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校园范本>语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锦15篇

语文 阅读(1.77W)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3、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多读几遍,要读通顺,读流利。

二、对照注释,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2、师适当讲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出示画面和节奏提示,让学生自主品读,同桌合作读读听听

2、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诗人能表达的思想感情,历代诗人对它的题诗

3、在熟读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检查识字

五、练习

1、评一评

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描写的春景与本诗描写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

生:杜甫的诗写花很多,千朵万朵来表现春天,这首诗没写那么多的花,而写了燕子。

生:这首诗写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黄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种的。

2、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六、作业: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还(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⑥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⑦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⑧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教案点评:

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在背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最后,老师再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针对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设计了配合教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用来辅助老师教学。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交流学习收获。

⑶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

“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

“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4、写字指导:

⑴ “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⑵示范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初读:

⑴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俩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⑵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本课两幅插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

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3、合作学习,熟读古诗:

在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和交流。小组集体读古诗,为背诵做准备。

4、指名、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5、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的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

⑵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秀者。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五、资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负。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前人编注的李白诗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诗集》较为详备。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前,居住长安近十年,抱负不能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及矛盾,多方面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古体、格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有《杜工部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一、导入

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

学生四人小组学习,相互解决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2、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⑴ 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 《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⑴ 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⑵ 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4、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5、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他们的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 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 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学习收获。

⑶ 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 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 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雨》。

2、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1个多音字。

3、初步理解《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预习要求:

看拼音读读古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三、精读《春雨》

1、师范读,领读两遍。

2、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

3、理解第一句:

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课堂:背诵古诗。

课外: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晓:指早晨。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三、精读《春晓》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练习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

学习第一句:

眠:睡觉。晓:天亮。

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都有鸟的动听的叫声。

学习第二句:

这句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四、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

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 ,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建议教师在交流中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

2、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意图:将课前的搜集与课内的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望天门山》,谁来背诵一下?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诵给大家听。

3、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意图: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给学生一个展示背诵搜集到的古诗的机会,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

1、自由朗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

(1)对作者苏轼的了解:

(2)对题目的理解;

(3)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为);

(4)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意图:由于这首诗的词句比较易懂,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古诗的意思。]

3、大家对这首诗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思。)

4、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老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的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3、讨论,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比较浅显地感悟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在讨论中明白这首诗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教学小结:

这两首古诗或绘画或悟理意境深远,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诗篇,课后我们通过背诵来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29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板书:

乞巧

乞—气

宵—霄

课后反思

1、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

2、未有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 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课后反思】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杜甫的这首《绝句》不仅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我让学生给诗配画,诗中找理由,构建课堂。在课堂上,我故意让学生教我画画,帮我选颜色。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无意之中就感悟了这首诗的很多语言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以及景色的层次感(如:首句写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远景,第三句是远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画、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当我画好“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我班的画画能手程子月说出了自己的感悟:“老师,你画错了,你这样平的画没有画出白鹭上青天的样子,应该由下而上画,这样才是飞上青天。”是啊,就是这个“上”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美啊!在我们的课堂上多让孩子主动多让孩子感悟多让孩子发现,受益匪浅的仅仅是他们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一岁一____。野火______,春风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无处寻____。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

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同进步。

〖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