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校园范本>历史>

历史的故事(推荐)

历史 阅读(1.68W)

历史的故事1

《诗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诗里描写的女子的就是庄姜。庄姜作为古代的一个美女,她的美貌惊艳了这个残酷的时代,又慰藉了这一世的时光。作为一个美女,她不仅拥有出众的容貌,还是个德才兼备的女子。作为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标志性美女,她的故事却异常的凄惨。

历史的故事(推荐)

庄姜,这个没有姓名的女子,我们只能凭借着诗经里的只言片语,来想象她是一个怎样美丽的女子。《诗经》记载她是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左传》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由此可见,庄姜

她是齐庄公的女儿,齐僖公的妹妹,齐桓公的姑姑。她真实名字并非是庄姜,只不过是嫁到卫国的一个姜姓女子,她连人带名字都是卫庄公的。庄姜出身比较高贵,因为齐国姜姓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她所代表的姓氏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这样说来,作为齐国的公主,庄姜出身十分高贵,她拥有着倾城倾国的美貌,又有着高贵的地位和身份,一辈子都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庄姜拥有的东西是天下女子都极力追求,甚至是追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人们都纷纷幻想着这位美丽的公主,能够找到一个意中人,相夫教子平淡地过完一生。但是庄姜的命运似乎坎坷了一些,“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翻遍了史书,概括她的一生时,都逃不出三句话:出身高贵,美丽优雅,所嫁非人。

她安静地绽放在春秋乱世之中,静静地出现在史学家的`笔尖下,接受世人的评说。提到她总会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美好的诗句,也会想到那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想把所有美好的词语都用到她身上,却又找不出任何一个合适的词语。看似高高在上的庄姜,人们将她视作仙子,在街头巷尾讨论着她的才华和美貌,却不曾想到她也是个政治的牺牲品,她也有失意的时候,谁曾看到过她心里的忧伤。

庄姜出嫁的时候,是卫国举国欢庆的日子,卫国的百姓都纷纷来到街头,想要一睹这位绝世美女的风采。当城门打开的那一刻,婚车缓缓驶入都城,声势浩大的婚礼仪式,吸引了全城的百姓。

在重重薄纱之间,人们见到了这位美女,她身穿五彩锦服,披麻纱罩衣,安静地坐在马车上,颔首微低,嘴角挂着盈盈浅笑,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于是,卫国人都被这位美丽的王后给折服了,他们甚至还为她写了一首诗,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纤纤擢素手,皮肤雪白,吹弹可破,脖子像天牛的幼虫般,白嫩而修长,牙齿洁白而整齐。眼波流转之间媚态百生。她的美丽中蕴含着无穷的修为,因此庄姜是个气质出众的女子,她就如同盛开在寒冬的梅兰,在冰天雪地里,一缕暗香和倩影,总是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这便是飘绕着挥之不去,回味无穷的香韵。

公元前753年,齐国最美丽的公主出嫁了,嫁给卫国的君主庄公,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庄姜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因此她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她是政治的牺牲品,在那个无后为大的时代,庄姜嫁给了卫庄公三年未生子,这是对美人最大的打击,也一下让庄姜从神坛回到了俗世,命运给庄姜开了一个玩笑,导致她在最美好的年华,却要独守空房,独自守着深宫的寂寞,独自垂泪叹息。庄姜的命运坎坷,她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是老天也太不公平了,给得了她绝世的容颜,难道就不能再给她一个平淡温暖的生活吗?

历史的故事2

东汉恒帝在位的时候,有个有钱人想谋个一官半职当当,一来是为了威风威风,二来也好借权力多弄些钱财。于是他狠了狠心,拿出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来打通关节,果然,得到了一个在太守衙门里当属官的职位。他穿上官服,戴上官帽,地走来走去,心里非常得意。

这个有钱人得意了没几天,就遇到难题了:有一篇奏事的呈文必须由他写,然后交给太守审阅。他以前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生活,从没想过要去学习,什么都不会,这回要叫他写呈文,可使他为难了。

这个人着急地在家里踱来踱去,整天都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只是愁眉苦脸地叹气。他妻子见他这样,就给他出主意说:“邻居张三念过几年书,认识不少字,你去求他帮你写一篇,不就行了?”这人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他急急忙忙地跑到张三家,央求张三说:“老兄啊,这回你可真要帮帮我呀!你也知道我没认真读过书,哪里会写什么呈文,要是太守怪罪下来,那就不得了了!”张三听了搔搔后脑勺,想了想说:“不是我不帮你,我实在也不会写这种文章。这样吧,我听说很多年前有个叫葛龚的人,他的奏事呈文与得很好,你就去照他写的抄一篇吧,用不着再费脑筋了。”

这个人听了大喜过望,赶紧回去把古书翻了一个遍,总算找到了葛龚写的文章。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抄将起来,连一个字都不改,原封不动地照抄下来。到最后,他抄顺了手,竟然忘了改呈奏者的名字,将“葛龚”二字也抄上了。

第二天,他把呈文交给太守,太守看了,气得吹胡子瞪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马上就把他给罢免了。

这个人,靠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来,终究是要露出马脚来的。我们要吸取他的教训,平时刻苦学习,认真钻研,遇事不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办事,才能够获得成功。

历史的故事3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历史的故事4

1.男枪卡牌。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卡牌大师崔斯特和法外狂徒格雷福斯早年是过命的兄弟,相遇在诺克萨斯还是祖安的地下赌场,两个千王之王因为彼此千术高明而一见如(zhong)故(qing),后来因为卡牌渴望得到控制魔法的力量而将格雷福斯的行踪出卖,换到了进行魔法实验的机会,格雷福斯啷当入狱,对崔斯特记恨在心。值得一提的是,卡牌大师的R技能似乎同时也是格雷福斯q支的名字:命运。在格雷福斯的经典皮肤原画中,男枪身旁飞舞的`纸片上全是崔斯特的头像,他发誓要追杀崔斯特(直到天涯海角).

2.寡妇和卡牌。这个要从一次上流社会的鸡尾酒会说起,诺克萨斯上流贵族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聚会,而聚会的主题则是杜.克卡奥将军的女儿卡特琳娜宣布订婚的日子。冒充贵宾进入会场小偷小摸一直是卡牌大师崔斯特的乐趣,尤其在他获得魔法力量之后。等待将军贵宾入席前,在会场的舞池里崔斯特与一位美丽的女性共舞了一曲探戈,这场舞蹈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是崔斯特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不得不在被人认出自己并非客人之前逃离会场,然而事实上他并非唯一一个被认出并非宾客的人,与他共舞的妖艳女性也非这次聚会的客人,她来自暗影岛,她叫伊芙琳。

3.关于瑞文。瑞文为什么要刺杀诺克萨斯的贵宾呢?从原画中很明显可以看到诺克萨斯军部高官,比如策士统领斯维因,厄加特,还有在场的泰隆和弗拉米基尔等人,她的目的就要从之前她还为诺克萨斯服务的时候说起了。简单来说就是,瑞文作为先锋军(事实上是诱饵)与德玛西亚大b队混战,在她期待诺克萨斯军部进行支援的时候却等来了时任诺克萨斯军事指挥部指挥官之一的约里克(狼人)的命令:无差别化学阵地轰炸。等于,葬送瑞文b队这一小批人,带走德玛西亚大b队的生命。从化学烟雾里逃出来的瑞文折断了自己的符文剑,发誓与诺克萨斯决裂,未来必将报仇,自称放逐之刃。这是原因。

历史的故事5

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什么意思呢?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朋友、父母都加上,你到那时候能张口借钱的对象也不超过10人。

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

投资人的聪明之处就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历史上有一个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袁世凯做李莲英的投资。

在戊戌变法前后,有一天慈禧召袁世凯在颐和园议事,袁世凯看到慈禧身后站着的李莲英不时在老佛爷耳边嘀嘀咕咕,对她影响很大,就知道这个李公公很重要。但是他不便直接去接触,就开始在李公公身上投资。怎么投呢?非常简单,逢年过节送点礼,再简单不过了。

开始李莲英也不知道,说也不大熟悉这个人,怎么会送礼呢?但是他也习惯了,因为巴结的人太多了。关键是袁世凯坚持若干年,不断地送,越送越大。终于有一天,李莲英觉得不安了,心想这人怎么送了好些年礼,而且越送越大,为何就是不提要办什么事呢?

于是他就老想见袁世凯,心想见了以后,帮着办件事,这事就算平了。但袁就是不见,说没有什么事,只是对公公表示敬意。终于有一天,袁世凯主动通过人来约,要跟李莲英见面,李莲英特高兴,说终于能见,见了就把事给平了,把这么多年欠的人情给还了,而且想,估计是个棘手的大事了。

袁世凯约的时候,手下人都不解,都说,那么如日冲天的`大总管李莲英,咱跟他也没什么往来,咱能约出来吗?袁世凯很自信,就吩咐手下去传话,几日几时在哪儿见面。下边的人说,那不行吧?袁世凯说:“你别管,肯定行,就这么办。”

李莲英一听袁世凯约见,心头既不安又高兴:憋这么多年了,赶紧得见。见了以后,以为肯定有大事,结果没想到,袁世凯又给了20万的银票,意思就是这银票是管这次帮忙,前面的人情你还欠着。李莲英收了这张银票后问:“大人有什么事情吗?”袁世凯说:“很简单,下官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请公公费心,在宫里散布点消息。”袁世凯要在宫里造个谣。

造什么谣呢?造袁世凯政敌的谣。具体就是印一份假的报纸给慈禧看(那时候宫廷里有一份报纸,专门给皇上看的,叫《邸报》),在这份作假的报纸上造谣说袁的政敌要干坏事。这活看似简单,其实一般人还干不了。而这对李莲英太容易了,不就放个小话,然后拿一张假报纸嘛!

后来李莲英就用这种办法,借慈禧之手帮助袁世凯把政敌给扳倒了。所以投资于人这件事情,时间越长、越隐蔽,回报就越高。

所以投资于人的回报,特别是在安全上的回报,远高于一般的投资或者存银行。比如我有60万元存在银行,遇到麻烦会是个什么结果呢?第一,兵荒马乱中到银行去取钱,银行可能说不上班;第二,真出事了,要吃粮食,银行不能变出粮食,存在里边的钱也不能变成粮食;第三,这个钱还贬值,还收利息税。但如果投在6个人身上,一人10万块钱,只要有一个人相对比较成功,或者一直关系不错,那么遇到危机的时候,他肯定先打电话问有什么事,或者冲过来直接帮忙了。万一他发达了,10万或者50万块钱,对他也不是大事,不用你到银行,他就直接给送过来了。所以投资在人身上是值得的。

历史的故事6

刘邦是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综和来说,应是最有成就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西汉王朝的缔造者,而且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缔造者。陈平是《史记》记载的西汉开国以来,五个被专门写世家的人之一。虽然其来自社会底层,但却历任高祖、吕后(主政)和文帝三朝重臣,并得善终。他俩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定位后,通过努力,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呢?让我们从《周易》乾卦和坤卦的角度,演示一下:刘邦如何当主角,陈平如何当配角?

准确地讲,刘邦是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的两个月,在沛县杀了县令,揭竿而起的。在当推荐谁为头时,虽萧何、曹参声誉皆在刘邦之上,但二人均担心失败后成为“首恶”,还连累家族,加之,刘邦又带来了百十个亡命之徒,故就推荐刘邦,刘邦推辞不过,心想反正自己已经是个逃犯,也就只好接受。从此,就义无反顾地当头,成为一条潜在的龙,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抉择,有种地走上了领兵反秦的天乾道路,那年已四十七八岁。

陈平见各地纷纷反秦,虽已人到中年,也忙离开家乡阳武,投奔了魏王咎。因自己一没有人马,二没有山头。就履霜坚冰地走上了选明主,当配角的地坤道路。

刘邦在拉起队伍造反后,虽纠集了几千人的人马,但还是打得相当艰难。特别是雍齿投魏,让刘邦又丢掉了老营丰沛。最后,刘邦只得带着队伍投靠更强的项梁,借五千精兵,五员战将,方夺回丰沛。这样,刘邦就依附在项梁麾下。处处小心,像个长者,跟随项羽四处征战,取得了一些经验和阅历。待项梁战死,楚怀王就令刘邦独带一支队伍,向西攻秦。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因其避开了秦的主力,所以就率队伍先入关中,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见龙于野。

陈平因卖力做事,不时献计,被魏王咎任命为太仆。后因被人诬陷。见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实力更大,就改投了项羽。又经卖力做事,不时献计,颇有建树,不习无不利,官至都尉。

刘邦进入关中后,做出了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的决定,受到关中老百姓的爱戴。但有一点,刘邦还是放松了警惕,就是作出了封锁函谷关的错误决定,让项羽十分恼怒。事后,幸得项伯的帮助,鸿门宴的应对,才得以躲过一劫。刘邦在被封为汉王后,采纳张良与其分手时的建议,吸取教训,在入汉中的'路上,行军过后,便烧毁栈道,造成害怕外敌入侵,不归关中之势,使项羽放心东归。

陈平在投靠项羽后,因功已是项羽集团的中上层干部了。但因之前,项羽派陈平去争取过来的殷王,又反复投了刘邦,项羽大怒,欲诛杀陈平。陈平害怕被杀,封了项羽给他的官印和之前的赏金,托人转交项羽。随开溜去投刘邦。在摆渡黄河的竹筏上,艄公见其器宇不凡,猜是逃亡的军官,想其身上定有钱财,欲杀之。陈平口上不说,但那艄公的眼神姿态,已让他揣摩到了,随即*光上衣,装着帮艄公摆渡。艄公见其身上无财,也就放弃了杀他的念头。雷闪电光之间,陈平靠内在的智慧,保住了性命。

当了汉王的刘邦,在到了汉中后,随着手下天天都在逃跑,渐渐地变得郁闷、迷茫。恰在此时,上天赐予他韩信。韩信刚从项羽集团而来,知己知彼,先分析了敌我双方局势,又指明了战略方向。刘邦深以为然,拜了韩信为大将,开始龙跃汉中,还定三秦,实施东征。拉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

陈平在投奔刘邦后,依然被封为都尉。初始,受到周勃、灌婴的嫉妒,谗言陈平“盗嫂受金”。陈平忍辱不辩,只是闭口做事。待刘邦亲问,方才作了解释,刘邦自此,更加信任陈平。谗言顿消。陈平也就一心一意配合刘邦,先是献李代桃僵、金蝉脱壳、声东击西、美人计等连环计,让刘邦逃出项羽重围的荥阳。第二次献反间计,离间了项羽与他的军师范增的关系。第三次献趁火打劫之计,毁约东追项羽。第四次献顺手牵羊之计,让刘邦封了韩信为齐王,出兵灭项。但陈平口风很紧,从不流露一丝一毫自己的功劳。

垓下之战后,刘邦在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的数次奏请下,登上九五之尊,飞龙在天。一日,刘邦见手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且嘀嘀咕咕的。就问张良为何?张良答,他们想造反。刘邦又问为何?张良答,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分封。刘邦即问奈何?张良答,先找个陛下最恨的臣子分封,就能稳定。刘邦于是就封了雍齿为侯。剩下的未得到封者,皆以为连雍齿都得到了分封,就没必要担心自己的分封。随后,刘邦用了七年时间,一边让百姓修养生息,一边为了刘氏江山的稳固,发动了消灭异姓王和匈奴的固本战争。在用兵匈奴一战时失败,采纳娄敬的建议,外实行和亲国策。内定下“白马之盟”。为二百一十年的西汉帝国奠定了元亨利贞的基础。

陈平在建国初期,先是献擒贼擒王、调虎离山之计,协助刘邦云梦泽擒了韩信。又献美人计、反间计,解刘邦在白登山之围。在刘邦将死前,说服周勃,灵活处理了樊哙事件。韬光养晦十五年,在吕后死前,伙同周勃密谋筹划安刘事件。行牝马之贞,得黄裳元吉,先后被刘邦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吕后、文帝时,分别又官拜左右丞相。

历史的故事7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但“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历史的故事8

今天历史故事频道为大家带来的是历史故事:张良进履,一起来看看吧。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圯上(即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

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10年天下会大乱。

13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很快走了。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

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10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13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苏轼在《留侯论》中曾对张良的涵养评论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简析】

一个人是否值得指导培养,老人用了拾鞋、进履、相约一系列细节进行考核,最终方肯授书指教。张良由怒而忍,由忍而拾鞋进履,由多次相约迟到到守时相约,得以受书获教,最终成为栋梁之材。这个故事似乎带有传奇色彩。但它说明,敬老、守时、诚信等是作为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历史的故事9

“王爷手里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旧时达官显贵最爱的便是玉扳指、名鸟与核桃。这核桃不是砸开吃的,而是用来珍藏把玩的。每对核桃必须纹理相似,大小一致,重量相当。这样的核桃被称为“文玩核桃”。像有的“狮子头”核桃,核桃的纹路像石狮子头上的鬃毛,一对能值上百两银子。古代便有“赌核”一说,野核桃还挂在树上的时候,便有人前去高价购买,弄到好的,便可以赚翻天,倒霉的,血本无归。

清朝咸丰年间,河北涞水县有户人家,户主外号叫“赵核桃”,家里圈了一片野山桃林。每年到收获季节,前来购买核桃的人络绎不绝。

这天,赵核桃的儿子赵米宝吃着早饭,心里老大不愿意。他是家里的“大少爷”,本应受宠,但父亲最近请来一个胖伙计,名叫九天。这九天好吃懒做,平时不干活,但吃的住的竟然比赵米宝还好,真不知道他是家里请来的长工,还是找来的“爹”。

这时,赵核桃进了屋,对赵米宝说:“米宝,核桃要施肥了,你来帮把手。”赵米宝很不情愿:“九天不闲着吗,怎么不叫他去?”赵核桃说:“九天干不了活,一干活就呼呼直喘。”赵米宝一噘嘴:“那还不快把他轰出去,留着他吃白食啊?”

赵米宝也不知道父亲为何把九天当个宝,他甚至怀疑九天是不是父亲的私生子。父子俩推着车子给核桃树施肥,干到晌午的时候,突然,树林子里跑来了几个衙役,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本县的县太爷。赵核桃吓了一跳,往常,核桃收获季节能来不少人,但足蹬官靴、头顶乌纱的县官亲自前来,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县官对赵核桃满脸堆笑,没有了往常的威严。寒暄几句后,县太爷凑到赵核桃耳边,小声嘀咕几句,赵核桃脸色微微一变。县太爷走了,赵米宝问赵核桃:“爹,县太爷对你说什么了?”

赵核桃显然还在琢磨县太爷的那几句话,良久,他才缓过神来,说:“没事,我们继续干活。”

过了两天,核桃林里来了一批赌核的人。赵核桃正在屋里吃饭,就让赵米宝和九天先去林子里应付。一个瘦高个把一百两银子交到赵米宝的手里,正要爬树摘核桃,这时赵核桃赶到了,大喊一声:“都给我站住。”众人愣了,赵米宝凑到赵核桃跟前说:“爹,我已经收了他的钱,一百两银子,他挑五十个核桃。这个价给得不便宜啊!”

不料赵核桃向那瘦高个一抱拳:“对不住,你们要摘的话,只能摘北边那些核桃。”懂核桃的人都知道,老赵家最好的核桃都长在南边。瘦高个眉头一皱,说:“赵核桃,你也太不地道了吧?我们是赌核的,给了钱,想摘哪里就摘哪里。你把好树都划出去不让摘,这不是坑人吗?”

赵核桃赔笑道:“真是对不住了,今年情况特殊。这样吧,只要你不摘南边的.核桃,出十两银子,我便叫你摘一百个核桃,怎么样?”

瘦高个一咧嘴:“你骗傻子呢?我们摘核桃是用来卖,又不是用来吃。品相不好的核桃,值不了一个大子,不赌了,真晦气。”

其他来赌核的人见此情状,也都直摇头,很快便散去了。赵米宝不知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问:“爹,钱多不咬手,为什么把人家撵走啊?”赵核桃叹道:“你不也看到了?县太爷来过了……今年那些最好的核桃,绝对不能卖。”

赵米宝问为啥不能卖,赵核桃就不说话了。

后来,赌核的人又来了好几拨,听说只能摘不上档次的核桃,就都回去了。唯独有一个白脸男子老是缠着不走,说愿意出高价买核桃,也被赵核桃拒绝了。

白脸男子赶也赶不走,像条癞皮狗一样在林子附近转悠。赵核桃嘱咐赵米宝和九天,要时刻留心,这白脸男子看着面生,要提防他偷核桃。

玩核桃的人都知道,老赵家的核桃天下第一。他家结出的核桃,个头大,颜色重,核体沉,纹路深,而且相对来说更容易“配对”。达官显贵玩核桃都是玩一对,这一对要做到九成以上相似度。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能达到九成以上相似的核桃更是难找。

培育核桃也有很多讲究,不但要勤于修枝去叶,还要注意灌溉。与别的种桃人不同,老赵家浇灌核桃有个秘诀,他们并不是用井水,而是用掺有少量盐巴的雨水,这样长出的核桃个头更大,也更厚重。

这天早晨,赵米宝和九天在核桃林里转悠。赵米宝正在一边撒尿,突然,九天扯着破锣嗓子喊:“少爷,不好了,你快过来看啊!”赵米宝慌了,赶紧提了裤子跑过去,只见九天像根木桩子一样呆呆地站在南边那片林子中间。赵米宝忙问:“怎么了?”九天指着几棵树上的核桃,“少爷,你看,这些核桃被扒了皮,我们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赵米宝一看,也傻眼了,原来,树上有几十个核桃都被挑破了皮!这样的核桃没几天就晒死了,这是谁干的?是那个小白脸还是别人?

历史的故事10

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

历史的故事11

看电视剧《楚汉传奇》,汉高祖刘邦的家庭成员里,除了他爹刘老太公,只见到他老实巴交的二哥和好吃懒做的二嫂,大嫂好像在某一集里出现过,后来导演没了下文。朋友好奇,问:刘邦他大哥是谁,干什么的?

根据史马迁《史记》的说法,刘邦兄弟四个。老大叫刘伯,老二叫刘仲(又名刘喜),刘邦(季)排老三,四弟是刘游(又名刘交)。

大哥刘伯结婚没几年,生下个儿子刘信,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丢下孤儿寡母单过,孩子亦即刘邦的侄儿刘信,是由寡居的大嫂一手拉扯大的。

二哥刘仲,电视剧里大家都看到了,基本上就是那么个模样,为人憨厚木讷,胆小怕事,在老婆面前也是个吃软饭的。刘邦得天下后,再没出息总是自己的亲哥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仲被封作代王,管理今天河北、山西一带。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匈奴攻代,刘仲不能自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匈奴人骚扰代国,刘仲不但不敢指挥人马反击,反而丢下封地自个儿抄小道独自逃到洛阳,跑到了弟弟刘邦面前哭鼻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合阳侯。”拿这样窝囊的哥哥能怎么办呢,高祖刘邦又不好依法制裁他,无奈将其降为合阳侯——给你一个小县城去安静呆着吧。

顺便说一句,老子无能却生了个能耐大、胆子也大的儿子,汉景帝时带头造朝廷的反,牵头制造“七国之乱”的,正是这位窝囊大叔刘仲的儿子吴王刘濞。——看来血缘遗传这东西也不太靠谱。

四弟刘交,与高祖同父异母,据说从小聪明伶俐,好读书,能诗文。跟随三哥刘邦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刘邦很喜欢这个弟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软禁了韩信,扒了他的楚王冠,戴到了小弟刘交头上。

这一路封赏下来,二哥、四弟都有份,怎么独不见刘邦给大哥家一点好处呢?就算大哥早死,可他儿子刘信已长大成人了呀?这里头有原因,有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早年刘邦跟大嫂有过节,结下了梁子。

这个梁子是这么结下的,“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原来刘邦早年整天游手好闲,喝烂酒,睡寡妇,跟一帮小混混们在一起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大嫂很看不惯这个小叔子。最让她讨厌的是,刘邦一犯了事,官府要捉拿,他就带着这帮小混混跑到大嫂家来躲避,还要大嫂吃喝招待。大嫂实在是烦透他们了,后来想了个办法,等刘邦一伙人来家里,嫂子假装锅里的羹早已吃完,故意用勺子把锅底刮得当当响,一伙人看到这动静,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悻悻地丢下刘邦借口都走了。等刘邦凑到锅跟前一细看,发现锅里还有羹,从此心里就对大嫂产生了极大的怨恨。——太不给咱面子了!

正因此,“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邦做了皇帝,其他兄弟子侄都得到分封,唯独不给大哥的.儿子一点赏赐。为这事,刘老太公看不过眼去,找到刘邦,替大儿媳和大孙子求情。刘邦这样回答他爹:“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爹呀,我不是忘了封我这个侄子,是因为他那个娘不是个厚道人。最终,在刘老太公的一再劝说下,刘邦才给侄子刘信封了个侯,而这个侯,刘邦的大嫂听了,直叫她羞臊脸红无地自容。

刘邦给侄子刘信封的侯名为“羹颉侯”,羹颉侯是个什么意思呢?安徽舒城县有个羹颉山,刘信的封地正是在这里。貌似巧合,实则是刘邦蓄意要让大嫂难堪——“颉”与“戛”字同音,意作敲击, “羹颉”亦即“敲击羹锅”,——让你当年假装刮锅底不给咱兄弟们饭吃!你说儿子头上戴着这么一顶贵冠,让做母亲的天天想起当年慢待小叔子的事,还不心里总闹得慌?

看来刘邦挺小心眼的。

宋代的苏轼就刘邦戏谑报复大嫂这件事很看不惯,曾发过感慨,还质问了一下男子汉大丈夫的汉高祖刘邦:“高祖号为大度不记人过者,然不置轑釜之怨,独不畏太上皇缘此记分杯之语乎?”“轑釜”即“栎釜”,意思还是刮锅。高祖您也号称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人,念念不忘大嫂当年刮锅逐客让你丢面子的事,就不怕你爹刘老太公也像你一样,忌恨你当时眼看着项羽要烹了他,你还声称烹了老爹分一杯羹给你喝?!

历史的故事12

1. 拍马屁是怎么来的?

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2.黄脸婆

古代女性所用的化妆品落后,一般所用的搽脸粉含铅,有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脸色变黄。

所以年纪愈大的女性,受害时间愈长,受害愈深。故年长一些的女性就会呈现"黄脸婆"的症状。

3.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来历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一个小茶馆。知县白老爷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主儿,经常来白吃白喝。虽然父子俩受不了,但也没办法。

有一段时间老掌柜病了,小掌柜司炉掌壶。等老掌柜病好以后,发现县太爷再没来了。问其缘由,小掌柜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4.百家姓开头四姓为什么是“赵钱孙李”?

明清文献记载,《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所以他用了当朝皇帝的姓氏为第一姓;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开头四姓"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5.乱七八糟

发生在西汉时期的同姓王联合大叛乱"七国之乱"和西晋时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社会生活被搞得一团糟。后来人们便将这两次叛乱联系起来,构成了"乱七八糟"这句成语。

6.二百五的来历

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但苏秦在齐国的时候被刺客杀了,齐王为了抓出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赏金千两。

告示一出,立刻有四个上钩,声称是自己所为。齐王正恨刺客牙痒,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顺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7.犬子的来历

"犬子"本是司马相如小名,《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但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

历史的故事13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敢说真话、敢斗邪恶、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秉公执法的人,如汉朝的张释之不畏权势,不徇私情,故当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美谈;明代的海瑞,一生刚直不阿,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南包公”;清代的于成龙,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贪关闻之色变,百姓称之为“于青天”。

这里讲述一个比包拯更早的人物,他执法如山,留下了“南山可以改移,此判终无动摇”的美谈。

话说唐开元初,京兆尹李元 接到唐玄宗的指令,让他去疏决三辅。京兆这个词古书上经常出现。汉代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当时汉武帝刘彻将京师长安周边的地域划分为三个区域,“尹”就是太守的意思。唐代以雍州为京兆府,设置了京兆尹,京兆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京兆尹就是当时京都长安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所谓京,就是极大的意思,兆则表示数量众多。用京兆这个名,可以显示出一个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

李元 为什么能得到唐玄宗的欣赏呢?原来和他在处理太平公主与僧人碾争一事上的作为有关。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从小养成了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的脾气。当时的一国之主唐中宗并不热心于为李家天下当家做主,生性好强的太平公主就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股政治势力。唐中宗对她的.做法不闻不问,使太平公主的势力日益强大,百官顺应迎合,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惹她,导致朝廷的许多官员都以太平公主的好恶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李元 正出任雍州司户参军,就是在雍州负责管理审制的地方官。那时李元 还是个青年,长得潇洒,做事谨慎。随着秋风凉雨,漫长的冬季一步步逼近了长安。长安的冬天,天寒地冻,冰雪皑皑。冬天降临,长安无论士庶,都去户外活动。这天,太平公主带领随从出长安到郊外游玩,信步来到京城之西。放眼望去万木凋零,冷风凛冽,她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好风景可看的,于是就带着大批随从去雍州游玩。因雍州离京都长安很近,时间不长一行人就到了雍州地界。

太平公主不喜好狩猎,车辇就前呼后拥地来到雍州的一座寺院——积云寺。太平公主烧了炷香,叩拜完毕,由住持老和尚引路,带领随从们在寺院里转了起来。当步出大殿时,发现西南角有一盘大石磨,她慢慢走近,用纤纤玉指在石磨上摸了摸,发现石磨不仅结实平整,而且磨边刻着精美的花纹。此石磨系用青石造就,此青石质地上乘,其表面隐隐泛着绿光,十分惹人喜爱,她便回头对老和尚说:“住持,我家眼下正缺少一盘石磨。我看这石磨甚是喜欢,让我把它带走,就权作寺院敬奉我的礼物吧!” 随从心想,一具石磨值几个钱,大名鼎鼎的镇国太平公主想要,那是赏他们的脸。不等老和尚同意,随从们上来就把石磨搬到车上去了。

老和尚暗暗叫苦,但又不敢得罪太平公主,只好赔着笑脸说:“阿弥陀佛,这盘石磨能被公主看中,也是我们寺院的福气啊!不过……”

“什么不过?公主能看上你们寺院的东西那是你们的造化。”随从中一人大声说道。

“公主啊,这石磨是本寺几百年前传下来的。还有,我们寺院有一百多个和尚,平日全靠这盘石磨磨米磨面的。没有它,可就麻烦了。请公主行个方便,将它留下来吧!”老和尚争辩道。

太平公主有点气恼了,她扭回身不再理睬老和尚的唠叨,把脸一沉,气势汹汹地朝随从们喝道:“还磨蹭什么?给我搬走!”说完,头也不回出了寺院,上车走了。

寺院的很多和尚闻声赶过来,他们站在老和尚的身后,因害怕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眼睁睁地看着太平公主的随从们把将石磨卸下,又搬上车运走了,却又毫无办法。

“这……到底还有没有王法啦?”老和尚气得瞪大眼睛,胡须不住地抖动。待太平公主走后,僧人纷纷对老和尚说:“告她去!听说李元 是个不畏权势的官员,老百姓遇到冤枉的事儿都愿去找他,我们到雍州衙门告她一状。”寺庙的僧人怎么能告倒权倾天下的公主呢?老和尚又想了想,常听人说李元 一向为官清廉,审案公正。眼下只能这样了。于是,他们写下状子,将太平公主告至雍州府,要求州府主持公道,要太平公主将石磨归还寺庙。

雍州司户李元 接到状子,立即作了调查,结果证实这盘石磨确实是寺院的。

原被告当时双方势力对比悬殊。李元 拿着状子思之再三,自己只是个司户,在当时,司户是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他觉得石磨是积云寺的财产,太平公主不该强夺,他不管太平公主的权势有多大,遂判太平公主将石磨归还寺院。

当时太平公主权势震慑天下,就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她万万想不到,这么一个小官,竟不买她的账,将石磨判给僧人,顿时凤颜大怒。小小的李元竟敢摸公主老虎的屁股,敢跟她较劲儿,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于是派人找雍州刺史窦怀贞兴师问罪。

作为京城的长安,当时属雍州地界,京城人士的纠纷常常由雍州府处理。可是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太多了,一件小小的案子,说不准其事主背后有什么背景,更不知有何方强大的势力,处置不好就会引火烧身。身为雍州刺史的窦怀贞,深知雍州刺史是个很不好干的差事。眼下这件官司太让人挠头了。按道理说,石磨是寺庙的,被人强夺,判令归还就是了,可这个人偏偏是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如此就不那么简单了。他平时也常听说太平公主经常非法霸占老百姓的田地财产,可这谁又能管得了呢?现在自己的下属李元 竟为了小小一盘石磨,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跟太平公主作对,这罪责谁能担当得起呀?于是,他马上召见李元 ,厉声责备道:“你怎么这么糊涂,竟然把石磨判还给寺院! ”李元 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就像没听见一样。窦怀贞不耐烦了,他从几案上拿起毛笔,递给李元 说:“快,把判决书给我改过来!”面对顶头上司要求改判的压力,李元 接过毛笔,在判决书上写下九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南山就是长安南面的终南山。这九个字的意思是:终南山可以移动,我这个判决绝不更改!

历史的故事14

王翦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在秦王嬴政打算出兵灭楚时,已是老将的王翦一口咬定非 60万大军不可。这几乎是当时秦国兵力的总和。另一位年轻将军李信则表示,灭楚只需20万兵马。嬴政听后,非常欣赏李信,当即命他率兵攻打楚国。王翦因建议未被采纳而告老还乡。

不料,李信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嬴政大怒,这才想起王翦,便亲自前去请他出山。王翦答应率兵出征,但提出了新的.条件——除了60万兵马外,还要赏赐他大片良田、屋宅。“作为大王的部下,我虽立过赫赫战功,却没有资格封侯,所以要趁大王用得着我的时候,多为子孙讨取赏赐以置家业呀。”嬴政笑了,满口答应。

数日后,王翦出征楚国。一路上,他先后5次派人回京向嬴政讨要赏赐土地和房产。嬴政一一答应下来,心想:“王翦这老贼还真贪,不过只要他能打胜仗,就满足他吧。”王翦领到了赏赐,这才全力出战,历经两年终于消灭了楚国。

事后,有同僚问王翦:“您都这把年纪了,还讨要那么多东西干啥?它们只能损坏您的名声呀!”王翦笑了:“这60万兵马可是秦国的全部军队,大王能放心让我率兵出征吗?我只有多讨些赏赐,且讨来的这些土地和房产都在秦国,这样才能消除大王的疑虑啊!”同僚恍然大悟,原来王翦是有意增加秦王控制自己的砝码,以消除对他拥兵叛乱的怀疑。王翦多次“讨赏”的做法虽不值得借鉴,但他为了顾全大局,巧妙地将自己受制于人以安定人心,却不失为智慧的谋略。

历史的故事15

让我难忘的历史故事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沧桑,终于迎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往事不堪回首,西方列强和日本侵略祖国的一幕幕,又历历在目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故事。

小时候,常听家人讲述旧日的.祖国,每每听起,心中就涌起一股对西方列强的愤怒,和对为祖国的解放而英勇奋战的烈士们的敬意。二年级的时候,偶尔的一次机会,我在电视上看见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画面,那种烧杀抢掠的残酷罪行,让人不堪忍睹。我想当时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了如此悲惨的局面,都会忍不住心中的怒火,都想冲过去和丧尽天良的洋鬼子们搏斗一翻,哪怕浑身碎骨。那时的我也深深地理解了那些为祖国而奋斗的英烈们,他们为什么肯用生命来换取祖国的和平与安宁。妈妈告诉我,落后就要挨打,那时的中国,因为清王朝的闭关政策和腐败,所以招来八国联军的疯抢,再看今日的祖国,像一只高傲的雄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每天坐在宽敞明亮度的教室里,周围再也没有炮火连天的声音,而是经常映入耳帘的是欢庆的礼炮声,伟大的祖国在经过洗礼后,迎来了破茧似的的蜕变,获得了美丽的重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腾飞祖国,怎不叫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回顾过去,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明天的飞跃而奋斗。