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职场范本>面试>

面试题库第一章 成功案例分析之个性特征类

面试 阅读(1.65W)

【案例1】吴某参加××市委宣传部的面试

面试题库第一章 成功案例分析之个性特征类

导语:某市委宣传部公开招考干部。吴某踊跃报名,并且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第三轮是面试。

现场:考场设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由宣传部副部长亲自主考。这是吴某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触领导干部,但他还是极力保持了镇定自若。副部长坐在吴某对面的长条沙发上,表情和蔼但又不失威严。

面试开始了。

副部长停下提问,又一次翻弄吴某的那本作品剪辑。一边翻阅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大约过了两分钟,副部长抬起头问:“如果你通过了考试,录用你了,你们单位不肯放你走,怎么办?”

答:“这的确是个重要问题,原单位重点培养了我三四年,而我却要‘跳槽’,他们很可能不同意。”吴某稍稍思索了一下,又答道,“如果副部长认为我还能适合这里的要求的话,您也就能想办法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

听了这个回答,一直保持严肃的副部长微微地笑了。

半个月后,吴某被通知“录取”了,但是遇到了原单位不答应他调走的问题,于是市委宣传部派人来吴某单位协调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吴某成功地迈进了市委机关的大门。

【综合评述】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应聘成功的关键在于实力。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的任务是负责宏观调控、协调全市文艺工作,抓导向,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因此特别需要专业人才。吴某是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而且,他有过宣传工作和文艺实践经历,在基层党委宣传部门工作了两年多,搞过文学创作,写过通讯报道,还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发表,这些就是他的实力和优势也是吴某应聘成功的基础。

其次,是实事求是、坦诚相见的态度。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既有工作能力又为人诚实的人才。吴某或许算不上人才,但在应聘对答过程中他真诚地袒露了求职动机,即想接受更高层次的.锻炼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敢于坦白自己的弱点;真诚地表明对工资收人的看法,这样考官会认为你不是虚伪的。另外,从做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万万不能丢弃诚实之本,不能为了求职而不求优良的品格。

最后,回答提问要掌握一定技巧。就算是想表述自己的特长,也要机智地过渡一下,以免引起考官的反感,“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长”就是一个过渡。再如吴某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把考官给出的难题交还给了考官,比较得体,同时还在困境中自己为自己解围。

总之,要想在面试中获得成功,除了必须具备必要的实力外,真诚、得体的回答更能打动人心,它最终能帮助面试考生实现理想。

【案例2】参加×××信息中心的面试

现场:在×××信息中心的一个小型会议室里正在进行着该单位对前来应聘并通过初选的考生进行的面试。以下是一考生与主考官的对话实录:

考生:我想,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发展趋势将对我们的生活起到重要作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涵盖了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主要内容,为此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前面我已说过我对软件开发更有兴趣,我想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许在将来的工作中是用得着的。

主考官:你喜欢你们学校吗?你们学校的老师怎么样?

考生:我非常喜爱我的母校,也非常尊敬我的老师,因为我在母校学到了知识,我从老师身上学会了做人。

主考官:你还有哪些特长和爱好?

考生:除了专业外,我还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喜欢美术和流行音乐,也喜欢背起行囊去游历名山大川。

主考官:你有哪些缺点?

考生:我得承认我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方面的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租弥补。再就是外语学得不够好,主要是口语,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

主考官:你对加班、出差怎么看?

考生:我近几年内不会考虑结婚,没有家庭负担和拖累,加班应该没有问题。至于出差更是我所喜欢的。

主考官:你是否打算将来继续深造?

考生:我想先工作几年,积累一些经验,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然后再进一步“充电”。

主考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综合评述】当你开始谈及自己的情况时,请把重点放在既能体现你的个人价值,同时又能证明你完全适合该职位的方面。招聘单位之所以想了解你,原因在于他们想证实你是这样一个人:你不仅愿意做这份工作,而且还能做好这份工作,并且在工作的同时能够与他人愉快地相处。他们想知道你对工作安排的服从程度如何,想知道你是否一心指望工作安逸舒适,他们还想知道,尽管他们对你没有长期的任命,但你是否会在另一家单位拿更丰厚的薪水诱惑你时,就轻易地改变主意。

应该说这个案例展现的是一个典型的面试过程,主考官所提的问题是面试时常常涉及的问题,该考生的回答也称得上圆满。首先,考生通过专业、兴趣类问题的回答体现出自己的才能和自信,让考官觉得其报考的职位与自身能力相称;其次,对单位的了解情况和对母校和老师的态度问题表现出该考生多才多艺、充满人情味、懂得感恩的优秀品质;第三,对加班的态度也能反映该考生是将工作放在首位,愿意为工作付出很多心血的“事业型”人才;最后,在回答关于“进一步深造”的问题时则体现了该考生分清主次的能力和灵活的变通性,既愿深造,但是在与工作相冲突时也愿意为了工作放弃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