這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及計算方法。同時,在生活中已經對組合圖形有了初步的接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並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尤其是課堂中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教學過程:

一、認識組合圖形。

1、師生談話導入:什麼是組合圖形?

(1)出示火箭模型的平面圖。觀察一下,你有什麼發現?

(2)像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這些都是我們已經認識的簡單的平面圖形,那麼這個圖形與它們有什麼關係呢?

(3)揭示名稱與含義: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平面圖形組合而成的。

2、在我們身邊有不少物體表面的形狀是組合圖形。説一説,這些組合圖形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3、學生自己試舉例説明。

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1、揭示課題。

(1)出示中隊旗,計算它的面積。

80cm

20cm

30cm

30cm

(2)談話:中隊旗是什麼形狀?要求做一面隊旗要多少布就是求它的什麼?怎樣求組合圖形的面積,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出示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2、學生嘗試。

(1)學生討論算法。

(2)獨立計算。鼓勵用不同的做法。

演板:

(80-20+80)×30÷280×(30+30)-(30+30)×20÷2

=4200(平方釐米)=4200(平方釐米)

(80-20)×(80-20)+30×20÷2×2

=4200(平方釐米)

(3)比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2、小結:用哪些方法可以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三、鞏固練習。

1、計算花壇的面積。讓學生感受:不是任何分解都可以計算的,要根據條件進行分解。

2、求火箭平面圖的面積。

3、選一個求字母“l”和“n”的面積。

四、總結

你有什麼感受?

五、作業。(略)

六、板書:

組合圖形的面積

(80-20+80)×30÷280×(30+30)(80-20)×(80-20)

=4200(平方釐米)-(30+30)×20÷2+30×20÷2×2

=4200(平方釐米)=4200(平方釐米)

課後反思: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空間圖形的基礎。他們對組合圖形的認知是通過觀察獲得的,關於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又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是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鋪設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靈活運用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體現了數學學習是“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的特點。

五年級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材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並計算面積;

2、能根據圖形的特點,選擇合適而又簡便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能靈活思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分割或者補足圖形。

◆課前準備

xxx課件。

一、情景引入

1、複習

第一個圖形是什麼形?它的面積怎樣計算?學生口答。

教師在長方形圖的`下面板書:S=ab。

第二個圖形呢?

學生分別口答後,教師在每個圖的下面寫出相應的計算面積的公式。

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2、認識組合圖形

讓學生指出有哪些圖形?

師: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我們已經學會了,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99頁的四幅圖),認一認,它們是什麼?

這些圖片分別是由哪幾個平面圖形組成的?

這幾張圖片顯示的都是組合圖形,你覺得什麼樣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師: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問:説一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可以看到組合圖形?

同學們現在已知認識了組合圖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的內容。

二、探索新知

1、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圖形也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出示題目及圖)。

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牆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教學過程

2、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嗎?(引討橫虛線的作用)怎樣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呢?

3、暴露資源,組織研討:

方法一: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面積=5×2÷2=5(m2)

正方形面積=5×5=25(cm2)房子側面面積=25+5=30(cm2)

方法二:兩個梯形

梯形面積=(5+2+5)×(5÷2)÷2=12×2.5÷2=30÷2=15(m2)房子側面面積=15×2=30(cm2)

方法三:拼成一個長方形

長方形面積=(5+2+5)×(5÷2)=12×2.5=30(m2)房子側面面積=長方形面積

方法四:從長方形中挖走兩個小三角形

五年級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88—89頁。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四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組合圖形的基本方法,並在交流、討論中開闊思路,修正想法,從而更好地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基本圖形的感知和認識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計算圖形面積和解決圖形問題的方法。但本班學生分析思考能力較差,基礎較薄弱,所以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團體合作精神,善於去交流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進一步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學習的興趣。 教具: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形欣賞、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動物,你們猜猜會是什麼動物呢?課件出示由基本的平面圖形組成的金魚圖形學生欣賞。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懷着極大的興趣是上好一節課良好的開端,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學好數學的保證。)

2、美麗的金魚是由哪幾個基本的平面圖形組成的?在學生回答的同時一併複習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複習學過的五種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喚醒學生的舊知,為下面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作鋪墊,也為確保正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夯實基礎)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發現規律,初揭課題

拼圖遊戲:讓學生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歡的一個圖案,學生一邊拼圖形,一邊交流,教師巡視指導。選擇2-3個有代表性的圖形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並思考,這幾個圖形有什麼共同特徵?

生:(觀察思考回答)這些圖形都是由幾個簡單的基本平面圖形拼出來的。 師:對,我們就把像這樣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平面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叫做組合圖形。(板書:組合圖形)

(設計意圖:“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作為國小生思維能力訓練的主陣地,數學課堂應開啟學生的發現之旅,讓學生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同時遊戲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慾望。)

2、尋找圖形,再揭課題

師:現實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組合圖形,你能從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找到組合圖形?

生:教室窗户由一個小長方形和兩個大長方形組成、房子側面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組成、……

師:真不錯!同學們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其實組合圖形就在我們身邊。

師: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同學們都是遊刃有餘!今天的關鍵是想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生:只要把組合圖形中幾個簡單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加在一起就行了。

師:真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添加板書:的面積) 3、觀察圖形,估算面積

師:淘氣家新買了住房,想把新房的客廳鋪上地板,新房的客廳地板的面積有多大呢?同學們能幫他算算嗎?(拿出老師發給同學們的客廳平面圖)。

師:你能估一估這個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嗎?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生:進行估算。彙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同時讓學生理解這個圖形不是簡單圖形,不能直接估計它的面積,讓學生在估算的時候,潛移默化地運用添補和分割的轉化思想,也為下一步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做一個很好的鋪墊)

4、獨立探索,計算面積。

師:同學們都説出了自己估算的理由,那你估算的數據接近真實的數據嗎?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客廳平面圖試着尋找出計算這個圖形的方法。

學生獨立活動: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5、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師:老師剛才發現同學們的方法都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那現在就請小組內同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學生小組內互相交流,老師深入到小組當中去參與他們的活動,並給予適當的指導。(設計意圖:直接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探索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給了學生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

(2)全班共享,提煉方法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先來彙報你們的想法?

生:在圖形裏面畫一條線,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分別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再算面積之和。

師: 真好,這條線叫輔助線,是我們數學學習的好幫手,我們一般將它畫成虛線,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學生彙報,課件適時出示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探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給不同的計算方法命名。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在彙報的過程出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是分割法,一種是添補法,另一種是割補法,那這幾種方法有什麼特點呢?請小組內的同學討論一下好嗎?

小組內討論並彙報。 師小結:

分割法:當我們用分割法時,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方法就越簡單,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不行了。用分割法計算時,要先算出各部分的面積,最後把它們加起來。(板書:分割法求和)

添補法:當我們添補上一塊之後,能根據給定的條件求出添補之後圖形的面積,那我們就可以嘗試一下,否則這種方法就是行不通的。用添補法計算,記得把添上的這部分面積減去。(板書:添補法求差)

割補法:要求割下來的這部分能正好拼上。這種方法,既有分割,又有添補,(板書:割補法靈活計算)

3

師:同學們再觀察一下,這些方法看似不同,但其實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能發現嗎?

師小結:不論是分割或添補,目的都是——把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基本圖形。(板書:轉化) (3)比較反思,選擇方法

師:通過同學們剛才的回答,老師發現你們可以靈活的運用解題的方法真是太好了,那在本題當中你更喜歡哪一種方法呢?説説你的理由。

師小結:求一個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因為分割、添補的方法不同,計算步驟也不同,但最後的計算結果應該是相同的。雖然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我們還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靈活地選擇合理、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板書:合理 、簡便)

(設計意圖:這裏體現了多種學習方式並存,首先,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通過小組和全班交流,使學生學會了別人的方法;最後,從這些方法中,比較、反思、知道最簡便的方法。使學生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學會吸納他人的意見,享受積極思考獲得的快樂。引導學生交流,引起思維的碰撞,使他們體會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三、 應用拓展,提高能力

1、練一練1,書中第1題下面的圖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作業設計意圖:每一幅圖都有多種分法,課堂上應避免學生分得過於複雜化,鼓勵學生選擇合理 、 簡便的.分法。)

2、練一練2,書中第2題,認真觀察圖,選擇有用的數據,你想怎樣計算?把你的方法在小組裏交流。指名彙報。對於不同的算法,師生共同分析,提升比較簡便的方法,加以指導。

(作業設計意圖:這道題是對上一題的補充,拓展,同學們都能用分割法把這道解出來,但是用添補法到底能不能解決這道時,同學們就會發出疑問,可是當老師適當進行點撥之後,就會是另外一種情況,整體代法的介入不僅是對這道題的一個有效的補充,而且也為六年級求圓的面積埋下伏筆,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教學理念。)

3、練一練3,書中第3題,計算這張硬紙板還剩多大的面積?

(作業設計意圖:通過兩個層次的分割,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分割的圖形越簡潔,計算起來越簡便。)

4、練一練4,書中第4題,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並計算,然後説説自己的想法。

(作業設計意圖:習題由淺入深、形式多樣、難易適度,把數學與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了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還通過上面的兩道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思考,計算下面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多媒體出示。

四、總結收穫,反思提升

師: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引導學生説説學會了哪些?怎樣學會的?還有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總結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一下回顧,讓學生體會到獨立思考和相互學習都很重要,做到在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方面都有所收穫,有所提升。)

五、獨立思考、完成作業 長江作業《組合圖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轉化

分割法:求和

添補法:求差(特例除外) 割補法:靈活計算 合理 簡便

(設計意圖:本節課重點是掌握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設計這樣的板書不僅可以直觀地、簡明扼要地展示本節課求面積的方法,便於學生理解、把握和選擇,而且明顯看出都是把組合圖形轉化為基本圖形,感受“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方法,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及相互間的聯繫與區別,使學生在數學思想與方法上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