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校园范本>语文>

关于《给予树》的课后反思

语文 阅读(5.59K)
  篇一:《给予树》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有关“爱心”的故事。课文描述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课文紧扣“爱”字展开教学,有妈妈对孩子的爱,兄弟姐妹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可以说整篇文都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我在教学设计中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在课后我有以下心得。

关于《给予树》的课后反思

一、课文是读懂的

课文是读懂的,而不是老师一味讲懂的。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只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这样的教学效果只会让学生重复以前的知识,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去品味课文,与感情文本,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过读、品、悟中得到实现。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去读。

在本课中,我紧紧围绕着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拎出一条主线,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很巧妙地画了一个“圆”。第一层次:默读课文,从中找心情变化的句子,初步说说体会,进行质疑;第二层次:细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金吉娅的内心,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第三层次:读的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张给予卡,让学生感情去朗读,从中让学生体会那位想得到洋娃娃的小姑娘不幸,从而升华学生们的情感,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的共振,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二、议的有效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在学习小组去中讨论、交流。在这个部份老师就要有意思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存在。

在本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结合文本来理解词语,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深入感知,使学生读出理解。在找出关键词句后,让学生再去读,去思考,去交流:妈妈为什么那么激动?妈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哥哥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我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在课文中安排这样一个小讨论,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去交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篇二:《给予树》课后反思

本课课文比较长,又是从妈妈的视角展开的,为了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悟金吉娅——一个八岁女孩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教学中我抓住三个点展开训练:

1、抓住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课文主要讲述了金吉娅在圣诞节给家人买了棒棒糖,给陌生小女孩买的却是洋娃娃。课堂上就可以抓住金吉娅送礼物的强烈反差,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

2、抓住重点词语,精选理解点:课堂上抓住最能体现金吉娅矛盾心情的重点词语“沉默不语”进行训练。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体验理解它的表面意思,到联系上下文透过该词体会金吉娅的内心,再通过对比朗读、想象着朗读等策略,来感悟她对家人的爱。这样爱着家人却只给他们买棒棒糖,究竟是为什么?这使得前面的疑问显得更有价值。

3、抓住重点句子,挖掘动情点:课堂上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有许多礼物了,可是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言为心声,这是一个八岁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抓住这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什么都没有”入手,理解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透过金吉娅的这一语言,去触摸她关爱他人的那颗善良的心灵,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做到入境动情。反反复复地读,层层深入地悟,引领孩子去体会金吉娅关爱他人的品质,在阅读中愉悦了学习者和听课者的身心。

不足之处:在关注学生这一方面有些欠缺,太以自我为中心,关注学生说了什么很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很好地评价与反馈,对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的不够,课堂踊跃思考的气氛不够浓。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听说读写思结合,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其实可以将“收到了娃娃的陌生小女孩会怎么想,怎么说”修改成: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再简要地点拨一下这段话可以写些什么?比如对洋娃娃的喜爱,对金吉娅的感谢,对未来的希望,对金吉娅的祝福……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这样就更好了。

  篇三:《给予树》课后反思

《给予树》是本学期最后一组一篇有关“爱心奉献”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在圣诞节到来之前,母亲把仅攒的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每人20美元,让他们选购圣诞礼物。其中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陌生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感受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也是本课的德育目标。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可上完课后,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好像忽略了很多细节,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有效地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有三个表达心情的四字词语“兴高采烈、、生气”,我可以先是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其次,可通过孩子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事情来体会,还可以通过换近义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一言不发”等来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自身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更有滋有味。

二、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在金吉娅和母亲说没有给她们买礼物时:“妈妈我们已经有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确什么都没有”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其中有位孩子说到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能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对学生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与反馈

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如果能每次在孩子们回答后不忘记给予一些不同的评价与反馈,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今后教学中改进的措施:

一、创建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此刻,更多的是老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如果我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我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我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我们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发现这里的学生课外知识获取的途径太少,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读多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当然作为一个教师,也要有自学的学习意识。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势必就会把自己圈在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思考意识,思考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与升华为素质的关键。如果学习中不思考,就不能很好地体会知识具有的精神;实践中不思考,具体的感知就不能得到升华,隐藏的真理也就无法领悟。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