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校园范本>音乐>

音乐教学反思(通用15篇)

音乐 阅读(2.16W)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学反思(通用15篇)

音乐教学反思1

国小音乐课教学是国小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向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国小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仅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小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资料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教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研究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研究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必须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到达标准音时能够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到达拓宽自我音域的目的。

教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做作业。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根据课文资料进行常规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补充对课文资料的介绍。刚开始有一些同学不明白怎样预习,我就请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讲自我的经验,对这些同学是很大的促进。有有部置就要有检查,及时的检查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力的监督。“该说是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随时记录,这是对听者的要求。对学生的作业从格式到资料进行规范,提高作业美观度,班级中涌现出来了许多书写清楚认真的同学。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能够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我识谱本事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作为科任教师,学期开始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政治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

此外,根据不一样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资料。异常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影响整堂课成功于否的重要因素。在课前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样的活动等等。反思自我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情景。是否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不一样的学生和不一样的班级就要有不一样的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与本事都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记忆本事强,学习单词的速度就很快,有的学生上课活泼好动,但他的纪律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必须的自制力,但识谱本事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期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本事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所以我把学习歌曲和欣赏分开教学,游戏适当穿插,并且在上新课之前都是进行了复习的,这样的改动让我在学习歌曲上还是取得了提高的。我还在上课时尽量运用电子琴教学,这样不仅仅能够对孩子的音准进行更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用了音乐当中的模唱教学法和跟唱法来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词用节奏来教学生的,这样对歌曲的节奏能够很好把握。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我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音乐教学反思2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由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音乐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从创新的角度讲,创新思维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从国小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着重探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或者少量的改写歌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教学反思3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所有音乐老师的课,深有感触。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在我国“微观教育领域”已经掀起了一场“案例”研究、学习、撰写的热潮,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发展的态势,将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撰写案例,本人谈点看法:

一、教学案例是否就是教案的代

从案例的范畴而言,曾有人将“案例”划分为二种:既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也可以是一篇教学个案。只是对教学个案没有加以必要的界定。于是乎,在众多的案例或许多的案例集中就出现不少以为案例来对待。这种现象,是否会对我们开展案例研究产生一种误导呢?教学个案不是某个教学个体的主观设计,至少应该是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诸如一个校级教研组或或者片区教研组教研大组,经过集体研究,用来探究的教学个案,甚或是已经过实践检验,被公认为是具有借鉴或推广价值的个案,其中一定的区域内或时空中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这样说,教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

二、作为案例,从正面进行撰写无可厚非,这本来就是颇符国情的。但教育与一般的政治宣传不一样,教育或教学进程

本身就是一个寻求、发现、追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事情如果都从正面加以阐释、肯定,回避不当的,那么与真理处于对立面的谬误就难以让人去发现,真理与谬误就难以区别和比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失去了正反两面的客观依据。如今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二期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对当前音乐课堂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的文章。文章的表述形式看来只有“现象”与“思考”两个内容。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该作者的内容加上必要的“背景资料”、将“现象”看作一个教学情景故事,然后添上相应的“教学对策或教学策略”,最后将“思考换成”反思“或”教学点评“(当然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表述形式)。不就成了一篇从反面角度来撰写的教学案例,而且应该说这篇案例还是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或具有普遍性的,能引起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好案例。

而目前我们见到的案例,极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的、成功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撰写;当然也有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着来撰写,只是很少很;而纯从反面来撰写的几乎是没有的。这种现状对案例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并不是很理想的,也不十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如何区分、认定

对于如何撰写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的案例应该具有“三性——典型性、客观性、启发性。对于这样的提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典型性”来说,我觉得如何区分、认定案例的典型性,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好象不同对象、不同境遇、不同心态或心情的人,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给人的心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样。案例的典型性,也应该是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区分和认定的。同样是学生和教师,但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有素质优劣之分等。有的案例,对城市的学生和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但对于农村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可能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教育规律的提示而言,农村与城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在案例的“典型性”的区别、认定上,应该也有农村与城市之别。我们大家都是处在农村的学校中,希望多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学校学生上,把这一空间表现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典型案例。

四、教学案例是否一定要在现有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并撰写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的经验提炼,不可否认其带有一定的时代的要求。它也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或理念作依据或作指导。许多的学者在谈到案例作用时,有一种几干部战士形成共识的说法,认为通过阅读案例,我们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而且最终能促进阅读案例的人反思教学实践涂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作用概括为三句话:认为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理由是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效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性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推断: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安全中,可以寻找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传话接力”式的偏差。)。可以说,上述对案例作用的论述是十分精辟,非常独到的。

可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从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发生、发展、深入的进程来看,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没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所以在一定的范畴内,现存的教育或教

学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分析、指导所有的案例撰写。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实践——理论——再实践”,采用反证的方法又有何不可呢?

五、教学案例的时空表述能否以课堂教学进程的三步曲来加以划分

目前,对于撰写教学案例,从各地撰写的案例来看,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要求也大同小异。字数一般都要求至少20xx字以上,5000字以下。而且以下几个要素基本都要具备: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对于背景、主题、细节、评析(点评或反思),这些要素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主题可以单独进行表述,也可以寄寓于事件的叙述中;至于细节和结果(我理解为是对整个故事的描述及教师采取何种策略,期间教师与学生是怎样是状况,及最后带来怎样的结局等)也是必须交待清楚的;评析是案例的画龙点睛的之处,不可忽视,更应精辟。然而,对于所谓的背景,是否需要像有的关于案例定作指导文章那样描述的撰写?如背景,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我认为,作为一个故事,只要交待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起因,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哪一个时段——导入展开、总结中的某个时段发生的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的详加介绍,如此不仅可以省略许多笔墨,也可以少费读者许多时间。<

音乐教学反思4

有这样一种设想:以往的音乐测试太过于注重形式,让一些学生认为,音乐课只要唱好几首歌,不用学习音乐知识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想这样的考试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我们可以将考试形式变化一下,如果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音乐测试,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歌曲演唱:利用卡拉OK进行演唱。要求每人选一首最热爱、最熟悉的歌曲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唱。

2、自由表演:(1)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可选所学课本中的内容,跳一段舞蹈;

(2)自编自演;

3、聆听:(1)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并说说自己的心情;

(2)边听歌曲边凭感觉打节拍。

4、器乐:(1)选出几种打击乐器,让若干学生自由组合为歌唱的学生打节奏。

(2)学器乐的学生,可单独演奏乐曲。

以上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测试,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参与,考出了学生平时真正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学生们不再追究自己分数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参与的内容。

音乐教学反思5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音乐教学反思6

5月22号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景东杯课堂教学评比,我这节课主要是利用口风琴辅助学习新歌,所以选了一首旋律平稳流畅,委婉动听,洋溢着安逸,静谧气氛的歌曲《晚风》,为了给课堂创设一个与新授歌曲相吻合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自由,轻松,活跃,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气氛,我先让学生听歌曲《萤火虫》律动进教室,结合学生配乐诗朗诵,引出新歌《晚风》,创造出夜晚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新歌过程中,我先以学生难以掌握的弱起节奏为切入点,解决这个节奏难点后,让学生分组利用口风琴互相自主学唱歌谱,通过这样循序进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驾轻就熟的学会歌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是器乐展示部分,学生表演展现了夜晚的情景,在学生们优美的演奏声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

通过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到试讲再到比赛,我的师傅和艺术组的其他老师都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她们毫无保留地把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我,指导我认真分析,钻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科学合理灵活地选择教学教法,精心设计编写教案。对我这次备课中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非浅。

从新课导入到教授新歌再到拓展,我觉得我的整个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课件制作也非常实用,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我的目标制定还可以再高一点,难点还要突出,要让学生通过很大的努力后再掌握会更好。我的课堂应辨能力也有待加强,这些都跟我的教学经验还不足是分不开的,需要不断学习,多看教学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教态是上课的一个亮点。我觉得我的教态自然,比以前有进步,但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这是我以后在教学过程要经常提醒自己的。当学生展示汇报的时候,由于平时没有养成看指挥的习惯,所以其中有一首歌曲在演奏时按自己的速度越弹越快,又重来了一遍,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在教学经验和能力上都有很多不足。所以我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组织了"景东杯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为我们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其次,还要感谢各位评委,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具有更高的艺术素养,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反思7

《小松鼠进行曲》这个活动是选自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材的一个音乐。第一次在亲子班尝试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整体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中以小松鼠老师带小朋友秋游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亲子班的孩子年龄较小,词汇量较贫乏,对于“秋游”一词的理解较为生疏,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这个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是肢体律动,第二个是跟随音乐在教室进行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律动,最后就是让孩子使用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首先孩子们在进行肢体律动时,都能跟随老师进行刷牙、洗脸、照镜子、穿衣服的动作模仿,在模仿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简单的动作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孩子们都使用固定拍进行。

第二个活动时,引导孩子们出去玩要经过一些什么地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较浅,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集体学习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愿意参与这类模仿的活动。有些孩子特别在过独木桥时,模仿老师“身体摇摇晃晃”的动作时,活灵活现。

最后一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尝试,对于亲子班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让孩子们使用乐器集体演奏。很多老师都说小班的孩子在使用乐器时很麻烦,因为孩子年龄小,自制力较弱。总结去年一年带小班的经验,其实孩子们是非常愿意参与乐器演奏这个活动的,只要老师提前将活动规则强调好,并在活动中给予提醒的话,活动还是很好操作的。于是我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孩子们认识好乐器,然后再强调使用乐器的规则,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瞪得圆溜溜的眼睛时,我已经明白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第一次接触乐器,孩子们免不了有些兴奋,所以我尽量的满足好孩子们的需求,首先让他们随意的拍、敲、摇,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再进行集体演奏。这个方法很奏效,孩子们有了尝试乐器发声的经验,接下来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跟随老师进行集体演奏。在演奏前,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们一定要看老师的指挥,老师手握拳头就代表要让小朋友和乐器“休息”。让我很欣慰的是这些小家伙操作乐器起来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没有出现教室里一团糟的现象。

从这个活动中我总结出:0—3岁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教什么会什么。孩子们虽然年纪小,只要在每个活动中强调好规则,进行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很简单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工作中强调的学习常规的培养。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方向,多让孩子们动手,动手的同时又动了脑,而且又构建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音乐教学反思8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日渐频繁,也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教科书、黑板、乐器、图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录音机、唱片、电影、电视等视觉与听觉媒体辅助设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又将电脑、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活动中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画蛇添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我们对待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认真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导入新课中的作用

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好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而且,利用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创设课开始的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上学歌》这课时,我制作了清晨鸟语花香,旭日东升,人声渐显的动画。话外音:太阳公公醒来了,花儿在晨光里笑了,红的脸,黄的脸。小朋友们背上书包上学去,小鸟在前面给我们带路,……一年级孩子对动画特别感兴趣,特别是那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扣住了他们的心弦,课堂兴趣倍增。又如在欣赏《星光恰恰恰》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夜渐渐拉下帷幕,一群可爱的小星星挂在深蓝色的天空,眨巴着小眼睛。星星舞会要开始拉,随着欢快跳跃的音乐,小星星们扭动起来。这群可爱的小星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乐曲的美好意境中。

二、多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但是,目前不少国小音乐教师在上国小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往往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小生对音乐欣赏课没有多少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埋怨学生的自律能力差。

事实上,国小生在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方面相对比较弱,加上国小生具有小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如果在国小音乐欣赏课上没加什么辅助性的素材或教学活动,他们是没有这个耐性来坚持下去的。一般说来,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尽管安静的听,我想也是很被动。固然,会出现在国小音乐欣赏课上“死气沉沉”的局面。音乐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说明它是一种抽象性的东西。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人们在理解抽象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完成。我想,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可能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强迫学生听音乐的现象。

其实,欣赏音乐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转化的任务。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限于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学生的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地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有的教师千篇一律空口说教,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把美妙的音乐与生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以直观的视听效果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的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我在课件设置上,简介乐曲内容时,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的吹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事先制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资料也同步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多机并用,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乐曲欣赏环境变成画面与声音交相呼应的宽松的学习场景。音乐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创设出欣赏的情境,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仪、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三、多媒体对化解重、难点的作用

音乐教材中的重点要使学生掌握、难点要让学生理解,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而这些重点、难点所在往往抽象难懂,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生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的优势是直观形象,它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将教师平时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重、难点之处应用了形象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动、静结合无疑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国小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乐器和音型去表现各个角色的形态、动作和性格特征。让学生们理解音乐各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是重难点。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音乐中出现的彼得、小鸟、猫、鸭子、狼等动物和分别用来“模拟”表现这些角色的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首先,介绍以上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放映小鸟唱歌、小猫爬树、鸭子戏水等动画片断。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可通过声像使孩子们对以上乐器的音色及形状有初步了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

接着,先听辨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再放映出各种乐器图形和各个角色,让学生配合进行如下活动:一找,每段音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想,音乐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谐是不和谐,塑造的什么角色的形象;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动作;四说,说说音乐所代表的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分段欣赏,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加深了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体会到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色彩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孩子们的音乐联想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例如: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小音符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效果很好。通过多媒体,使教学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

四、多媒体在歌曲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引入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音乐课创造出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它集图像、动画、文字、声音于一体,能较好的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学习材料及辅助材料演绎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处理得形象直观、生动逼真,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良好动机,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在这种美的情景和氛围中,学生们必然情绪高涨,学习信心倍增,学习效率高自不必言。

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北国的冰雕等片段,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各民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音乐以他独特魅力,成了最好的桥梁。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国小音乐《小雨沙沙》这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一上课,老师首先出示一幅多媒体课件:(音乐大楼),然后讲解;在今天的音乐课堂里,有一座奇妙的音乐大楼,里面住着几个好朋友,他们天天在一起唱歌,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歌曲都是由他们组成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这些作曲家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小问题,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甚至又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多媒体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空间。学生在声、图、音、像的多媒体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地全过程之中,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学反思9

做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

这一课里出现了要求学生进行二声部练习的音乐实践活动。我在备课时已经作好了思想准备,不要对刚接触二声部的学生报太大的希望,二声部的训练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尽管如此,在教授时我还是被学生弄得焦头滥额。本来唱得很好的高低声部,一但合起来就是变音变调。看来以后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应先给他们多练习音程,多听听合唱歌曲,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这样有助于学生二声部歌曲的演唱训练。

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从基础抓起,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学生逐渐就会有进步的。我还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读谱能力有明显提高。

音乐教学反思10

《雏鹰之歌》是一首比较新的歌,而且好听,很有劲,学生挺喜欢的。这首歌有两个特点,一、是带有新疆地区的音乐风格,。因此,我设计音乐活动“我是小乐手”这一教学环节。二、是有许多的下滑音。因此,我采用一些流行歌曲作例子,让学生在很熟悉的歌曲里找到唱下滑音的感觉,再来演唱歌曲。

在教授《雏鹰之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先让学生去查询书上的插图的由来,在上新课时,就由学生们自己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无形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知识的好习惯.再次,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我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分为二部学习。我在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范唱先抓住学生的主导情绪。孩子们在感动中一步步学习体验歌曲的旋律走向。

音乐教学反思11

《划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它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儿童在划船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心里乐开花的喜悦心情。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学生学习划船的动作,感受划船的情境。这一环节学生都很喜欢表现的也很积极,接下来的教唱中我更是反复的强调歌曲的优美性并多次做示范让学生模仿。这首歌曲不适合用大的音量来表达,但是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做到很好的控制音量,于是我采取模仿他们的歌声,再用柔和、适当的音量来做示范,让他们选择合适这首歌曲意境的歌声然后演唱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大声的演唱是不正确的,并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演唱了。唱会了歌曲之后我在游戏环节中设计了一组为单位的划船比赛,看哪条船最整齐、表演的最到位。这个游戏是很快乐的,虽然有些小吵闹的场面但整体气氛是很不错的。特别是有些很有想法的学生还自主的邀请他人组成一只双人桨表演划船。对于这种热爱表演的同学我也会特别的给与奖励。

这一课我感觉到了学生在学习歌曲上的进步,学会了用优美的歌声、小音量的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由于自己时间的设计还有待提高,在游戏环节上还可以多一点时间让学生尽情的表演,发挥孩子爱玩的天性,让音乐更多的表达快乐,表达孩子们的愉悦心情。

音乐教学反思12

一、成功之处: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的设计都有意义和作用。学生接受并喜爱《渴望春天》,并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方法演唱,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二、不足之处:教唱环节中,个别难点忽略了。如“在草地上”的“上”是一个字两个音。全年各班情况不同,有时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教法上要更灵活一些。

三、教学机智:再诗歌朗诵时,选配两首音乐,学生跟随两首不同音乐朗诵后,有不同的感受和效果。这就是音乐所起到的作用。 在用大二拍拍子演唱歌曲时,拉起学生的手,一起做划船或荡秋千的动作,帮助学生寻找起伏悠荡的乐感,学生用形体动作很快找到歌曲的韵律感。

四、学生创新: 学生自己处理歌曲,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演唱,评选出最佳的演唱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表现。《渴望春天》教学反思四十八中学孙威巍

音乐教学反思13

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课改,老师们都积极努力的改进自己教学观念与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方法多样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也变浓了。近几年来,课听了不少,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的优秀课例,可大多数总叫人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怎么说呢,就是不够实在,幌子太多,其实自己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也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先想的是怎样才能上出新意不落俗套。静心下来想一想,新课程的理念没有错,是我们的理解太简单。在这里谈谈对某些课堂现状的一些反思。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

反思: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可是并不是每节课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讨论,在课堂上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围在一起大声讨论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没有生生间的互动。这样的讨论有必要吗?我想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合作该多一些实在,且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有小主持人,有督促员……让他们每个人有都有事可做,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音乐教学反思14

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小 学音乐教学中,广大音乐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常常写诸如“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等教学反思,但教师们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及对课堂中出现 的一些情况作简单的思考,显而易见,这样的反思是浅层次的,却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 系列深层次的真反思,而且写了之后就往往束之高阁了,使课后的反思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在音乐课堂教 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以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进而调整和改进教 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下就是我对音乐教学进行真反思的一些主要策略: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国小音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 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 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这也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 我们的音乐教学反思首先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是否生活化,是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案例一:第七册《越剧欣赏》一课。我原先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一开始教师通过设问, 让学生谈谈或即兴模仿平时生活中了解的越剧知识。接着用大半节课的时间介绍了越剧的有关知识和家乡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欣赏越 剧唱腔《西湖好》并学唱其中句段,学毕让学生谈谈对越剧的感受。出乎意料,学生的反应让人啼笑皆非:“我妈妈说,越剧是给老人们听的。”“我觉得越剧太嗲 了!”教室里霎时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过多的非音乐化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对越剧欣赏的听觉体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着重挖掘越剧的艺术魅力,重点围绕着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内容的兴趣,加快对音乐的内化,体会越剧艺术的魅力。

反思后我相应地调整了教学设计:从现场演唱徐派片段引入介绍徐玉兰和家乡浙江的越剧,从学生欣赏与模仿中强化学生感受越剧的旋律美与韵律美,最后欣赏《梁祝》的主题音乐,形成了深刻的审美体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调整后,学生对越剧的认同度及情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误解到理解,从盲目到欣赏,这就是真反思的功效。

案例二:一位老师这样执教人音版第二册《海》: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开着 小火车出发吧!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播放《海》音乐前奏)看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海(出示图片:美丽的海岛、沙滩、鱼儿、贝壳、等)。音乐家 叔叔编了一首很美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去学生学唱歌曲……

另一位教师则这样进行教学: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开着 小火车出发吧!听!我们快到什么地方了?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海》音乐的前奏)你能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吗?(生用动作和声音模拟海边的各种声音:海 风:呼—呼—、海浪:哗———、海鸥:哟哟 哟哟、海浪抚摸着沙滩:沙—沙—。汽笛:呜———)师:“可有时候这些声音常常是同时发出来的,你们能让我听听吗?”于是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分组、分角 色,在教师的引导和指挥下用动作和声音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立体音响:

海风:呼 — 呼 — 沙滩:沙 — 沙 —

海浪:哗— — — 汽笛:呜 — — —

海鸥:哟 哟 哟 哟 海浪:哗啦啦啦 哗啦啦啦

反思:在新的音乐课程中,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在 浓郁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情境中处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挖掘教材的知识暗线,用形象生动、游戏的方法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在活动 中。教法二的的教师善于仔细分析、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整合教材的内涵。先创造和提供开放式、趣味性的大海音乐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和表现出海边的各种 声音,再由浅入深,巧妙地将各种声音进行组合,在游戏中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多声部的音乐,为今后学习和感受多声部的歌曲打下了基础,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思 维和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实在是教学内容上的一大亮点。

这样一反思,会使教者豁然开朗,以后就会少走一些弯路,这又是真反思的一大好处。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 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把握教材的特点,合理设置音乐的三维目标。显然,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有利于提高教 学的有效性,使教学目标真正起到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案例三:我在新授《共产儿童团歌》这首历史歌曲时,由于学生感性理解不够,因而无 法准确把握情感,演唱不够生动。为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稍作了调整:给学生简介了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用电脑展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苦难画面,还给学生观看了 《红孩子》的录像片断,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少先队员的前身就是儿童团员。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过重大的作用。这样一来,同学们就理解了乐曲的内 涵,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自己已是威武的儿童团员,在战争年代,学知识学本领,救国民于危难之中。当然,演唱起来也就铿锵有力真实感人了。

音乐是情感艺术,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本例在原先教学效果不理 想的情况下,及时地进行反思并根据国小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欢做英雄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的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 的心理情意状态,激发、感染、淘冶、诱导学生的情感,最终成功地达到了审美情感教育的目标。

案例四:第十二册欣赏《春节序曲》。我在教学时,首先从春节联欢晚会导入,创设热 烈的音乐学习氛围,再简介乐曲,然后欣赏乐曲。其中重点欣赏第一部分,反复听、哼主旋律,激发学生想象人们过春节时热闹的音乐情景。然后再听音乐分组进行 扭秧歌和敲锣打鼓的律动。整堂课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动得很累,本以为最高潮的地方学生却乱敲一气,课堂气氛反而从轻松到停滞,直至懒散。

反思:本例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目 标的制定比较笼统,宏大,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只有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注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发挥 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提高音乐审美目标达成的实效。

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的特点,我重新设立教学目标:“聆听《春 节序曲》,充分体验西洋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帮助学生再现过春节时的红火场面和欢腾的气氛,仔细聆听 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并请同学们做小小的摄影师,抓取一个个与音乐相吻合的镜头。并说说为什么会配上这些画面。再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 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旋律、节奏、速度、音色等特点。我发现学生们惊喜愉悦、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满足。连平时不善于表达和表演的同学,在那一课也高高举 起了他们的小手。而课堂气氛不但活跃而且有序,相同的教学内容却出现了与前一节课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两则案例可见,注重“目标的设置与达成”的真反思可以助你走向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的投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五:第五册《我是小音乐家》的歌曲难点教学中我这样设计:一、听一听“今天老 师带来了几个乐器,竖起小耳朵听一听,他们是谁?”“他的声音是怎样的?”二、演一演“我们也来做小小演奏家,演一演。”三、唱一唱“你能把吉它的声音模 拟一下吗?” 0×× ︱ ×× ××× ︱×× ××× ︱ ×× ××× ︱×× × ‖ (0勃隆 ︱ 砰砰 砰勃隆 ︱ 砰砰 砰勃隆 ︱ 砰砰 砰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大提琴和圆号,学习探究它们的演奏方法并进行声音的模拟。四、夸一夸“你们真了不起,老师禁不住想要夸夸你们。”师唱:“你们都 是小小音乐家,真是了不起!”( 0 55 ︱ 1 1 2 2 ︱ 3 3 5 4 ︱ 3 3 2 2 ︱ 1﹒ 0 ‖ )小朋友你能夸夸自己吗?不用老师提示,学生信心十足地,用自豪的的声音唱起了“我是小小音乐家,真是了不起!”。

反思: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歌曲教学中的难 点突破又是老师们非常头痛的事情,怎样既做好歌曲教学的铺垫,巧妙地解决难点,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呢?本例教学方法从“趣” 入手,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由浅入深,巧妙安排四个环节的教学。从“听一听”集中注意到“演一演”主动参与,再“唱一唱”自我表现,最后“夸一夸” 激励评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入情演唱,。既解决节奏和衬词两个难点,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取得了教 学上的有效突破。可谓是一举三得,妙不可言。

案例六:一年级歌曲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学会歌曲以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 歌曲的处理、表现和创造:“美丽的大草原就是蒙古人民的家,所以这首歌我们要怎么样唱呢?你能有感情地来唱一唱吗”?(生用自豪、欢快的心情唱进来了) “这么美的歌曲蒙古人民时时唱,处处唱,他们中散步的时候唱,在骑马的时候唱,有时还边唱边跳。你们想试试吗?”“散步的时候应该怎么唱呢?”(生改变速 度,用较慢的速度、优美的歌声表现蒙古人民热爱草原的情感。)“在骑马的时候呢?”(生用快速。活泼的歌声赞美草原,并用手指在桌上敲击节奏模拟马蹄声为 音乐伴奏,十分逼真。)你能创编几个动作边唱边跳吗?(生高度兴奋,边歌边表演,兴趣十足。)

反思:本例中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音乐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创设了良好的能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氛围,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和发展的权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因素,唤起学生学习的活跃情绪与学习兴趣。进行音乐的再创造,使音乐教学 充满了生机活力。自然、简短的几句话,看似简单实则用意颇深,真正实现了音乐的享受、体验与发展。

这样在上述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去反思音乐课堂,我们的教学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四、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进行教学评价的反思。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新颖的评价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教学中起到了画龙 点睛的作用,但仍有许多评价方式仅仅付诸于形式,“为评价而评价”“马马虎虎走过场”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们常常困惑于如何使评价更富有积极的激励意 义。教学评价的反思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效果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提升评价的质量。

案例七:音乐唱歌课《小雨沙沙》片断

1、师:大家把春雨的声音串编成一场音乐会,比比哪一组编得好,演得出色。

2、组一:一个人讲故事,其他孩子根据情节表演各种场景及声音

生评:我觉得他们小组的表演挺好的,就是讲故事的同学讲得不够顺。

师评:你不仅很注意看表演,还能提出建议。我也想对×××说,我很佩服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这个故事情节,相信以后多讲多练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生:(受到鼓舞,表情认真,端坐上课)

3、组二:微风轻轻吹——树叶沙沙响——下起小雨——青蛙“呱”跳回水塘——四个同学演唱《小雨沙沙》,其他律动表演——表演完毕

师评:他们小组哪些地方你最欣赏?

生评:我最欣赏他们能分开表演不同的角色。

生评:我发现他们把歌曲加进表演了,我们组就没想到。不过如果唱歌的同学也能表演就好了。

自评:我也觉得我们组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把模仿的声音与刚刚学会的新歌《小雨沙沙》连在一起表演。

4、师:你能给自己的表演起一个名字吗?各组积极讨论,想节目名字

生:小雨音乐会、小雨演唱会、小雨沙沙等

反思:在《小雨沙沙》这课中,教师淡出“教”的角色,通过“想、说、演、评”等音 乐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探求欲、创作欲及表现欲,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通过协调、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表现。并充分调动学生资源展 开讨论,因势利导渗透“用欣赏眼光评价”的评价方式。这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使评价更好地服务 于教学。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各方面表现,不能一概而论。

对自己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构建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凸现评价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引领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国小音乐教学的真反思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对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角度、多形式的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 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 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提倡音乐教学的真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好地 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教育专家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 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反思15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欣赏训练的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能具有的合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