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校园范本>绘画书法>

书法之道作文

绘画书法 阅读(3.2W)

书法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写字也有些年头了,但越往前走,越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技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思想、修养、眼界、品格和心灵的领悟。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应该是深深打上传统烙印、具有鲜明个性、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墨韵心声,所谓“天人合一”“书如其人”,确是需要毕生为之付出。

书法之道作文

书法之道玄而又玄,对经典法帖深入研习的程度,往往决定作品品位的高下。我在工作室开班的第一课上,即为学员确定了“研习经典、把握规律、用对方法、找准定位”的思路,特别强调对经典的深入研习和对艺术规律的准确把握,并身体力行。虽然目前所涉猎的书体还是大篆、简书、章草等有限的几种,但展现在这里的作品和5年前的集子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同在于“岁月磨砺涵养了笔墨,笔墨再现了真实的自我”,体现在撷取经典作品中能打动我的部分精华,为我所用;结字宽博而敦厚,展现神采;用笔沉实而丰富,增强力感;不仅通过留白和空间处理的手段,还注意笔调的虚实呼应和细节的节奏变化,使大章法气韵生动,继而达到“气”厚而“势”足的意境。篆书与章草互相渗透,笔意融通;篆书与篆刻互为借鉴,相映成趣。

说到学习楚简,我有所体会。早些年我给自己学篆订立了一个目标:在金石气与笔墨表现力之间写出自我的篆书个性。我写楚简是在写了多年小篆、大篆而举步不前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展开的。我虽然也时常被楚简的天真烂漫、鲜活生动的气息所感染,但为了与时风拉开距离,采取了有所取舍、融会贯通的方法,用大篆的笔法来写简书,复以简书的笔调来调节大篆,不把自己框定在某个范畴内。近些年举凡楚简、秦简、汉简,都不同程度地涉猎并汲取有益的营养。因此,笔下的篆体是杂糅出来的新品种,用孙其峰先生的话讲是“带有行草书味道的大篆”,似是而非,并不纯粹。这里不仅有技法的综合运用,更有经验与灵感的融入,笔下流泻出些许古奥、厚重、沉雄、生涩的气息。这一过程的美妙常常使我达到物我两忘的`沉醉。

写篆书不能不提及古文字。正确掌握和运用古文字是写篆的基础和前提,这一点毋庸置疑。这里有一个关节点,即在某一书风中古文字与个性书写的比重问题。文字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了个性化的书写、气息的融入,那样的作品可能会味同嚼蜡。书写性看似简单,却往往被忽略。所谓“写”,重在笔法。写篆书不是画字,当发挥毛笔的书写特性,“写”与“画”虽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

古人书法重实用,今人书法讲创造。沈鹏先生在精英班上给我们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进而提出原创性的思想。我理解想象力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书法创作规律把握基础上自我认识的升华和能动性的发挥、化古为我的个性创作;原创性也不是照搬一些稀缺少见的书法资料,而是将个性融于共性中,在共性中展现个性。

当下书法作品追求形式至上,作品面目极大丰富,然大多失之于表面化,形成所谓展览体。如东施效颦般的竞相粉饰、拼凑画面,个性的缺失导致作品空洞、做作和雷同。如今社会浮躁是通病,作为东方文化核心的书法艺术,本应给人提供高雅、隽永、深刻的精神享受,而不是炫目和花哨的表象,也不是炫耀技巧和画面堆积。真希望有一天书法展出的全是清一色素纸,看谁的表现力更强,那才叫真本事!

北京是个大舞台,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算起来我来北京已经5年多了,5年来在这个舞台上经历了风风雨雨,也因此历练得更加成熟、执着、自信和坚定。我很知足,安淡惜福,涵养平和的心态,在书法上有所作为,这是我当下真实的想法。苏东坡曾感叹“常恨此身非吾有”,对此我感同身受。现在白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只有晚上才能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好在我已经适应了这种两套头脑工作的模式,会在慢慢的修行中,书写属于我的人生和艺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