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文城>行業範本>行業>

行業調研報告通用15篇

行業 閲讀(1.91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行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行業調研報告通用15篇

行業調研報告1

一、房地產市場概況

1.04年~15年9月房地產施工建築面積與水泥用量

2.06年~15年9月份市內四區土地成交總量分析

3.20xx年截止9月份市內四區出讓土地詳細信息

4. 20xx年市內四區開工樓盤信息

5.房地產與水泥

6.房地產與建築施工有資質企業數量分佈情況

二、水泥市場概況

1.本地水泥企業:

1.1水泥生產企業

1.2、本地水泥生產企業現狀:

2.外地水泥企業

三、銷售策略與戰術分析

(一)銷售策略:

1、非商品砂漿水泥需求:

1.1、工程項目選擇策略:

1.2、樣板工程策略:

1.3、重大工程參與策略:

1.4、品牌競爭策略:

1.5銷售區域界定:

1.6銷售渠道界定:

1.7工程項目信息收集渠道:

2.商品砂漿水泥需求:

2.1銷售區域:

2.2銷售渠道:

2.3商品砂漿企業選擇策略

2.4促銷策略:

2.5賒銷策略:

3.其他策略

3.1大連天瑞水泥發展的借鑑策略

3.2參股商品砂漿生產企業策略

3.3市場定位策略

(二)、戰術要求

四、結束語

**銷售公司*總及集團*總你們好:

由於我此前對水泥行業很不瞭解,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調查和學習,對水泥行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瞭解,下面我從房地產市場概況開始向各級領導彙報。

一、房地產市場概況

1.04年~15年9月房地產施工建築面積與水泥用量

上表是房地產建築工程結構性水泥用量,即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計算依據為C30強度42.5號350kg/方,佔用量30%;32.5號380kg/方,佔用量70%,單位建築面積需要混凝土為0.5方,180kg/平.

非結構性即砌築、抹灰、地面沙漿水泥用量,根據上海經驗,單位建築面積需要0.29/噸砂漿,大致需要水泥40kg。單位建築面積混凝土的用量大約是砂漿用量的3.4倍。

20xx年大連本地水泥企業實際銷售598萬噸水泥,本市銷售504萬噸,出口4萬噸,外埠銷售90萬噸,房地產水泥需求佔62.65%,是絕對水泥需求大户,依此可大致推斷出大連市的各年水泥用量。

2.06年~15年9月份市內四區土地成交總量分析

從上表中可以分明看出,15年四區土地出讓量,急劇下降,原因其一是四區土地量經過幾年連續高速開發,已經非常有限,其二是15年7月份開始房地產開發明顯放緩,投資非常謹慎.土地出讓量急劇下降,從一個側面可以説明房地產開發進入秋冬季節,對水泥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合計出讓土地總量為88.89公頃, 合計建築面積:2104071萬平,大致混凝土需要水泥37.87萬噸,砂漿需要水泥8.42萬噸,合計需要46.29萬噸.這16個項目,絕大部分 15年沒有開工,預計在09年開工,其中甘區8塊,沙區4塊,中山2塊,高心園區和西崗各一塊,合計16塊土地.

截止15年9月大連市內區域土地出讓數量分佈情況(平)

截止15年9月大連市內區域出讓土地對應建築面積數量分佈情況(平)

甘井子和沙河口區各開工6個樓盤,中山和西崗各開工一個樓盤,合計14個樓盤,合計建築面積170.19萬平。其中大部分工程砂漿水泥需求,體現在09年,但工作需要馬上進行。詳細信息不再陳述。

20xx年市內四區新開工樓盤建築面積分佈情況(平)

5.房地產與水泥

房地產建築工程對水泥的需求分為兩個階段:結構性需求和非結構性需求。商品混凝土水泥需求,政府經過幾年 推散 禁現 的貫徹落實,已經完成全部供、需、控的結構調整;商品砂漿水泥需求,隨着政府強制 推散 禁現 的不斷貫徹落實,供、需、控的結構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水泥生產企業的銷售,既是一個嚴峻的市場考驗,也是一個難得的市場機遇。對水泥銷售人員而言,如何快速適應政策變化,導致需求渠道變化帶來的根本性影響來説,特別對老水泥銷售人員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對水泥銷售新人是個新的市場機遇。

5.1結構性需求階段:商品混凝土對水泥的需求,約佔房地產水泥需求的82%

商品混凝土水泥需求,全部集中在攪拌站,大連市合計有72家攪拌站,20xx年市全行業銷售混凝土1159萬方,合計使用水泥400萬噸多一點,大連四區攪拌站多集中在甘區,其中最大的是彤陽建材07年銷售60萬方,15年預計銷售100萬方,大約用水泥37萬噸,主用水泥為五島其次為小野田和金山,第二是金廣集團的金和,主用水泥為金山,第三等級的有龍億、永興、阿爾賓等。從銷售角度説,這部分水泥選擇的決定權集中在各個攪拌站決策人手中,按照我公司的分工是商品混凝土管理部負責。

5.2非結構性需求階段:砂漿對水泥的需求,約佔房地產水泥需求的18%

5.2.1政策的供需影響

關於在建設工程中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的通知摘要:

1、 禁現 要求:

1.1自20xx年8月1日起,凡位於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的建設工程,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必須採用商品砂漿。

1.2、自20xx年7月1日起,凡位於甘井子區、高新技術園區、開發區的城市規劃區域內的建設工程,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必須採用商品砂漿。

1.3、自20xx年7月1日起,凡位於旅順口區、金州區、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城市規劃區域內的建設工程,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必須採用商品砂漿。

1.4、其他區(市)縣城市規劃區域內的建設工程,應開展采用商品砂漿試點的工作,具體 禁現 時間另行確定關於水泥市場的調研報告工作報告。

2.位於 禁現 區域內的建設工程,禁止在施工現場堆放用於現場攪拌砂漿的砂子、水泥等。

根據通知要求,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的建設工程水泥需求,從銷售角度需求主體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建築商需求,改為商品砂漿生產企業需求,其他區域暫進入過度階段,雖然目前沒有完全禁現化,但是完全商品砂漿生產企業需求,只是時間問題。

5.2.2大連商品砂漿生產企業目錄

截止到20xx年8月4日,已經備案的企業有16家

1、 大連中源建築材料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2、 大連龍億建築材料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3、 大連金和混凝土製品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金廣集團)

4、 大連君發混凝土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5、 大連砼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6、 大連亞田商品混凝土 普通預拌砂漿

7、 大連漢拿混凝土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大連水泥集團參股)

8、 大連亞細亞混凝土有限公司 預拌砂漿(大連水泥集團參股)

9、 大連長城混凝土製造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10、大連五洲混凝土有限公司 預拌砂漿

11、大連遼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12、大連鐵龍混凝土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中鐵)

13、大連基業混凝土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14、大連韜盛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普通預拌砂漿

15、大連保税區大孤山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預拌砂漿

16、大連嘉隆混凝土有限公司 預拌砂漿

上述企業具備生產條件,其產品經法定檢測機構檢驗合格,並具備完備的檢測報告。

5.2.3 存在問題

我公司對主城區的市場分工,根據市場現行狀況,20xx年7月1日後,存在交叉狀況,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漿全部上是同一個企業,那麼兩個部門的銷售人員,去攻關同一個企業,存在諸多問題,請各位領導參考。

5.2.4水泥市場銷售格局的變化

建築工程水泥使用狀況,簡要分析所用水泥,按用途通常分為兩類:結構類和非結構類。結構類水泥主要指承重結構中基礎、樑、柱、板、牆所用的水泥,包括現場澆灌和工廠預製兩種生產方式。非結構類水泥主要指非承重結構和裝修等環節所用的砌築、抹灰、粘結、修補等所用水泥。目前結構類水泥大量使用散裝水泥,袋裝水泥的比例在不斷下降。而非結構類水泥除少數外牆保温工程用的成品砂漿使用了散裝水泥外,絕大部分使用的是袋裝水泥

5.2.5.建築工程水泥需方和水泥供應方式的變化趨勢與建築工程密切相關的水泥用户,主要包括以下5類:1.建築施工企業,2.混凝土製品生產企業,3.水泥中間商,4.混凝土攪拌站,5.商品砂漿廠。隨着國家和地方 推散 、 禁現 政策的落實和建築裝飾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第一類用户使用袋裝水泥的數量將很快減少;第二類用户使用散裝水泥的比例將持續增長;第三類用户對水泥的需求量將逐漸減少;第四類用户使用散裝水泥的數量將穩定增長,且不再使用立窯水泥;第五類用户數量將迅速增加,散裝水泥的需求量也會相應增長。

5.3房地產與水泥需求的關係

建築面積與水泥的關係:行業內經驗上按照325號和425號各佔50%推算,在大連已經不適用,政府文件明確規定自20xx年6月1日起全面停止 325號水泥的生產,並預留1個月時間消耗掉325號水泥,如此水泥使用最低標號為425號,另外在主城區,磚混結構已經明文禁止,因此主要就是剪力牆和框架兩種建築結構,以上兩個因素必定對水泥的用量產生一定的影響,經驗上單位建築面積水泥使用量在160~200kg,因此參考180 kg/O相對準確一些,這就是建築面積與水泥的關係,由此可以掌握一定規模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使用水泥的數量。注意這裏的水泥只是混凝土需求,砂漿水泥需求約40kg/O.

6.1房地產企業

6.2建築施工企業

6.3房地產行業與水泥相關的企業數量分佈情況。

行業調研報告2

一、種業政策導向

(一)種業產業政策研究

1、種業發展過程

種業包括科研育種、種子繁殖、種子處理、市場營銷、公共管理與社會支撐等五個方面。種業是當前農業技術集成最重要的載體之一,種業的發展對農業發展有着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種業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階段時間主要標誌計劃性階段建國後1980年創建縣鄉兩級良種場,品種選育、種子生產、供應實現專業化雙軌制階段1980年-XX年非主要農作物種子的計劃管制取消,實行市場調節,主要農作物種子仍然計劃供應,由國有種子公司壟斷經營市場化階段XX年至今《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頒佈、實施從三個階段看,我國種業經過了由低技術粗放型向技術研發型過渡,而《種子法》的實施,使品種權益得到保護,科研機構及企業對新品種培育更加重視,新品種的推廣也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單產穩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持續得到保障。

2、種子現行法規

《種子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頒佈實施,確定了品種選育、審定、生產、經營及應用的法律框架,使品種權獲得了保護。種子法規明確指出,主要農作物品種在推廣應用前應當通過國家級或省級審定,應當審定的農作物品種未經審定通過的,不得發佈廣告,不得經營、推廣;在中國沒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場所的外國組織在中國申請品種審定的,應當委託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國種子科研、生產、經營機構代理;允許中外合資、合作開發生產經營農作物種子,暫不允許設立外商投資經營銷售型農作物種子企業和外商獨資農作物種子企業。

3、種業政策趨向

自國家開始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以來,種子生產經營單位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政企分開的工作逐步落實,這使得原先帶有政府背景的種子企業,也開始真正融入市場化的競爭環境。

在政企分開的同時,國家還不斷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啟動品種退出機制,使得品種多、雜、亂現象得到明顯改善,種子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二)重點扶持方向

1、重點培育一些規模較大的種子公司

國家將通過各種方式,淘汰一批中小種子公司,鼓勵有實力的國內龍頭種業公司實施擴張或併購。未來種業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行業內的企業兼併重組將不斷出現。

2、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

國家將通過增加財政投入,鼓勵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參與良種培育工作,保護具有合法品種經營權的企業的知識產權,重建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通過健全種子執法各項配套規章制度,維護種子知識產權,淨化種業市場環境。

3、支持轉基因作物開發應用

由於當前我國農業存在耕地鋭減、資源短缺等諸多問題,以轉基因技術為核心的生物技術可以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率,從而為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提供重要的、難得的發展機遇。

4、支持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建設

國家將建立和發展現代農資流通體系,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領域,通過新建、兼併、聯合等方式參與農資經營,加快農資流通現代化步伐。國家將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服務體系,鼓勵農資流通企業將農資銷售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開展配送、加工、採購服務和技術服務及農機具租賃等多樣化服務,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服務。

行業調研報告3

最近,市水泥行業協會對我市水泥行業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分析了結構調整後我市水泥行業的生產、市場、運營狀況和水泥生產企業面臨的困難,並就我市水泥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議。

一、我市水泥行業現狀

我市水泥行業起步於70年代,到80年代全市先後建成8家水泥生產企業,總計生產能力只有50萬噸。“九五”期間進行了第一輪整合改造,生產企業由8家減為5家,但生產技術和設備仍是落後的機立窯,“九五”期末實際生產量僅為65萬噸。20xx年富陽登城尖峯年產200萬噸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的建成投產,標誌着我市水泥行業進入了新一輪結構調整期。目前,浙江三獅、杭州錢潮水泥公司投資的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已建成投產,浙江光宇集團投資的兩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建設。至此,全市熟料生產規模達到600萬噸,加上機立窯改造的粉磨企業,全市年水泥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噸以上。

二、我市水泥行業面臨的形勢

1、在總量擴大之下市場競爭不斷加劇。20xx年以來,我省先後建成投產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70條,生產能力5500萬噸,在建生產線10條,加上原有的機立窯,全省總生產能力將超過1億噸。而20xx年全省水泥實際需求量為8000萬噸左右,富餘生產能力約20xx萬噸。預計我市“十一五”期間年水泥需求總量約在800萬噸左右,全市每年將有200多萬噸水泥需要尋求外埠銷售市場。但是,由於各地水泥生產能力在短期內迅速擴張,致使供求關係失衡,水泥市場出現激烈競爭。在建德、桐廬等周邊市場已經被安徽海螺、浙江三獅等企業佔領的情況下,我市水泥企業只得與山東、安徽、江蘇和省內的其他水泥企業爭奪浙東水泥市場。但是,水泥銷售受輻射半徑制約嚴重。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市水泥生產企業在運輸上處於劣勢,只有運價高、運量小的公路運輸一種方式,運輸成本大,如我市某企業銷往天台等地的水泥每噸增加銷售成本25元左右。

2、在供求關係失衡之下壓價傾銷不可避免。近三年我市水泥銷售市場經歷了較大的起伏,但仍處在企業盈利空間內。20xx年至20xx年每年10月的水泥出廠價分別為230元/噸、380元/噸、220元/噸,期間全市年水泥總產量分別為65萬噸、90萬噸、170萬噸。從20xx年第二季度開始,為應對國家宏觀調控和水泥生產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各地水泥企業紛紛採取壓價銷售或賒賬鋪底銷售等措施,導致市場價格急速下滑,並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如我市某企業為打開杭州市場,墊資進行鋪底銷售,導致虧損3000餘萬元。隨着水泥企業採取的各種壓價銷售措施,使得水泥市場秩序無律可循,資金風險加大,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利潤急劇下降。

3、在生產規模擴大之下能源和環保壓力加重。水泥生產能源消耗高、運輸量大、廢氣粉塵排放多。我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4條生產線每年需耗電8億瓦、原煤200萬噸左右,比調整前增加消耗100餘倍。在當前原、燃材料緊張的情況下,如果運輸等配套設施不能跟上,將進一步加劇原、燃材料的供需矛盾緊張。據測算,我市4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後,年總運量大約在20xx萬噸左右,按每輛汽車裝載40噸計算,每天需要有1440輛車次來完成運輸任務,巨大的運量將加劇我市公路運輸負擔。從環保方面分析,雖然新型幹法水泥比機立窯在廢氣和粉塵排放上大為減少,但仍有一定程度的排放。同時在運輸和開採礦山過程中,也會造成廢氣和粉塵污染,加上開採礦山破壞植被,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問題。

三、對我市水泥行業發展的建議

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若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調控,可能會使我市部分水泥企業陷入新一輪的困境。為使我市水泥行業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控制水泥粉磨總量。我市已批准的年水泥粉磨總量已達400萬噸。而現階段我市年水泥消耗總量為150萬噸左右,預計“十一五”期間年均水泥消耗在150—200萬噸左右,生產能力已大大超過本地需求量。水泥在粉磨過程中按質量要求可添加30的混合材料,並可享受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税收優惠政策,水泥銷售收入越大退税額就越大,導致水泥銷售收入與當地財政收入不成正比。如果我市現有的水泥熟料全部粉磨成水泥,雖增加了我市工業產值,卻相對減少了財政收入。外埠投資者在享受了政策的優惠後,把應當當地的税收轉化成利益帶走。因此,必須根據市場實際需求控制水泥粉磨總量。

2、控制熟料生產總量。我市現有的水泥熟料生產,已經給當地資源帶來了供求矛盾。另外,熟料產量的急劇增長,必然會加速我市優質石灰石資源的消耗。應該堅持利用和保護並重的原則,適度限量開採。對外銷的石灰石,採取保護價和加大徵收資源税額等措施進行限量保護。同時,通過控制熟料生產總量,也可減輕運輸和環保壓力。

3、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目前水泥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和調控職能作用發揮非常有限。政府應加強對行業協會的指導,進一步增強其調控職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

行業調研報告4

奶牛養殖業作為高效畜牧業,以其獨特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近年來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視。這一產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圍封轉移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年下半年開始,奶牛養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僅牛奶價格波動幅度巨大,而且奶農宰殺、“賤賣”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市場自發地調節和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促成的?還是其它被人忽視的問題呢?在基層調研中我們發現,奶農關心收益,但對奶價充滿憂慮;企業關心效益,但對奶源抱有疑慮;消費者關心自身權益,但對產品的品質懷有顧慮。奶牛養殖業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一、奶牛養殖的滑坡

由於受“三鹿事件”影響,奶牛業出現全行業不景氣,全省奶牛業更是處於低迷狀態,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大量養殖户“賣牛”現象。

據陽泉市統計局對全市規模以上養殖户和奶牛養殖企業的監測數據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規模養殖户和奶牛養殖企業共有奶牛901頭,比一季度末的1384頭,減少483頭,下降34.9%,也就是説,二季度末存欄數比一季度末減少三分之一。郊區康源奶牛場一季度末存欄74頭,6月份全部賣到河北,平均售價為每頭3000元;盂縣先文奶牛廠一季度末存欄87頭,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價每頭4000元,最高也只有7000元,與購買時每頭14000元相比,共賠錢近17萬元;平定縣華潤乳業有限公司是陽泉市規模較大的股份制奶牛養殖企業,設計能力為500頭,一季度末存欄408頭,到二季度末僅剩56頭。

造成奶牛養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響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價過低,不能維持正常生產。近期,奶牛養殖户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0.5-0.94元之間,陽泉郊區康源奶牛養殖基地是較大的奶牛企業,與田園乳業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每市斤奶賣到0.94元,但仍低於成本價,而其他沒有簽訂合同的養殖户只能隨市場奶價波動,一般只能賣到每市斤0.5-0.7元,賣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產所需的正常費用。

二是“壓款”現象嚴重,養殖户不能及時回收貨款。養殖户賣出牛奶後,一般拿不到現金,有的牛奶收購企業甚至拖欠奶農售奶款達半年以上,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的資金週轉。

三是售奶渠道不暢,收購企業太少。目前,陽泉市牛奶收購企業只有田園乳業一家,有很多養殖企業只能把奶銷往鄰近的太原和河北,而這部分奶的價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補貼。

四是政府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據瞭解,去年政府對每斤牛奶分別由市、縣(區)兩級各補貼1毛錢,而這些補貼款至今仍有3個月的沒有到位。今年是否補貼至今尚無定論,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户)的積極性。

二、奶農的困惑

“奶牛不像生豬,生豬短缺了,國家一給扶持政策,幾個月就可見效。而奶牛養殖週期要長得多。現在奶價這麼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這樣下去只能將奶牛當耕牛使用或是當肉牛殺了……”,話語中充滿了奶農對奶牛養殖現狀的無耐和擔憂。但糾其根源,我們調研發現,奶農不僅是奶價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時也是奶價下跌成因的主要製造者。

1、養殖數量逐步擴大,養殖成本不斷提高

2、品種來源渠道多樣,牛奶品質參差不齊。

我們調研瞭解到,目前,農户奶牛的來源大致有四種渠道:一是直接從國外引進;二是到國內奶牛主產區購買;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獲得;四是自養公牛,自繁自養。出於對購置成本和技術要求上的考慮,多數農户主要通過第二種和第四種途徑購置奶牛。但由於我國培育的中國荷斯坦牛,系純種荷斯坦牛與我國各地黃牛的高代雜交種,遺傳基礎廣泛,育種歷史較短,尚處於改良過程中,因此牛羣質量參差不齊,產奶量普遍較低。第四種途徑是靠自養種公牛、自繁自養來獲得產奶母牛,質量自然無法保證。這種奶牛養殖品種上的多樣化造成的直接後果,導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學物質,通過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滿足企業所需的奶質要求。

3、養殖環境強差人意,衞生防疫令人擔憂。

奶牛業的直接經濟效益取決於產奶量和產犢率。由於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資過大,再加上養殖户的思想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和配套技術不能及時投入到生產中,青貯氨化技術、配合全價飼料、奶牛繁育新技術和品種改良、規範的防疫和疫病監測等措施沒有配套實施。多數農户不建專門牛房,有的因陋就簡,在低矮破舊的房屋或窯洞中將就着飼養,通風光照不好,陰暗潮濕,空氣污濁,運動場地不足;有的在規劃後的庭院中飼養奶牛,空間狹小,奶牛長期處於栓系或“站樁”,難有充分的運動。即使一些較大的規模奶牛場,也為節約用地,也常採用限位飼養、栓系,減少奶牛運動場面積。步入奶農的養殖場,基本上都是糞便滿地,蚊蟲肆意,衞生條件極其惡劣,奶牛常期在這樣的環境裏生存,健康狀況讓人堪憂。而衞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農自已完成,絕大部分奶牛户不知道飼養奶牛還有什麼“標準”,喂料、用藥,還要遵守什麼“規矩”,防疫、消毒還有什麼制度……所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奶牛產奶量,更重要的是會影響牛奶的品質和安全性,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4、經營管理各自為戰,飼養方法粗放隨意

在農户調研時,問及一頭奶牛的年收入情況,無一人能説個準確數。追問有無各項生產記錄時,往往會説只要記清賣多少奶就行了,還要什麼記錄,那多麻煩。購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譜資料,搞不清所買母牛的生產性能;生產過程中沒有用料、用藥、發情、配種、妊娠、分娩、產奶、防疫、消毒、治療、飼料消耗等記錄。其後果直接導致生產經驗得不到及時總結,該降的成本降不下來,該加強的環節得不到加強,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產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無從談起了。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奶農在奶牛飼養方式上隨意性較大。大部分奶牛飼餵方式仍用傳統養牛方法,飼草主要是作物秸稈,飼料主要是玉米、麩皮等,飼草料品種單純,營養不全。多數養殖區沒有飼草基地,草料貯備不足,並且沒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要進行飼料的營養調配。飼餵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當黃牛養,飼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經變質的作物秸杆;二是單喂青貯料,優質乾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這種粗放的生產方式必然造成奶牛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到產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質,經濟效益難以進一步提高。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這種鬆散的生產模式所引發的農户各自為戰的問題;簡陋的生產條件所引起的衞生防疫安全問題;養殖數量的增造成的飼料、飼草資源的匱乏所引來的養殖成本提高的問題;粗放的養殖方式所帶來的原料奶品質不確定性的問題。是我省奶牛養殖業生產的癥結所在。因此,在市場供需發生變化或其它突發情況產生時,奶農為了個人的利益必將展開無序的市場競爭,甚至運用其它非正常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從而當步入企業原料奶收購價格走低、奶農收入減少、奶農降低飼養成本、牛奶品質下降、企業原料奶收購門檻提高、奶農收入進一步減少的惡性循環的怪圈時,奶農也應承擔無法推卸的責任。

三、乳製品企業的尷尬

1、乳製品企業“搶佔”市場行為是促成了奶牛養殖業非常規發展的主因。

隨着蒙牛、伊利、田園等乳製品加工企業先後入駐我省奶牛養殖區建站、建廠,隨之便展開了為搶佔市場份額對奶源的爭奪,這種企業行為直接導致了原料奶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收購價一度達到2.8元/公斤,這個時候乳製品加工企業對奶源數量的需求遠高於對原料奶質量的需要。可以説,奶源的緊缺促進了奶牛的價格水漲船高,前期奶農豐厚的回報似乎給了尷尬“場外”的農户某種暗示,只要養奶牛就等同於有了“搖錢樹”,養殖奶牛的熱情也就空前高漲起來,在這種背景下良莠不齊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產中。但隨着三鹿事件爆光,乳製品企業不得不高度重視奶源標準、安全問題,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購標準、減少收購量是其面臨着市場的壓力必然選擇。以發展的眼光看,如果乳製品企業的操作重點從開始就着重於原料奶質量的要求而非對奶源數量的需要,那麼奶牛養殖設定的技術規範將不是一般農户所能承擔的,多數農户也就知難而退將不會涉足這一領域了。這也正是規矩與方圓本末倒置的必然結果。

2、乳製品企業和奶農之間的利益矛盾。

原料奶價格的低位運行對乳製品企業這樣的行業,利潤的影響將會非常明顯。通過政府整頓奶站,取消流動奶站,加強檢驗設備要求,提高了行業進入門坎,實際上減少了收購環節的惡性競爭,使得企業的議價能力顯著提高。但由於前期廣告投入及消費羣體的保有量影響,乳製品企業依然面臨着成本上升的壓力,本來企業與奶農都應該從乳品產業鏈上受益,但由於企業出於自身的利益的考慮反向壓低原料奶的採購價格,這就使奶農不僅在承受養殖成本上漲壓力的同時,還要承擔本應乳製品企業承擔的部分義務。從長遠看,這將促使腹背受敵的奶農可能棄養或縮減奶牛飼養數量,進而導致原料奶供應步入供需循環的矛盾中,其最終後果將是企業與奶農之間的雙輸。因此,乳製品企業這種解決奶源供需矛盾的方式無疑為下次奶源爭奪埋下了伏筆。

乳製品企業和奶農之間本就是利益的共同體,都應該在乳品產業中分得自己本應的那份利益。因此,如何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是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同時,如何劃分企業與奶農間的責任和規範行業行為也應是這次奶價波動後應着重考慮的。就現階段看,乳製品龍頭企業和品牌頻繁被爆出負面消息,可能會延緩整個行業的恢復進程。無論最終的調查結論是什麼,都難以避免給消費者留下乳製品不安全的整體印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給乳製品的銷售仍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乳品產業重新整合,從而步入良性發展的一次契機。

四、各國奶業相關政策

美國:政府收購所有賣不出的牛奶,保證價格水平。

自**年《農業調整法》出台,歷經幾十年,美國形成了完整的奶業政策。政府收購所有在支持價格內賣不出去的牛奶,農業部長期通過商品信貸公司收購奶製品以保證支持價格水平,並通過特殊的辦法處理,包括以世界市場價格出口奶製品,根據480號法案以低於支持價格水平的價格將奶製品用於學校午餐和福利方案,用於軍隊、老人、醫院、救災等。美國農業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加強奶產品出口,以緩解國內產品的過剩。

美國作為世界上食品供應最安全的國家,實行機構聯合監管制度,在每一個層次(地方、州和全國)監督食品生產與流通:對生產、加工、貯運、銷售過程進行全程控制;嚴密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體系,除了聯邦畜產品檢測體系外,美國還有各州畜產品檢測體系,各行業協會質量監測體系以及各畜牧業生產單位、家庭農場主質量自檢中心;強化生產源頭控制和進出口檢疫,美國以家庭農場為基本生產單位生產的畜產品,要通過質量認證體系和標準等級制度的嚴格控制和管理,才能進入市場,畜產品的進出口,均要通過聯邦海關和動植物檢疫機構進行嚴格檢疫監測,檢疫檢驗不合格的畜產品堅決予以銷燬,保證了畜產品的進出口安全。

歐盟:以配額、補貼、定價干預,維護奶農及消費者利益。

歐盟的市場共同組織於**年對牛奶和奶製品生產實行生產配額、價格補貼和定價干預制度,試圖通過這一機制使奶牛場主得到合理的收益,而消費者不必為奶製品多增加開支。對於超配額生產,歐盟通過增加額外税收予以抑制;對於市場需求不足,歐盟通過價格干預以保護價進行收購,通常情況下,保護價低於生產成本價。同時,歐盟對某些出口奶製品徵收出口税,以保證歐盟內部不至於出現因奶製品短缺而造成的價格過高現象;對另外一些奶製品的出口實行鼓勵政策,給予出口價格返還,以補貼出口商因國際市場價和歐盟內部價之間的差額而造成的損失;對進口奶製品徵收進口税,以保護奶製品生產者的利益。

為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歐盟在成立必要的協調機構基礎上,實施了以統一的標準為中心的食品質量安全配套管理措施,強制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haccp標準。1996年開始實施的歐盟食品衞生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處理、包裝、運輸或經銷直至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質量安全問題,都必須進行質量安全的控制。此外,規定食品、飼料、供食品製造用的家畜,以及與食品、飼料製造相關的物品,其在生產、加工、流通的各個階段必須確立食品信息可追蹤系統,從而達到監測預防效果。

日本:實行銷售定額、虧損補貼制度,合作社強制牛奶供應管理。

日本的奶業政策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政府對鮮奶的價格補貼,按等級定價,通過縣牛奶銷售部門實現的税收共享以及進口限額。同時,奶業生產合作社實施了強制性的奶供應管理方案,以控制牛奶的供應量。因國內價格高於世界市場可比價格,日本沒有出口補貼。為了管理牛奶供應和奶業成本,日本實行銷售定額系統。政府對定額之內的保護價和標準購買價之間的缺口給予補貼。為保持市場穩定,日本出台了虧額補貼法律,使家畜促進委員會成為幾種進口奶產品的專營權力機構。在農林水產省的同意下,當市場價高於穩定指導價時,法律允許進口指定的奶產品,但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上要以投標的價格售出。進口價與投標價差,由該委員會掌握。20世紀70年代後期,日本出現了牛奶長期過剩的問題,政府從1979年採取了用限額來減少虧損補貼的辦法。生產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額方案,超量受罰,農場主都將超出量自行轉化成奶製品,來避免受罰,此外,必要時,日本實施奶牛收買政策、給補助等措施。

1995年,日本建立了全面的以haccp為基礎的衞生控制系統。製造商或加工商根據haccp系統確定對象食物的製造或加工方法及衞生控制方法,然後健康、勞動和福利部確認這些確定的方法是否符合審批標準。這意味着該系統使人們能夠對食品生產採用眾多的方法而需遵循統一的標準。目前,有包括牛奶、乳製品、肉製品、罐頭食品、高壓滅菌包裝物等6類食物成為該系統的對象。

五、走出困境的`對策

鑑於以上情況,考慮到原奶生產的特殊性,目前從最大限度地扶持我省奶業發展考慮,擬採取的措施建議為:

第一,加強對奶牛養殖户良種良法養殖技術的培訓,大力促使奶牛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和科學化發展,加速增加規模養殖比例,指導奶牛養殖户提高養殖水平,改變牛羣結構,提高鮮奶質量,以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近期可以儘可能免費為奶農提供一系列科技和質量檢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建設培訓教育設施、培訓奶牛飼養業科技人員和飼養人員、進行技術推廣和諮詢服務及檢驗服務。通過建立一系列政府性、社會性服務體系,加大奶農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的科技含量,增加奶農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給予奶農補貼性貸款,還可以就相關奶牛飼養設備的購置、飼養場所草場圍設等建設材料方面的專項資金需求給予適當的補貼貸款。

第四,儘快組織有關部門,合理測算奶牛飼養成本,避免奶賤傷農。制定原奶價格支持政策,建立相應的原奶價格“標準”制度,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第五,由政府出資或資助建立統一擠奶廳,以便利奶農擠奶和提高原料奶的質量,也可以資助相關奶加工企業部分資金,由其出面籌建擠奶中心。

第六,立即加強奶源收購市場監管力度,對有欺行霸市、惡意壟斷等行為的收奶户堅決淘汰。

第七,對生產高質量無抗奶的奶農給予減產專項補貼。

此外,還應當建立健全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提高關鍵監測技術,普遍推行危險性評估控制技術,進行haccp認證。

行業調研報告5

工資集體協商是指職工代表與用人單位代表依法就企業內部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支付辦法、工資收入水平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籤訂工資協議的行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是工會維護勞動關係雙方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主要手段和制度,是促進勞動關係的和諧穩定的重要機制,也是市場經濟國家工會的通行做法。

工資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對於弱勢和低收入羣體,在和諧成為社會主義本質的21世紀,在把廣大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體現“民生”的現時代,合理解決工資問題,保證生活底層勞動者合法權益,體現市場經濟公平公正的原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同時,工資集體協商也是新世紀推動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有效機制。

為了掌握晉城市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執行程度,我們分別對澤州、沁水、陵川、高平四個縣、市的36家餐飲業履行工資協商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整體情況作一分析整理。

一、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執行開始起步。

作為勞工領域相對專業的一項工作,工資集體協商正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進入公眾視野並引起廣泛關注。從我市的四個縣、市來看,高平市則是四縣市中落實情況最好的,大多數的餐飲企業都建有自己的工會組織,85%以上的企業都簽訂了工資集體協議。沁水縣有5家餐飲建立了工會組織。陵川縣共產生了2家建制大型餐飲企業,小飯店、小餐館還沒有納入工資專項合同覆蓋範圍。澤州縣由於其所轄餐飲基本上是鄉鎮煤礦開辦、隸屬關係複雜、管理交叉,因此,此項工作的落實相對緩慢,且參差不齊。從職工的工資收入來看目前是等於或略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與未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前相比74.3%的職工感到工資有所增長。

二、工資集體協商引起了勞動者的關注。

從沁水縣的調查中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60名職工中,認為工資協議有明顯作用的112人,佔總人數的70%;5家接受調查的企業負責人認為應該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認可率達到100%。大家認為,“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使企業的經濟實力和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高平的調查顯示,669名被調查職工,有248人認為工資協商有明顯作用,341人認為有一定作用,兩項合計為589人,佔總人數的88%;18家接受調查的企業負責人中,有17人認為企業應該建立工資協商制度,認可率達到94.4%。

三、政府的重視力度還不夠。

從四縣市餐飲業的工人工資來看,普遍以政府確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為企業執行的基本工資標準,而且不能享受國家規定的假期和雙休日,加班費的執行也很脆弱。即使履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單位,合作也制定的非常簡單,流於形式,協商程序也僅限於領導層,形同虛設。正如高平的情況説明中所言:“工資集體合同簽訂後,有20.3%的企業不向職代會報告集體合同履行情況,有17.7%的企業未建立工資集體合同履行情況監督檢查組織部。最根本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不願推動。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向來是我國出口經濟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優勢,地方政府也給予這些企業很大的政策傾斜。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對於推動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導致各地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進程和成效的參差不齊。

四、存在問題分析

推動此項制度,主要是相關法律和法規滯後。從外部環境來講:一是相關法律、法規滯後,表現為法律、法規不健全、不配套,立法層次偏低、剛性不強。二是相關配套政策不到位,與企業工資決定製度相關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的制定和發佈,與現實需要有較大差距,還不能滿足不同崗位、不同工種、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用人單位決定勞動定額和工資水平的需要;特別是勞動定額管理缺位,缺乏全國統一的科學合理的勞動定額標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資集體協商的水平和質量。三是一些地方領導擔心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會影響地方投資環境。因而對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不重視,沒能放到改善民生和構建和諧的高度給予積極推動。四是一些企業經營者認識片面。有的企業經營者將“企業自主決定”理解為企業單方面決定工資,認為進行工資集體協商就意味着為員工加薪、提高企業成本,影響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力,因此對開展工資協商不積極、不配合。

從工會自身存在的問題來看:一是工會幹部能力素質不夠適應。一些工會幹部和職工方代表缺乏必要的勞動工資方面的法律政策知識和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的經驗,在實際協商中不會談、談不好,也是制約工資集體協商水平的重要因素。二是工會缺乏相關信息資源。一些企業不依法向工會提供相關資料信息,造成支撐工會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信息資源不足,與企業行政方面相比,佔有信息資源不對稱。

工會要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推動工資三個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推動立法和完善政策,就使工資共同決定、正常增長和支持保障機制的形成有了法律依據;推動政府加強行政管理和宏觀調控,就能夠體現出中國的國情和特色,有利於當前現實問題的解決;建立起企業、行業和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並不斷完善,就形成了企業收入分配的核心機制。

行業調研報告6

按照市工商聯《關於開展打造我市民營經濟百億行業調研活動的工作方案》的部署,20xx年9月,由市委統戰部、武漢市工商聯、武漢青年國民經濟研究所組成的課題組,對全市民營建築行業進行了全面調研。在這次調研活動中,課題組通過面向全市建築行業民營企業下發調查問卷,走訪重點民營建築企業,認真聽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見,對武漢市民營建築行業進行了初步的摸底,着重分析了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武漢市民營建築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武漢市不斷完善民營經濟的法規和政策,突破性地發展民營經濟,民營建築經濟不斷壯大,經濟總量已經佔有總體建築經濟的半壁江山,多種經濟成份的建築業企業並駕齊驅的發展局面已經形成。從歷史看,武漢建築業民營企業大多起步於上世紀中後期,且大多是從個體經濟演變而來,經過多年的市場磨鍊和艱苦創業,已經走出了一條依託當地資源和企業自身優勢,面向市場需求和未來態勢的穩步發展路子。特別是近幾年來,國有和集體建築企業紛紛加快改革改制步伐,民營建築企業從少到多,從弱到強,武漢市總體民營建築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的規模,對武漢市建築業的快速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武漢民營建築行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特點主要體現在:

1、生產規模擴大,民營建築比重提升。由於國家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對高速公路、鐵路、電網等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大力推進商品住房建設,為建築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武漢市民營建築業企業總產值、竣工面積穩定增長。統計顯示,20xx年我市建築業實現總產值962億元,民營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產值佔全市建築業總產值的比重一半以上,超過60%的民營建築企業對行業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非國有經濟的比重顯著提升,更有利於這一勞動密集、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行業的新陳代謝,促進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總體建築業企業改革,為武漢建築業生產穩步增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企業施工技術水平提高顯著,市場競爭力加強。武漢市民營建築業企業技術水平提高顯著,建築產品的產品結構由原來的單一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技術含量由低變高,企業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資質等級普遍提高。我市是傳統的建築業大市,建築企業總體資質水平位居全國城市前列。據統計,20xx年武漢市建築業在中部6省省會城市中總產值、從業人員平均人數、擁有一級以上資質等級企業數等各項指標均居第一。其中民營建築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隨着1996年建設監理制度在全國的推廣,以及《建築法》和《招投標法》的實施,武漢民營建築業企業緊緊圍繞提高工程質量、效益水平,不斷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規範建築管理,建築業市場日益完善,招投標面不斷擴大,工程質量管理進一步得到加強,工程質量明顯提高。

3、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積繼續增長,武漢市民營建築業總產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速,在全國的位次前移。據統計,20xx年武漢市民營建築施工面積同期相比增長超過20%,20xx年上半年簽訂合同價款的增加,為全市建築業生產穩步增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建築業生產大幅增長的帶動下,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改善。本次調查顯示,80%以上產權清晰、機制靈活的中小民營企業,企業組織機構日趨合理,已初步形成以總承包或高資質優秀企業為核心,專業化、勞務企業與其合作的企業羣體。武漢民營建築業生產出現穩定增長,生產經營保持較好增長勢頭。

4、武漢民營建築業企業經營情況繼續好轉,工程質量管理進一步得到加強。隨着1996年建設監理制度在全國的推廣,以及《建築法》和《招投標法》的實施,通過推進項目管理體制改革,武漢民營建築業企業緊緊圍繞提高工程質量、效益水平,不斷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規範建築管理,建築業市場日益完善,招投標面不斷擴大,獲黃鶴獎、魯班獎、詹天佑獎的民營建築企業開始湧現,工程質量明顯提高。

5、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民營建築業企業從業人員增速減緩。隨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建築業企業所吸納的就業人員的增速逐步減緩。據武漢市建委統計,武漢市建築業現有從業人員30萬人,85%是農民工,1/3尚未取得職業技能證書。持證從業人員中,高技能人才所佔比例不足10%。建築業技能人才結構目前呈金字塔形,即高技能人才少,初、中級技工數量不多,大部分是未經系統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他們往往“放下鋤頭,拿起瓦刀”,直接進入施工一線作業。這在武漢眾多民營建築企業中表現最為明顯。最近統計顯示,建築業發生安全事故死亡的人員90%以上是農民工。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已經制約着民營建築的健康快速發展,建築從業人員素質有待加強。

二、武漢市民營建築業主要問題

通過發放回收的企業數據分析看,近年來,武漢市民營建築行業的發展出現新的態勢,突出體現在,仍有為數不少的中小民營建築企業成長乏力,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表現不強,企業營運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滯脹。流動資產週轉次數數據顯示,很多企業的發展瓶頸受到資金的嚴重製約。武漢市民營建築行業仍然存在着諸多值得注意的問題:

1、建築業總產值增長後勁不足,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仍不牢固。隨着國家宏觀調控的進一步深入,民營建築業的發展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性過強的矛盾愈加突出,直接導致建築業總產值增長後勁乏力。建築業企業之間的壓價競標現象越來越突出,企業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從本次調研的結果看,有近六成的民營建築企業自有資本金嚴重不足,不得不長期依靠銀行貸款維持週轉,財務成本日趨擴大,債務負擔長期積累,企業資產負債水平升速很快,民營建築業仍然處於弱勢的地位。行業在招投標中假招標、墊資等破壞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的現象依然存在;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不健全的現象還沒有根本性的好轉,拖欠工程款現象依然不斷髮生,侵害施工企業的權益;導致市場秩序混亂的要害,在於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局面沒有明顯的改觀。

2、建築業企業生產能力過剩與生產任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據調研結果看,武漢三成以上的民營建築業企業沒有工作量,處於等米下鍋的狀態。相當部分建築業企業缺乏優化組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有些建工集團,實際上是由若干中小企業堆砌而成,母子公司都在同一領域低水平競爭,缺乏競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經濟效益不高,企業負擔沉重。建築施工行業長期以來利潤率維持在2%~3%,屬於國民經濟中的低利行業。而負債率高居不下,債務負擔沉重,已制約了總體建築業的良性發展。由於建築市場發育尚不完善,體制和機制還未完全理順,綜合執法體系有待強化,市場主體缺乏信用意識、履約意識較為薄弱,加上建築市場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築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明顯滯後。

3、帶資施工屢禁不止,工程款拖欠依然增長。儘管帶資施工沒有法律的強行規定,也雖然行業管理部門建立了防止工程款拖欠的各項機制,但由於建築業生產能力過剩,增產不增收,市場競爭激烈,行業管理對建設單位制約機制尚不健全,任意壓級、壓價、帶資施工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築市場秩序,為產生新的拖欠埋下隱患。本次調研過程中,過半的企業都提到了工程款拖欠問題,比如開發商搞陰陽合同,一份對付監管部門的檢查,另一份專門對付建築業企業的結算,形成拖欠的情況反映不到監管部門,使建築業企業蒙受不白之冤,減少利潤。儘管武漢市相關部門已在探究和初步建立規範建築業各方主體行為的長效機制,但在短期之內,建築業還將處於市場規範程度較低的局面。為了釋放自身生產能力,各建築企業競相壓價、惡性讓利,其結果必然導致行業整體利潤率過低。

4、技術創新相對滯後,建築工程質量堪憂。保障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是全面提升建築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基礎,也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應對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迫切需要。本次調研發現,只有少數的品牌民營建築企業在代表性工程質量達到國際標準。黃鶴獎、魯班獎、詹天佑獎等建築業標杆獎項只有幾家具有實力的民營建築企業獲得,大多民營建築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不足,一些企業為利潤所誘惑,容易忽視質量。有的建築企業質量管理走下坡路,組織不健全,人員素質低,質量管理名不符實。有的建築企業故意偷工減料,粗製濫造,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維持在行業的微利和高負債率狀態,這樣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着企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企業依靠專有技術和企業標準領先市場的意識還不強;企業之間或與科研機構、相關院校之間尚未形成良好的技術創新合作機制;同時政策方面對民營建築行業缺乏有效的技術創新激勵,知識產權保護不夠,這點在武漢民營建築企業界表現最為明顯。

5、建築業隊伍嚴重膨脹,關鍵性技術管理人才匱乏。建築業企業屬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領域廣闊,在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容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隊伍出現嚴重膨脹,導致從業人員素質難以提高,直接導致了建築領域的不良競爭。不少民營建築企業中大多數管理人員都是技術出身,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綜合性人才嚴重匱乏,熟練型技工的斷檔,也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障礙。這也是建築質量得不到保證的一個主要原因。宂員嚴重,歷史負擔沉重,工資費用增長幅度居高不下,經營環境惡化。

6、採用粗放經營模式,市場開拓能力不強。重項目、輕收益、輕管理,再加上管理人才匱乏等原因,致使企業管理水平一直處於較低狀態。另外,企業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工程項目點多面廣,客觀上增大了企業管理上的難度。儘管許多民營建築企業在上述各個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市場開拓能力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間。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部分優秀民營建築企業已經具備了承接較大工程的能力,但在國際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領域,尚有待拓展。

7、融資能力普遍較弱,資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通過調研問卷顯示,有80%以上的民營企業都反映資金問題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無論是從企業承接項目,還是從企業發展來講,資金運作和融資能力都是建築業成功經營的關鍵因素,對於武漢市民營建築企業來説,融資渠道相對狹窄,主要還是依靠銀行貸款給予支持,缺乏整合企業優勢資源的能力,無法有效地發揮總體資源的協同效應。

8、.品牌管理重視不夠。走訪發現,武漢市相當多的民營建築企業長期不重視公共宣傳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項目現場懸掛標語和標識進行小範圍的營銷,或者制定了品牌戰略,也大多華而不實。調研發現,優秀民營建築企業新八建設集團對諸如商標、形象、企業文化切實重視品牌維護,企業發展勢頭快速健康。

9、建築節能迫在眉睫從實地調研的情況看,儘管武漢民營建築企業加大了建築節能技術的投入,但造成建築不節能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產品原因,很多用電設備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統設計不合理,加重了負荷,再就是施工過程中的監管措施不利,造成節能項目難以落實,這樣造成巨大能源浪費。可喜的是,有不少的企業正在主動申報實施ISO9000系列標準,這樣的行動也預示着武漢民營建築企業的質量管理認識將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三、武漢市民營建築業發展趨勢

預測數據表明,未來10年內建築業的增長將會領先國民經濟增長2個左右的百分點,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建築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將會增加。所以,從宏觀面來看,建築業在未來還將有一個持續穩步的發展。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鐵路、公路、城市軌道、水運港口、房地產、城市建設、能源建設和能源調度工程、冶金、化工、電子工程等建築市場熱點方興正艾,未來幾年裏建築業發展前景廣闊。與此相應,民營建築行業的產業地位還會進一步增強,從而為從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武漢市民營建築業發展繼續走強。

一、建築施工行業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重要的社會“穩定器”,發展空間巨大。統計顯示,武漢建築業提供了新增非農就業崗位的30%以上。隨着武漢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持續增長,主要投資領域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能源建設,環境工程,城市建設的加快,建築業的就業潛力還將逐步增大。這也給武漢民營建築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投資規模的增長直接的收益者是建築業企業,這也同樣惠及到正在發展的民營建築企業。

二、武漢市民營建築業開始湧現行業地位突出、經濟規模大、效益好,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資質內企業成為建築市場主體。隨着競爭加劇,武漢民營建築企業開始進入優勝劣汰的局面。一批民營建築企業調整發展思路,苦練內功,不斷壯大。民營建企業新八建設集團,通過加大建築科技創新力度,形成“總承包——專業承包——勞務分包”的產業內的協作競爭框架,成為武漢民營建築做大做強的典範,也是湖北省歷史以來首家當選“中國承包商、工程設計商雙60強”榮譽的民營建築企業。

三、武漢民營建築業企業生產規模擴張趨勢有所減緩,總產值增長速度略有回落,企業經營效益總體情況良好。民營建築業發展速度回落的原因是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到位和落實,以及主要建材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建築業成本上升,使得建築企業利潤下降;同時企業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而且國家在抑制投資過熱的過程中,也控制了對建築業企業的信貸,在這種情況下,武漢民營建築業的發展速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四、綠色成為建築業新的發展方向。隨着國家環保的政策的相繼出台,建築業也面臨着各項施工及建材的污染限制問題。節能型的循環經濟在建築業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在調研過程中,環保概念符合時代要求、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健康理念得到絕大部分武漢民營建築企業的認同,並已經有了大量的投入,採取了多種措施,並逐步進入到管理的各個環節中。

五、隨着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提高和普及,信息化呈加速增長的趨勢,各類推陳出新的工具軟件開始大量應用於建築行業。這對提升武漢民營建築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通過信息化拉動武漢民營建築企業向智能型和管理型企業轉化,助推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六、企業文化受到推崇。本次調研活動中發現,企業文化的構建在武漢民營建築企業中得到高度重視。“文化興企”的發展戰略得到眾多企業的認可和推行,尤其是處於快速發展的部分民營建築企業,如新八集團的愛心文化對該企業健康穩步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武漢市民營建築業發展建議

隨着建築市場化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市民營建築企業面臨着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更為艱鉅的挑戰。在本次調研回訪的過程中,我市眾多民營建築企業呼籲,相關職能部門儘快制定和出台促進和規範建築施工行業發展的政策性意見和相關產業政策,為民營建築施工行業的中長期發展提供政策指導和引導。同時在投資補助、財税優惠、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等方面給予與其他支柱行業和弱勢行業同等的激勵和支持政策,促進公平競爭。市場也要求民營建築企業儘快適應行業結構調整和未來發展趨勢的要求,積極塑造關鍵競爭要素,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在新的形勢下求得生存和發展。我們提出的建議是:

(一)、調控建築業行業規模,加快建築業行業組織結構調整,扭轉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局面。

當前武漢市建築市場的供需嚴重失衡,是導致市場混亂,效率低下的基礎性原因。必須綜合利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壓縮建築行業的過剩生產力,是實現改革整頓規範建設市場,為民營建築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堅持以競爭促發展,在市場競爭,特別是在參與行業市場競爭中提升核心競爭力。具體解決的途徑,就是通過改革資質管理辦法,實施新的資質制度,壓縮施工總承包的數量。通過提高產業集中度,逐步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積極穩妥實施企業資質改革方案,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實現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業務分包的合理結構。通過調整現行企業資質標準,引導一些施工總承包企業通過重組、合併,聯合做強,通過資質改革的引導,國家扶優扶強改革政策的支撐,形成一批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大的民營建築企業和集團。

(二)、武漢民營建築業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形成產業內的協作競爭機制,對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進行統一協調規劃,實施“走出去”戰略。

民營建築企業更要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減緩和化解行業市場過度競爭的壓力。各企業按照發展規劃,實行適合自己企業健康發展的戰略定位,通過“總承包”、“多元經營”、“提升管理能力”、“科技興企”、“人才興企”、“專業化”等不同的戰略定位,在市場的競爭中贏得生存和發展,指導、引領企業做大、做精、做專、做強。對大多數的武漢民營建築企業來説,發展專業化生產能力是比較現實的,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積極鼓勵在鞏固和提高傳統建築市場佔有率的同時,全方位開拓市場,培植民營建築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三)、多種途徑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切實解決行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武漢民營建築企業發展受到資金的制約影響很大,在成長過程中,要尋求銀、企合作和企業與企業合作的多種方式提高資金運作能力,優勢企業可考慮上市等辦法,向社會籌集資金,通過滾雪球的辦法滾動發展,力爭壓縮開發週期,快速獲取利潤。同時也要改變一味依賴資金求發展的思路,全面整合企業現有資源。資源不僅包括企業內部資源,也涵蓋了企業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的外部資源。對建築企業來説,主要的外部資源有:銀行及金融機構、政府、專業承包商、建材供應商、業主、行業協會、大專院校的研究機構等,與這些資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企業無疑將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四)、積極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加快建築業技術進步。

應促使武漢民營建築業向"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勞務密集"有機結合體的產業方向發展。要用信息技術改造項目管理、施工過程、成本控制及行政管理等的水平。堅持以構建合理機制為目標,以制定技術經濟政策為手段,全面推進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促進技術創新,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市場需求為主要動力,產學研相結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營造有利於企業技術進步與創新的政策激勵環境,實現各種創新技術所帶來的效益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五)、積極調整所有制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處於市場激烈競爭中的武漢民營建築企業來説,企業的管理制度仍然是制約建築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性、深層次原因。武漢民營建築企業更須通過管理創新,建立系統科學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為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加快企業管理現代化進程。全行業的統計分析表明,民營建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弱勢地位在中小型企業上表現更為明顯,應進一步完善建築市場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與發展商攜手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因此,在現有改革基礎上繼續實施深化改革,調整產權結構,建立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變革經營模式和機制,徹底改變傳統的人事、用工、分配製度與政策,提高總分包機制下的項目管理與控制的綜合水平,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不能迴避的重要任務。

(六)、繼續改革整頓規範建設市場。

不規範的建設市場使民營建築企業在不公平的競爭中更處於劣勢,健康發展的建設市場需要全社會及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監督。將於20xx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武漢市建築市場不良行為記錄與公佈辦法(試行)》對我市建築市場的115種不良行為進行了界定,具體體現在:一是繼續加強市場準入和交易行為的管理,嚴格執行《招投標法》嚴厲打擊市場欺詐行為。改善行業監管機制,包括對有形市場和招投標活動嚴格規範,嚴格中標報告制度、實施分包備案制度等。二是規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和契約關係,積極探索創造條件建立工程擔保、保險制度。三是強調嚴格執法,違法必究。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以經濟手段和清出市場為手段,建立一個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同時通過加強行業自律,在行業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的協調努力下,逐步建立誠信制度,為建築施工行業企業的公平競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經營環境。

(七)、開展多層次、多種形式的職工培訓,不斷提高建築業職工素質。

武漢民營建築企業人員素質的加強,要堅持“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完善建築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和職業技能崗位培訓制度,建立起建築科技人力資源交流、培訓、考核鑑定的社會化平台,通過市場供求關係和建築技術人員的合理流動,調整建築業科技人才結構,促進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推進建築工人技師考評制度的改革,將技術工人的培養納入施工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計劃。通過工作實踐和有針對性的培養,形成由專業技術帶頭人、技術骨幹和一般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人才梯隊。積極探索企業核心骨幹持股的股權激勵機制,以及符合企業實際、行之有效的各種激勵方式,吸引並留住人才。

(八)、堅定不移地推行品牌戰略。

品牌是建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品牌已經成為建築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建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利器。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業的綜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場價值,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個建築企業綜合素質的標識,它不能被企業的規模和業績所替代。根據企業發展需要,武漢民營建築企業更要提倡全員營銷理念,提高企業知名度,樹立企業品牌,擴大市場佔有率。保證在建工程質量、遵守合同承諾、提供優質服務、建立承包商的信譽、重視企業形象的創立,積極開展企業形象建設和管理,研究制訂企業形象戰略,力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成長。

隨着建築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建設規模的持續擴大,武漢民營建築業發展步幅加快,從整體上看,發展的前景廣闊,優勝劣汰的局勢已經形成。面對新形勢下的挑戰,武漢民營建築業在轉型和變革的過程中,要積極應對國家相關政策法規,與各職能部門加強溝通,以戰略管理提升為核心,以組織調整為突破口,以人力資源調整為重點,以企業品牌重塑為支撐,加強資源整合,構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切實提高行業整體發展水平,正確認識和把握速度、精品與效益三者之間的關係,民營建築業發展必將步入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的良性發展軌道。

行業調研報告7

1、我國保險業存在着巨大的發展空間,市場“蛋糕”的做大,必然會為保險中介帶來大量的業務機會。

在保險發達市場,保險業與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對比一般為1:3左右。中國銀行業在20xx年的總資產規模約為三百萬億人民幣,如果按此關係,則中國保險業資產規模應該達到一百萬億,如此的金融結構才稱得上健康穩健。而現實的情況是,我國保險業當年資產規模只有二十萬億,相當於還有五倍增長空間。

2、在發達保險市場,專業中介渠道(除專屬代理外)實現的保費收入佔比均超過50%,而該項數據在20xx年的中國只有2.4%,從2.4%到50%,也有至少20倍的發展空間。

據我們的研究顯示:就淨資產收益率或者叫做投資效用而言,保險中介的投資回報率較高。以實際數據作為案例來看,20xx年全年,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實現保費3368.6億元。按25.5%的手續費計算,收入為858.3億元,除以所有專業中介公司當年淨資產總額442億元,相當於每元資本投入帶來營收1.94元。

而同年,國內所有保險公司的淨資產總額約為1.88萬億元,保費收入是3.66萬億元,扣除大約20%的營銷成本,其收入約為2.93萬億元,再除以淨資產總額,結果相當於每元資本投入帶來營收1.55元。

再以大童保險銷售服務公司為例,20xx年,其淨資產是3.55億元,年營收入是18.23億元,淨利潤是2.1億元。經計算得出,其每元資本帶來的收入約為5.13元,淨資產回報率約為59%。比中國平安高出一倍有餘。

從保險中介保費收入與保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的變化趨勢來看,兩者均實現了收入的逐年上漲趨勢,呈現較強的正相關性。保險中介在保險行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近幾年,保險業務的保費收入,靠中介渠道實現的佔比達到85%上下(包含個人代理和專業中介機構)。

當下,社會對保險的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保險中介的價值,在於站在客户的立場,以專業中立的態度貨比三家,併為客户獲得知情權、擁有選擇權和促進公平交易權,這是以客户利益為主的保險中介的制勝法寶,也更貼合保險迴歸風險保障的本源。

保險產銷分離的大潮即將到來,保險中介將成為未來新的投資風口。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的意見》,充分肯定保險中介在保險市場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提出建立多層次、多成分、多形式保險中介市場體系的目標,對保險中介市場改革做出了具體部署。特別是對專業保險中介的發展更是有積極地引導。這為保險中介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一)趨勢一:保險中介行業由粗放式逐步向精細化發展模式轉變。

整體上看,目前保險中介代理人隊伍仍以女性為主,佔比為73%,而男性只佔27%。其學歷則以大專為主,約佔40%,而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代理人從20xx年的22.76%,提升到20xx年的26.97%。

當前,保險代理人的工作地域開始向省會城市集聚,達54.46%,比20xx年高出11個百分點。20xx年,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共吸納了72%的從業人員。從年齡上看,25-45歲的營銷員佔據主體地位,近75%。

20xx年,我國代理人數量同比下降7.6%,減少87.2萬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上市險企代理人數量減少130萬人,傳統的“人海戰術”已經明顯地難以為繼。

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龐大的營銷員隊伍將逐步精簡優化,整個行業將通過優勝劣汰、清虛提質來進一步提升績效產能。

保險中介機構亦需要擯棄人海戰術,注重打造精英團隊,轉向輕資產的高效發展模式。並藉助線上化平台的工具,優化運營流程,實現輕資產、低成本、高效率的運營。

在工作業績方面,約40%的保險營銷員年完成保單數為12-24件,佔比最大。

營銷員月收入的主體區間則集中於3000-6000元,約佔31%。月收入2萬元以上的,佔到12.22%。

大部分保險營銷員的年保單完成數相對較少,月收入水平仍然較低。

(二)趨勢二:科技和創新是未來保險中介發展的核心因素。

1、科技賦能代理人和傳統專業中介人員,提升效能與客户體驗,展業和服務呈現線上化趨勢。

2、新型專業中介創新業務模式,從單純的基礎引流向定製化場景轉變,以實現高轉換率和精準營銷。

3、藉助智能化的展業工具平台,實現展業與服務的線上化。

通過移動端、物聯網設備等多方終端數據採集,利用大數據與AI技術實現用户需求深度分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將改善這一問題。

因全域數字化構建尚處於早期階段,因此產品去同質化設計,目前也處落地早期,現階段雖無法形成“千人千面”的保險產品;但可將產品的標的、條款責任、規則等信息等進行功能封裝,結合用户需求進行組合配置,進一步實現產品組裝與上線,可將上線週期由1個月縮短至2天,產品差異化配置時間可由1周縮短至數小時,並做到最大化滿足用户需求。

(三)趨勢三:保險中介需要打造核心能力以驅動長期發展。

1、標準化和碎片化的產品容易被客户理解和接受,銷售環節所需的專業技能不高,容易導致去中介的狀態,保險公司通過直接觸達客户,減少中間環節和降低銷售成本。

當前,很多保險公司的網銷渠道和互聯網保險公司,都是在沿着這一路經在做減法。在這一規律下,中介機構必須具備核心價值,才能在價值鏈條中生存下來。

2、綜合解決方案能力將是保險中介的核心價值和發展驅動引擎。

“產品+服務”的模式組建,將成為保險行業競爭的差異化策略。保險中介機構在傳統產品銷售的基礎上,探索為保險公司提供產品改進和開發設計諮詢服務,並集合多家保險公司產品,為客户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3、場景化營銷與服務,嵌入式滲透業務,構建保險生態圈。

行業調研報告8

調研時間:20xx年x月x日

一、調研單位背景介紹

1、公司簡介

xx材料有限公司是1998年6月獨資註冊成立的一家民營企業,法人代表周廬。企業總資產2400餘萬元,年生產各種xx產品5000餘噸,產值超過6000萬元。企業員工800餘人。企業專業生產xx紗、布和玻璃鋼板製品。透過科技攻關,先後開發並生產出市場需求的45號以下無鹼細紗和電子細布及80支以上高支無鹼系列產品。產品在國內外暢銷,並具有80%的出口外銷實力。

2、規模瞭解

xxxx材料有限公司立於1998年6月,現有職工1000餘人,中高級技術人員58人,20xx年7月成立了xxxx材料有限公司科技協會,立足於企業內部產品開發和創新,生產工藝革新等,有較雄厚技術力量,企業主要產品有無鹼環保型玻璃纖維紗,布、環氧絕緣板、超高分子聚乙烯生產等四大類,近二百餘種產品,其中無鹼環保型,硅烷紗,布和超高分子聚乙烯填補省內空白,主要用於電子,化工,電工絕緣等行業。

3、榮譽資質

xxxx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已構成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具有明確的企業宗旨、精神、經營和管理理念、用人原則、公司目標、質量目標和方針。企業先後獲得多項殊榮,其中:獲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先進私營企業",獲市“百強民營企業"、"誠信企業"、"再就業先進企業"、"再就業基地"、"優秀企業"、"企業文化建設先進企業",獲區"十強民營企業"、"管理創新獎",獲銀行信用評級"AAA級企業"和市場客户“優秀供應商”、歷年都評為廬山區“納税大户”等榮譽稱號。

4、企業宗旨

xxxx材料有限公司服務宗旨為,提升自我,回報社會。法人經營理念:財富與員工同享,企業與社會雙贏。企業實行人性化的管理,吸收了國內外先進管理方法和營銷謀略,始終視質量為生命,以誠信作保證,在國內外贏得了良好口碑。企業商標經國家商標局註冊,企業質量管理已獲得ISO9001:20xx《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並先後兩次透過複審。

5、領導核心

xxxx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廬個人獲得市級“優秀青年企業家”、"優秀領導"、"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建立信用縣(市、區)先進工作者”和省級“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再就業基地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車間副主任楊秀芬獲省、市級“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總經理周廬不僅僅在創辦企業上卓有成效,他還努力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獲得“經濟管理師”證書。他用心參加社會活動,發揮自己參政議政潛力、專長。他先後就任全國xx協會會員和網會會員、九江市企業聯合會理事、九江市民營經濟協會副會長、九江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廬山區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他先後當選為市、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

6、發展需求

xxxx材料有限公司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到達市委、市政府倡導“做強做大”的企業發展目標,從戰略高度出發,高屋見瓴,在前進東路蓮花鎮東城村新徵用地108畝。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新建年產玻璃纖維20,000噸、絕緣材料板3400噸、覆銅板80萬張的生產線項目。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創年產值5、1億元人民幣,新廠區規劃原則是面向未來,高起點,動態發展,注重生態環境,持續可持發展態勢,是一座功能分區、配套設施齊全、道路交通便利、居住質量高尚、生態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廠區。新廠區已從20xx年9月破土動工。此刻企業正呈現出一派大幹快上的強勁勢頭,老廠區超多招收一線擋車工,聘用能人志士、科技人才,為將來的新廠儲備人力資源。新廠區正加緊施工,爭取在“新階段、新發展”有利時機早日運行投產。

二、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的目的主要是透過了解鑫星xx材料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崗位設置及職責、會計科目、會計核算方法、會計信息化、賬簿、報表等會計制度以及現金管理、收入管理、費用管理、業務控制管理、税務籌劃管理、存貨管理等財務制度,來探究鑫星xx材料有限公司的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設計方面的優點和缺點。

三、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

1、組織機構圖

2、崗位設置及職能

財務部門:1、財務會計——公司損益結算,應收應付帳款,帳務管理,利潤中心管理,財務報表編制,資產帳務管理,預算制度推動,税務申報;

2、成本會計——製造成本計算及分析;

3、出納——應收應付票據管理,銀行資金管理,現金管理。銷售部門:產品銷售——報價管理,銷售價格管理,接單及訂單變更管理,客户信用管理,各種銷售分析報表編制,業務人員管理,出貨跟蹤。製造部門:生產管理——(1)領料及補料作業,現場倉庫管理,

(2)半成品/成品入庫作業,

(3)生產及工時日報表呈報。

採購部門:採購——廠商報價管理,交易價格變更管理,詢價管理,供貨商評估,

歷史交易記錄,交貨進度監控,採購申請,採購單發出及採購變更管理

生管部門:1、倉庫管理——領發料管理,成品/半成品入庫作業,採購/外包收料

管理,庫存盤點作業,批號管理

2、生產計劃——生產計劃擬定,車間產能分析規劃,生產指令/派工單開具及發放,生產進度/製造流程狀況瞭解及監控,在製品狀況監控

研發部門:1、生產技術——產品製造流程管理,

2、產品研發——產品設計與改善。

質量部門:1、質量控制——統計質量管理

2、質量保證——批號管理,質量追蹤管理,有效期限管理

3、ISO——文件製作,教育培訓規劃及推動,內部考核

管理部門:1、行政管理——修繕管理,個人/部門資產管理,非資產之個人分管器具

管理;

2、人事管理——公司各種辦法/章程擬訂及修正,人事招募,員工出勤/請假管理,薪資計算及發放/轉存,個人所得税申報。

四、會計組織機構的設計

五、會計核算

1、憑證設置。在彙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下,記賬憑證的設置有兩種類型:

(1)設置現金收款憑證、現金付款憑證、銀行收款憑證、銀行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據以登記明細分類賬。

(2)設置彙總現金收款憑證、彙總現金付款憑證、彙總銀行收款憑證、彙總銀行付款憑證和彙總轉賬憑證據以登記總分類賬。

在此種記賬程序中,一般狀況下不能編制貸方有多個對應賬户的轉賬憑證,即只能編制一借一貸或多借一貸的記賬憑證,而不能相反。

2、帳薄設置。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各種明細分類賬和總分類賬。

該公司的科目彙總表核算程序的記賬程序:

六、問題與分析

這個公司的很多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的規章都是法律所要求的那樣設置的,如會計崗位的設置,現金的管理等,但是在現實實行中卻沒有嚴格的按照這些規章制度來辦事,比如現金的使用,以及出納的崗位設置不貼合內部控制的要求,另外會計檔案的保管的存在一些問題。

具體來説有以下幾個問題:

1、現金的數量超過1000元,並且沒有將超額部分及時存入銀行,

2、出納崗位人員兼任會計檔案保管崗位,

3、會計檔案的沒有分類整理,

分析:1、每一天及時將超額現金存入銀行

2、指定專人保管會計檔案

3、會計人員應當按照會計檔案管理制度來對會計檔案進行分類整理並且妥善保管。

行業調研報告9

道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運輸業水平的高低,某種意義上講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使運輸行業快速發展?一方面靠提高運輸水平;另一方面靠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這裏我要重點提到的是安全問題,因為安全是運輸行業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雖然道路運輸行業一直把安全生產列入行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像“一道高壓線”

一、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和主要問題

1、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安全是運輸業發展的命脈,必須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近年來,一些企業和個人雖然也狠重視做好安全工作,制定一系列安全制度和措施,但我認為仍然只是流於形式,尤其是制度落實不夠到位,具體表現在:一是對司乘人員教育管理不到位,一些司乘人員不能嚴格遵守行業的安全管理規定,不準超員超載,可你上有政策,他下有對策,例如:一些司乘人員,他在站內不超員,在站外超員;二是制訂建立了各種安全制度,層層簽訂責任狀,發放懸掛安全明示卡和制訂各種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宣傳貫徹落實上不夠到位;三是企業客運站更換司乘人員不能嚴格履行資格審查手續,嚴把資格審查關,在我們進行安全檢查中,多次發現個別司乘人員不能隨身攜帶從業資格證和上崗證,甚至個別臨時更換的司乘人員根本就沒有從業資格證,特別是縣內的短途客車不能做到100%持證上崗等不安全因素。

2、受利益的驅動,唯利是圖。由於一些企業或司乘人員存在唯利試圖的思想,在站內管理中,能嚴格遵守站內不超員超載的管理規定,但在行駛途中,承包車主和司乘人員,為了個人的經濟利益,只管讓旅客上。就拿“3.1”事故暴露的情況來説,該車起始點上只有3名旅客、但路途中不斷上人,最終超載一倍,造成嚴重超員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嚴重後果。

3、人的因素也是造成不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發生交通事故,人是主要因素,因此,我們以五種人,六種行為來歸納這些不安全的因素和主要隱患。一是五種人:

①安全意識不強,事故苗頭或違章現象較多的人員;

②性格急躁,愛開賭氣的人員;

③愛開超速車和搶超搶會車的人員;

④夜生活活躍的人;

⑤家庭矛盾突出或有嚴重後顧之憂造成精力分散,情緒不穩的人員。

二是六種行為:超速、超載、搶超、槍會、疲勞駕駛、酒後駕駛、車輛帶病行駛等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

4、車輛技術狀況好壞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車輛技術性能的好壞,是直接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

①車輛技術性能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和標準,未能及時進行二級維護和檢修。

②未能及時按要求對車輛的制動系統、電器等主要部件進行檢修,造成失靈。

③車輛超載、超高、超寬、改型、貨物裝載不牢固。

④維修企業對車輛進行維修時不能嚴格按照維修項目進行作業,該維修的不維修。在手續不齊全、維修不到位的情況下籤發竣工出廠合格證,更有甚者使用假冒偽劣配件對車輛進行維修。

⑤對道路環境不適應。表現在對道路不熟悉,突遇窄橋、險橋。加之公路沿途兩邊羣眾的交通意識差,堆放障礙物給車輛正常運行帶來不安全隱患或交通道路複雜、交通信息的影響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影響等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二、提升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水平的對策和措施

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關係到公眾的安危,影響到行業形象,波及到企業生存,如何創新安全管理理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已成為我們行業管理部門推進傳統道路運輸業向現代道路運輸業發展進程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因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拿出對策和措施,來提升道路運輸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把“三關一監督”落到實處

1、嚴把經營單位市場準入關。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是道路運輸市場準入制度落實的關鍵,關鍵嚴把市場準入關。在經營資格的審定過程中,加強對客、貨、維、駕培四大市場的管理,要把運輸經營者的安全生產條件作為市場準入和確定經營範圍的重要依據。確保所承包轄區內運輸經營者經營資格全部達到規定條件,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和制度,並按規定安裝gps和配備滅火器。簽訂安全合同,核發經營許可證和營運手續。

2、嚴把營運車輛技術狀況標準關。嚴格落實執行車輛技術等級評定製度和營運車輛定期維護綜合性能檢測制度,強化二級維護,並要求維修企業對維修車輛按合同要求建立單車維護檔案

,特別是客運車輛,做到一車一檔案,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減少車輛因技術故障原因而造成的事故。

3、嚴把從業人員資格審查關。嚴格落實營運駕駛員從業資格制度,運管部門要不斷的督促檢查運輸企業,落實營運駕駛員和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確保營運駕駛員100%持證上崗。同時對臨時更換司乘人員要嚴把資格審查關,決不能留死角,確保安全駕駛。

4、搞好道路運輸經營單位的安全監督檢查。首先嚴格監督運輸企業、汽車客運站安全,從源頭抓安全,認真落實客運駐站管理規定,履行駐站的管理職責,把“三關一監督”落到實處。其次,認真督查運輸企業、汽車客運站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交通部提出的“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範”

行業調研報告10

今年以來我市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服務業增速高於GDP增速2個百分點,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初步遏制住了近幾年服務業所佔比重連續下滑的趨勢,但服務業總量小、比重低、層次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服務業結構不盡合理,新興服務業所佔比重較低,主要以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和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為支撐。當前制約我市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是影響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我市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20*年城市化水平達到40%,但仍低於全國、全省3.9個和6.1個百分點,特別是中心城區規模偏小,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分別佔全市的10%和15%。城市化進程的明顯滯後,制約了我市服務業的發展。二是製造業水平偏低。*製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科技含量低,對第三產業需求不旺。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賴於物流與營銷、研發與人力資源開發、軟件與信息服務、金融與保險服務、財務法律中介等生產型服務需求的拉動,它們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製造業鏈條上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及售後服務等環節的分工、分離與專業化,因此製造業水平偏低導致我市生產型服務需求不足。三是內需啟動乏力。近幾年,我市在擴大內需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受城鄉居民收入偏低、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效果還不夠明顯,2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佔全省的比重僅為4.6%,低於人口所佔比重1.4個百分點,這也是服務業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加快發展服務業,今後我市應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着力:

着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一心四極”的佈局,拉開中心城區發展框架,逐步實現與陵縣、寧津、平原、武城對接,把*建設成為魯西北、冀東南最大的區域中心城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建設適宜創業、適宜居住、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三宜”城市,不斷增強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和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積極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工業向縣城及中心鎮聚集。以特色產業和塊狀經濟培育為切入點,加快建設四條城鎮發展軸線,即314省道發展軸線、104國道發展軸線、京滬鐵路發展軸線和254省道發展軸線,使之儘快成為經濟隆起帶。

 突出發展四大產業。在抓好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和住宿餐飲等傳統優勢服務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快發展與先進製造業融合度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研究制定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着力打造木材、糧食、農副產品加工、煤炭四大物流基地;圍繞已引進和正在爭取的幾大物流項目,在天衢工業園謀劃建設一處大型物流園區(該物流園區可放在中央直屬糧食儲備庫*分庫以北、京滬鐵路以東、湖濱北大道以西,在建和擬建項目主要有糧食物流中心、凱德化肥物流中心以及*中央直屬棉花儲備庫)。有序發展金融保險業,努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吸引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機構入駐*,積極爭取進入民間銀行試點範圍。健全完善科技信息服務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拓寬互聯網業務,發展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形成完善高效的信息服務體系;鼓勵專業化的科技研發、技術推廣、工業設計等行業的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對服務業的引領作用。積極發展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律師、會計、審計、資產評估、諮詢服務業,不斷完善人才、勞動力等市場中介服務業,推廣代理、代辦、經紀、拍賣、擔保服務業,為企業經營管理、居民消費和社會信息溝通提供有效服務。

加快培育三大載體。圍繞現代商貿名城的建設,集中力量培植列入全省發展重點的服務業城區、服務業園區和服務業企業。德城區,要堅持擴張規模、優化結構、提升素質並舉的原則,全力打造服務業示範區,在全市率先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重點抓好運達創業園的建設和培育,不斷提高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做好餐飲與文化相結合的文章,抓好美食一條街的建設,全面提高餐飲、住宿業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發展社會養老、家政、物業、社區、休閒娛樂等面向城市居民的服務業。運河經濟開發區商貿區,發揮交通和物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產品批發和零售、倉儲配送為重點的商貿流通業,儘快形成城區商業集中區、產品分撥中心和產品分銷地;深入挖掘運河文化積澱,建設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運河風景區,再現明清時期運河商埠盛況,使之成為最能體現優秀旅遊城市特色的“商業生活長廊”和“歷史文化長河”。

深化服務業領域改革。按照服務業專業化、產業化、社會化的要求,積極推進企業內部二三產業分離,引導企業改造業務流程,優化二產、發展三產;鼓勵投資者採取獨資、參股、控股、合作、聯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公用設施的建設和經營,促進公交、供熱等事業加快發展。按照統籌規劃、配套推進的基本思路,改革現行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用人機制、分配製度及其他相關制度。深化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後勤服務改革,推進後勤服務社會化。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嚴厲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評比行為。

強化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保障。理順管理體制,形成政府領導、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服務業工作新機制。健全完善服務業發展績效考核辦法,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加強檢查督導。抓好國家和省出台的促進服務業發展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為服務業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引導建立服務業投入機制,擴大市級引導資金規模,切實發揮好政府投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進一步擴大內需。一方面,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控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讓老百姓有錢消費;另一方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有利於促進消費的基礎設施投資,改善城鄉居民消費環境,讓老百姓有膽消費、有處消費。

行業調研報告11

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勞務派遣是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根據社會需求開辦的一種新的人才中介服務項目。勞務派遣對於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滿足企業不同類型人員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解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現狀,為進一步規範勞務派遣行業管理,促進勞務派遣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筆者對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勞動保障監察總隊和區工商分局統計,我區目前共有勞務派遣單位18家。主要從事冶金、物流、製造等行業。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我區勞務派遣行業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工作基礎較好。調研的5家從事勞務派遣的用人單位中,涉及職工1107人,其中農民工644人,單位全部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參保總人數為1107人,其中參加養老保險678人、參加失業保險622人、參加工傷保險1100人、參加醫療保險618人、參加生育保險618人,解決、終止勞動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經濟補償金,無拖欠工資侵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發生。

(二)市場前景廣闊。江津是一個伴隨着新重慶“一圈兩翼”戰略迎來再次發展城市。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千億工作強區”目標,隨着這幾年三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項目、大項目相繼上馬並開始投產,為勞務派遣提供了廣闊的用工市場。

(三)發展潛力較大。我區勞動力市場資源充足,以前的國有企業較多,工業基礎較好,企業改制後,大量的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企業下崗職工在家待業;隨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大量的富餘動力向就近城市轉移,這為發展勞務派遣行業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

二、存在的問題

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取得較快發展,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法律維權存在缺陷。隨着《勞動合同法》的出台,為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對規範勞務派遣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勞動合同法》中涉及勞務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則性的條款,在派遣員工的社會保障、工作崗位、勞動條件、勞動時間、勞動報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明確的詳細範圍,對勞務派遣公司和用工企業沒有具體約束措施。

(二)經濟權利難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現象嚴重。一些單位部分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混崗上班,派遣工的工資明顯低於正式員工。據瞭解,勞務派遣工與同工種、同崗位的正式員工相比,收入水平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幾倍的差距。二是保險福利待遇低。勞務派遣工的社會保險費是從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勞務費中提取的,並由派遣公司負責繳納。勞務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規就業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繳納。三是工資增長難。企業經濟效益提高時,正式職工可以通過工資集體協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資,但勞務派遣工的工資是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勞務費的一部分,他們的工資增長要按勞務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協商而定,勞務派遣工對此根本沒有發言權。四是“假派遣”侵權行為嚴重。一些企業和單位為了避免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將本企業的職工轉簽到勞務派遣公司,實現員工向勞務派遣工的“置換”,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嚴重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三)民主權利無法實現。由於被認為不是用工單位的正式職工,幾乎所有的被派遣勞動者本應享有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參加工會組織及會員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權利都難以實現。即使在用人單位參加工會,其民主政治權利的實現也有一定困難,因為所有涉及勞務派遣工的勞動經濟權益的問題都是勞務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通過勞務協商決定的,用人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不便於與用人單位研究制定或協商決定勞務派遣工的勞動經濟權益。

(四)准入審批不夠規範。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成立一家勞務派遣公司只需50萬的註冊資金。但法律對勞務派遣機構的經營資質卻缺乏統一標準,與之相配套的監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勞務公司只有一兩名工作人員就能開業,還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如此寬鬆的准入和監管環境使得勞務派遣公司抗風險能力較低,根本無法承擔兑現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種種責任。現行的勞務派遣審批職能不統一,不僅勞動保障部門可以審批,工商部門也可以,造成審批不規範,監管難以到位

三、對策建議

勞務派遣作為一種靈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着極大的市場潛力和實際需求。因此,對以上分析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採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從加強法制建設、強化監督管理、發揮工會作用,嚴格准入審核等方面入手,加強勞務派遣規範運作,促進勞務派遣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加強法制建設,制定配套政策。勞動保障部門要針對勞務派遣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在《勞動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對勞務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問題的銜接做出明確規定,細化使用勞務派遣的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崗位的範圍,明確勞務派遣企業和用人單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項權益中各自的職責以及發生勞動爭議後的處理程序,制定適合勞務派遣的勞動合同文本,包括在繳納社會保險、勞動條件、工作時間、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與企業正式員工相同對待的條款,在法律制度上為派遣勞動者維權提供保障。

(二)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合法權益。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對勞務派遣企業的監管機制,嚴格禁止企業將原有職工轉為勞務派遣工。要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的執法監察,重點監督檢查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協議簽訂及履行,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辦理情況,用工單位工資支付、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保護等情況,嚴肅查處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加大處罰力度,勞動保障部門還應對現有勞務派遣單位進行專項審查,建立相應的誠信等級評價體系,實行分類監管,對不符合要求、違法經營的,聯合相關部門依法取締。

(三)發揮工會作用,保障民主權利。要創新方式方法,加大組建工作力度,把廣大勞務派遣工組織到用工單位工會中來,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團或小組,讓其代表派遣工參加企業民主管理活動,切實維護好勞務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勞動經濟等切身權益,構建和諧穩定、健康有序的勞動關係,促進企業和社會穩定,把勞動合同法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實處。

(四)實行歸口管理,嚴格准入審核。將勞務派遣申報審批職能歸口到勞動保障部門,勞動部門要建立健全勞務派遣企業准入機制,建立相關配套制度,嚴格派遣單位的申請、許可及審查,提高勞務派遣企業履職能力。

行業調研報告12

物流企業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寧波市申通物流有限公司

調查時間: 20xx年3月15日

調查目的:

因為在現代社會物流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發揮着不可取代的基礎性作用,所以通過對寧波市悦通物流有限公司發展狀況的調查,從某一角度來了解我國的物流發展狀況及前景,並提一些合理化的措施與建議。

物流企業內部的組織機構,劃分為若干不同部門。組織機構應該服從各自經營管理活動的需要,根據各自經營分工的專業,經營對象的技術複雜程度及其品種機構,經營操作的物質技術裝配先進程度、經營的規模等具體因素加以權衡,從經營管理的水平加以確定。一般地説,從物流企業擔負媒介商品流通職能的共性出發,物流企業內部的組織機構,基本上可劃分為業務部門、倉儲部門、信息管理部門、營運部門、人力資源部門和財務部門。如下圖所示:

1、企業目標:努力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成為人們值得信賴的物流公司

2、使命:“做最強的物流服務商,做最好的物流人”。

3、價值觀:

為企業創造效益 ,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保證了贏利水平的持續增長。為客户創造價值,通過服務手段、服務技術和服務模式的創新,追求企業價值與客户價值的一致性,為客户提供增值服務,同步提升客户價值與企業價值。 為社會創造財富,不光追求經濟效益,也以全力報效國家、造福民眾為己任,自覺履行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積極創造社會財富,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用愛心回報社會,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4、企業文化:

寧波市悦通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於20xx年,公司設於中國珠三角洲寧波市,是一家專業從事物流運輸服務的企業,公司始終堅持以"安全與時效並行,服務與微笑同在"的先進理念在物流公司同行中不斷髮展壯大。營業範圍涵蓋了物流方案的設計與諮詢、國內陸運、空運、貨物倉儲分揀、包裝及其他物流加工增值服務。悦通物流,就是悦通人為之奮鬥、生存和發展,為客户創造價值的一個團體。我們堅信真誠地為客户提供滿意的服務會使公司不斷髮展和壯大公司使命:為企業創造良好的貨運環境,推動全社會物流事業的健康、快速的發展。

【經營理念】

人文關懷 價值增值 激情創造 科技突破

【企業精神】

忠於職守,創造價值;

時效保障,創造價值;

羣策羣力,創造價值。

【企業品牌理念】

公平誠信 快捷安全 熱情周到 服務一流

寧波到上海特快專線 寧波到廈門專線寧波到重慶專線

寧波到杭州特快專線 寧波到福州專線寧波到成都專線

寧波到蘇州特快專線 寧波到漳州專線寧波到長沙專線

寧波到崑山特快專線 寧波到無錫專線寧波到天津專線

寧波到嘉興特快專線 寧波到太倉專線寧波到昆明專線

寧波到吳江特快專線 寧波到温州專線寧波到義烏專線

寧波到北京特快專線 寧波到南昌專線寧波到常熟專線

寧波到桐鄉特快專線 寧波到武漢專線寧波到南京專線

公司承接寧波到珠江三角洲長短途公路運輸

提供普通貨物整車、大件(設備)物流、三超大件運輸、零擔專線物流服務,同時大宗貴重貨物還可以享受包車、送貨提貨、貨物保險、起重、裝卸、機器設備包裝等專業物流服務。無論是整車還是零擔、大件物流還是超限大件設備貨運,都可以享受寧波悦通人提供的優質物流服務 。 其物流設計人員還會幫客户設計寧波到上海大件運輸物流專線上更合理的、最實惠的物流優化解決方案。確保客户的貨物更快速、最安全地到達。

寧波市申通物流有限公司是一間功能型物流企業,其運營模式是

這類企業一般來源於傳統的運輸、倉儲、配送企業,往往只能提供物流某個環節(如運輸、倉儲等)的物流服務。一般來説,功能型物流企業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是兩種方式,其一是以產品定向的物流服務,其二是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務。

所謂以產品定向的物流服務,是把有相似需求的客户服務聚合起來,形成規模經營,以充分利用物流企業的資源及能力,這樣才能降低物流服務的單位運營成本。這種形式下的客户範圍比較廣泛,提供的主要是基本服務,如運輸、倉儲、等等,還是屬於傳統意義上的物流服務。

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務,是針對客户的特殊要求,提供較為綜合性的量體裁衣式的物流服務。隨着服務對象(即客户公司)的需求發生變化,物流企業所提供的物流服務也需向更高、更深的層次延伸,這種需求的變化表現在:在製造業中更多的企業採用JIT即時庫存管理,在商業零售業中由大型連鎖商店和超市集團形成的供應渠道和配送方式的變化,和廣泛採用的POS技術、快速反應(QR)貨源跟蹤戰略等。這些變化都直接影響到傳統運輸、倉儲企業所提供的內容和質量的要求,呼喚着新的、高層次的物流服務經營方式和運作方式的出現。在這種形式下,FL企業往往與客户公司建立一定程度上的合作關係,如以戰略聯盟的方式來重新構建兩者之間的關係,從而不僅承擔運輸服務和倉儲服務,而且還提供一系列附加的創新服務和獨特服務,如產品的分類、包裝、存貨管理、定貨處理、甚至包括網絡設計等等,來滿足特點客户的獨特要求。

1、資源戰略

物流企業發展物流公司,需要集中把握和有效運用企業經營資源,主要表現在:首先,準確認識和深入分析企業經營資源的基礎狀況,正確選擇物流公司發展的方向。其次,積極探索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方式,有力促進物流公司發展的速度。最後,認真研究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確保物流公司的健康發展。因此中小企業實施戰略資源,以供應鏈管理重構業務流程,構築物流公司發展優勢;就應把握資源轉換方式,不斷提高資源產出效益。

2、創新戰略

物流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物流企業發展物流公司,實施創新戰略,首先要創新觀念,打破傳統思想,借鑑國際先進物流管理思想,與中小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具有中小企業物流特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其次要創新組織,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藉助中小企業數量大面廣的特點。建立網絡化物流新型組織。再次要創新服務,深入研究中小工業企業物流需求,通過引進、模仿和創新物流技術手段,不斷設計、創新和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務。最後要創新制度,既要建立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也要根據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合理的物流管理體制。

3、服務戰略

物流企業發展物流公司必須依託中小工業企業的發展,做到"來自中小企業、服務於中小企業"。主要把握四點:第一、必須依據中小工業企業的實際需要,設計和提供個性化物流服務理念。第二、必須關注市場需求變化,提供保障企業產品服務質量的服務措施。第三、必須深刻理解中小企業物流規律,建立完善的物流運作與管理的服務效益。

4、品牌戰略

物流企業發展物流公司必須確立品牌戰略,充分發揮品牌效應,獲取良好效益。首先要樹立物流發展的精品名牌意識,嚴格制定各項物流質量標準,才會不斷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其次要引進先進技術手段,設計創造物流服務的精品名牌意識,嚴格制定各項物流質量標準,才會不斷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其次要引進先進技術手段,設計查物流服務的精品內容、名牌項目。最後要強化物流技術與管理人員素質培訓,建立優秀的物流人才隊伍,確保企業名牌戰略的實現。

5、聯盟戰略。

物流企業發展物流公司需要本着"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藉助產權方式、契約方式實行相互合作,共同拓展物流市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首先是物流資源的聯盟:將中小工業企業分散的物流資源、物流功能要素通過一定的方式聯合在一起,形成物流一體化的資源優勢。其次是物流地理區域和行業範圍的聯盟:根據各行各業中小企業的特性,在一定地理區域或一定行業範圍實行物流聯盟,形成高效直轄市運作體系。最後是與中小企業建立發展物流公司的聯盟,通過組建服務協會,協調和指導物流企業與中小工業企業在發展物流公司中的各種關係。

我國目前物流公司所具備的能力與物流公司市場潛力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對我國下十年物流公司市場發展做了如下的預測。按照1999年我國物流總成本佔國民生產總值比例16.9%,假設每5年物流成本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2%(根據“第十個五年計劃”草案),即20xx年中國物流成本佔國民生產總值比例為14.9%,20xx年,中國物流成本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2.9%,則未來十年我國物流成本佔國民生產總值比例算術平均值約為14.9%;我國物流公司在物流市。

行業調研報告13

操作風險是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它不同於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遍佈銀行內部的所有崗位,業務運行操作風險更是操作風險的密集點,銀行經營活動過程的每一筆業務都需要通過臨櫃人員進行操作,風險也存在於操作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稍有不慎,就會形成差錯甚至事故案件,給銀行經營帶來不利影響和損失。因而,正視風險的存在,剖析風險產生的原因,不斷健全內控制度,強化內部管理,有效降低和控制業務運行操作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一、業務運行操作中存在的風險及其成因

業務運行操作風險表現形式很多,我們從形成風險的直接原因來分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人為違章操作形成。表現在操作過程中有章不循,或違反操作流程辦理業務形成差錯或風險。二是操作流程不嚴密或制度不健全,在操作過程中隨意處理形成風險。三是技術原因形成風險,例如因臨櫃人員綜合素質低,無法識別票據真偽形成風險。四是道德風險。表現在內部人員作案或內外勾結作案,也是業務運行操作風險的黑洞。五是操作失誤形成風險。臨櫃人員每日都要進行業務操作,不停做賬務處理、清點現金等大量重複性勞動,工作中的失誤也再所難免。

風險形成的深層原因:

(一)管理機制的偏頗導致人員風險意識薄弱

儘管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原因,但通過對大量案例分析顯示“十案十違章”,有章不循、違章操作是所有案件中的共同點,根本原因就是經辦人員風險意識淡漠,在日常辦理業務中沒有樹立風險防範理念。但這一原因的產生,與我們行的管理體制(特別是獎懲機制)也有較密切的關係。目前,很多業務和產品指標通過上級行層層分解下達到網點直至每一名臨櫃櫃員,而這些業務發展指標完成情況均與櫃員績效工資收入掛鈎,並且在收入中所佔比重較大,如攬存、銷售基金、髮卡或推銷一筆保險等兑現多少收入,而對工作中無差錯事故、無違章、無案件的櫃員則沒有明確的考核獎勵標準或獎勵很少,相對於產品獎勵來説可謂九牛一毛,以至於某些員工趨利冒險。如攬存開户不審核客户身份證件,辦理集體髮卡、集體代發工資業務由他人代簽客户名字等,為完成任務受理櫃員明知違章仍然受理,形成風險隱患。一些網點負責人或業務主管為了營銷業務,放棄了主管職責,或不認真審查憑證,或將授權卡交於經辦櫃員,使業務主管的授權與監督形同虛設,客觀上形成了核算管理和案件防範上的一些漏洞。

(二)人員素質不能適應新業務、新制度的變化。

因新老員工更替及崗位輪換,目前銀行內部人員的流動性很強,但還沒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員工培訓機制。

一是新進員工經過簡單培訓後就匆匆上崗,並且培訓中也是簡單介紹銀行基本業務及制度,並沒有掌握操作要領,使大部分新員工對制度要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制度規定的目的和意義更是一知半解,只能是邊幹邊學,因此技術性風險錯誤或事故難以根除。

二是目前業務品種不斷增加,代理業務、電子業務發展迅速,系統也在不斷完善和更新。一些代理業務、電子業務、信用卡業務任務下發或產品開發都在個金部門,基層支行對員工的培訓一般由核算部門負責,由於部門分工不同、溝通協調不夠,致使對員工的業務培訓出現脱節現象,員工的素質和技能跟不上新業務發展變化的節奏。

(三)內控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第一,管理人員思想認識存在偏差。一些領導幹部不能正確認識業務發展與內控管理的關係,過分強調業務的開拓與發展,往往以實現多少效益作為自己的功績,而對內控管理和風險防範重視不夠。但一個大的事故或案件給銀行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卻很可能使支行一年或數年創造的效益毀於一旦。

第二,制度建設跟不上業務發展變化。我行各項業務發展較快,特別是電子銀行、代理業務、銀行卡等發展迅猛,但管理制度、核算制度建設卻沒有及時跟上,特別是對新業務在憑證的使用、管理和控制上,沒有嚴密的流程、辦法,形成一些風險點;另外,新的制度辦法不斷推出,舊的制度沒有明確廢除,造成基層行無所適從。

第三,監督檢查落實不到位。目前在支行以總會計、核算管理部為監督,以網點負責人、營業經理為操作管理,建立了運行管理的事中控制體系,但有的行配備的營業經理對前台業務不熟悉,在沒有經過全面、系統的培訓就持卡上崗,因而對特殊業務處理能力受到制約,弱化了事中監督的作用。同時,各職能部門對新業務的檢查普遍重視不夠,特別是對代理業務、電子業務的檢查頻率較低,使一些風險不能及時暴露並得到有效控制。

(四)外部欺詐及內外勾結作案

當前,對於銀行來説外部環境比較嚴峻,利用偽造變造票據、憑證進行詐騙的活動時有發生;偽造證件冒充行政司法機關人員進行查詢、凍結、扣劃,利用假身份證開户等詐騙行為也屢見不鮮,壓濾機濾布犯罪分子欺詐花樣不斷翻新,無孔不入攻擊銀行薄弱環節。另外,有的員工貪圖享受,為利益所驅,內部作案或被社會不法分子誘惑利用,內外勾結作案。去年發生的邯鄲農行金庫盜竊案就是一起員工為個人利益不惜鋌而走險,給銀行造成巨大損失的典型性案例。

二、業務運行風險防範措施

(一)以人為本,積極開展風險防範教育

一是防範操作風險應立足於以人為本,加強員工隊伍建設。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加強員工的心理引導,要讓員工有平衡的心態,這樣才能發揮每一位員工能力和潛力,建立公正、公開、公平的薪酬、晉升等激勵辦法,為員工創建寬鬆、和諧的發展環境,培養員工愛崗敬業精神,強化員工的責任心,提升員工對銀行的忠誠度和貢獻度。

二是對員工採取案例分析等方式經常性地開展警示教育,通過警示教育活動,使員工在思想上對違法違紀的行為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對其所造成的危害有深刻的感觸,並逐步鞏固員工抵禦違法違紀行為的思想防線。

三是加強對員工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和教育,促進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杜絕虛榮、貪婪等不良道德觀念的誘惑。引導全行員工站在對工行事業負責、對員工自己負責、對家庭幸福負責的高度來認識違規違章的危害性和遵章守紀的重要性,時刻保持自警、自醒和自律,根除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真正把“視制度如生命,糾違章如排雷”的理念貫穿到一切業務經營活動中。

(二)強化內控管理,提高制度執行力

第一,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考核機制。建立權責利相結合的績效評價和考核機制。合理調配臨櫃人員及營銷人員,科學調動員工積極性。強化和落實各級行經營管理責任,推行問責機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確保各項業務迅速健康發展。

第二,加強對人員和崗位分工的管理,健全崗位責任,狠抓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網點、重點人員管理,培養員工良好的操作習慣,使其業務操作做到規範化、標準化。

第三,提高制度執行力。為防範風險,銀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措施,要讓這些制度措施深入到員工的腦子中,貫徹落實到業務操作中,而不是停留在紙上、牆上,才能有效防範和控制風險。比如制度規定小額低風險業務由一人辦理,特殊業務和大額業務雙人辦理換人複核,在複核過程中就要認真負責,不能流於形式造成風險。

第四,業務發展制度先行,要加快針對新業務的制度建設步伐,同時根據業務發展變化改進舊制度,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防範能力

一是加強員工的業務理論學習和櫃面操作與業務流程的培訓,新員工上崗前做好全面培訓,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對新業務,新流程改造及時進行學習,通過培訓不僅讓員工懂得如何正確處理業務,還要明白業務的來龍去脈,掌握業務的風險點。

二是加強員工識假、辨假技能的培訓。要求櫃員熟練掌握票據、憑證標識、暗記等反假技能,濾布利用配備ETO票據定位對比器和紫光燈等儀器設備,對可疑現鈔、票據進行鑑別,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堵塞業務操作漏洞,杜絕詐騙風險。

(四)優化業務流程,減少風險環節

優化業務操作流程,簡化操作環節,積極開發完善系統功能,加強系統控制力度,減少人為操作環節。目前經濟體制下公轉私業務非常普遍,由於系統不支持,本可以使用“一記雙訖”一個交易就可完成賬務處理,現在賬務處理需要經過三至四個交易來完成,先單邊借記往來户,單邊貸記內部過渡户,再用“一記雙訖”交易由內部户記入個人賬户,如果是卡賬户要使用兩個單邊交易來完成,這樣櫃員操作環節越多越容易出現差錯。還有同網點往來户與個人賬户大宗現金存取,如庫存不足,往往會發生“先存後取”現象。

(五)加強監督,健全防範體系

首先,各級監督檢查人員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檢查中要注重改進檢查模式,採取靈活多樣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方式,以強化重點部位監督檢查力度。

其次,對於檢查發現的問題要緊抓不放,查清查透,監督其徹底整改為止。在檢查的同時還應針對網點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輔導,邊查邊糾,以提高網點核算質量。再次,各行要充分發揮總會計、運行督導員日常制度檢查與風險發現作用,保障全行各類業務安全運行。

最後,要儘快把一些新業務納入檢查範圍,加強銀行內部各監督部門間的協作,加大檢查頻率,有效發揮監督機制作用。

行業調研報告14

近年來,隨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人民對身體健康的日益重視,醫藥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何加強醫藥行業税收管理,實現應收盡收,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聚財,做到既促進納税服務工作的深入發展,又切實加強徵收管理,是當前税務部門值得思考和重視的問題。就這一問題,我們近期對全市醫藥行業税收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醫藥行業存在的主要涉税問題

(一)醫藥行業税負明顯偏低

由於人們存在對醫藥行業日益增長的巨大需求,使得醫藥行業高增長和高收益性非常突出,據調查醫藥銷售行業經營中實際進銷差價率在20%左右,粗略推算整體增值税税負不低於XX%,而醫藥銷售行業實際平均税負僅為XX%左右,其中有的企業幾百萬的銷售額應納税額僅為幾千元,税負水平明顯偏低,與醫藥行業市場潛力大,利潤可觀等特點不相應,存在明顯疑點。

(二)醫藥行業存在隱瞞銷售收入現象

醫藥零售業屬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管理還比較規範,税務機關基本能核定月銷售額。但醫藥零售業大多屬定期定額户,不能提供產品進銷存登記簿,導致税務機關無法準確核定月銷售額。即使是增值税一般納税人,也存在帳外經營、有意隱瞞銷售收入等現象,如現金收取貨款不申報納税、購進貨物用於促銷獎勵應視同銷售未申報納税等。這些情況説明醫藥行業存在隱瞞銷售收入現象。

(三)醫藥行業發票管理混亂

醫藥行業發票管理混亂,普遍存在未按規定領購發票,未按規定使用發票,明顯違反了《徵管法》和《發票管理辦法》。主要表現為三種情況:一是不開發票拒開發票,消費者購買藥品通常不索要發票,就不開發票;消費者有時索要發票,找各種理由拒絕開具;二是不按規定開具發票,有的只填寫名稱和總金額,名稱一欄只填寫“藥品”,無具體品名,數量和金額,很難從普通銷售發票上看出具體商品的銷售價格;三是濫開發票,有些單位購買的藥品與收費單據上開具的藥品品目不相符,有些明明銷售的是日用品和護膚護髮品,而在發票上開具的卻是醫藥品。

(四)醫藥行業税收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税務部門對醫藥行業税收管理存在“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現象,少數税收管理員長期沒有更換,造成與醫藥行業關係逐漸密切,在管户過程中,存在巡而不查、查而不嚴、知情不報、以補代罰現象,極個別税收管理員甚至與醫藥行業互通信息,應付和矇蔽税收檢查。

二、醫藥行業存在涉税問題的原因

(一)醫藥行業經營者缺乏依法納税意識

由於醫藥行業一直沒有納入規範化軌道管理,税法宣傳力度不夠,為數眾多的醫藥行業經營者瞭解、掌握税法知識瞭解不多,不清楚如何計算税款和申報納税。同時,部分醫藥行業經營者缺乏依法納税意識,為利益驅動,產生偷逃税心理,鑽税收管理空子,採取非法手段偷逃税款,給國家帶來損失。

(二)醫藥行業税收管理滯後

醫藥行業經營形式的多樣化和經營渠道的複雜化,給税務管理不斷帶來新情況、新問題。一是醫藥管理體制未理順。醫藥與衞生職能重疊,政策打架,醫藥市場競爭無序,引發管理混亂,給税收管理帶來困難;同時税制也沒理順,醫藥經營徵收增值税,醫療衞生徵收營業税,對大量既經營醫藥又有衞生診治的業户如何徵税,標準不好掌握,國、地兩税部門都可管可不管,不僅造成管理權矛盾,也極易發生漏徵漏管現象。二是醫藥行業經營管理不規範。少數醫藥行業財務核算不嚴,帳務不實,造成對實際經營、現金、庫存難以有效控制,其應繳增值税計算很不規範,很不準確,增加税收管理困難。三是醫藥行業小規模納税人進貨不易控管,銷貨無法掌握,直接影響到增值税的核算,從而造成税款核定數額普遍偏低、税收負擔率低的現象。

(三)醫藥行業的經營特性增加税收管理難度

一是各醫藥公司下屬分支機構較多,許多是個體經營者掛靠在其名下,名為公司的分支機構,實際是自主經營、自行核算、自負盈虧。多數個體醫藥經營者不辦理税務登記,不申報納税。二是醫藥公司與大多數商品零售企業一樣,生產商或上級經銷商會在銷售額之外按銷售數量給予經營者一定比例的平銷返利,這部分返利就直接導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樣化,既有現金、銀行卡,又有醫保卡,各種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點,對税務部門來説不利於控管,税收管理難度比較大。

(四)監管部門職能協調不夠

醫藥行業的監管涉及多個部門,藥品監管是藥監局,行政管理衞生局,税款徵收是國、地税部門,雖然這些監管部門的職能沒有交叉,但在職能行使過程中協調不夠,尤其是醫藥與衞生之間政策不統一,各醫療機構徵收營業税不徵收增值税,造成事實上的徵管困難。

三、解決醫藥行業涉税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税收法治建設,進一步優化税收環境

税務部門要牢固樹立税收法治觀念,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徵管。要加大税法宣傳力度,突出宣傳各項税收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增強醫藥行業依法誠信納税意識、提高税法遵從度,引導和規範醫藥企業依法經營、照章納税。要加強財務和納税輔導,不斷完善發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統,督促有條件建帳的醫藥企業及時建帳,從源頭上堵塞監管漏洞。要改進和優化納税服務,切實增強為醫藥行業納税人服務意識,規範納税服務內容,完善納税服務措施,簡化辦税程序,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要進一步完善協税護税機制,增進信息交換與數據共享,廣泛開展綜合治税活動,提高税收執法力度。

(二)加大税收控管力度,建立税收監管長效機制

加大醫藥行業税收控管力度,建立醫藥行業税收監管長效機制,税務部門要着重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對醫藥行業發票使用的管理。從藥品經營企業“進、銷”兩個環節入手,抓住“發票”這一切入點,對使用發票、取得發票的程序進行控管,有效堵塞税收漏洞。要完善以票控税的制度,醫藥品在一級、二級銷售過程中許多環節可能都不需要發票,有一部分直接收取現金交易,經營者收取現金後不開票也不入帳,財會信息具有更大的隱蔽性。税務部門在“以票控税”的基礎上要完善財會制度,建立健全嚴謹的金融監管制度,壓縮現金交易空間,管住醫藥企業經營的資金流。二是加強對醫藥行業零售環節收款形式的税收監管,協調醫保監管部門,調取納税人的刷卡銷售信息,獲取醫藥企業及批零業户的經營情況,按一定比例測算納税人的銷售收入。

(三)嚴厲打擊醫藥行業税收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税收秩序

税務部門對醫藥行業比較普遍的管理性違法行為,要及時提醒,使其做到管理規範。經提醒,長期不規範管理,拒不改正的要堅決予以嚴厲打擊;對醫藥行業偷、抗、騙税行為一經發生就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通過嚴厲打擊税收違法行為,讓違法者得不償失;要對醫藥行業違法犯罪行為實行公開處理,真正做到處理一個,教育一大片。長期的實踐證明:對醫藥行業違法行為一味偏袒、遷就、放縱,甚至對應繳的税款還要打折扣,就會使税務部門的執法處於被動,執法質量永遠不高,難以形成醫藥行業自覺守法的氛圍。

(四)深化落實税收管理員制度,夯實税收執法工作的基礎

要加強醫藥行業税收管理工作,必須深化落實税收管理員制度。一是不斷提升税收管理員的素質能力,要從提高税收管理員素質能力入手,大力推進機制創新,對税收管理員工作平台、税收徵管法及其實施細則、各項税收政策和税收相關法律法規等專業化技能進行培訓,建立一支精通税務、財會知識、熟悉醫藥行業經營,又懂得數據分析、能夠通過數據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税收管理員隊伍。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員績效考核辦法。在税收管理員進行必要輪換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員績效考評體系,科學設置考核指標,確保考核結果與税收管理員實際工作狀況相吻合,充分調動每個税收管理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高醫藥行業税源監控的質效。

行業調研報告15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三角區域規劃明確要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服務業,也是我市“調結構、轉方式”的內在要求,是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體現,是促就業、富財政的迫切所在。根據市領導的指示,我辦就全市服務業發展開展了調研,現彙報如下:

一、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服務業從組織、政策、考核、統計等方面加大推進力度,呈現出提速發展的態勢。

(一)主要指標情況:20xx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73.5億元,增長14.9%,佔GDP比重35.7%,人均增加值1.63萬元,在蘇中13個縣(市)分別位列第一、第三、第三、第二,在揚州7個縣(市、區)分別位列第一、第四、第四、第四;服務業税收12.08億元,增長48.5%,佔税收總額28.92%,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其中,國税3.8億元,地税8.2億元;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72.6億元,增長47%,佔固定資產投資23.3%,快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20個百分點;服務業從業人員21萬人,增長6 %,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36%。

 (二)行業發展情況:

1、商貿流通業:全市現有各類商貿網點2萬多個,其中限上企業36個,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20個,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16家,擁有大型超市4個(華潤蘇果2家、世紀聯華、樂天瑪特),電器賣場4個(五星電器、匯銀家電、蘇寧電器、國美電器),專業市場12個(阿波羅花木、保盛鋼材、萬德隆、蘇中商貿城、國際五金城等)。宏信商貿年銷售額近10億元,擁有連鎖門店213家,成為揚州地區本土龍頭商貿企業。米米農資擁有連鎖店174家。2010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5億元,同比增長19.7%。

2、交通物流業:2010年實現物流增加值37.01億元,同比增長12.9%,公路貨運量548萬噸,水上貨運量1539萬噸,沿江港口吞吐量830萬噸,內河港口吞吐量570萬噸。初步形成了沿江港口物流園區(中遠萬噸級公用泊位2座,海昌、海螺在建碼頭6座)、7家貨運場站(亞皇、世紀星、恆億、阿波羅、龍騰、中蘇農、蘇遠)。截止去年底,各類運輸車輛5731輛水運船舶612艘,3條“江蘇快貨”品牌線路。江都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初稿形成。

3、科技信息業:2010年,我市共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誠德、恆遠、江淮、長青、中惠、車寶、英泰、雷雨、華農雙順、

中材、奔宇車身、金鑫電器、一重數控),揚州市級44家;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中惠),各類科技服務機構160多家。300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去年專利申請1926件(其中發明476、實用新型493、外觀957),獲得授權458(其中發明31)。揚州(江都)軟件園批准為省級軟件園,落户惠普等軟件企業6家。

4、文化旅遊業:金銀細工製作技藝、毛筆製作技藝、邵伯鑼鼓小牌子被批准為國家級文化非遺項目,時代影城、世紀影城先後開業。建成A級景區3家,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引江水利工程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現代花木產業園),四星級鄉村旅遊點(綠洋湖生態度假村),旅行社12家,星級酒店8家,其中,四星級1家(京江大酒店),三星級4家。成功舉辦八屆花卉節和十屆邵伯龍蝦節,擴建郭村紅色旅遊基地。2010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3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1億元。

5、房地產業:目前共有9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其中二級資質共35家,三級資質共43家,四級12家。2010年,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6.98億元,同比增長19.8%,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12.3%,商品房銷售面積114.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5%,二手房交易面積57.66萬平方米,同比上漲3.8%,房地產税收佔服務業税收44%。近幾年,房地產開發檔次明顯提高,湧現了中遠歐洲城、世紀花園、春江花都等一批品質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